第13章 十命可受

是勳出鎮幽州以後不久,曹淼即生下了是雲,因爲女兒還小,無法攜之從丈夫於任上,又不甘心讓管巳過去,因此便遣甘氏前往伺候。是勳與甘氏共居幽燕之地,刨去徵平、擾吳,日夕相處也有一兩年了,然而可惱的是,甘氏卻絲毫也沒有懷孕的跡象。

曹淼倒是因此而頗感安慰。按照這時代的風俗、習慣,男子以多嗣爲福,女子以不妒爲德,曹淼就算心裡再怎麼不樂意,也不好太過明顯地阻撓丈夫寵愛側室,同時還隱約地期盼着側室們也都能有所出也——兄弟姊妹多了,家族繁盛,閨女們的未來也會比較光明吧。可是她始終未能產下一子,管巳早就走到前面去了,這倘若甘氏也一索得男,她正室的地位即便不會動搖,面子上也不光彩啊!

放下曹淼的小心思不提,且說是勳,三個子女中他最喜歡的就是是雪。一則是勳本沒有男尊女卑的舊思想,生兒生女一般寶愛,二則麼,是雪這小丫頭打小便聰明伶俐,比是復要活潑可愛得多了。還記得昔日與曹淼說起鄭玄過世,隨口問小丫頭:“康成先生歿矣,阿爺將如何做?”是雪小大人似地回答:“阿爺當與賻錢。”是勳每當想到這一出,都忍不住要笑出聲來。

如今小丫頭又語出驚人了,說母親曹淼因爲不得見父親是勳而瘦,妹妹是雲亦然,倒是三娘甘氏,多日不見,瞧着卻豐滿了不少——因爲她一直呆在父親身邊兒啊。

曹淼臉上一紅,呵斥是雪道:“毋得妄言!”是勳倒不以爲仵。笑着對曹淼說:“此皆實言耳,何妄之有?”輕撫曹淼的肩膀:“辛苦你了。”曹淼眼圈一紅,趕緊轉過臉去,吩咐下人:“速燒熱水,請夫君沐浴更衣。”

家人團聚。其樂融融,只可惜是勳身上羈絆太多,當日黃昏,就被迫身帶殘留的征塵,領着是魏去拜見曹操。曹操對是魏很重視,甚至故意套近乎說:“汝父乃吾妹婿也。則汝亦吾甥也。”你如今也是我曹家親眷啦!即命曹昂、曹丕等帶是魏下去,好生款待。

等到堂中只剩下了他跟是勳二人,曹操首先詳細詢問相關幽州的情況,然後告訴是勳:“去疾亦將歸矣。”曹德也快要從朔州任上趕回來啦。

心照不宣,曹德之歸。自然也是爲了董昭提出的加九錫和建藩國之事。就理論上而言,曹德、是勳,既是曹家一族或者姻戚,他們在相關問題上不能過於明確地支持,但在這個節骨眼上趕回許都,本身就是無言的表態了。況且,對於董昭的上奏,曹操是必然要表示謙讓的——即便內心千肯萬願。也不能腆着臉硬往上湊,即便天子真下了聖旨,那也得上奏推辭個兩三次。此乃官場之慣例也——但驟然召還二人,就是暗示百僚:曹丞相本人並不反感加九錫與建藩國。頑固的反對派也就罷了,那些騎牆派、觀望派,你們還不趕緊入彀,要更待何時啊?

所以曹操用“去疾亦將歸矣”一句做轉折,就把話題引到這事兒上來了。是勳當即起身。朝曹操深深一揖:“勳爲主公賀。”曹操趕緊擺手,說這不過是董昭等人的一廂情願而已。我還並沒有答應,天子更沒有下詔。你這恭賀未免太提前了點兒吧?

是勳心說如今只有你我二人,連你親信秘書楊修和劉放都不在旁邊兒,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還裝的什麼象,撇的什麼清啊?嘴裡卻說:“雖未有詔,亦見主公功蓋天壤,四方歸心也,勳以是而賀。”然後直接進入正題:“若得建國,請更百官之制。”

曹操說你此前的來信已經提過這個問題啦,然而——“天子無詔,何得妄論?況茲事體大,宏輔須慎行也。”言下之意,反正還沒到正式拍板的時候,你先下去考慮清楚了,別出什麼漏洞——等於認同了是勳的建言。

是勳點頭表示明白,然後突然又說:“公仁言加九錫,勳以爲不可也。”

曹操笑眯眯的表情瞬間就凝固了下來,緊盯着是勳的雙眼:“何謂不可?”啊呀,真是沒有想到,你竟然會反對董昭的這個建議。爲什麼呢?你以爲我的功勞不足以請加九錫嗎?

是勳知道董昭的兩個建議,曹操本人定然是全都樂意的——若無曹操首肯,董公仁壓根兒就不敢真的去煽乎這些事兒——自己表示反對加九錫,曹操心中難免生疑,且懷不滿。要是換了一個傢伙正面說這種話,可能曹操當場就翻臉了,好在他跟曹操關係比較鐵,外加從來習慣說話先石破天驚,然後再慢慢往回圓,曹操都已經習慣了,知道他必有後語,所以才板着臉多問一句:“何謂不可?”

是勳於是一字一頓地說道:“主公從不假虛飾也,乃能芟夷羣雄,立功當世。今得國爲實,而九錫爲虛,況有王莽先例,不當追步也……”

在你之前,得九錫之賜的只有一個王莽,王莽那是什麼貨色,大家夥兒全都清楚,你就不怕爲了得着那麼點虛的玩意兒,反倒引發朝臣們的普遍反感嗎?會不會因此有更多人懷疑你的用心,就此提防你篡位呢?若得封藩建國,有了自家的地盤兒,方便提升實力,這我不會反對;可是加九錫……真有那個必要嗎?

曹操捻着鬍子不說話,但臉上依然陰沉得好似即將有狂風暴雨來臨一般。是勳心說不好,這幾句話沒能說動曹操,反而使他更加惱怒了。曹操這人多疑多嫉,外加心狠手辣,即便一直呆在他身邊兒的人,都未必能夠瞧得有多透——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也——但是勳讀過後世兩千年間的史論,對此是再明戲不過的啦。不行,我得趕緊加上幾句好話,來挽回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今孫權、劉表未滅,隴上未平,張魯在漢、劉備在蜀,諸賊未討,而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得底定,則主公雖十命可受,況於九耶?!”

是勳這番話是借鑑了後來諸葛亮答覆李嚴之書。當時孔明執掌蜀政,二把手李嚴李正方靠了邊兒站,心有不甘,就寫信建議孔明“宜受九錫,進爵稱王”——或許是拍老對手馬屁,也或許是想捧殺孔明。於是諸葛亮回信說:“……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其實孔明說這些話並不合適。“加九錫”即人臣用天子儀仗,爲其頂點,若雲“十命”,那不就等於篡位了嗎?真等形勢到了那一步,你願意怎麼幹都可以,但形勢未到,有些話是不能提前宣之於口的。諸葛亮當時究竟是怎麼想的,是爲了麻痹李嚴,或者敷衍李嚴,還是他確實口不擇言,說錯話了,沒有人知道,只是是勳覺得,這話很贊,完全可以今天用來恭維曹操啊。

果然,“十命”之言一出,曹操臉上當即雲開霧散——我靠是宏輔連這種話都說出來了,他果然還是向着我的呀。只不過這人過於謹慎了,害怕我一受九錫,即被人目爲王莽,所以纔不敢附和董昭所言。

那麼,你對此又有什麼建議呢?“然則,即命公仁毋預此事耶?”要告訴董昭,別再煽乎這事兒了嗎?

是勳微微搖頭:“取乎上,而得乎中,公仁自可建言,主公乃可辭去也。亦不必畢賜,不名乎九,乃無比附王莽之譏。”

董昭隨便建議,隨便煽乎,不必要去阻止他,只是等到天子正式下詔以後,曹操你上表推辭就是了。而且也不必要全辭,辭個一兩樣,湊不成九數,別人就不會聯想到王莽啦,豈不是好?

曹操聞言,不禁撇嘴:“是乃掩耳盜鈴也。”好嘛我不受九錫,受個什麼七錫、八錫的,別人就不會胡思亂想啦?你這也太矯情了吧?是勳淡淡一笑:“虛飾之物,原亦掩耳盜鈴也,然人亦將多惑。唯望主公務其實,而不惑其虛也。”本來這些就全都是表面文章,你都已經貴爲丞相,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了,爲人臣之極,再進任何一步,大家夥兒免不了都會有所聯想。我希望你不要太關注這些虛務,然而必須承認,還是有很多人認虛務的,只要你不邁過最後一道底線,他們就可能捂起眼睛來,假裝看不清你的真實用意。

最後,是勳還加上一句蘇東坡《答秦太虛書》裡的話:“至時別作經畫,水到渠成,不須預慮。”等到時機成熟,你從八錫直接跳到十命,即便沒有九錫的過度,那又有什麼難的?

曹操終於滿意了,不禁仰天而笑:“宏輔真識人心者也!”

從相府中告辭出來,是勳就覺得背上涔涔冷汗,戶外涼風一吹,不禁連打了兩個噴嚏。是魏趕緊上前攙扶:“父親大人得無虞耶?須保重貴體。”是勳擺擺手,示意自己沒太大關礙,然後壓低聲音對是魏說:“吾當安排汝速見天子,儀畢即返草原去……”

有句話他沒有接着說出口來:“恐許下將擾,大風起兮!”

第5章 再見梟雄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3章 木秀於林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9章 白兔遇犬第3章 夷寇臨城第4章 益德爭功第2章 飛龜舞蛇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1章 死生之間第8章 奇峰突起第1章 下車立威第16章 混世魔王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6章 文姬歸漢第14章 再作馮婦第24章 中山之狼第17章 延年按劍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8章 誅心之論第1章 洛陽僧人第23章 屠盡匈奴第23章 幼平奮威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8章 東海傲來第21章 舅傳婿也第18章 二將爭功第17章 大戰序幕第4章 益德爭功第36章 遣使赴倭第11章 暗度陳倉第12章 僞書離間第10章 翻供之謎第6章 欲徵北虜第9章 爲國殺賊第14章 敝帚自珍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章 初晤諸葛第13章 殺夫獻妻第6章 寧我負人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3章 春心乍動第9章 明察秋毫第13章 必擒是勳第8章 奇峰突起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7章 漫天箭雨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1章 先見神亭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0章 人臣當言第9章 舜舞干鏚第37章 心大志廣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4章 禪讓風波第35章 世豪之富第26章 釣橋無益第10章 隆中訪賢第30章 奉駕幸許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8章 長沙張羨第32章 殿上失儀第1章 輔政安民第25章 又聞噩耗第14章 海外異聞第19章 覆蓋攻擊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2章 何必當初第4章 赤面之疾第11章 苦肉之計第26章 隆中閒話第25章 戲中有戲第33章 乃可不歸第6章 並無雅骨第10章 爲小兒欺第6章 雙親罹難第5章 雛鳳引弓第21章 采采榮木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3章 深入虎穴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1章 老馬戀棧第5章 刺奸密奏第20章 是郎才盡第9章 天子所賜第13章 舍卿其誰第8章 紅臉白臉第6章 皆不可用第33章 長矛如林第31章 日暮途窮第30章 入其彀中第3章 深入西域第18章 無心插柳第4章 豆中有膏第24章 天險閣道第5章 霹靂高車第26章 羽扇綸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