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人心不足

曹純算是拼了,不說掉頭相救曹操,反倒下令繼續猛衝。於是郭淮答應一聲,高舉曹操的大纛,雙腿一磕馬腹,便直朝蹋頓的旗號而去。曹純挺着長槊,連續撥開數支羽箭,“嗖”的一聲,直接躥過了郭淮的馬頭,所到之處,敵衆辟易,便如同波開浪裂一般。

蹋頓正立馬本陣之中,他也是打老了仗的人,眼瞧着前面攔不住了,當即喝道:“擡某大弓來!”

遊牧民族的武器裝備普遍不如漢人,只有制弓技術,因爲那同時也是他們謀生的主要工具,所以未必就比漢人差嘍。尤其烏丸多年在邊境上劫掠,也擄了不少的漢人工匠去,其中就有人爲了諂媚烏丸大人,不計成本地制了一張桑木貼竹的硬弓出來——北地苦寒,也虧他能夠找到桑材和竹料。這張弓原本是進獻給丘力居的,後由丘力居賜給了蹋頓——沒辦法,整個部族之中,似乎也只有蹋頓一個人拉得開來。

當下蹋頓翻身下馬,就把這張硬弓給抄起來了——即便他膂力驚人,武藝爆表,也只能把這張弓當步弓用——搭上支狼牙箭,雙膀一用力,如滿月般拉開,直直地便瞄準了一馬當先的敵將。

眼瞧着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很快突破了一百五十步。蹋頓對自己的弓術很有自信,當下不再耽擱,口中輕斥一聲“着”,就把右手拇食兩指給鬆開了。只聽“噌”的一聲,兒臂粗的弓身反彈,狼牙箭挾着一道勁風。就直奔那員敵將而去——那當然便是曹純曹子和。

曹純在衝陣的過程當中。不時便有流矢當面而來。他揮舞大槊撥擋,混如無物。所以一開始並沒有把蹋頓這一箭當回事兒,直到勁風撲面,才知道不好,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長槊揮上去,並沒能磕開箭桿,而只是將將撩着了箭羽,狼牙箭略略一偏。仍然狠狠地扎中了曹純的左肩,穿透重甲,透骨而入!

曹純“啊呀”一聲,竟然被這股大力帶着就一個旋子,翻倒在馬下。

千騎奔馳之際,這落下馬去,即便沒有負傷,估計也活不了太久啦……

但也正是因爲千騎疾奔,“虎豹騎”大多沒來得及反應,主將雖然落馬。衆軍仍然前衝,轉瞬之間。郭淮就已經躥到了蹋頓的面前啦。他當然不認識蹋頓,可是身在大旗之下,身高腿長,滿臉橫肉,手執巨弓,身披鐵甲,外罩錦袍的,即便不是蹋頓本人,也必定是烏丸大將吧——除非大將,還有幾個韃子穿得起鐵甲並錦袍的?郭淮手中沒有武器,只有一面大纛,當即雙手攥定了,兩膀用力,“嗡”的一聲,就把粗大的旗杆直朝着蹋頓當頂砸下。

即便蹋頓戴着鐵盔,這要挨着一下,估計也得腦震盪吧。因此不敢硬挺,匆忙一個閃身,隨手就掄起弓來,反抽對方的馬項。此一應對,不爲不得法,問題蹋頓忽視了對方手裡的是大纛而非馬槊,就應該不慮反擊,閃得更遠一點兒纔對。結果郭淮一招雖然砸空,但旗幟翻卷過來,就把蹋頓的視線給遮了一下,蹋頓那一弓,同樣抽空。

蹋頓見勢不妙,只好繼續朝後閃,可是眼前仍花之際,卻突然覺得左肋一陣劇痛,隨即——唉,我怎麼飛起來了?兩腳怎麼離地了?

要說他飛得還真不低,雙足離地足有一人多高。而那邊郭淮一磕不中,才收回大纛,也立刻瞧見蹋頓“飛”了。當然啦,他瞧得更清楚,那不是真飛,而是讓人一槊穿入肋側,直接串在槊頭上,給挑上了半空——這一擊奏效的非別將也,正乃後發先至,曹營中勇猛無雙的許禇許仲康!

許禇雖然下山較晚,但是率軍猛衝,挑選的進擊方向卻很討巧,正好跟在“虎豹騎”後面——前方敵軍,都被“虎豹騎”衝開,左右敵軍,已爲夏侯廉、高覽擋住,所以他一路無驚無險,就輕鬆進了烏丸軍陣了。

等到“虎豹騎”開始加速作最後衝鋒,許仲康也隨即策馬而前——他就沒怎麼跟人打過,所以馬力充沛,很快便趕上了幾乎強弩之末的“虎豹騎”,並且一躥,就直接躥到郭淮身邊兒去了。郭淮雙眼緊盯着蹋頓呢,都沒注意,結果大纛一揚,晃了蹋頓的眼睛,許禇趁機一槊直入,就把那位堂堂的遼西單于給挑上了半空。

蹋頓連人帶甲四百來斤,許禇若非仗着慣性,還真未必挑得起他。可是這四百來斤一凌空,就立刻顯示出大地引力的威力來了,原本槊尖進肉不過兩寸來深,等人到半空,強力下壓,一掌多寬的槊頭竟然就從脊柱側面直接透了出來——蹋頓一口鮮血漫天揮灑,就如同降雨一般,人早就沒了進氣。

蹋頓既死,“虎豹騎”和許禇所帶着親衛一擁而上,首先就是十多支精光閃爍的鋒銳槊頭橫砸在烏丸大旗的旗杆上。“喀喇”一聲,旗杆折斷,旗幟落地,四周的烏丸兵齊聲慘呼,當即駁馬便逃。

曹操立馬白狼山上,當然瞧不清許禇殺蹋頓的情景,但偌大的旗杆折斷,還是頗爲分明的。曹操不禁一拍大腿,贏了!隨即高呼:“擂鼓吶喊,作下山攻擊之勢!”

山頂上無論親衛還是文官,全都扯着脖子高喊一個“殺”字,接着又有戰鼓擂響。山下的袁軍聽到,不禁個個膽寒——五百來人還敢殺下來?不能啊,這肯定還有更多的伏兵啊。二公子剛纔不是叫過了麼,我等中計也!

尤其袁熙,本來膽子就不大,這纔回頭瞧不見蹋頓的大旗,就光見烏丸兵亂成了一鍋粥,心說不好,隨即便聽到了山上的擂鼓吶喊。袁熙嚇得一縮脖子,撥轉馬頭是落荒而走。逄紀跑了第二個,袁尚無奈之下,只得恨恨地瞟一眼山上,然後——我也走吧!

但凡他要是知道山上就那麼點兒人,而且還有曹操,就算戰死也得死在曹操面前啊。袁顯甫雖不算膽大如卵之輩,但臨陣這點血勇,還是很容易鼓起來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於柳城大破烏丸和袁氏的聯軍,陣斬蹋頓,並收降衆二十餘萬。這當然不是蹋頓一死,敵軍便散,曹軍吆喝一聲,便衆皆伏地請降的,仗還且得打着呢。

所以曹操下山之後,雖然聽說曹純陣亡,內心萬分悲痛,可還必須強打着精神,分派部屬,下令追擊——衆寡之勢還沒有徹底扭轉,可不能容得烏丸再重新聚集起來。況且,遭到曹軍強襲,死傷慘重,並且因爲首腦蹋頓之亡而瞬間分崩離析的,也就只有遼西烏丸而已,右北平烏延、遼東屬國蘇僕延等部,剛纔就沒想着要救援蹋頓,因而實力幾乎絲毫未損。

所以曹操便命族子曹休曹文烈暫督“虎豹騎”,以夏侯廉爲全軍主將,率領兵馬窮追不捨。許禇當然是帶着親衛返回來了,一方面獻上蹋頓的首級,同時拱衛着曹操和一衆文官,緊隨在大軍之後。

於路收降的大多是老弱輔兵,烏丸戰兵不是掛了,就是逃了。可是曹軍銜尾直追,第二日黃昏前便衝進了柳城。

這柳城乃是遼西重鎮,就在白浪山東北方近二百里外,被遼西烏丸佔據已經有十多年了。曹軍馬不停蹄,疾追不捨,烏丸敗兵有跑得快的,入城稟報樓班,樓班一聽啥,蹋頓掛了?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可沒有人再踩在老子頭上啦,我這堂堂丘力居的繼承人,三郡烏丸名義上的老大,竟然連單于名位都沒混上一個,硬讓堂哥蹋頓給搶了去,憋屈多年,如今終於得以呼吸新鮮空氣……但憂的是,漢軍殺過來了,這沒了蹋頓,我可怎麼擋啊?

正好袁氏兄弟和逄紀也逃進了柳城,當下就跟樓班說,如今人心離散,這城守不住啦,還是趕緊閃人吧——不如往遼東去投公孫度,可御曹兵。於是樓班連行李都來不及收拾,便帶着親信部衆數千人,與袁氏一起出城向東而逃。柳城內羣龍無首,曹軍一到,各部大人是紛紛請降啊。

等到曹操進了柳城,一方面安撫降衆,一方面急催後軍前來——物資原地撇下都成,這城內有烏丸大人們十數年間搜刮的財物,足夠咱用上一段時間啦。不久後,撒往各方的哨探歸來,一則通報了袁氏兄弟和樓班東投公孫度的消息,二則稟告曹操,烏延和蘇僕延等部,都已派遣使者前來謝罪,並請歸附。

這些烏丸使者到了曹操面前,口徑是出奇地一致——我們並不知道抗拒的乃是大漢天兵,都是受了袁氏的欺騙,受了蹋頓的挾持,這才被迫在白狼山下列陣的。不過我們一見狀況不對,就沒敢跟天兵相鬥——丞相您就在戰場上,應該瞧得很清楚纔對呀。

曹操心說要不是我軍突入得迅速,蹋頓掛掉得及時,你們會不敢前進來鬥?請不要侮辱我的智商好不好?

不過外交辭令便是如此,真相如何並不重要,關鍵是對方擺出了認慫的態度,因而曹操也只好僞作不知。當下便命各部返歸屯所,調配物資前來助軍,並且遣送任子——前事不論,今後你們可得給我老實點兒才成!

接着召集將吏會商,咱們下一步該怎麼辦啊?

王粲搶着就說:“公孫度本董卓所署也,素自割據,不修職貢,朝廷因其懸遠,而乃暫羈縻之。今既破烏丸,袁氏往投遼東,即可因其罪而進討之,一戰而定東北也!”

曹操撇了撇嘴:“人心不饜足,既平隴,復望蜀耶?”未完待續。。

ps:??誰說我不殺人來着?開始殺了,感覺如何啊?

第15章 君不宜擇第1章 繼嗣之爭第28章 古代科技第20章 鞭長莫及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1章 自由心證第12章 人心不足第2章 安貧守賤第23章 一身是膽第8章 頭風復發第27章 恐其有詐第26章 文姬歸漢第6章 雙親罹難第13章 從情從禮第3章 夷寇臨城第4章 詩歌免談第24章 取質三韓第9章 平州智士第19章 編定魏律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章 窮山逐鹿第25章 戲中有戲第26章 良辰可待第32章 促膝對談第20章 郭氏假子第22章 拓拔歸附第3章 秘計有三第5章 雛鳳引弓第13章 大勢已去第8章 破局關鍵第11章 作育英才第6章 寧我負人第2章 謀士之責第34章 階級鬥爭第12章 天命在魏第29章 律有明文第30章 用武之地第12章 僞書離間第14章 敗得甚好第7章 善戰無功第32章 殿上失儀第21章 先見神亭第6章 仿如濮陽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7章 強固是氏第13章 木秀於林第8章 徐方名士第15章 亂世能臣第21章 藏富於山第21章 藏富於山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4章 犬父虎子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8章 古代科技第22章 禍其始此第24章 高陵之變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2章 兔死狗烹第33章 城下遇難第2章 隆中之對第5章 賣官鬻爵第24章 禪讓風波第10章 不合邏輯第34章 以兵做賊第8章 囊中羞澀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5章 初步較量第15章 初攻鄴城第36章 遣使赴倭第29章 自天而降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1章 長驅直入第9章 德容言功第29章 國亂先兆第7章 欲取先與第36章 蜮蚓豈龍第19章 婦誦夫錄第10章 窮途之謀第24章 城上易幟第21章 長驅直入第13章 人之大欲第23章 幽州諂臣第23章 擒賊擒王第4章 原力之理第7章 包辦婚姻第4章 彼采葛兮第1章 益州內患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章 載舟覆舟第18章 姻戚之重第38章 矜功失節第2章 初晤諸葛第6章 紙上發明第12章 天命在魏第6章 華夷之辨第21章 奉耶挾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