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族滅匈奴

劉靖出身低、體力弱,所以此前不受重用,但他卻是匈奴人當中少有的聰明人。當初朝廷宣詔,要呼廚泉、去卑等前往許都覲見,劉靖就站出來勸,說:“朝廷欲得我部久矣,爲單于、賢王在,故不敢遽吞之也。今召單于、賢王,此調虎離山之計也,恐單于、賢王若往,則必不放歸。”

去卑苦笑道:“吾亦有所察也。然若得旨而不遵,朝廷必發大兵來伐,如何抵敵?張郃所部即在左近,爲肘腋之患,即不能滅我等,亦足牽絆也。況今朝廷不同既往,曹司空昔據河南,今又得河北,兵馬強盛,天下莫敵,我等豈敢相抗?”

呼廚泉也說:“朝廷今召我,是無害我意也。若往,即便羈縻不歸,亦可保富貴。若不往,大軍必至,無以當也。”

劉靖嘆息道:“匈奴若不分,則漢人不敢輕之。昔五單于爭立,呼韓邪單于乃被迫入朝,棄祖宗基業,爲漢附庸。前漢之衰,我匈奴乃得復興,後漢之盛,又爲所制。逮至後漢亦衰,於扶羅單于遂能縱橫河東,奈何袁、曹旋起。若我匈奴不分,於扶羅單于仍據美稷,則無論袁、曹,皆不敢輕我匈奴也。”

呼廚泉一甩袖子,不耐煩地答道:“前事言之何益?非於扶羅單于欲分裂匈奴也,實單于庭長老等自專,難道時至今日,尚有可統合之理麼?”

劉靖勸道:“我意單于、賢王等不必往許都去,乃密使前往單于庭,以申脣亡齒寒之意。若能南北相合。則可長據幷州。甚或北驅鮮卑,奪回草原大漠。如此,匈奴復振,雖仍爲漢臣,漢亦不敢輕也。豈有一詔來,單于便入覲的道理?”

去卑冷笑道:“汝真好算計。然汝比呼韓邪單于如何?昔郅支分裂,呼韓邪單于亦不能統合之,而乃屈膝於漢。漢有召,亦不敢不應。何況今日,分裂已久,單于庭長老豈肯奉我單于乎?彼不奉我單于,我單于難道屈居衆長老之下乎?與其屈彼長老,何如屈漢?漢人重信,必不害我,單于若往單于庭,則必爲宵小所害!”

一句話:寧與外邦,不與家奴……好吧。其實對於這時候的匈奴來說,漢朝還真不能算是外邦。而得算是父邦。

劉靖苦苦相勸,呼廚泉和去卑只是不肯答應。他們承認劉靖的話很有道理,但問題太不現實,自家跟美稷單于庭之間的矛盾不是那麼容易消解的,想要聯起手來,真是難如登天,可要是不聯起手來,哪還有跟漢人討價還價的資本?皇帝傳詔,敢不去嗎?

不過也正因爲如此,使得呼廚泉和去卑對劉靖又高看了一眼。許都這回遣使來召,呼廚泉、去卑以下,大小名王全在召喚之列(雖然本來數量也不多),整個上層全都給抽走了,那總得留個穩妥的人暫攝部事啊,於是最終就把重任交到了劉靖肩上。

劉靖雖然聰明,但是身份低,威望更低,不易服衆,所以單于和名王們都走了以後,他是費盡心機拉攏人心啊。按照他的想法,估計單于他們這一去是很難回來了,就算回來,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可是隻要這支武裝還牢牢地攏在一起,不分裂,不離散,漢人就不敢拿單于他們怎麼樣,總得好吃好喝地供養着。漢人肯定會想趁機吞併匈奴,自己能夠多拖上一天,就是對單于最好的報答。

至於究竟能拖多久,就連劉靖自己也沒啥信心。要是有這麼個三年五載的吧,他或許能夠把人心徹底凝聚起來,漢人若非施展雷霆手段,還真不好張嘴——要敢張嘴,自己乾脆就把人馬全都扯到美稷去。可是就怕漢人不肯給自己那麼充裕的時間……

所以他一方面對內凝聚人心,培植親信,一方面對漢人地方官是萬般恭順——別的不說,現在手下全是兵,沒啥閒人,這地方也不大適合放牧,還得靠漢人給運糧草來呢。可是沒想到單于他們前腳才走,後腳張郃就到了,五千精兵就屯紮在自家營地附近,還見天兒操練,搞得沸反盈天的。

劉靖當時就心裡一個咯噔,心說漢人不會這就要動手了吧。忐忑不安地又熬了幾天,再有消息傳來,新劃西河郡入朔州,新任朔州刺史就是把自家趕出河東的是勳。

這要是個有威望,有決斷的,一聽是勳要來,當即就領着人投美稷去了。只可惜劉靖靈光的是腦子,不是行動力,而且在威望不足以服衆,實力也不足以自立的前提下,腦子再靈光也派不上太大用場。劉靖只好按照既定方針,走一步是一步,熬一天算一天,甚至不敢推卻是勳的命令,被迫派了五百人跟他往徵上郡。

劉靖原本是打算拉着人馬呼啦啦全都跟去的,到時候瞧着上郡哪地方不錯就留下不走了,總比跟這兒南面有漢人,北面還有美稷單于庭要強。可惜是勳也防着他這一手呢,只要五百人,多了不收。

然後,就發生了劉虎等匈奴部曲到處煽風點火的事兒,劉靖無奈之下,只好把這些人全都灌醉,給看押了起來。可是隨即點數,發現跑了三個,劉靖這個頭大啊——是勳肯定會以此事爲藉口,向自己興師問罪的,說不定趁機就砍下自己的腦袋,併吞了整個部族。

想來想去,無計可施,最後他只能一拍大腿,罷了,先下手爲強,冒把險吧!他想誆是勳出城相見,先當面苦苦哀求,若能將此事糊弄過去,那就最好,若然對方不肯原諒自己,乾脆,當場劫持是勳,直接跟朝廷換單于他們回來!

他可知道,是勳是朝廷重臣,又是掌權的曹操的親戚,作爲人質,作用還是挺大的——至於是不是能夠大到換回單于……不試怎麼知道呢?反正情況也不可能更糟了……

所以劉靖今天就帶着五百騎約談是勳。他知道是勳也不可能孤身前來,可是沒想到,是勳帶來的竟然都是當日借出去的那些匈奴兵,而且一個個瞧着自己的眼神兒都不善……劉靖心說這位是大人真如此了得,自己花了那麼長時間,還未能徹底收攏族內人心,他領走五百人才幾個月啊,就全都給收服了?碰上這樣的敵手,那還怎麼戰啊?!

雙方隔着一箭之地,全都勒停了戰馬。是勳遙遙望着劉靖,也不言語,也無動作。就這麼着僵了好幾分鐘,劉靖先扛不住了,只得翻身下馬,按照匈奴的習俗,摘了皮帽子,單膝跪倒,雙手張開,俯首道:“小人劉靖,拜見使君。”

是勳微微冷笑,一揚馬鞭:“近前說話。”劉靖苦笑道:“小人不敢。”是勳“哼”了一聲:“汝若心中無鬼,如何不敢近前?”

劉靖聽了這話,當場就把手裡的帽子給扔了,雙手撐地,重重地磕了一個響頭,哀聲道:“小人受單于所託,護育本部,實不敢從使君之命,還請使君大人大量,千萬寬宥!”

是勳知道劉靖怯懦,可是也沒想到竟然怯懦到這個地步,見了面先磕頭,然後苦苦哀告。他原本是帶着殺人的心來的,打算就跟當日除劉宙那樣,用劉靖的人頭來威嚇、收復呼廚泉部,所以身邊不僅僅帶着五百匈奴兵,還特意帶上了孫汶孫毓南,只要劉靖膽敢靠近,那便當場拿下,一刀兩斷。

兩人的想法原本非常接近,然而五百對五百,實力相當,不管是劉靖想劫是勳,還是是勳想殺劉靖,都不可能太過輕易,而必要拼上一拼。是勳是有拼殺覺悟的,終究自家已將麾下這五百匈奴兵全都收服了,而對面劉靖所部,按照劉虎等人所說,卻可能尚有離心,未必全都願意爲了劉靖冒險。再說有孫汶在側,自家還有啥可怕的呢?劉靖最多就敢挾持自己,真要是一個不慎落在他手裡,只要不死,也總有後招可想。

劉靖則不同,一則雖爲胡人,但因爲平素體弱,很少親自上陣,恐怕臨敵經驗還沒是勳多呢——呼廚泉、去卑用他,也有這方面的考量,真要換一個有勇力、能服衆的上來,自家離開一兩年,還不知道部族屬誰呢,這在胡人當中也並不鮮見。二則,劉靖遠遠的就察覺到是勳的殺意了,他根本就不敢跟對方火拼,那又豈敢靠近前去?

所以只是遠遠地跪着,磕頭哀告。是勳撇一撇嘴,用鞭子指着他半禿的腦袋:“汝好大膽,如何敢囚禁某的部曲?彼等爲單于相贈於某,從此不歸匈奴統轄,汝竟囚之,難道欲作亂麼?”

劉靖繼續磕頭:“小人何敢作亂?爲彼等煽惑族內人心,此必非使君真意也,故而暫且囚下,便將送還使君……”

是勳也懶得跟他繞圈子了,當即打斷話頭,冷冷地問道:“汝怎知非我真意?倘若彼等所言,實我所教,汝又待如何?”

劉靖聞言一愣,雙手撐着地面,緩緩擡起頭來,雙眼直直地盯着是勳:“使君,我匈奴奉漢正朔,亦與使君無仇無怨,使君何故必要族滅之?小人不敏,還請使君解惑,若所言有理,小人便將首級雙手獻上,復有何恨?!”(未完待續。。)

第22章 請跪恭送第25章 大盈若衝第25章 修仁之戰第14章 明算之弊第25章 一國將相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2章 黃鬚大奇第24章 三辭三留第26章 甄氏佳婦第18章 姻戚之重第17章 僭越王章第2章 工商興利第12章 觀其決斷第7章 謀身謀國第29章 舌燦蓮花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3章 刺客奇才第8章 欲捧殺也第23章 百口莫辯第20章 欲效定遠第25章 萬人敵也第32章 古之惡來第5章 壽春城下第14章 蘭臺藏書第28章 人與禽獸第28章 超願棄父第23章 涼州之戰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1章 海上仙山第4章 無米之炊第19章 梟雄入蜀第30章 凌雲雕龍第6章 欲言南事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1章 火中取栗第6章 尊者一諾第31章 日暮途窮第3章 秘計有三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6章 隆中閒話第5章 刺奸密奏第23章 春心乍動第26章 羽扇綸巾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6章 我主不見第24章 偃師御胡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章 繼嗣之爭第28章 面折梟臣第13章 深入虎穴第19章 祖道之金第28章 便有如何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章 是儀北上第17章 千鈞一髮第10章 離間江陵第11章 暗度陳倉第5章 府中密議第38章 謀國謀身第31章 以竹爲炮第31章 大戰餘波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8章 投鼠忌器第17章 願爲孫程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4章 壯士斷腕第33章 謀取涼州第4章 渾人心思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0章 爲彼等耳第11章 不聞惡聲第1章 如有勳在第2章 或爲智囊第9章 明察秋毫第25章 初步較量第36章 遣使赴倭第15章 難兄難弟第3章 自恃其智第2章 兄弟鬩牆第4章 人言可畏第23章 元龍之謀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8章 東海傲來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章 內科聖手第1章 行獵上林第24章 軍功酬爵第8章 跨境追捕第3章 軍中校事第30章 厚買人心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8章 二事不朽第24章 首山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