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晤諸葛

是勳當日黃昏時分便去司空府上拜見曹操——他是先在家用完了膳去的,那寡淡的曹家飯,能免則免吧。

就見曹操挺忙,一隻手筆不停揮地在批閱公文,另一隻手還抓着麥餅往嘴裡填呢。門客領了是勳進來,他只是擡起眼來略點一點頭:“宏輔來了,先坐。”然後就又埋頭工作去了。

好不容易熬到天黑,曹操也吃完了,工作也終於告一段落,這才站起身來,主動湊到是勳身邊兒。門客把是勳所繪的那幅中國地圖的副本攤開在案上,曹操開門見山:“此番鎮撫關中的詳情,還須宏輔爲操解說。”

是勳這一去兩三個月,隨時都有快馬把情況傳報給朝廷,但公文上文字簡省,還有很多內情不方便公開說的——比方跟呂布倆一搭一檔逼反了關西諸將,等等——所以曹操得當面跟他問個明白。

兩人一直說到半夜,曹操才終於宣佈散會,說:“宏輔跋涉勞乏,還是早早回家安歇吧。”是勳心說這都幾點了,你纔想起來放我走啊,眼瞧着我今晚沒啥時間和精力滿足下半身的幸福了……可是他還有話要說,當下微微一揖:“尚有一事要請示主公。”

曹操說你講,是勳便稟報道:“此番薦於曹公幕中的司馬懿,隨勳途經雒陽時曾有建議,朝廷既重開太學,便應當再立石經,以利天下學子。”

他這話得趕緊說,雖然不打算貪了司馬懿的功勞,但終究是自己開口跟曹操講的。事情若成。總有自家一份功勞;司馬懿已經準備要入曹操幕了。萬一他不等自己上稟,先跟曹操開口,那自家就一點兒功勞都分潤不上了呀。

曹操聞言,垂下眼瞼略想了一想,微微點頭:“也好。”他本人對經學並不怎麼感興趣,然而立石刻經,這終究是不小的面子工程,是能給朝廷臉上增光添彩的。再加上也就費點兒人力(還是他平常不怎麼用得着的學者之力),未必能費得了多少物力,那想幹就去幹吧——“吾明日便上奏天子。宏輔以爲誰能擔此重任啊?”

是勳主動申請:“勳願主理此事。”曹操一皺眉頭,心說你還真想把大力氣都花在治經上嗎?那可有點兒浪費啊……不過轉念再一想,反正是勳現在官居侍中,沒有明確的職權範圍,閒着也是閒着,與其成天被皇帝叫進宮裡去講經或者論詩(就跟他當議郎那會兒似的),還不如去負責石經哪。反正也就是一掌總的事兒,總不成他親自去定經。親自去寫經,還親自去抄錐子刻石頭不成嗎?自己要有什麼別的分派。也隨時都能把他給揪回來。

“既如此,有勞宏輔了。”

是勳謙遜兩句,說我比起主公您來,哪兒算得上操勞?但是隨即就說:“勳才返都中,繁冗之事紛至沓來,還請主公晚幾日上奏天子,權當與勳多幾日休沐了。”曹操“哈哈”大笑:“便依宏輔,且去歇息吧。”

在往見曹操之前,是勳本來計劃第二天就去拜訪太倉令樊普,順便見見諸葛瑾的,可誰料身在官場,事不由人,他前腳纔剛準備讓魚他先去樊府上打個招呼,外面就又遞進來一大摞名貼,有欲來訪的,有請赴宴的,瞧得是勳是眼花繚亂——啊呀,咱如今真真正正算是紅人了。

本想讓吳質幫忙處理一下的,可是突然想起吳季重已經被署了鄢陵令,不日便要離開自己前去赴任,算了,不麻煩他了,還是讓韋仲將來負責送往迎來這攤事兒吧。當即吩咐魚他,把相關事宜都交給韋誕,同時囑咐:“便道我遠途才歸,今日誰都不見,宴皆不赴,明日、後日,按其高下親疏,排個次序出來。”

開玩笑,回來第一天當然要去司空府上拜曹操,而不能先見其他官員,這是個政治立場問題。

可是這麼一排次序,是勳就一連好幾天都沒得着閒空去拜訪樊普,結果到了第三天,諸葛瑾倒自己找上門兒來了。那日是勳正好前往孔融府上赴宴,讓諸葛瑾在門房裡溜溜兒等了一下午,直到紅日西墜,才終於見到這位正當紅的是侍中。

是勳纔剛下車進門,魚他就湊上前稟報,說諸葛先生來了。是勳轉頭一瞧,果然見到一個瘦子躬身立在門旁——啊呀,這位就是面長如驢的諸葛瑾嗎?相貌也沒有想象中那麼詭異啊。

諸葛瑾跟是勳年齡彷彿——要是按阿飛的實際年齡算,可能對方要略大上一兩歲——身高接近一米八,臉不但長,而且窄,但五官頗爲周正,頭髮、鬍鬚全都梳理得一絲不亂。

他瞧見是勳望向自己,趕緊拱手作揖,是勳也還禮,問:“卿即諸葛子瑜?”諸葛瑾連忙道了聲“是”,然後說:“小人枯坐良久,終於得見侍中,不勝之喜。”是勳疑惑地瞥了一眼魚他,魚他低聲道:“諸葛先生午後便來啦。”

“既如此,可曾用過膳食?”

諸葛瑾垂着眼瞼,老實地答道:“尚未。”是勳一皺眉毛,怒斥魚他:“如何不準備酒飯,這是我家的待客之道嗎?!”

魚他跟他主僕多年,早就熟悉了主人的脾性,明白什麼時候是真發火兒,什麼時候是發火兒給別人瞧的——比方說這次——於是趕緊躬身作揖:“是小人的疏忽,這便去準備酒菜,款待諸葛先生。”

諸葛瑾急忙擺手推辭:“不必了……”是勳朝他微微一笑:“某先去更衣,卿且堂上用膳,稍待某便前來相陪。”

堂堂侍中,見了面二話不說先賞飯,然後還要“前來相陪”,諸葛瑾真是受寵若驚啊。他心說我有那麼大面子嗎?還是正如老二所說,當日是侍中——哦,那時候還是是從事來着——確實挺看好他,還打算直接帶他去兗州就學,而我是沾了老二的光啦?

他這點兒猜得真沒錯,確實是沾了他二弟諸葛亮的光,否則以今時今日的身份差別,是勳就未必會對他那麼客氣——原本歷史上的江東羣臣,除了周瑜、魯肅、張昭三個,還真未必有誰能讓如今的是勳折節下交。

哦,純武將暫且不計在內,否則的話——甘興霸若來了,是宏輔大概也是會主動湊上去的。

是勳先奔了後堂更衣,魚他則把諸葛瑾讓到堂上去,吩咐奴僕趕緊給置辦酒食。時候不大,這邊兒食案纔剛端上來,是勳就穿一身便裝出現了,先朝諸葛瑾略施一禮,然後在主位坐下。

諸葛瑾開口就是:“冒昧來拜,還請侍中勿罪。”是勳心說這種套話你就不必要說啦:“請先用飯,某已吃過,便以水相陪了。”他瞧着諸葛瑾的神情有些拘謹,便開始詢問對方家中的一些情況:“青州琅邪,某是去過的,卿兄弟後居襄陽,某也去過……”他本是八卦高手、套話專家,諸葛瑾還沒吃完飯呢,其來意就被探了個底兒掉。

原來那年是勳奉命出使荊州,在襄陽學宮內見到少年諸葛亮,勉勵了幾句,諸葛亮回去就跟叔父諸葛玄,還有兄長諸葛瑾說啊,說這位兗州的是從事果有真才實學,我若長大,必去訪其求教。完了又建議,說我年歲還小,若欲千里跋涉,叔父定然不允,不如大兄你先去兗州投在是從事門下吧。

諸葛瑾聞言就笑,說汝得見彼人,我卻未曾得見,汝覺彼人有才,我卻覺得未必——傳聞他在學宮所言,徒逞口舌之利耳,如此縱橫家的手段,你合適學,我向來木訥,卻未必合適。

本來話就說到這兒了,倘若天下局勢不繼續向前發展,或許諸葛兄弟跟是勳之間要很久以後纔會產生交集。然而自從是勳打青州迎來了鄭玄,請天子聘五經博士,重開太學以後,天下有志於學的士人莫不心向許都,消息傳到荊州,諸葛瑾也不禁躍躍欲試起來。於是他去央告叔父諸葛玄,說我想去許昌上太學,不知道叔父能否相助?

漢代還沒有考試製度,上從官員的出仕,下到太學生的資格,基本上都得靠“薦舉”,也就是地方官員或者朝廷大員向朝廷和各級衙門推薦。至於太學生,按舊規是由地方官選拔,公車送入京中,或者直接由太常指定。因此諸葛玄就皺着眉頭答覆侄子:“吾聞朝廷新開太學,詔書到時,劉牧卻未薦一人前往,如何肯薦汝?而今朝中之王太常(王絳),吾亦從無往來,無可相薦啊。”

諸葛瑾告訴諸葛玄,傳言說如今的規矩有所改變。因爲天下動盪,很多地區都脫離了朝廷的掌控,所以做官也好,做太學生也罷,靠老規矩是選不上幾個人來的,朝廷因而下旨,二千石以上皆可舉薦太學生——如今太學裡一半兒學生就都是鄭門弟子,理論上可算是大司農鄭玄所薦。

因而諸葛瑾就問了:“叔父及先父昔日相識,可有官居二千石的,可以薦舉小侄麼?”

諸葛兄弟的父親諸葛珪,官至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則官至豫章郡守,照理說不應該不認識個把二千石——要是諸葛玄還在郡守任上,他自己就能推薦侄子。可是朝廷多年動盪,高官換了一茬兒又一茬兒,諸葛玄絞盡腦汁,也就光想起一個故友樊普在都中做官,而且還不到二千石。

諸葛亮在旁邊出主意,說我昔日所言那位是從事,據說如今仕朝爲議郎(他這消息滯後,其實這時候是勳已經是少府丞了),乃曹司空的心腹之人,要是他肯幫忙,請司空推薦於你,那不是很光彩嗎?諸葛瑾說開玩笑,人家跟你又沒啥交情,不過一面之緣而已……(未完待續。。

第17章 願爲孫程第21章 死生之間第1章 洛陽僧人第19章 擅出奇兵第8章 奇峰突起第12章 人心不足第23章 幼平奮威第21章 死生之間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9章 流血五步第35章 江船上陸第1章 遠方來客第7章 謀身謀國第32章 殺俘不祥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7章 火燒長安第30章 攻心爲上第15章 知交零落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5章 修仁之戰第9章 爲國殺賊第27章 得韓徵倭第6章 嚴其考法第27章 白晝荒夢第24章 高陵之變第38章 須三萬金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0章 不可得乎第17章 吾何有私第15章 英雄時勢第9章 察考諸子第22章 八字真言第9章 舜舞干鏚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2章 尚書空臺第31章 烈風襲寨第31章 玩弄人心第36章 鐵券丹書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7章 延年按劍第32章 出入此門第30章 合圍長安第9章 周平王事第5章 谷口設伏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6章 奮死報國第7章 宛城宣詔第25章 戲中有戲第24章 城上易幟第24章 要當磔也第33章 先登者誰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0章 平定上郡第4章 真正小人第9章 德不可見第25章 遷胡入幽第9章 西域貢使第23章 是兵是賊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5章 烽煙四起第31章 江陵城下第14章 倭使入覲第9章 涼州用間第14章 非當世人第4章 五經注我第24章 所志既從第2章 是儀北上第20章 不可得乎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8章 懸危之計第24章 河內司馬第8章 木蘭何人第17章 大戰序幕第19章 東出盧龍第31章 不可遽廢第18章 東海傲來第17章 強固是氏第5章 鮮花牛糞第9章 德容言功第34章 階級鬥爭第16章 臨陣三射第5章 朝鮮新冢第23章 元龍之謀第29章 不智不信第17章 禍福所依第5章 刺奸密奏第32章 太阿倒持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9章 律有明文第6章 平春豪強第29章 鎮撫關中第9章 反逆蟊賊第16章 陽平之戰第31章 漢之忠臣第5章 驅散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