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火中取栗

許褚許仲康,軍中好爲“虎癡”,乃是曹營中第一斗將。是勳倒是沒有忘記許禇,他覺得這幾年許禇就該出現了,可惜前一世對此人並不是太感冒——他欣賞的是戰將而非鬥將——所以光記得他是豫州人,卻想不起來具體跟哪國哪郡了,也沒想着派人去打聽,更沒跟曹操提過醒。終究許禇出身不高,不是有名的士人,要是說有這麼個人,曹操問你是哪兒聽來的,可該怎麼回答呢?

好在按照歷史的正常走向,許禇還是歸了曹了——在原本的歷史上,他就是主動投靠的,所以不大可能出什麼岔子。但是是勳還是要問問清楚啊,說既爲宿衛校尉,爲何從未謀面呢?就你這大個子,進了宿衛,沒道理我從來沒見過啊。

許禇回答道:“禇爲譙人,舊在家鄉召聚民衆,以御盜賊,因聞曹公奉天子遷許,乃來相投。只是鄉中事務尚須安排,故前月纔始入許,曹公昨日召見,立授校尉之職。”是勳心說原來如此,敢情你纔剛上任啊,怪不得我沒有見過。於是問:“許校尉召某何事?”

許禇答道:“末安敢召是少府,乃曹公有令,請是少府返回司空府中,有要事商議。”

是勳心說我這纔剛出門唉,又叫回去,究竟有啥大事兒啦?當下不敢怠慢,跟着許禇疾步返回。進了正廳,就見曹操上座,正皺眉瞧着几案上一塊牘版呢,曹昂坐在下首。見是勳進來,曹昂急忙起身行禮。曹操則朝他點點頭。把那塊牘版遞過去:“已遣人喚公達、奉孝等來。宏輔可先觀此。”

是勳接過牘版來一瞧。原來是一份上奏,先瞧署名——“寧輯將軍段煨”。再看內容,大致是說:近探得關中羣賊自亂,李傕、郭汜再相攻伐,李傕使侄李利屯渭橋,郭汜使將王承屯細柳,驪山、鴻門皆不設防,而今秋華陰即將大熟。故此將在割麥以後,揮師向西,爲朝廷討伐篡逆。一句話,段煨打算主動發兵去打李傕、郭汜,收復長安。

是勳反覆把上奏瞧了好幾遍,始終皺眉不語。他跟這兒裝深沉,曹操可不會慎着,開口就問:“宏輔以爲如何?”是勳心說向來碰到這種大事兒,都得荀氏叔侄或者郭嘉、程昱等人先開口啊,自己只是跟在旁邊拾遺補缺而已。今天比較倒黴,那幾位都還沒到。所以曹操先打問自己……可這運籌帷幄,就不是自己的強項啊!

不過好在,別的地方、別的事兒還則罷了,這華陰他是去過一回的,回程的時候還跟魯肅仔細研討過,倘若你是段煨,或者你是賈詡,下一步該怎麼辦?所以既然曹操問起,他也就大着膽子幫忙分析一下——

“段煨在華陰,地狹而民寡,東畏呂布所迫,欲求振作,唯有西進,爲朝廷收復長安。李、郭素所不睦,早晚必爭,若能趁隙而進,則關中不足定也。”

正說着話呢,謀士們陸陸續續全都到了,除了荀攸、程昱、郭嘉、毛玠、董昭外,還再加上劉曄、鍾繇、衛覬、閻象、王粲,甚至連平常不大見得着面的荀彧都被從辦公室臨時硬扯了過來——看起來,曹操這是打算開一次曹家中央謀士羣擴大會議了。

當下衆人傳看了段煨的上奏,曹操又把是勳的見解一擺,荀彧身份貴重,所以首先開口,說:“宏輔所見是也。華陰北拒黃河,南控太華,東御呂布,只可西進,段忠明所欲討賊者,非止爲國家,亦爲其個人也。李傕、郭汜,釜底游魚,滅之不難——爲今所當計者,朝廷如何應對?”

鍾繇點頭道:“若能平滅賊寇,收復長安,於國家大有裨益。然而,收長安者段煨,則於朝廷無所加也,收長安者官軍,則必增朝廷之威勢也。當使天子下詔,明討李、郭,並遣使督段煨等進軍。”他的意思,咱得坐實了是在朝廷頒發討逆詔書,並且中央派人督察的前提下,段煨才西進去打李、郭的,只有這樣,打勝了仗,收復了長安,增加的是朝廷的威望,而不僅僅是他段忠明個人的聲名。

董昭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問題,說:“段煨自知不能御呂布,故欲棄華陰而西取長安。則長安得之於李、郭,復失之於段煨,段忠明貌雖恭順,終爲割據,不可使其穩佔關中,當遣使督、慰,將長安收爲朝廷所有。”那意思,不管李傕、郭汜還是段煨,說白了都是割據諸侯,不是朝廷……更準確點兒說,不是您曹公的部下,他們不管誰佔據了長安,其實對咱都沒啥實質上的好處,必須得派人過去,趁機掌握關中的土地,新置官吏、安撫百姓,從中漁利才成。

是勳心說沒錯,原本歷史上曹操就是這麼幹的。當段煨攻入長安,殺死了李傕(郭汜已先爲其將五習所殺)以後,關中地區仍然是羣雄割據,擄掠人民,各霸一方,曹操先任命鍾繇爲司隸校尉,安撫諸將,接着衛覬出使益州,因戰亂羈留長安,就奏請曹操分化、收編諸將所部,把關中地區徹底掌握到手中來。只不過因爲預先的計劃不夠周密,基本上看一步走一步,所以後來又有馬超作亂,十部並反,得靠曹操親自西征才最終解決問題。如今歷史已經被改變了,自己能不能從中推曹家一把,提前解決關中的問題呢?

他一邊耳聽曹家謀士們各抒己見,一邊自己跟內心盤算,想來想去,最後提出疑問:“關中兵馬,非僅李、郭也,昔馬騰曾入三輔,雖爲李、郭所敗,亦逡巡於陳倉以西,侯選、程銀等並在馮翊,楊秋、李堪等亦拒安定,段煨若西,彼等必皆響應,以兼併田土。到時長安雖復,僅得其名也,朝廷仍無尺寸之地,奈何?”

衆人聞言,亦皆沉吟——是勳說得沒錯啊,要光是按照鍾繇、董昭所言,派一介天使前往督戰(就跟原本歷史上曹操派謁者裴茂督關中諸將以討李傕那樣),空名好得,實利可難求。那邊兒都是各路軍頭,你一個空架子天使,能夠從他們牙縫裡挖出一寸土地來嗎?哪兒有那麼便宜的事兒!

荀攸一咬牙關:“必發兵以徵。”咱也得調兵過去,能拿下多少土地就先拿下,以爲日後徹底平定關中的先行。可是劉曄說啦,咱派多少人去好呢?派少了未必管用,派多了千里遠征,糧從哪兒來?雖說秋收在即,可是咱這裡距離關中太遠啦,同樣收完糧就出兵,咱這兒還沒走到河南呢,估計段煨那兒就已經拿下長安了,哪兒還有咱們插足的餘地?恐怕緩不濟急啊。

郭嘉聞言,突然微微一笑:“近處也有兵馬,便不知能否得用。”曹操忙問兵在何處。郭嘉伸手在地圖上一指——那正是是勳獻給曹操的地圖——“河東有數萬精兵,近在咫尺。”

王粲不明白:“此非呂布之軍乎?”

郭嘉點頭:“呂布坐守河東,欲得華陰爲途,西取長安久矣,若能驅其爲導,使與段煨及關中諸將火併,朝廷便可從中漁利。”

是勳聞言嚇了一跳,脫口而出:“如何漁利?此無異於火中取栗也!”衆人聽了,全都望向他,滿眼的疑惑,曹操也心說,是宏輔經常有點兒詭異的詞兒噴出來,這回這個——火中取栗是啥意思了?是指困難嗎?

是勳瞧見大家夥兒的眼神,不禁一愣,隨即心說壞了。火中取栗這個成語聽上去挺古樸,其實徹底是舶來貨,典出十七世紀法國詩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這二世紀末的中國人怎麼能夠聽得懂了!沒辦法只好給解釋:“勳嘗於一篇軼文中得此,似爲戰國人語,頗類《莊子》。謂一猿欲得火中慄而食之,乃求一貓,貓以爪探慄,毛脫而肉焦,然所取之慄,皆爲猿所食也。”

郭嘉聞言,不禁微笑道:“宏輔一言,即中竅要。如今長安即爲其慄,我乃猿也,欲取之而不可得,呂布乃貓也,必誆其以爪探慄,乃可爲我所食。”

是勳心說“火中取栗”這個成語,本意是爲他人做嫁衣裳,可是逐漸地含義有所偏轉,已經演化成冒險行事從而蒙受損失的同義語了,我剛纔脫口而出,就是說這事兒太冒險,很難辦到,沒想到卻莫名其妙地合上了其原本意,這怎麼話兒說的……好吧,多謝郭奉孝你給解圓了。

他卻沒有想到,郭嘉聽是勳一張嘴就噴出個跟自己計劃符合若契的成語出來,還以爲是勳已然胸有成竹了,當即建議說:“朝廷可發兵一支,也不須多,二三千足矣,使西行弘農,以約呂布,並督諸將,共伐關中。然此火中取栗之事,非智謀善辯者不能辦也,就嘉所見,唯是宏輔能成此謀。”

是勳聞言大驚:“勳恐無能辦此!”曹操捋了捋鬍子,沉吟少頃,突然笑起來了:“宏輔不必太謙,卿前使華陰,退呂布而間段、賈,關中之事,唯卿最爲稔熟——江東便不必去了,卿且往關中一行吧。”(未完待續。。)

ps:??今日兩更完畢,其實這纔開始了本卷的重頭戲。

第8章 單家俗吏第28章 面折梟臣第13章 大勢已去第30章 有害令名第13章 族滅匈奴第22章 醫者仁心第4章 例不可開第17章 外禦其侮第2章 窮山逐鹿第7章 爲曹造勢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4章 中山之狼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0章 厚固吾勢第20章 冢子監國第21章 火中取栗第12章 觀其決斷第29章 殆天授也第29章 太公封齊第4章 夢中殺人第2章 疏於職貢第2章 或爲智囊第3章 微末小技第23章 烏帽子親第2章 雷霆手段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6章 廢立之思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4章 兗州叛將第26章 南鄭病龍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4章 兗州叛將第31章 江陵城下第19章 擅出奇兵第6章 嫌隙已生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5章 席藁待罪第22章 養虎貽患第5章 王中國死第21章 衣錦榮歸第11章 捕風捉影第9章 請救無辜第30章 大破魏賊第9章 涼州用間第17章 巫山雲雨第12章 何必當初第16章 混世魔王第17章 正是此賊第37章 項莊舞劍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3章 木秀於林第22章 客座教授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6章 矢在弦上第9章 周平王事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1章 軍中之樂第4章 原力之理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0章 前程無限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3章 霸王鎩羽第11章 官場狡詭第17章 亡羊補牢第22章 飛將奄至第24章 中山之狼第14章 鳳雛之謀第12章 呂布來矣第6章 雙親罹難第29章 降漢降曹第2章 疏於職貢第23章 堂上驚變第17章 強固是氏第15章 英雄時勢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1章 暗度陳倉第29章 城下大戰第32章 天下第一第2章 沛國曹氏第20章 叔孫制禮第6章 樂浪故人第2章 朋友無隱第10章 臨陣手談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4章 所志既從第14章 海外異聞第30章 不可迷失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2章 飛將奄至第31章 爾虞我詐第7章 寄身豪門第12章 白地將軍第30章 攻心爲上第21章 老馬戀棧第6章 欲言南事第28章 不徵而徵第1章 天無形質第24章 三辭三留第23章 百口莫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