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一笑恩仇

按慣例,新皇登基,自然少不了要大封功臣,畢竟這江山可不是劉澤一個人打下來的,沒有這些謀臣名將的輔佐,劉澤也不可能坐到今天的位置,論功行賞就是對這些謀臣名將功績的肯定。

諸葛亮被拜爲右丞相,位居百官之首,賈詡爲左丞相,皆爲正一品大員。

同時躋身正一品行列的,還有劉澤的兩位恩師盧植和蔡邕,而且蔡邕還是當朝國丈,盧植被拜爲太傅,蔡邕被拜爲太師,對於這兩位古稀之年的老人而言,這官居一品更多的是代表一種榮耀。

次一品的文臣共有四位:右軍師徐庶、左軍師陳宮、後軍師法正、尚書僕射陳登。

大司刑趙昱,尚書盧毓、糜竺、簡雍、孫乾、陶商等二十餘人晉升爲正二品官銜,其他各級文官也各加官晉爵,各有升賞。值得關注是,在此次朝賀的百官名單之中,來自江東的魯肅、諸瑾、顧雍以及來自曹魏的陳羣、劉曄等人也位列其中,被實授從二品到正四品不同的官職,海納百川,可以看到劉澤的胸襟還是相當地開闊。

武將方面,受封爲正一品的分別爲驃騎大將軍關羽、車騎大將軍張飛、近衛大將軍趙雲。受封爲次一品的分別是徵東大將軍張遼、徵西大將軍馬超、徵北大將軍張任、徵南大將軍甘寧、鎮東大將軍太史慈、鎮南大將軍張郃、鎮西大將軍徐榮。

同時,關羽、張飛、趙雲、張遼、馬超、張任、甘寧、太史慈、張郃、徐榮等十人也晉升爲元帥軍銜。

鎮北將軍魏延、平東將軍陳到、平南將軍高覽、平西將軍文聘、平北將軍臧霸、安東將軍黃權、安南將軍王威、安西將軍李嚴、安北將軍吳壹、護軍將軍管亥榮升爲十大大將,正二品武職。

龐德、武安國等十九人晉級爲上將軍銜。

諸葛亮、賈詡、關羽、張飛、趙雲晉爵爲一等公爵。一等公爵爲國公,諸葛亮被封爲荊國公、賈詡被封爲涼國公、關羽被封爲蒲國公、張飛被封爲遼國公、趙雲被封爲魏國公。

二等公爵爲郡公,徐庶被封爲襄陽公、陳登被封爲東海公、張遼被封爲晉陽公、馬超被封爲扶風公,張任被封爲廣漢公。

三等公爵爲縣公。陳宮被封爲淮陰公、法正被封爲漢壽公、甘寧被封爲西陽公、太史慈被封爲蓬萊公、張郃被封爲高陽公、徐榮被封爲平陰公。

趙昱、魏延等十七人被封爲一等侯爵,陶商、管亥等二十八人被封爲二等侯爵,馬良、龐德等三十九人被封爲三等侯爵。

一等侯爵爲縣侯,二等侯爵爲鄉侯,三等侯爵爲亭侯,不過劉澤這一朝的爵位改變了以前的實封制。改爲虛封制,所有的公侯僅享有封邑的爵祿而不行使封地的行政權,同時公侯也無須留駐封地。劉澤的這一舉措爲中央集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後來一直爲歷代所效仿。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和孫權此次也榮膺一等侯爵之位,分別爲陳留侯和烏程侯,雖然往日魏王吳王的風光不再,這一等侯的位子更多的是一種象徵,但最起碼錶明一點。劉澤並沒有將他們視做戰俘和囚犯,沒有讓他們在暗無天日的牢房之中渡過殘生。劉澤在洛陽的近郊還爲他們分別修建了陳留侯府和烏程侯府,只是不知道他們此間樂,思不思魏(吳)?

伯爵以下,則全部按功封賞,待遇之優厚,讓文臣武將們個個歡欣不已,齊聲高呼。謝主龍恩。

後宮之主,自然是非蔡琰莫屬。劉澤的原配夫人榮登皇后寶座,自然是實至名歸。

甘萍,被封爲淑妃;糜蘭,被封爲容妃;孫尚香,被封爲慧妃。

鑑於後宮的嬪妃數量嚴重不足,諸大臣建議劉澤在全國範圍之內選美納妃。但劉澤對這種勞命傷財天怒人怨的舉措毫不感興趣,有這四位相濡以沫的妻子相伴,劉澤平生之願足矣。

長子劉微被立爲太子,次子劉徵、三子劉安被封爲燕王和楚王,至於三位公主劉瓊、劉瑤、劉琚則被封爲蘭陵公主、安豐公主、河陽公主。其中蘭陵公主和安豐公主的封號早在劉澤做靖王之時獻花帝已經敕封了。只有小女兒劉琚此番是新晉封的公主。

此次登基大典,南中諸蠻夷、匈奴、鮮卑、夫餘、羌、氐等外蠻部族也紛紛派使者來朝賀,至於他們是不是來真心祝賀抑或是想刺探一下中原的虛實,劉澤一笑付之。這些外族對中原一向是覦覷良久,此番前來包藏禍心一點也不奇怪,不過劉澤很是放心,讓他們見識到大漢天朝的雄厚實力之後,說不定會消減他們的不臣之心。

在來使之中,最讓劉澤驚異的是三韓派來的使者,因爲他根本就不是三韓人,而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大賢管寧。

原來劉備敗走鴨綠江之後,並沒有消沉下去,而是憑藉着八百精騎五虎上將和管寧的智謀,向南席捲了三千里江山,先後擊破了馬韓,辰韓和弁韓,又回過頭來打敗了曹操委派的樂浪太守,一統朝鮮半島,自立爲國主。

劉澤大喜,遂封劉備爲韓王,以鴨綠江爲界,劃鴨綠江以南爲韓國,永世修好。

洛陽東北郊的首陽山,環境清幽,正是因爲伯夷叔齊之典故,首陽山才名聞遐邇。

陳留侯府就座落在首陽山腳下。

伯夷叔齊恥食周粟,寧可餓死,也不失節。曹操大概沒有這份氣節,漢粟他還是要吃的,而且看起來曹操心情也不是太糟,身體明顯地發福了一圈。

“今天是什麼日子?”曹操百無聊賴,自在亭中飲酒,天色將晚,看洛陽方向。竟然煙火璀燦,隨口問下人道。

“回稟陳留侯,今天是四月初一,靖王的登基大典就在今日。”現在府中的下人已經全部換了人,曹操的親隨一個也沒有留下,這些下人對曹操很客氣。卻也很戒備。

曹操輕唔了一聲,沒有了言語,劉澤登基稱帝,那是早晚的事,曹操一點出沒有感到意外,成者王侯敗者寇,到了今時今日,曹操也沒有什麼想不開的。

他長長地嘆息了一聲,舉杯欲飲。

就聽得亭外響起一陣爽朗的笑聲。一個熟悉地聲音傳了過來:“孟德兄,何故嘆息?”

曹操一回頭,卻見一人出現在他的身後,長身而立,玉樹臨風,凜然一股君臨天下的氣勢,不是劉澤還有誰?

“潤……”曹操一開口就知道自己錯了,伏地拜道:“罪臣曹操叩見陛下。”

劉澤呵呵一笑。雙手將曹操攙扶了起來,道:“此間又無外人。孟德兄何須行此大禮?坐下說話。”

曹操萬沒想到劉澤居然會在登基大典結束後就來到他這兒,是炫耀?曹操可不以爲劉澤會如此幼稚。是故念舊情?曹操苦笑一聲,曾經的他們是朋友,一起並肩戰鬥過,曾經的他們是對手,逐鹿中原。拼得個你死我活,而今天,他卻成爲他的階下囚,人爲刀俎,我爲魚肉。曹操對這種身份的轉換頗有些尷尬。

劉澤注視着桌上的一尊煮酒,一盤青梅,呵呵一笑道:“又到了青梅時節,孟德兄可否還記得當年在許都你我青梅煮酒談英雄,真是往事如煙啊!”

曹操帶着幾分黯然,帶着幾分自嘲,乾澀地一笑道:“敗軍之將,何敢言勇,操豈能與陛下相提並論。”

劉澤輕嘆了一聲,道:“想當年,我初識孟德兄還是在長社戰場上,平黃巾,討董卓,我與兄並肩而戰,縱橫天下,快意恩仇,是何等的意氣紛發。世事無常,造化弄人,你我兄弟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是身不由己。所幸我們還是有機會能坐到一起,能青梅煮酒再論英雄。”劉澤剛剛稱帝,顯然還沒有習慣用“朕”來自稱,不過當了這麼多年的靖王,他也沒有一次稱“孤”論“寡”的。

曹操聳容道:“大浪淘沙,方顯英雄本色,陛下已經用事實證明了,何爲天下真正的英雄。螢燭不可與日月爭輝,陛下才稱得上世間獨一無二的英雄霸主,操心悅誠服,五體投地。”

劉澤淡然一笑道:“此生能與孟德兄這樣蓋世之才交手,乃是澤的榮幸。當年許劭曾言兄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事實證明,兄的確無愧於亂世奸雄之謂,只是如今天下靖平,四海安定,卻不知兄長能不能再做一回治世之能臣?”

曹操悚然一驚,身軀一震,細長的眼睛之中精芒一閃,但旋即又黯淡了下去,幽幽一嘆,道:“我老了,再無壯志雄心,能這在首陽山中了卻殘生,餘願足矣。”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可是孟德兄當年平定袁紹之後,寫下的千古名句,如今天下一統,正是孟德兄施展才華,一嘗抱負之時,何言老矣?”

“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陛下如若不棄,不肖子衝倒是可爲陛下所用。”

曹衝?劉澤倒是一怔,在曹操的諸多兒子之中,曹丕沉穩,曹彰尚武,曹植多才,然則最爲聰明蓋世的,莫過於曹衝,只可惜英年早夭,曹操此時提及他,難道他還在世?

曹操道:“犬子曹沖年方誌學,卻是聰慧過人,有不世之才,操聞陛下選賢任能不拘一格,所以才斗膽相薦。說起犬子曹衝來,操倒是要感謝陛下厚德,若非陛下之故,天妒英才,此子必已不在人世。”

“?”劉澤一頭黑線。

“兩年前此子突發疾病,高燒不退,衆太醫束手無策,幸得董奉提醒,才從荊州千金購得神藥,保我兒一條命來。事後我才知道,此神藥乃是陛下親手所創,如此說來,陛下便是我兒的救命恩人,真乃天意。”

劉澤恍然明白,曹操所言的神藥便是青黴素無疑,曹衝想必是得了急性肺炎一類的疾病,在這個年月,沒有抗生素死亡率是相當地高。雖然青黴素在荊州已經是量產了,但產量稀少,一直受到嚴格的管控,不過想來以曹操當時的能量,花費重金購到也不算是難事。醫者仁心,劉澤造良藥出來就是爲了濟世救人的,縱然當初與曹操尚在敵對之時,但真要知道曹操爲子求藥,劉澤也定然雙手奉上,看來曹操所付的千金倒是白瞎了。

劉澤呵呵一笑道:“看來我倒是與衝賢侄有些緣份,只是我與孟德兄交情再深,卻也難開這個後門,衝賢侄若真有才學,三年之後便是科舉大試,相信瓊林宴上,定然有衝賢侄的一席之地。”

聽到這話,曹操沒有沮喪,反而頗感欣慰,以曹衝的真才實學,拿個狀元榜眼那是手到擒來,曹操失敗了,他的仕途就此終結,唯一讓他遺憾的就是自己可能禍延子孫,縱然不死,那也是世代爲階下囚,永無出頭之日,既然劉澤當場表示曹衝有資格去參加開科取士,那就說明,他們曹家還有希望。

劉澤微笑着端起酒杯,道:“孟德兄,梅子正青,煮酒已熟,如此良辰,你我一醉方休如何?”曹操含笑而應,舉杯共飲。

一世的恩怨,在這相逢一笑之中,已然泯滅無蹤。

(全書完)

ps:本書完結,新書《最後的三國》已無縫發佈,敬請關注。(未完待續。。)

第110章 賭上一把第514章 周瑜決斷第257章 分崩離析第640章 山北小路第31章 黑色火藥第416章 欲效越後第218章 針鋒相對第661章 再出祁山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426章 將星璀燦第59章 匈奴來襲第689章 許都之戰(中)第222章 解圍青柳第702章 死當同穴第164章 皇甫義真第521章 龐統來訪第209章 難得糊塗第35章 生意興隆第278章 不肯就範第392章 奪關沂水第316章 一讓徐州第418章 王庶同罪第435章 背水一戰第108章 渾天之說第691章 巧使離間第532章 只欠東風第441章 陰陵之戰(四)第9章 柳城信燈第200章 廢刺置牧第474章 五年之約第424章 重組新軍第239章 酸棗大營第188章 破陣之法第641章 擒獲張任第377章 張飛罵宴第161章 百死莫贖第664章 烈火洪水第475章 孫策遇刺第103章 盧門豪宴第137章 初舉孝廉第494章 輕取章陵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613章 蠻王孟獲第262章 最終測試第673章 救援曹洪第529章 蔡氏詐降第237章 林海交印第508章 十里亭下第408章 金屋藏嬌第83章 噩耗傳來第364章 遷治之議第327章 枕蓆私語第131章 酒醉迷情第311章 罄竹難書第138章 設伏大興第532章 只欠東風第645章 踏出牢籠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340章 破釜沉舟第371章 偶遇董祀第635章 圍點打援第109章 八步成詩第236章 國相來訪第594章 彭蠡水戰(中)第168章 加官晉爵第407章 舊情難捨第549章 柴桑要塞第343章 左拉右攏第183章 裡應外合第581章 華費小道第226章 圖財害命第586章 初顯崢嶸第19章 初入洛陽第670章 直指關中第543章 論功行賞第592章 棄子爭先第487章 雷騎逞威第507章 獻城而降第552章 神醫華陀第361章 喪心病狂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314章 賭注寶馬第626章 分兵而進第457章 窮途末路第482章 甘寧請戰第102章 稱重石獅第1章 離奇穿越第674章 長安大火第686章 偷營劫寨第45章 巧取豪奪第253章 孫堅離去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294章 富貴如雲第132章 十步芳草第412章 坐井觀天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27章 鳳凰山谷第52章 初戰告捷第361章 喪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