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孫策遇刺

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最是江南好風光。

一騎快馬通體雪白,快愈閃電,四蹄踏入剛剛纔能沒入馬蹄的淺草之中,春泥飛濺。這匹精駿寶馬的前面,是一隻驚惶逃竄的麋鹿,荒不擇路,滿野狂奔。

馬上一人,白袍銀甲,玉面俊朗,策馬狂追麋鹿不捨,瞧着到了一處山坡下,麋鹿力竭,奔跑速度緩了下來,玉面男子心頭一喜,拈弓搭箭,“嗖”地一箭,正中麋鹿的脖頸處。麋鹿掙扎着跑了幾步,終於一聲哀鳴,倒臥在草叢之中。

玉面男子正待趨馬向前,忽然從一旁樹林之中,竄出三個黑衣勁裝的男子,兩人持槍,一人持弓箭,攔住了玉面男子的去路。

“你等何人?暗伏在此有何圖謀?”玉面男子凜然喝問道。

爲首的黑衣人怨毒地道:“我等乃是許貢門客,特來爲主人報仇。孫策!今日便是你的死處!”說着大喝一聲,舉槍向孫策腿上刺來。

馬上之人正是江東之主烏程侯孫策,春來無事,狩獵于丹徒西山,本來孫策的部下隨從是有一大堆人的,但孫策所騎駿馬比隨從的馬快,他又貪趕大鹿,所以和後面的隨從騎兵差開了距離,不期然此間竟然暗伏着刺客。不過雖然事起倉促,但驍勇善戰的孫策並沒有因此而慌亂,見刺客一槍刺來,隨手撥出腰間佩劍去格擋。

按理說孫策的佩劍定然是百裡挑一的好劍,可關鍵時刻,詭異的一幕居然發生了,孫策一劍砍在對方的槍頭上,劍刃忽然墜地,只剩下一個劍把握在手中。孫策一驚。伸手將劍把擲了出去,正中那刺客的面門。那刺客負痛,慘叫了一聲。後退了幾步,孫策左手挽弓。右手向箭壺摸去,這才發現剛纔射鹿已經用掉了最後一枝箭。此刻孫策手中除了一把弓之外,別無武器,雖然自恃武勇,但赤手空拳地去面對三個手持利器的刺客,孫策也絕無半點把握,所以孫策急忙撥轉馬頭,想逃回去。

那三個刺客俱是步行。如何肯讓孫策逃走,持弓的那名刺客立即引弓搭箭,向孫策射去,由於雙方距離極近,孫策又要應付兩名近身的刺客,根本沒有注意的射來的這一箭,這一箭正中他的面頰。孫策大叫一聲,從面頰上撥出箭來,搭在弓上,反射過去。正中那名刺客的咽喉,那名刺客立即倒地斃命。

但這個當口上,那兩名持槍的刺客已經撲了上來。爲防止孫策騎兵逃走,兩條長槍沒刺孫策,而是刺向了馬腹,白馬痛苦地鳴叫一聲,栽倒在地,將孫策從馬上摔了下來。

孫策在地上就勢一滾,也顧不得面頰上血流如注,提弓欲走。

那兩名刺客如何肯讓,長槍出手如電。向孫策刺了過來。這兩名刺客的身手不錯,一看就是行伍出身。迅捷如風,槍槍不離孫策的要害。

孫策暴喝一聲。不退反進,閃身避開刺來的長槍,一伸左臂,將左面的這名刺客夾在了脅下,右手持弓,直接將弓弦套在了另一名刺客的脖子上。那弓弦又細又結實,深深地嵌入入到了那刺客的喉頭中,勒得他兩眼發白,很快就斷了氣。而另一個刺客則是被孫策活生生地夾斷了頸椎骨,腦袋都耷拉在了一邊,一命嗚呼。

一口氣連殺了三名刺客,孫策這才緩過一口氣來,不過也累得他精疲力竭,虛脫地倒坐在地,喘息不已。

這時,程普率親衛騎兵趕了上來,見狀大驚失色,連忙攙起孫策,見孫策滿臉血,便扯下自己的一截錦袍來,爲孫策裹住傷口,邊問何故。

孫策指着地上的那具屍體,恨聲道:“此三人乃是許貢的餘孽,暗伏在此,就是想爲許貢報仇,某一時不慎,才被這幾個宵小得逞。”

程普看時,那三名刺客一名被箭射中咽喉而死,一名被扭斷了脖子而死,還有一名則是被弓弦活活勒死,孫策的弓還掛在他的項間。孫策手無利刃,傷重之餘,居然還能赤手空拳地反殺三名身懷利器的刺客,其小霸王勇悍之名果然是名不虛傳,不過看孫策傷重頗重,程普也不敢耽擱,連忙命人擡孫策回吳會醫治。

許貢原爲吳郡太守,看到孫策有虎狼之心,便遣人送密信給曹操,說孫策驍勇冠世,如果放任其坐大,將來必爲朝庭的心腹之患,建議曹操召其入京,嚴加監視,以絕後患。但使者齎書渡江時,被江防的吳兵截獲,報之孫策。孫策本來就是個火暴脾氣,一聽許貢胳膊肘往外拐,登時便火冒三丈,派人假意請許貢議事。許貢至,孫策怒而擲書於地,叱道:“許貢,我待你不薄,如何要做如此吃裡扒外之事?”遂斬許貢,並收其家人。不過許貢被殺的消息外泄,門人多有逃散,斬草未能除根,纔有今日之禍。

孫策受傷而回,軍中醫匠爲其療傷,發現傷口烏黑,疑箭頭有毒,以他的醫術水平顯然治不了,乃道:“此箭上有毒,已入君侯肌裡,非華陀不能治。”

於是孫策急召華陀來醫治,卻不意華陀已往中原去了,止有徒弟在吳郡。華陀的徒弟師從華陀多年,醫術也頗爲精湛,爲孫策清瘡包紮,開好了藥方,叮囑道:“箭上有毒,毒已入骨,幸得有恩師留下的藥方,君侯早晚服用,不久便可痊癒,只是須得靜養百日,方可無虞,若怒氣衝激,舊瘡復發,必有性命之憂。”

孫策本來就是個暴脾氣,如何能靜得下心來養傷,煩躁異常,對鏡而視,看到臉上的創傷,忿恨不己,常常遷怒於下人。

隔了十餘日,周瑜在柴桑關聽說孫策受傷之事,便趕回曲阿來探視,見孫策已無大恙,便安心不少。

“江北那邊可有事發生?”孫策問周瑜道。

周瑜道:“劉澤屯兵六安,似有進兵江夏之意。”

孫策大驚,荊州是江東早已定下的攻略目標,現在劉澤屯兵六安,顯然是意圖染指荊州,要從江東的盤子裡分一杯羹,如何能讓孫策容忍。孫策急令侍從取地圖過來,在上面點指片刻,愁眉緊蹙。

劉繇死後,揚州刺史的位置出缺,孫策便向朝庭上表,欲求揚州刺史的位子。可曹操根本就沒理睬他,反而是把揚州刺史的位子升了一格爲揚州牧,由徐州牧劉澤來兼領,這讓孫策頗爲忌恨。雖然說揚州下轄六郡,治所在壽春,劉澤佔據了九江和廬江兩個郡,又佔着壽春,當這個揚州牧亦無不可。但從此江東四個郡都成了他的轄下之地,這讓孫策多少有些寢食難安,一來他身爲會稽太守,自當是揚州牧的下屬,明明是平起平坐的諸侯,現在孫策卻不得不屈從於劉澤手下,其二是劉澤既掌揚州牧,那可是比刺史有着更大的權力,可以自行任免二千石的官吏,包括他這個會稽太守人家都是有權擼了去了,一旦劉澤意圖染指江東,隨便任免江東四郡的官吏,那也是名正言順的事,雖然自己可以抗命不遵,但畢竟在禮法上,便先輸了一程。

更讓孫策鬱悶是,劉澤平定袁術之後,得了傳國玉璽,並沒有拒爲己有而是上交了朝庭,天子大喜,不光讓劉澤兼領徐揚二州,而且還封爲了靖王。王爵那是絕對比侯爵高一層的存在,孫策的烏程侯還是蔭着父功坐上的,劉澤現在身爲靖王,更是壓了孫策一頭。現在無論是官位還是爵位,孫策都比劉澤矮了一截,這讓心高氣傲的孫策如何能咽得下氣去。

荊州是江東孫家永遠的痛,孫策的父親孫堅就是死在了荊州,孫策與荊州牧劉表和江夏太守黃祖有不過戴天的血海深仇,孫策坐領江東之後,常思欲報殺父之仇。這是其一。其二是孫策此時的野心,已經不再滿足只做一個偏安於東南的諸侯,問鼎天下,逐鹿中原,纔是他最終的夢想所在,劉澤就如同一隻猛獅,雄距徐淮,擋住了孫策的北進中原之路,孫策想要圖謀天下,就得先取荊州,。立國東南,必取荊襄,荊州與江東共享長江之險,從荊州向東,江東之地無險可據,只有奪取荊州,才能坐擁半壁江山,與北方強敵相抗衡。

孫策圖謀荊州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之事了,平定豫章之後,孫策就令周瑜統率水軍駐紮在柴桑關,廣募水軍,積極操練,籌措糧草,隨時準備徵進江夏。按孫策的計劃,最遲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的時候便可對江夏發動進攻了,但徐州軍的最新動向卻讓他不安起來,一旦劉澤拿下江夏甚至是整個的荊州,局勢就對江東極爲不利,因爲再想從劉澤手中奪回荊州來,那可就是難上加難了。

孫策劍眉微揚,沉聲道:“公瑾,傳我軍令,水陸兩軍即刻整裝齊備,進攻江夏!”(未完待續)

第694章 撤離許都第500章 陶製炸彈第129章 打個五折第253章 孫堅離去第77章 調虎離山第634章 進軍白帝第107章 天高地厚第362章 絕望南岸第387章 張飛醉酒第629章 法正來降第306章 袁譚敗走第493章 別有蹊蹺第293章 力戰文丑第410章 酩酊一醉第21章 收服管亥第607章 禍水東引第235章 盧植遇刺第520章 蔣幹盜書第361章 喪心病狂第344章 風尖浪口第258章 醉翁之意第520章 蔣幹盜書第390章 二枚棄子第28章 血戰羣狼第426章 將星璀燦第233章 混水摸魚第502章 劉表之死第557章 汩羅江畔第460章 欺人太甚第158章 調虎離山第58章 收服大宛第438章 陰陵之戰(一)第637章 炮擊白帝第122章 蔡氏算經第394章 坑陷陣營第643章 獻城投降第631章 火燒眉毛第543章 論功行賞第67章 曲陽縣令第702章 死當同穴第96章 謁見盧師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682章 狂妄匈奴第140章 擒賊擒王第52章 初戰告捷第19章 初入洛陽第525章 蔡張授首第178章 聲東擊西第610章 劍指巴蜀第262章 最終測試第301章 刀斬顏良第38章 中山馬商第135章 風起雲涌第220章 孔雀換鴿第79章 富可敵國第136章 揭榜投軍第658章 驚聞噩耗第44章 尋釁滋事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234章 董卓進京第400章 全部拿下第334章 四大家族第49章 尋找通譯第616章 祝融夫人第601章 張飛暴怒第665章 以絕後患第470章 晉封王爵第268章 投石神威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244章 雙騎對決第75章 千里之徵第310章 徐州之變第213章 平原國相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666章 街亭阻擊(上)第369章 秋狩郊遊第546章 諸葛歸心第251章 名醫仲景第212章 初入平原第578章 一觸及發第502章 劉表之死第544章 三生有幸第451章 平分淮南第166章 火燒長社第665章 以絕後患第356章 三不原則第137章 初舉孝廉第525章 蔡張授首第358章 笮融出逃第582章 糜芳投敵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205章 覲見陛下第646章 張母知義第241章 孫堅中伏第355章 補個洞房第110章 賭上一把第481章 蒙衝鬥艦第603章 峰迴路轉第461章 回到下邳第472章 偏殿面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