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刀斬華雄

孫堅一怔,旋即明白了祖茂的意思,他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擋住西涼追兵的鐵蹄,爲主公的逃亡再贏得一點時間。“太榮!回來——”孫堅衝着祖茂大喊着,不覺淚水已是模糊了視線。

祖茂充耳不聞,揮刀衝向華雄。“逆賊!納命來!”

華雄只是輕蔑地一瞥,二馬一錯鐙的功夫,華雄手起刀落,將祖茂斬爲了兩截。

雖然就是一個照面的功夫,祖茂已被華雄所斬,不過就這短短的一瞬,也爲孫堅贏取了一點時間,本來華雄已將孫堅追到了二三十丈的距離,耽擱了一下之後,這個距離又拉大到了五十丈開外。

不過華雄自恃馬快,根本就沒將這點距離放在眼裡,高聲喝道:“孫堅!今天你已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若肯受降,華某倒可以給你留個全屍!”

孫堅死死地咬着嘴脣,一聲不吭,策馬狂奔。既然祖茂用他的鮮血爲主公阻擋了敵人,那孫堅這條命就不再是他一個人的了,爲了祖茂,爲了死在虢亭峽谷之中的子弟兵,孫堅告訴自己,一定要活下去!

眼看着離谷口越來越近了,孫堅看到了一絲生的希望,死命地抽打着馬背,拼命地向谷口衝去。華雄那裡甘心煮熟的鴨子飛了,也加快了速度,緊追不捨。

突然間,谷口的位置激盪起了陣陣的塵煙,塵煙之中,無數的鐵騎似乎天而降一般,潮水似地涌了過來。

孫堅頓時心中一寒。暗歎一聲:“我命休矣!”後隊的程普黃蓋可沒有這麼多的騎兵,現如今鐵騎當道,恐怕也只能是西涼人馬了。

卻見那一彪騎兵中閃出一將,紅臉長髯,遠遠地問道:“前面可是孫文臺嗎?”

孫堅微微一怔,稱呼人的表字那是有尊敬的意思,顯然來人是友非敵,略略欣喜,道:“不錯,正是孫某。敢問閣下是那位?”

“我乃劉潤德義弟關羽是也。特奉我大哥之命前來救援孫太守。”來人正是關羽。

孫堅一聽是劉澤的部下,喜出望外。雙方說着話,馬速可沒減多少,幾息之間。孫堅已與關羽的隊伍會合。雖然還是春寒峭冽。孫堅的征衣已被汗水浸透了。

關羽微微一笑道:“孫太守歇息。這董賊的人馬就由關某來會會。”

孫堅點點頭,指着華雄道:“此人便是西涼悍將華雄,關將軍小心了。”

關羽一擄長髯。半眯了鳳眼,冷笑道:“某視其不過是插標賣首之徒,竟也敢如此猖狂,待某取他人頭來!”說着,關羽一催棗紅馬,綽刀迎了上去。

華雄一看有人接應孫堅,再想追上已是不及,不由地怒火中燒,勒住繮繩,喝道:“呔!你是何人,敢攔本都督的去路?”

關羽朗聲道:“某乃平原國司馬關羽是也,叛國逆賊,何不下馬早降!”

一聽關羽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軍司馬,華雄大笑道:“無名小卒,也敢大言不慚!識相地交出孫堅,本督倒可以放你一條生路!”

關羽傲然地道:“想要孫太守,倒也不難,勝了關某手中的大刀,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華雄在西涼軍中,也堪稱是第一流的勇將,今日就算是號稱江東之虎的孫堅也被他打得落花流水,想不到不知從何處冒出來一個小小的軍司馬也竟敢和他公然對板,如何不令他七竅生煙。怒喝道:“那本督便先斬了你來祭旗!”

說着,催馬向前,揮刀便向關羽砍去。華雄使得是一把長柄環首大刀,背厚刃寬,重約五十餘斤,這一刀砍下去,華雄便用上了十成的力道,勢如雷霆。

關羽冷笑兩聲,青龍偃月刀似如疾風,迎了上去。

“鐺!”地一聲,火星四濺,華雄只覺得虎口發麻,鮮血迸流,就連他引以爲傲的環首長刀也被生生地磕出了一個豁口。在董卓軍中,除了呂布之外,華雄自認爲他的氣力不輸給任何人,想不到在虢亭谷口冒出的一個無名小卒也竟有這番力道。高手過招,往往在一息之間便可探知對手的實力,華雄不傻,立即明白此人的武藝絕以不止比他高出一星半點。

明知不敵,華雄立刻便撥馬而逃。關羽又豈容他逃走,催馬便追了上去。

華雄的座騎雖然是西涼名馬,但和汗血馬比起來,那絕對不是一個等級的,幾息之間,關羽已追到了他的身後。華雄亡魂大冒,拼死揮出一刀,想絕地求生。但關羽又豈給他這個機會,側身閃了過去,然後手起刀落,將華雄連頭帶肩斬落馬下。

西涼兵一看主將身亡,立即轉身而逃。

關羽亦不追趕,命人割下華雄的首級,收兵而回。

這時,劉澤率兵也趕了過來。自從離了酸棗,劉澤的隊伍就沒停歇過,一路長驅西進,剛到虢亭之時,便發現孫堅的部下程普黃蓋遭遇到了西涼騎兵的襲擊。程黃二將所率不過三千步卒,受到千餘騎西涼鐵騎的攻擊,情勢危急。

劉澤當即下令對西涼騎兵進行攻擊,佔據着明顯優勢的弓騎兵很快地將西涼騎兵擊退,救出了程普和黃蓋。問詢之下,才知道孫堅失陷在虢亭山谷之中,乃急令關羽率兵前去救援,自己也在收拾殘局之後火速趕了上去。

見到孫堅之時,關羽已經斬殺了華雄,劉澤拱手道:“小弟救援來遲,還請文臺兄恕罪。”

此時的孫堅,丟盔卸甲,好生狼狽,神色悽惶,滿臉愧色,長身而拜,道:“今日若非潤德賢弟相救,堅恐怕早已葬身在這虢亭了。大恩不敢言謝,異日定當銜草相還。”

劉澤微微一笑道:“文臺兄何須客氣,你我既爲袍澤,理當同舟共濟。”

孫堅收拾殘兵,竟然折損過半,大部的傷亡來自於虢亭峽谷。倒是出谷之後的前鋒韓當雖然也遭受到了西涼騎兵的攻擊,但韓當悍勇,拼死組織起陣形抵擋西涼兵襲擊,雖然他的人馬只有二千人,但傷亡比例卻是三路人馬中最少的。

尋回了祖茂的屍首,孫堅伏屍大哭,傷心欲絕,三軍亦爲之動容。

程普勸慰道:“逝者已矣,主公節哀順便吧,切勿因悲切過度傷了身體。”

孫堅泣道:“若非太榮,我早已喪身此地了,我有愧於太榮啊!”

“祖太榮若知主公安然無恙,亦可含笑九泉。”黃蓋亦勸道。

孫堅拭去眼淚,起身撥劍,劍指蒼天,咬牙切齒道:“我與董賊,誓不兩立!此仇不報,誓不爲人!”回頭對劉澤道:“犬子策尚在魯陽,堅欲回魯陽,重新召集人馬,與董賊再戰!虎牢關的軍務,就煩請賢弟代勞了。”

劉澤與孫堅拱手而別。關羽遙望孫堅部隊離去,讚歎道:“孫文臺經此慘敗之後仍然矢志不移,倒也不失英雄本色。”

關羽性格孤傲,視天下羣雄爲無物,能得到他的讚譽,真可謂是鳳毛麟角。劉澤呵呵一笑,孫堅那堪稱是打不死的小強,性格堅毅,素有奇節,在漢末的政治舞臺上那絕對算得上是一號人物,爲江東孫吳開創了一片堅實的基業。可惜孫堅短命早死,要不然這三國的歷史很可能會重新改寫。

潘鳳過來稟報:“啓稟主公,戰場已打掃完畢,是否立刻進軍虎牢關,請主公指示!”

劉澤搖搖頭,笑話,虎牢關龍盤虎距,就憑着自己手下的三千輕騎能踏破關牆?

“傳令下去,屯兵虢亭,速將戰報呈送酸棗大營!”

“什麼?孫文臺在虢亭被華雄伏擊,慘敗而歸?”袁紹在中軍帳中接過曹操遞上的報告,不禁大驚失色。

曹操嘆道:“不錯,孫文臺輕兵冒進,在虢亭中了華雄的埋伏,折了部將祖茂,手下兵士亦是傷亡殆半。所幸平原代國相劉潤德救援及時,才使孫堅所部免遭全軍覆沒。劉潤德此役斬殺了華雄,多少也爲聯軍初戰挽回了點顏面。”

袁紹不禁哀嘆道:“想不到號稱江東之虎的孫文臺也慘敗在西涼軍的手中,銳氣已喪,奈之若何?”本來各路諸侯便對西涼軍畏之如虎,唯一敢和西涼軍叫板的孫堅也被打敗了,這一下士氣盡喪,恐怕再無人敢出戰了。

曹操道:“也不盡然,此役劉潤德一舉斬殺虎牢關守將華雄,也算是除掉了董卓的一條臂膀,本初公可通令嘉獎之,亦可鼓舞我軍士氣。”

袁紹雖有幾分不情願,但也點了點頭,命人將華雄的首級懸於吊斗處示衆,又差使者給駐軍虢亭的劉澤部送去牛酒以資犒賞。

曹操又道:“潤德上表,請各路諸侯速速進兵,現在虎牢關主將華雄授首,餘者軍心惶惶,正是我軍攻下虎牢關的大好時機,倘若董卓增派援兵的話,必定會錯失良機。”

袁紹有些爲難的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行軍之道,我又焉能不知?可各路諸侯的情況,孟德也不是不知,我就算是身爲盟主,也難調遣。”(……)

第628章 二渡涪水第430章 劉備來了第341章 糜家小姐第411章 開陽臧霸第319章 曹操退兵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30章 桃園結義第664章 烈火洪水第684章 水淹樊城第467章 初至許都第89章 重返芒碭第182章 單騎闖營第496章 糧草有毒第415章 暗起殺心第579章 諸葛徵南第475章 孫策遇刺第404章 再收張遼第79章 富可敵國第347章 密謀叛亂第241章 孫堅中伏第454章 突破重圍第91章 車裂酷刑第255章 以血續命第359章 狼子野心第675章 擴軍備戰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264章 刺客來襲第231章 張榜招軍第111章 鳳尾焦琴第67章 曲陽縣令第203章 平原縣令第535章 調兵遣將第34章 免費試用第452章 袁術絕望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39章 考覈比試第117章 關羽歸來第513章 劃江而治第197章 太僕袁逢第375章 呂布來了第212章 初入平原第95章 千金購書第401章 白門樓上第15章 初識張飛第631章 火燒眉毛第81章 擂臺比武第551章 疫病來襲第417章 投案自首第410章 酩酊一醉第441章 陰陵之戰(四)第265章 人工呼吸第566章 輕取桂陽第284章 瞞天過海第222章 解圍青柳第164章 皇甫義真第294章 富貴如雲第483章 打回原形第310章 徐州之變第398章 虛以委蛇第211章 誓堵決口第639章 事與願違第105章 蔡府拜師第110章 賭上一把第28章 血戰羣狼第154章 應敵之策第28章 血戰羣狼第617章 巧破象陣第419章 作繭自縛第160章 人公將軍第12章 高橋馬鞍第413章 臧霸歸心第69章 黑臉周倉第423章 水落石出第636章 包了餃子第38章 中山馬商第581章 華費小道第77章 調虎離山第609章 海上絲路第29章 龍淵太阿第608章 秦淮條約第483章 打回原形第325章 馬氏火槍第507章 獻城而降第138章 設伏大興第669章 馬超雪恨第303章 叛出冀州第371章 偶遇董祀第431章 鳩佔鵲巢第436章 降者免死第96章 謁見盧師第20章 秦嶺劫匪第94章 呂氏春秋第411章 開陽臧霸第156章 千里躍進第461章 回到下邳第211章 誓堵決口第484章 另投新主第484章 另投新主第210章 黃河氾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