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儒道

雷被爲了名聲和縣尉勾結,將因酒色而死的縣尉嫡次子假報成戰死的“壯士”,可謂是欺君罔上,但是劉公幹也只是想着以聲色犬馬斷了雷被的修身之路,卻從來沒有想過掌控雷被的生命。

而在大儒莊青山口中,君臣成爲了天地,夫婦成了陽陰,父子成了春夏秋冬四時之意。

父子之間乃是父慈子孝,以四時輪轉形容也並不爲過;

夫婦之間乃是夫婦和睦,所謂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陰陽相生的表述卻也合適;

將君臣比做天地表面上來看沒什麼,可君只有少數如列侯、諸侯王和天子等人,可臣卻是一縣、一郡乃至一國,一縣可以比一列侯,一郡可以比一諸侯,一國可以比一天子。

君不可能與天下爲敵,他們不喜的終歸也就那麼幾個人,若是君可以只憑自己喜惡就代天施以雷霆,那就不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而是成爲了真正意義上的天子!

劉遷能想到的事情,劉遷的煉命之師文學祭酒文昌自然也能想到,他立即就反駁道:“天若大旱,地豈不是要歉收,天若暴雨,地豈不是要發洪水。以天地比喻君臣之道,實在不足以爲信!”

大儒莊青山面色一凝,然後揚聲便沉喝道:“董夫子言:王者承天意以從事,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

此言一出,就算劉遷這個修成了元神之相者,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按照莊青山和董夫子所言,人君有道,上天就讓人間風調雨順,人君無道,那麼上天就會降災異進行警告。可災禍本就是天地自然產生,怎麼跟人君有關聯了呢?

文學祭酒晉昌搖頭質問道:“命,道也。天命,天道也。人君之天命,是秉承天道治理天下,天大旱就想辦法賑災,天大澇就要想辦法像大禹治水一般治理河道。怎麼到了你們口中,天災反而成爲了警示人君的表象?

不說遠的,七年前天空就曾有出現彗星,除了閩越國和南越國打了一場之外,並無其它事情發生,難道這也要說成警示人君的表現?”

大儒莊青山面色如常,沒有絲毫被說動的樣子。

“祭酒,七年前除了閩越國和南越國戰事之外,尚有許多事情發生。是時春二月,乙未,遼東高廟災。夏四月,壬子,高園便殿火。上素服五日。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秋八月,有星孛於東方,長竟天。”

“高祖廟中連續兩次着火,董夫子作《災異之記》欲呈於上,卻被主父偃私自呈給天子,天子召諸儒論此事,董夫子被關進監獄,按律當斬,問斬日期定在了秋後。而就在不久的八月,天空忽有彗星飛過,天子聞之心中大驚,連忙派人赦免了董夫子。”

大儒莊青山說到這裡就停了下來,但許多人都知道其未盡之言……若是按照大儒莊青山的邏輯推論,當今天子正是因爲對遼東高廟、高園便殿有失監督,致使失火兩次,而彗星孛於東方,就是在警示天子。

一時之間,便是文學祭酒晉昌都對此無話可說,沉吟一番之後,只能從另一面反駁道:“孔孟認爲人間有五倫,所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和朋友,你們只取了君臣、父子和夫婦,而拋棄了兄弟和朋友,難道這就是儒家《公羊傳》一派所尊崇的理念嗎?”

大儒莊青山聞言就是一笑,晉昌既然沒有繼續就天地君臣之事反駁,就意味着上一輪爭辯他贏了!

“祭酒何必着急,我公羊一派還有仁、義、禮、智、信五常,五常之道足以處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間的關係。”

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爲“仁、義、禮、智”,到了董仲舒這裡則是變成了“仁、義、禮、智、信”,多出來的“信”就誠實、真實、不虛僞,五常之道確實涉及極廣。

文學祭酒晉昌卻是不依不饒道:“那你們公羊一派又是如何看待師徒的呢?”

大儒莊青山擡眼看向了廣場上或坐或立的學生,感慨一聲道:“師徒之間,只有傳道授業解惑,不應夾雜類似親情的個人感情。就如同郡國學的學生一樣,文學祭酒只需盡到培養學生的職責,學生們只需以禮相待,這樣才能防止結黨營私的情況出現。”

此言一出,劉遷就緩緩搖了搖頭,若真是如大儒莊青山所說,黃老之學恐怕要以家族爲載體才能流傳下去了。

《莊子·外篇·天地》曾言:“所謂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UU看書 www.uukanshu.net 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言傳也。”

就算拜了一位煉炁士爲師,若不尊師貴道,本就視時間如生命的煉炁士怎麼可能耗費大量時間言傳身教?若是隻靠自己琢磨經義,就算不走彎路,也必然要歷經蹉跎,這樣又如何能夠成道?

所謂“道不可輕傳”,若是真如大儒莊青山所言,爲了防止結黨營私而君子之交淡如水,或許也只有親人乃至父子之間纔有真正道統傳下。

想到這裡,劉遷忽的就是一怔。

修身者打熬身體,就算沒有功法都能煉出氣血;煉命者修煉命靈,往往要依靠家族或是拜入門派;養性者往往都是家族相傳,前日神山盛事時,那些元神修士就是以親疏分別。由此可見,修煉之道越形而上桎梏越多。

如此一來,前日馮唐老先生講法涉及元精、元炁和元神之妙,不僅包含了馮唐老先生的見解,大概率還有神山主人從崑崙中所學的“真傳”,對於鬼神、元神修士以及劉遷父子而言,馮唐老先生的開壇講法之舉真可謂是大善!

劉遷甚至都有些慶幸,以他元神之相“虛仙”的天性本質,絕對不會有世俗之心,自然也不會想着幫他謀得機緣。若非他前晚有着“大夢初醒,元神成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堅持,恐怕就要錯失“真傳”了!

“儒家、道家本就性質不同,晉師和大儒莊青山爭辯不過是白費口舌罷了!”

想到這裡,劉遷忽然沒有繼續聽下去的心思,看了正在爭辯的文學祭酒晉昌和大儒莊青山一眼後,就一步邁出向着講壇處走了過去。

第一十一章 易老第六十四章 唐突第五十章 因果第二十一章 陽謀第三十八章 居巢第二章 事有蹊蹺第一十三章 道物第五十五章 殺!第四十二章 龍珠第七十一章 相副第二十四章 休沐第一十七章 約定第三十二章 損益第五十五章 殺!第五十二章 道別第二十章 修身第四十五章 方士第九章 勾結第四十七章 大妖第四十七章 大妖第五十九章 敕令第一十四章 問仙第五十四章 怒!第四十二章 龍珠第三章 謀事在人第三十二章 損益第二十章 修身第五十八章 找死第六十一章 聞道第三章 謀事在人第一十六章 虛靈第五十九章 敕令第五十八章 找死第二十八章 天人第二十六章 儒道第二十九章 天命第七十三章 自處第四十六章 滅魔第二十三章 小大第六十八章 自知第六十三章 心神第五十六章 獨霸第四十八章 金丹第四十一章 巨鬼第一十一章 易老第四章 乘鶴第五十六章 獨霸第四十八章 金丹第六十四章 唐突第三十二章 損益第六十五章 震!第三十五章 鬼神第四十七章 大妖第二十二章 貴道第四十八章 金丹第三十章 煉精第二十七章 天意第十章 世俗第四十五章 方士第二十三章 小大第五章 神山第三十一章 化炁第三十七章 仙餌第三章 謀事在人第六十一章 聞道第四十二章 龍珠第四十七章 大妖第二十二章 貴道第四十三章 白貓第六十八章 自知第五十五章 殺!第五十五章 殺!第五十八章 找死第一章 成仙?入魔?第五十五章 殺!第四十二章 龍珠第五十章 因果第二十七章 天意第五十六章 獨霸第五十八章 找死第三十二章 損益第二章 事有蹊蹺第三十九章 寶物第六章 神仙洞第三十五章 鬼神第三章 謀事在人第四十四章 青童第三章 謀事在人第四十八章 金丹第十章 世俗第六十二章 火!第三章 謀事在人第五十九章 敕令第五十九章 敕令第四十一章 巨鬼第七十章 共識第三十六章 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