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封功臣

賈復現在不在洛陽,執金吾一職暫時空缺,劉秀便讓王樑暫時來做兼任。

執金吾可是直接掌控着京城的治安,劉秀把這麼重要的職務讓王樑來擔任,能說劉秀不信任王樑嗎?對

於幫着他打下江山的這些功臣們,劉秀的確很寬容,即便他們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劉秀也能一再容忍。

吳漢軍在清河郡作戰順利,連戰連捷,將五校軍和檀鄉軍殺得一敗再敗,迫使這兩支起義軍只能放棄在清河郡打下的根基,被迫往魏郡方向撤退。五

校軍和檀鄉軍直奔魏郡的郡城鄴城,企圖攻下鄴城,再以鄴城堅固之城防,來抵禦吳漢大軍的進攻。目

前,鎮守鄴城的正是魏郡太守銚期。

銚期初到鄴城的時候,可謂是內憂外患。郡府人心思變,全郡各地,賊軍四起,就連鄴城附近,都有賊軍佔山爲王,公然和官府作對,打劫過往行人和車輛。

瞭解的魏郡這裡的情況後,銚期當機立斷,先擊鄴城附近的賊寇,做到敲山震虎,殺雞儆猴。

鄴城周圍,不是隻有一支賊寇,而是有好幾支賊寇,他們並非起義軍,但卻打着起義軍的旗號,攔路搶劫,殺人越貨,對進出鄴城的百姓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其中最爲猖狂的一支賊軍,是卓京。

卓京本爲太守陳康的部下,陳康投靠劉秀之後,卓京便辭官不幹了,在鄴城附近佔山爲王。

剛開始,他還只是小打小鬧,手下的弟兄也不多,五校軍和檀鄉軍流竄到魏郡之後,卓京的膽子才漸漸大起來,四處招收部衆,並不斷的打劫過往商隊、百姓。

發展到現在,卓京的手下已經數百號人,由於他以前是魏郡郡府的官員,即便是現在,郡府裡也有許多他的舊同僚。卓

京暗中聯繫這些舊同僚,鼓動他們與自己聯手,來個裡應外合,共同打下鄴城。對

於卓京這個人,銚期是一點沒客氣,率軍直接攻打過去。銚期到鄴城走馬上任,帶來的部下並不多,只兩百人而已。

但由銚期親自率領的兩百漢軍,硬是把數百號人的卓京勢力殺得大敗。

卓京負傷而逃,麾下部衆,戰死百餘人,被俘百餘人,就連卓京的妻兒都沒跑掉,被漢軍生擒活捉。

銚期一到魏郡,就滅了卓京勢力,可以說是給了那些蠢蠢欲動之人一個大大的下馬威。打

跑了卓京後,銚期在郡軍中的威信大增,接下來,銚期又率領着郡軍,先是平定鄴城周邊的賊寇,然後又領兵進攻繁陽、內黃的賊軍。

一番征戰打下來,魏郡岌岌可危的局勢總算初步穩定了一些。解

決了外部的危機,銚期接下來又着手處理郡府內部的危機。

陳康擔任魏郡太守期間,他是沒有造劉秀的反,但他也不管事,任憑魏郡的局勢不斷惡化,理都不理。現

在銚期接任魏郡太守,接手的完全是個大爛攤子,郡府裡的官員,與賊軍私通者不知有多少。銚

期沒有時間去一一辨別郡府官員中誰爲忠,誰爲奸。

一郡之府,那麼多的官員,若想一一詳查,起碼得查上個一兩年。銚期也不可能把郡府裡的所有官員都替換掉,那樣,魏郡只會變得更亂。他

採用的辦法是抓典型。銚期選中的是郡府裡的門下督。

門下督的全稱叫門下督盜賊,簡稱門下督,或稱督盜賊。這個官職後朝也有延用,用品級衡量的話,是七品官。

魏郡的門下督名叫李熊,李家是鄴城的豪強大戶,李熊其人,也是在鄴城裡橫着膀子晃,沒人敢招惹的主兒。李

熊和他的兄弟李陸,與檀鄉軍的關係極好,往來密切,這哥倆有事沒事的就湊到一起密謀,如何才能迎檀鄉軍入城。

可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李熊、李陸兩兄弟與檀鄉軍密謀之事,很快便被人捅到了銚期那裡。

銚期得知此事後,不動聲色,過了幾天,在一次郡府的議事中,銚期出其不意地擒下李熊。銚期當場責問李熊,與賊軍有無私通。李

熊這個人,倒也挺光棍的,當場就承認了,自己確實和檀鄉軍私通了,倘若太守大人想殺我,現在就殺我好了,如果不解恨,滅我李氏一族也行。都

被自己擒下了,李熊還能這麼橫,這個人也真是有點意思。銚期在接到舉報之後沒有立刻動李熊,而是在暗中調查李熊的家世。李

熊的父親已經過世,家中只有一個老母親還有一個弟弟李陸,不過李陸現在並不在鄴城。別

看李家沒有多少人,但在鄴城,乃至在整個魏郡,李家的人脈都很廣,與許多的名門望族往來密切,倘若自己真殺了李熊,連帶着殺了李熊的母親,恐怕會惹出更大的亂子。銚

期看着耍橫的李熊,意味深長地說道:“如果你認爲當差尚且不如做賊,那麼,我現在就可以成全你!”說

完這句話,銚期命令手下人,將李熊,連同他的母親,一併帶出鄴城。李

熊本以爲自己這次死定了,連整個李家都危險了,沒想到,銚期不僅沒殺自己,還把自己連同老母,都給放了。李熊和他的母親被帶出鄴城後,便去投奔了李陸。見面之後,李熊將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訴給李陸。李

陸聽後,也很是感動,而後,李陸跟隨着李熊和母親,回到鄴城,在鄴城的西門外,向銚期請罪。

銚期還沒出城內,李陸已先在城門外自盡了。等銚期出城,看到李陸的屍體時,他忍不住連連感嘆。

他下令,以禮厚葬李陸,對李熊與賊軍私通之事,不再追究,且讓李熊官復原職。銚

期的做法,不僅贏得了鄴城百姓,乃至名門大戶們的好感和尊敬,也讓郡府的衆官員感觸良多,至此以後,郡府內,已再無官員與賊軍私通。銚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後,迅速平定了魏郡郡府的內憂外患,極大的穩定了鄴城乃至整個魏郡的局勢。五

校軍和檀鄉軍,被吳漢一路追殺,逃到鄴城。當賊軍企圖攻陷鄴城之時,才猛然發現,以前那些與他們私通的郡府官員們,現在都成了拼死抵抗他們進城的人。這

兩支賊軍,遭到以銚期爲首的郡軍迎頭痛擊,數次攻城,數次被打退,損兵折將甚巨。無奈之下,五校軍和檀鄉軍只能選擇退兵,撤退到鄴城東面的漳水一帶。他

們剛退縮至漳水,以吳漢爲首的漢軍主力也殺到了。雙方於漳水岸邊展開了一場大決戰。

這一戰,吳漢軍聯合銚期的魏郡郡軍,對賊軍展開夾擊之勢。雙方由白天戰到入夜,最終賊軍被漢軍殺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賊軍的戰死者、淹死者,不計其數,光是被俘的賊軍數量,就有十好幾萬人。

此戰打完,無論是五校軍還是檀鄉軍,皆元氣大傷。僅存的少量殘部,紛紛向北方逃竄。至

此,魏郡和清河郡的賊軍之患,算是告一段落,吳漢率領大軍,凱旋而歸,班師回朝。吳

漢率軍回京後不久,劉秀開始了第二次的大規模封侯。

劉秀在詔書中寫得很清楚,“人的慾望得到了滿足之後,最怕的就是貪圖享樂,只顧一時之快,而忘了國典法度。諸位將軍功業遠大,又想將名利代代相傳,更應如履薄冰,兢兢業業。”

在詔書的後面,劉秀還非常體貼了加了一句:“有顯著功績者,而未得封賞,未揚名,未封官者,需及時報於大鴻臚,大鴻臚呈報於我,我再分別錄用、封賞。”

劉秀大規模的封賞功臣,但凡有顯著功績者,基本都被封了侯,這讓許多士大夫心存不滿,也看着眼紅。有

博士直接向劉秀進諫:“古代之帝王,所封諸侯,封地不足百里。朝廷強大,地方弱小,這纔是正確治理國家的方法,而現在,諸侯大至四縣,已不合法度,還望陛下三思!”

他說的大至四縣,自然就是指鄧禹了。鄧禹的封地,有四個縣,是劉秀所封功臣中,封地最大的一位。

聽了這位博士的進諫,劉秀哈哈大笑,不以爲然地說道:“古代亡國者,皆因國君昏庸無道,我還從未聽說,有因功臣封地過大而滅亡者。”

當時,博士是官名,掌管着書籍文典,通曉史學。通俗點講,博士階層,就是一羣老學究。

劉秀沒有采納博士的進諫,繼續對功臣們進行封侯。他派出謁者,給受封者送去列侯印綬,不過每一位受封者,都有聽到謁者傳達的劉秀口諭。

“身居高位,而能做到不驕不躁者,哪怕地位再高,也不會有跌落;身家顯赫,而做到謹小慎微,謹守法度者,哪怕再顯赫的家世,也不會溢出。願你能敬肅戒慎,把爵位傳給你的子孫後代,永爲漢家藩屬!”

聽聞劉秀的這番口諭,但凡受封者,無不感激涕零,跪地叩首謝恩。劉

秀和他的老祖宗劉邦,完全是兩個極端。

劉邦稱帝后,忌憚功臣,總懷疑有人要造自己的反,對待功臣們,也是再三提防。

而劉秀則恰恰相反,好像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完全不去考慮會不會有人造自己的反,只要我用了你,我就會信任你,只要你有功績,我一定要封賞你。

這就是劉秀與劉邦爲人處世、做事風格的明顯不同。劉邦與開國功臣們的關係,是漸疏漸遠,而劉秀與開國功臣們的關係,則是始終如一,親密無間。就

自信方面,以及情商方面,劉秀的確要比劉邦高出許多。他不怕任何人造自己的反,你即便造了我的反,我也有能力滅了你!這就是劉秀的自信。

第七百八十三章 四阿再現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第二百六十五章 蔡陽會盟第一百六十二章 順利收服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聞喜訊第七百一十五章 馭人之道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七百五十五章 震懾敵軍第四百五十三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七十七章 朝陽相見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戰前兆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算計誰第五百一十一章 詭詐岑彭第五百六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七百一十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二十二章 順勢而爲第二百零五章 違抗軍令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七百一十四章 鮮明對比第十四章 圍而殲之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八百一十二章 治國棟樑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第二百零八章 混入軍營第二百一十三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八十章 收穫坐騎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難臨頭第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二百零八章 混入軍營第五十三章 通風報信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難臨頭第四百四十三章 三箭破敵第八百四十六章 告老還鄉第六百一十章 戰事連連第八百五十章 最終決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帥不和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情深第六百七十四章 再戰南陽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傷元氣第四百二十章 爾虞我詐第四百五十三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親和之力第七百五十章 貪圖官爵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軍壓境第八百九十二章 出征漢中第六百三十七章 漢軍偷營第四百一十一章 招搖撞騙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軍入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三箭破敵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錘定音第八百九十章 吊人胃口第六百七十九章 定下親事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零五章 伐骨洗髓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計不成第四百五十七章 失信於人第八百二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情關難過第四百九十五章 蕩陰之戰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難臨頭第四章 亦師亦友第五百五十九章 路上巧遇第八百三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五十五章 勢在必得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祥之地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爲名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一百五十二章 首攻蔡陽第五百三十章 宮廷政變第三百八十一章 設宴定親第七百七十二章 盡在掌握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五百九十六章 旗開得勝第三百三十七章 世紀之戰第五百四十章 死士行刺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六百零四章 詭異病症第四百五十章 再次勸進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統帥第八百八十五章 誤解爆發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二百五十九章 挺身相助第七百七十六章 不義之侯第六百零二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一十四章 陰險小人第三十八章 中流砥柱第三十二章 福緣深厚第六百零四章 詭異病症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