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時機成熟

王世充接到李密的信件,不由冷笑了一聲,他立刻給李密回了一封書信,對李密率兵趕來支援表示了感謝。他提議,由李密鎮守白馬,而他決定開放黎陽、檀淵、臨河等縣,以便讓李密的大軍可以順利渡過大河。

李密接到回信,心中搖擺不定,他懷疑王世充有什麼陰謀,但此時他已經騎虎難下,只得接受了。李密立刻派出了以柳亨爲首的幾名瓦崗將領,從白馬渡河,幾乎是步步爲營,佔據了汲郡的南部。

王世充開放的這幾個郡縣,雖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卻是相對於河北而言,對於在東方的李密,重要性顯得弱了一些,因此王世充並不擔心。就在王世充和李密做出安排的時候,隋將沈光派出了小股騎兵,對汲郡進行騷擾。

面對隋軍的騷擾,王世充做出了應對,他派出了騎兵攔截隋軍,可是隋軍在汲郡神出鬼沒,在廣闊的平原上奔馳,王世充的騎兵不足,根本無法有效攔截。隋軍在汲郡四處偷襲,摧毀了上萬畝準備種植冬小麥的良田,讓王世充十分頭疼。

王世充的戰馬少,李密的戰馬更少,所以面對隋軍的強力騷擾,李密沒有選擇攔截,反正汲郡不是他的地盤,燒燬多少農田,死了多少百姓,都與他無關。

就在沈光讓王世充欲生欲死的時候,楊侑親帥大軍趕到武陽郡繁水縣,離汲郡內黃縣只有數十里,單雄信通過密探得知了這個消息,心中大爲驚訝,隋軍的表現,的確是要攻打大鄭啊。他急忙派出了使者,向王世充報告了這個消息。駐紮在滎陽郡的王世充得到消息,不敢怠慢,急忙渡過大河,趕往汲郡。剛剛趕到衛縣,就接到內黃縣投降的消息。

王世充大吃一驚,他立刻召開了軍事會議,單雄信主張,強勢出擊,挫敗隋人的陰謀,餘下諸將,也不乏有主動請戰者。王世充看見諸將戰意熊熊,心中倒也高興,這證明大鄭的將士士氣很高昂嘛,只要將士們不害怕,就算敵人再強,也沒有關係。

王世充思考了很久,決定繼續呆在衛縣。汲郡靠近太行山,西面是羣山,中間有永濟渠,地勢較爲平坦,而東部,則有幾個不大的山。而內黃縣的陷落,使得王世充沒有了博望山等險要,騎兵相對較少的他,在野戰上非常吃虧,所以他決定讓楊侑主動進攻,將隋軍誘至衛縣,利用衛縣一帶複雜的地理與隋軍周旋。

此外還有一點,他已經將黎陽、檀淵等縣開放送給李密,汲郡靠近大河的地盤,暫時爲李密掌握。如果隋軍要進兵,勢必會進攻檀淵、黎陽,不然,隋軍的糧食補給線就會受到瓦崗的威脅。如果楊侑進攻李密,勢必會發生一場大戰。

李密守不住檀淵、黎陽,隋軍就能渡河殺入東郡,威脅瓦崗的老巢,王世充認爲,李密十之**不會退縮。此時,衆人才明白,陛下爲何將黎陽、檀淵等地拱手相讓,原來是這個原因。頓時,議事大廳內,衆人都在稱讚王世充是英明之主。

王世充的軍令下達,鄭軍在衛縣修建防禦工事,準備將衛縣打造成固若金湯的堅城,李密明白,河北經過連年大戰,勢必不能持久,一旦大雪降臨,楊侑就不得不撤退。

王世充想得如此美好,李密卻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此時強勢的隋軍已經逼降了內黃縣,向西,隋軍可以攻擊湯陰,乃至於衛縣;向南,隋軍可以攻擊檀淵、黎陽、臨河等縣,這幾個縣治,都在大河邊上,如果被隋軍奪走,就有可能從河北殺入河南,這是李密不想看到的。

究竟要不要支援檀淵等縣,李密想了很久,最終,他決定渡河,在黎陽童山一帶佈下大營,準備依靠童山有利的地勢來阻擊隋軍,將楊侑南下的企圖粉碎。事情一旦決定,李密立刻行動,他率領三萬大軍進入黎陽,並在童山駐紮下來,又以重兵守衛大河兩岸的渡口,準備與隋軍死磕。

無論是王世充還是李密的動向,都被楊侑牢牢掌握,楊侑每日看着軍報,心中冷笑不已。他大張旗鼓,做出攻擊汲郡的態勢,要的就是王世充緊張。但楊侑料錯了一點,他沒有想到王世充居然主動放棄了汲郡的幾個要地,從而讓李密可以順利進入汲郡駐紮。

就地理而言,屬於河北道的汲郡有些雞肋,因爲汲郡的南方,是李密的東郡,而在東方和北方,則是大隋的地盤,若不是汲郡西部多山,利於用兵,恐怕王世充早就放棄了。

當王世充在衛縣大肆加固城牆,修建防禦工事的消息傳來,楊侑立刻明白,王世充打算固守衛縣,利用太行山餘脈的優勢,來儘量消除隋軍鐵騎的優勢。楊侑與杜如晦商議之後,均是如此認爲,同時,杜如晦覺得,如果要攻擊衛縣,一定要先拿下黎陽、檀淵等地,不然,糧道就會暴露在李密的眼皮底下。

裴行儼、羅士信等人聽說李密駐紮在黎陽等地,均是一陣唏噓,作爲瓦崗舊將,他們對李密的感情是複雜的。李密固然有他的缺點,但李密還算禮賢下士,當初對待羅士信是非常好的,將他引爲心腹,與秦叔寶一樣,是“內軍”的將軍。可是,時過境遷,後來羅士信被迫投降王世充,又因爲王世充的心胸狹窄,奪他戰馬,使得羅士信背叛了王世充,投入了大隋的懷抱。

而裴行儼的經歷和羅士信也非常類似,當年父親裴仁基雖然受到李密的一些猜忌,但總的來說,李密對他還是非常好的。所以兩人對李密的態度,有着惋惜,有着懷念,那種複雜的心情,旁人難以理解。不過兩人對王世充的態度非常鮮明,父親被王世充殺死的裴行儼,更是對王世充恨之入骨。

當聽見王世充打算在衛縣防守之後,以裴行儼、羅士信爲首的將領,紛紛進言,認爲不能讓王世充將防禦工事修建起來,必須要及時進攻,奪下汲郡。面對諸將的進言,楊侑微微一笑,他知道,時機已經成熟了。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些日子的等待,是有效果的。

第122章 朝廷風波(上)第797章 計劃進行時第242章 兄弟情深第700章 潛在的危險第568章 端倪初現第180章 斬殺第185章 春宵第438章 鬥智(下)第688章 演員第333章 定嶺南第898章 弘福寺第739章 成竹在胸^第386章 鋤奸第834章 等待第339章 博弈第702章 叛徒第706章 盧龍塞第541章 挑戰第480章 紅風營第492章 恐嚇第1003章 各懷鬼胎第932章 奪關第534章 夜幕下的狂歡第46章 佈局(上)第651章 控制浿水第257章 一封家書第26章 各方反應(下)第713章 鴻門宴?第636章 求死之意第897章 溫情第36章 營前罵陣(上)第433章 進,還是退?第1014章 流言的力量第169章 危機再來第72章 夜黑,殺人!第49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938章 靜待時機第405章 雨戰(下)第134章 大興城守衛戰(下)第964章 甕中捉鱉第418章 挨個打倒第565章 設計第52章 紅風營的潰敗第805章 嫁女第374章 利益最重要第336章 回成都第208章 攻略(六)第544章 李世民的變數第261章 奇怪的箱子第394章 南陽第72章 黃雀在後第518章 雙喜臨門第396章 心計第279章 兵變第72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406章 搏殺第336章 回成都第638章 隱忍第77章 王世充入襄陽第10章 兵貴神速(上)第418章 挨個打倒第237章 包夾之勢第533章 互相欺騙第456章 一觸即發第468章 拳拳之心第76章 借汝人頭一用第308章 東都兵變(下)第909章 長安一夜第124章 意外的收穫第430章 設伏第352章 請君入甕第836章 天水戰事第168章 大婚(下)第993章 挫敗陰謀第409章 援兵第94章 擒獲劉文靜第1003章 各懷鬼胎第84章 兩個二愣子(上)第57章 大雪第792章 無恥之徒第255章 軍情第964章 甕中捉鱉第340章 喜憂參半第130章 正統之名(上)第82章 深夜論策(下)第190章 絕戶之計第551章 南陽城!第92章 人之初,性本善第539章 大局已定第156章 琴絃響處殺機現(上)第57章 大雪第94章 擒獲劉文靜第610章 沈法興的說客第248章 天子之怒第276章 陰謀第677章 收攬軍心第418章 挨個打倒第580章 敢打賭嗎?第237章 包夾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