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攻城(上)

兩日後,雨水漸疏,第三日上午,連綿近一個月的雨水終於停止,太陽掛在半空,時不時露出半個害羞的頭,將光和熱撒向大地。

看見出了太陽,楊侑立刻下令,讓士兵們取出弓弦,尋了廣闊的地方,擺在太陽底下暴曬。隨着太陽的照射,弓弦的水分被蒸發,逐漸恢復了彈性。

天空中,肉眼能看見一絲絲的水汽被蒸發,整個天地看起來霧濛濛的,宛如仙境。

趁此機會,楊侑帶着侯君集、張鎮周、杜如晦等人趕往均陽城外巡視,數十艘戰艦浩浩蕩蕩,朝着均陽城駛去。

楊侑站在甲板上四周瞧着,均陽城外,已經是一片汪洋。本來在均陽城西南,有一個小湖泊,此時由於河水被堵,丹江與湖泊連在了一起,方圓竟然有十幾裡,成了一個人工湖泊。

數十艘戰艦浩浩蕩蕩朝着均陽城進發,自然是瞞不過王長諧和趙慈景的耳目,兩人匆匆趕到城牆上一看,都是變了臉色。

難道隋軍現在就要攻城嗎?如今河水暴漲,水面距離城頭已經不足兩尺,如果隋軍攻來,拿什麼來抵擋?雖然說他已經讓士兵在城中挖掘泥土,準備了沙袋,可是,他的本意是用來堵住城牆缺口的,如果要用來加高城池,恐怕整個均陽城都要被挖空了。

而且用沙袋堆積,以城牆的寬度,若是擋住了水,就擋不住隋軍的進攻,因爲上面無法站穩,防守起來,比較困難。趙慈景對此顯得憂心忡忡,他已經沒有了力氣去責怪好戰分子王長諧,正是他的愚昧,使得他也陷入了困境。

王長諧神色凝重,看見隋軍漸漸逼近,一顆心也提了起來。這麼多戰艦,要擋住有些困難啊。戰艦在離城牆五十步外停下,楊侑走出來,頓時就看見了一臉驚慌的趙慈景和王長諧。

這個距離實際上很危險,不過由於下雨,弓弦鬆軟,是無法使用的,所以楊侑並不擔心,這纔敢向前行駛。

“趙慈景、王長諧,爾等還不投降?”楊侑高聲說道。

趙慈景雖然心中驚慌,但他是皇親,又有兒子,所以他絕不可能投降,至於王長諧,他的妻兒也被扣押在京城,如果投降,下場一定很慘。所以他只有死戰,以身殉國,才能避免家人受到牽連,如果幹得好,陛下念着他爲國捐軀,應該會保他家人衣食無憂。

王長諧高聲喝道:“大隋陛下,我等既然被圍困在此,便只有死戰而已,要我投降,絕不可能!”

楊侑笑了,在絕對優勢下,楊侑還是想要收服他們,不過看來如今是枉然,他瞧了瞧城牆,城牆多處已經泛白,水面附近的地方和女牆出的顏色截然不同。

輕輕搖頭,侯君集取下一根長矛,朝後走去,人羣讓開了一條路,給侯君集一個奔跑的空間。侯君集原地踏步,活動了幾下,快步向前跑去。

侯君集將右臂舒展開來,手中握緊了長矛,在跑了十幾步之後,他的速度已經到了巔峰,忽然他猛地手臂一甩,將長矛拋出。

長矛在半空中滑過,一抹金色閃耀,趙慈景看見這一幕,嚇得蹬蹬後退了幾步。王長諧沒有動,因爲他已經看出來,這一支長矛不是奔着他們來的。

長矛在劃了一道優美的弧線之後,“波”的一聲,深深地釘進了城牆裡,整個矛尖沒入城牆,只留下了白蠟杆在哪裡晃悠。

楊侑滿意地笑了,這樣的城牆已經被泡垮了,只要大水一退,整個城池就會如同爛泥。趙慈景和王長諧看到這一幕,神情更加凝重,這樣的城牆已經不能叫做城牆了,唐軍憑什麼抵擋隋軍?

滿意的楊侑揮手退兵,留下了依舊在城牆上注視着隋軍的趙、王兩人,接下來該怎麼辦呢?就在兩人束手無策的時候,隋軍開始扒開了堤壩……

均陽城北三十里,李大亮率兵五千人,已經趕來了這裡。在數日前,他接到太子的加急軍令,要讓無論如何想辦法要救出淅陽郡太守趙慈景。

李大亮在接到情報之後,迅速分析了淅陽郡的形勢,他認爲,隋軍已經控制了南鄉縣和丹水縣,意味着唐軍走水路會遭到隋軍的攻擊,同時,也會令他的計劃成爲泡影。

既然目標只是救出趙慈景,而不是擊退隋軍,保全整個淅陽郡,那麼李大亮採取的辦法就只有奇襲。既然是奇襲,就不能走丹水。

所以,李大亮將路線選擇在少習山和武當山之間的那條峽谷,峽谷約長十五里,在平時路也不算很難走,如今下雨,容易打滑,但李大亮沒有了辦法,只能趁着大雨傾盆,帶着士兵急行軍。

由於峽谷內積水太深,還是影響了唐軍的行軍速度,不得已,他讓士兵上山砍伐樹木,簡單地紮成了木筏,花費了一天的時間,這才渡過了有兩里長的水坑。

渡過了水坑之後,天氣已經朝着晴朗好轉,每一天下雨的時辰不超過五個時辰,而且大多集中在晚上,讓李大亮行走更快。

可是,在抵達均陽城三十里外的時候,李大亮覺得有些不對勁了。淅陽郡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在丹水以南,還有一連串的山脈,是武當山餘脈,李大亮走的路就是這一段山脈的西麓與少習山的夾縫。

由於這樣的地勢,使得淅陽郡湖泊不多,面積也不大。可是如今,在均陽城北三十里外的這裡,竟然有了淺淺的水痕。這樣的水痕不是因爲下雨而堆積的,因爲從地勢上來說,這裡比較高,囤積不了水,雨水應該會向東南流出去。

可是,士兵們造飯的時候,挖地三尺,地面仍然帶着溼氣,這證明這一帶,曾經被水淹過,而且時間還不短。

這讓李大亮變得格外警惕,他吩咐士兵小心謹慎,一路探查。而越往東南,他發現了一個極爲嚴重的問題。

這一帶由於丹水和漢水的沖積,所以平原開始增多,是淅陽郡的產量區,不僅有大量的農田更有許多村子,李大亮曾經來巡視過,所以他非常清楚。

可是如今,即使是下了一個月的大雨,也不至於如此呀!農田裡的小麥已經被收割,暫時看不出端倪,可是這些村子裡,竟然沒有人居住?一個人也沒有?

李大亮派兵查詢了幾個村子,得到的是相同的答案。這不僅讓他狐疑了。究竟是什麼理由,讓百姓統統撤走?

離均陽城二十里的時候,李大亮不敢輕易南下了,他派出了斥候,前去探查,然後再決定下一步的計劃。

均陽城外,隋軍已經將堤壩打開,蓄積了多日的江水如萬馬奔騰,轟然朝着下游奔馳而去。楊侑考慮到下游的蓄水能力,並沒有一下子將積水放走,而是較爲緩慢地泄洪。

隋軍正在緊張地排水的時候,已經逐漸包圍了均陽城,而且首先從北邊開始包圍,這就等於截斷了均陽城的退路。大水一退,在烈日的爆曬下,城牆開始一層層的剝落。

糯米汁在河水的浸泡下,逐漸被分解,再也沒有粘性。王長諧急忙帶着士兵用沙袋填補城牆,將缺口給堵上,可是民夫們剛剛涌上,早有準備的隋軍就已經殺奔而來。

經過兩日的暴曬,隋軍的弓弦已經恢復了彈性,無數弓箭手衝到城外七八十步的地方,開始施放弓箭。箭羽如簧,朝着城頭上飛去,頓時射死了二十多名正在搬運沙袋的民夫。

民夫看見這一幕,紛紛扔下沙袋,一聲吶喊,倉皇逃竄。

隋軍的突然殺來太過於迅速,以至於讓唐軍有些措手不及,王長諧急忙帶着弓弩手衝上去,想要反擊隋軍。可是剛剛登上城頭,隋軍弓弩手距離城下只有五十步左右,又是新的一輪射擊,將唐軍壓制得擡不起頭來。

隋軍採取的是三段射擊,並且隨着射擊漸漸向前移動,在經過十幾輪的射擊之後,隋軍逐漸靠近了城牆。侯君集身着鎧甲,一馬當先。

隋軍的步卒舉着雲梯木板,在隋軍弓弩手的掩護下,很是順利的抵達了城下,隨後利用工具迅速過了護城河,護城河的河水已經滿了出來,一片渾濁,還帶着臭味。

隋軍沒有片刻猶豫,蹬蹬蹬過了河,讓唐軍大驚失色。唐軍在王長諧的指揮下奮力射出箭羽,可是收效甚微。

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區別,是因爲唐軍的士兵不多,同時由於能使用的弓箭不多,所以在遠程輸出上,根本不能和隋軍相比。遠程輸出雖然比不上,但隋軍靠近了城牆,對唐軍就有利得多。

王長諧看見隋軍要爬城,一聲令下,士兵將礌石扔下,朝着城下的隋軍砸去,巨大的石塊落下,在隋軍人羣中開花,有數人被砸中,命喪當場。沙袋在這個時候也成了武器,唐軍不斷將沙袋扔下,攻擊隋軍。侯君集站在城牆下,擡出腳,使勁地踹着城牆。由於城牆已經變得極度疏鬆,隨着侯君集的猛踹,城牆隱隱震動,石頭如沙子一般嘩嘩落下。不少隋軍也隨着侯君集一起猛踹城牆,在隊正的指揮下,同時收腳,一起踹出,城牆一陣接着一陣的顫抖着,彷彿隨時就會崩塌。

第58章 箭在弦上第447章 軟刀子第511章 新官上任第540章 心存僥倖第7章 貪污的小吏第630章 意外的發現第709章 第十三 勇將羅士信第98章 倒黴的突厥人第998章 不戰而退第67章 南北兩件事第68章 危機第128章 大轉移第601章 初次談判第320章 血濃於水第499章 誘之以利第145章 捉拿陳茂(下)第874章 希望 絕望第138章 又見反骨仔(下)第98章 撤退?第845章 薊縣與長安第158章 琴絃響處殺機現(下)第394章 南陽第645章 出其不意第387章 兄弟相見第519章 步步引誘第521章 角力第578章 殺“猴”給雞看第473章 定策第181章 內亂第205章 攻略(三)第29章 米行(下)第562章 一些問題第219章 該效忠誰第731章 憤怒的劉黑闥第349章 謠言的威力第144章 捉拿陳茂(上)第903章 洛陽的希望第1011章 刺客第400章 水淹均陽(中)第326章 內亂第550章 兵臨洛陽第741章 羅成的心思%第38章 大捷(上)第659章 激戰第820章 進退兩難第400章 水淹均陽(中)第622章 擬定計劃第874章 希望 絕望第218章 相見第110章 功虧一簣第84章 南下第144章 捉拿陳茂(上)第248章 天子之怒第67章 過河!過河!第55章 突利再興兵第1002章 撤退第73章 叛徒第727章 可惡的突厥人第75章 突生異變第289章 希望 絕望第346章 搏殺(下)第98章 倒黴的突厥人第61章 攻略趙德言第575章 論天下第86章 兄弟之誼第422章 兵臨武昌第579章 好消息 壞消息第1023章 出其不意第845章 薊縣與長安第254章 病了第633章 破賊第178章 奇襲(下)第330章 得與失第1016章 以進爲退第61章 馬三寶之死第834章 等待第199章 再戰淺水原(下)第698章 憂慮第207章 攻略(五)第168章 大婚(下)第521章 角力第516章 出兵!第440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56章 蕭關淪陷第82章 深夜論策(下)第327章 李神通的悲劇人生第76章 收編俘虜第83章 定策第337章 親情第97章 萬事俱備第39章 大捷(下)第486章 江陵大火第495章 局勢第454章 心懷鬼胎第356章 證據第663章 復仇的小男孩第155章 暗流第423章 一箭之威第34章 死戰藍田(三)第278章 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