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一城,一戰

自懷安縣往西,至雲中不過兩百餘里,雖然仍被山脈所包圍,但高聳的峰巒,從大局上看顯得零落,不似陰山及燕山山脈那般密集,穿插於其間的道路,也好走許多。

春季的雲州,遍野之間,茂密的長芒草已然繁殖。小雨淅淅,再度阻住了御營前進的腳步。

“春雨貴如油啊!”雨霧之中,看着四野之景,劉承祐輕輕地感嘆着。

雲州地區,是一塊盆地,不是多雨的地方,是以,雨水對其而言,更顯珍貴。然而,迎來一個好季節,值農時之際,田野之間,卻無一頭耕牛,無一名農人,白白地荒廢掉了。

這一路走來,劉承祐所見到的,幾乎荒蕪一片,人口稀疏,直接原因,就是這一場大戰。州縣百姓,逃的逃,遷的遷,死的死,傷的傷。

戰火籠罩下的雲朔諸州,實在破敗不堪,對於原本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而言,漢軍的到來,帶來的,更多還是厄運吧......

“雲朔的百姓,需要好生安撫啊!”劉承祐又長嘆一聲。

雖然經此一戰,雲朔地區的人口銳減,但是多少還是留有一部分的,尤其是南邊的朔、應、蔚幾州,受到的影響要小一些,當然,這只是相對於北部幾州而言的。

雨並不大,但是纏人,身上瀰漫着雨霧,那點淡薄的雨水,卻不夠劉承祐洗他那雙抓過泥土的手。張德鈞親自撐着一把傘,見狀,趕忙令人取來清水,供他清洗。

“快到雲中了吧!”劉承祐突然問道。

張德鈞當即答道:“據安將軍言,已出青陂道,眼前之山就是白登山,雲中距此三十里。高國舅已然派人聯絡雲中行營,商洽接駕之事!”

“白登山!”劉承祐來了興趣,淡淡一笑:“記得提醒朕,有時間要去看看!”

“官家,那可是個不祥之地啊!”張德鈞小心地提醒道。

聞言,劉承祐不由看了他一眼:“你是想說,前漢太祖劉邦曾被匈奴圍困於此,是爲國恥吧!”

“你倒也讀了些書!”見張德鈞點頭,劉承祐則平淡地說道:“不過,他前漢,與朕何干?”

見狀,張德鈞立刻又改了口,道:“官家說得是,你發百萬之衆,北伐契丹,勢如破竹,連戰連捷,胡虜北遁,關山盡復,豈是劉邦那潑皮無賴所能比的!”

“創業之主,自是一世之雄,豈是你所能蔑視中傷的!”劉承祐又斥道。

這就讓張德鈞難受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乾脆閉嘴。劉承祐也是興之所致,放完風,迴鑾駕之時,又提醒道:“記住,以後勿要再稱呼高藏用爲國舅,他有爵位,有官職,哪天惹惱了他,找你麻煩!”

張德鈞聞言略愣,旋即應道:“是!”

或許是自尊,或許是矜持,雖然有國舅的身份,但高懷德並不喜歡別人這般稱呼他,更何況還是在軍中,高貴妃還隨駕。

一直到午後,小雨方罷。乾祐十二年二月二十日,在雲州行營的接應下,天子駕幸雲州城下,入漢營,都三軍。

迎駕之事,自不用細表,親征經驗豐富的劉承祐,早已駕輕就熟。作爲“東道主”,符彥卿也早已把營壘安排妥當,只需進駐即可。

此時的雲州城,已被二十五萬漢軍,團團圍困,密密麻麻的營寨,直連天際,根本望不到邊,林立的旌旗,幾乎遮蔽上空,人聲畜鳴,匯聚起來,幾乎能撼動雲中城垣。

還是以往戰法,漢軍在城外大興土木,壕溝、陷阱、土牆、哨樓、柵寨,一系列的設施,盡顯崢嶸,以一種窒息的氣勢,壓迫向雲中城。

當然,也是兵臨城下之後,在耶律撻烈的指揮下,城中遼騎,是日夜出擊襲擾,想要疲憊漢軍,亂其軍心。

但是,當漢軍的深溝高壘立成之後,效果便不明顯了。但即便如此,遼軍也只降低了出擊的頻率,時不時地來一下子,雖然難以對圍城漢軍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就像蚊子在耳邊嗡嗡直叫,惱人。

雲中的護城壕溝,已然被填補了不少,城郭上也有不少破損,各處痕跡明顯,顯然已有過進攻。

入軍營,接見諸軍將帥,聽取關於戰況的彙報。

“陛下,雲中城中,有至少兩萬多守軍,由遼南院大王耶律撻烈統帥,都是胡人,漢民都被遷出。大軍合圍之後,發起過兩次試探進攻,守軍很頑固,抵抗意志尚堅,不見士氣低落跡象。因幾度春雨,暫且罷兵,做進攻準備......”

符彥卿坐在下首,簡單把雲中的敵情戰況向劉承祐描述了一番。劉承祐頷首,大體情況,其實他已是知曉的。

劉承祐直接問道:“遼國內部生亂,遼主急於平叛安內,乃有撤軍之舉。然爲何大軍皆撤,獨留一偏師勁旅,重臣統率,孤軍守城?”

面對皇帝的疑問,趙匡胤稟道:“陛下,臣等商討過,認爲,這是遼軍不甘徹底放棄雲朔地區。於遼國而言,如若雲州失陷,則陰山以南大部分地區,都將處在大漢的攻擊之下,難以保全,北邊形勢,再難佔據完全主動。

若以一師留守,則可爲北撤遼軍起到牽制作用。同時,若能堅守,則可大大消耗大漢軍力、國力,拖得越久,對大漢損傷越大。

爲支持雲州作戰,我軍輜重補給甚艱,後方負擔繁重。倘遼軍果能守住,不只能耗我國力,弱我士氣,還能爲遼軍再度南來打基礎......”

趙匡胤一邊說,劉承祐則一邊頷首,想了想,算是認可了他們的推想,微表感慨:“遼國這是在賭啊,用一個南院大王與兩萬多軍隊做賭資,賭他能守住雲中!”

“好膽略!好氣魄!好決心!”劉承祐說道,語氣中有些讚歎。

聽其言,自有不服氣的,党進站了出來,朗聲道:“陛下,如今我軍以十倍之師圍城,區區雲中,焉能抵擋大漢兵鋒!”

看了眼党進,劉承祐雙目之中露出了一抹讚賞之色,這種時候,就需要這種霸氣與必勝的決心。

略作沉吟,劉承祐的表情變得格外嚴肅,環視一圈,以一種堅決的語氣,說道:“諸位,如今正是春耕時節,爲支持北伐作戰,國內勞作,已有不小的耽誤,東京的大臣們,已經幾番向朕訴苦了。

北伐以來,我們已取得了重大戰果,距離全功,也只差這座雲中城了。遼軍想要靠這座城池,來拖延疲敝我們,想同我們博這一場攻防戰,朕就成全他們。

此城固然堅實,我們也當啃食之!待天氣轉好,即督將士,全力攻城,破了雲中!”

“是!”面對皇帝督促,衆將自然是齊聲稱是。

對如今的漢軍而言,各方面都佔據優勢,都是信心十足,沒有道理,攻不破他。當然,劉承祐也不敢小覷,遼軍敢做這樣的決策,其守禦的決心,可見一斑。

“元朗自蔚州來,那邊情況如何?”劉承祐問趙匡胤。

趙匡胤答道:“臣領軍而來,破關拔城,近乎坦途,當地漢民,簞食以迎,如今有飛狐軍使王審琦在駐守!”

點了點頭,又問符彥卿:“雲州那些老弱,如何安置的?”

“暫時南遷,安置在朔州!”

“......”

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380章 饒樂國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33章 面聖第127章 不允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46章 黃羊平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465章 “教匪”第1章 何謂開寶第47章 陶谷自薦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9章 鳳翔戰況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85章 安心第72章 磁州賊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340章 定論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357章 國滅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86章 發落南臣第6章 相形見絀第5章 堂議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67章 宿州一線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78章 會獵第185章 賜宴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69章 禍事了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45章 移鎮之議第8章 楊蘇還京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497章 重拾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9章 寫得不錯!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474章 立場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811章 歸來第37章 覆滅在即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362章 分封?第66章 陷河陽第286章 宗室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33章 東京城內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270章 立場第85章 異心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