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南口大戰4

南口漢軍在苦苦抵擋遼軍重兵圍攻之時,他們所期待的援濟之師,支援的腳步卻並不快。高懷德距南口八十里,幽州南口也不足百里,南口有戰事的消息,實則是早早地便通報至兩處了。

當然,動作遲緩自有緣由的。信騎倍道疾行,高懷德那邊,還未到巳初,就收到了安審琦聚殲出擊遼軍的軍報。

不過,高懷德並沒有第一時間就出兵。他率騎兵居中,支持兩路大軍,保障周邊暢通,但是有所側重的,二十三日,也是慕容延釗軍正式對檀州發動進攻的時間。

在此前的御前會議上,定下的作戰基本方針,就是東攻西守。是以,在檀州方向漢軍有大動作的情況下,南口又生佗變,高懷德這心裡,難免遲疑,不敢自專。

不過,在極短的時間內,高懷德便對於情況有了基本的判斷,並做出反應。沒有直接發兵,而是派遣手下的心腹軍官,急奔幽州,向皇帝劉承祐彙報請示此事。

但與此同時,高懷德將牛欄山的騎兵集結起來,做好了令到出擊的準備。雖然不敢自專,但高懷德心裡當然是偏向出擊南口的,畢竟十幾萬遼軍不是股小力量,南口漢軍未必能從容應對,而檀州那邊,慕容延釗十幾萬人馬,區區四萬守軍,哪裡需要他掠陣。

另一方面,對於安審琦提出的,聚殲遼軍的想法,高懷德本身也是很心動。北伐以來,可還沒有十幾萬遼軍的集體出動的情況,而其主動出擊的舉動,再高懷德看來,就是戰機。

雖然心動,但高懷德“保守”的選擇,使得援軍抵達南口的時間,足足耽誤了近兩個時辰。

幽州距離稍微遠些,是以駐陛城中的漢帝收到南口消息的時間,還要晚一些。對於安審琦的報告,天子劉承祐只有一個反應,驚奇,意外。

彼時,劉承祐正一意關心着檀州的情況,畢竟那是主攻方向,並且慕容延釗提前彙報過,二十三日發起總攻。

然而,檀州的情況還沒有個結果,南口這邊出狀況了。但是,對於南口傳來的消息,劉承祐表現出了十分的重視,不爲其他,就爲那主動出擊的十幾萬遼軍。

不過,也沒有聞之即動,立刻下令,幽州軍馬,火速北上南口。軍國大事,哪裡是這麼草率的,一聽消息,不辨真假,直接動作,實不可取。

劉承祐是召集隨駕的文武,君臣一干人等,一起聽取信使的彙報,並且仔細盤問細節。待基本搞清南口的情形後,再與文武商議此事。

和皇帝的態度差不多,柴榮對此也表示出了異常的關心,關心之中尚帶幾許警惕。而趙匡胤,則直接提出,遼軍如此異動,必有所謀,突然襲擊,實際情況只怕不如安審琦想象中的樂觀,務必重視。

而對於發兵的提議,柴榮與趙匡胤也都表示贊同,畢竟以南口的漢軍兵力,想要應付大舉出動的遼軍,怕也沒有那麼容易。燕王趙匡贊也支持此議,有這三者背書,其他的人,更沒什麼反對的餘地。

只是在發兵的數量上,有了一定的爭執。留守幽州的漢軍,以龍棲軍、鐵騎軍一部、大內軍、燕軍爲主力,兼以一部分地方兵與大量的幽冀民夫。

劉承祐的意思,除了大內軍及一部分輔卒民夫之外,剩下的近五萬步騎,全部交給柴榮以及趙匡胤,讓他們領軍前往南口。

對此,幾名隨駕的大臣,羣起表示反對,理由很明確,如果這樣,保衛皇帝的軍隊就少了,風險太大,如果皇帝有所差池,即便把南口的遼軍全部殲滅了,那也是沒有意義的。

畢竟是一番忠言,也是爲自己考慮,雖然不孚心意,但劉承祐還是表現出一副虛心納諫的態度,並把自己的考慮也說與衆臣聽。

劉承祐的考慮也很簡單,十幾萬遼軍大舉衝動,此前沒有過於明顯的徵兆,顯然有備而來。就算幽州五萬步騎北上,在兵力上也沒有絕對的優勢,想要擊敗乃至殲滅他們,並不容易。如有不測之事,南口的漢軍甚至會遭遇危機,這是要極力避免的。

劉承祐唯恐派的兵力少了,又怎會爲了考慮自己的安危,而枉顧南口的軍情。至於他的安全問題,有堅城依靠,又有大內軍及燕民護衛,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而南口的漢軍,事關整個北伐大業,不能出現任何差池。說到激動處,劉承祐甚至直接表示,如果害怕他的安危,那他就親自提兵北上,有大軍護衛,自可安全。

劉承祐最後這麼一表態,隨駕的大臣們急了,再不敢有異議。避免皇帝親臨前線,是他們這些人極力想要促成的,再加上南口情況不明,劉承祐又形容得那般緊要。皇帝是個說得出做得出的人,也擔心他真的親自帶兵去,是以再不敢贅言。

如此,發兵與出兵規模之事,終於定下。兵爭大事,容不得怠慢,柴榮則與趙匡胤趕忙下去,從速調動御營諸軍,準備出征事宜。

當然,高懷德那邊,劉承祐也考慮到了,即遣飛騎傳詔,讓他出兵西進,配合安審琦大軍作戰。而決議不足半個時辰,高懷德的信使也到了,對其所請,劉承祐難得地有些發脾氣。

他已經給高懷德一定的自主權,讓他配合兩路大軍作戰,這點決斷力都沒有,還有專門來請示他?當然,又實在不好過於苛責,畢竟,這也是大舅哥敬畏他劉皇帝權威的體現。

劉承祐親自交代高懷德的使者,火速返回,再加了一條諭示。遼軍大舉出動,其事有異,西進作戰,務必當心,凡遇敵情,可臨機決斷,不必復請。

幽州的御營軍隊,仍以步卒爲主,是以發兵北上,即便帶着緊急性,需要準備的事務,仍舊很多。不過在柴榮與趙匡胤的統籌調度下,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的。

而幽州兵馬未發,安審琦的第二道軍報到了,這一回,直接求援。如此,也讓漢帝君臣意識到了,事情果然有變,南口的局面不容樂觀。

於是,在劉承祐的敦促下,援濟之師的準備工作,立刻加快了。到正午過後,五萬漢軍步騎,滿裝齊備,在柴榮與趙匡胤的率領下,離開幽州,向南口進軍。

而此番,留駐在幽州城中剩下的五千燕軍,也被派出去了,到此爲止,幽州城再無原燕軍的一兵一卒。燕王趙匡贊卻被留下了,劉承祐給他的任務,負責燕民的調配,協助城防。

在發兵過後的半個多時辰,劉承祐終於收到了來自韓徽的示警,也得知了南口最新的情況。這才明白,安審琦大軍的情況,已經不是“不容樂觀”四個字就能形容的了。

北伐以來,頭一次,劉承祐感到了憂慮、緊張、不安。差點忍不住抽自己一嘴巴的衝動,這是一語成讖了,就如他所說的那般,南口的漢軍,事關整個北伐大業,如果真的出現了差池,那等於此前的戰果,都吐了出去,甚至難以彌補。

並且,如果安審琦大軍出了問題,就不是一場敗仗抑或損失一些兵馬那麼簡單了,造成的後果與影響將難以估量。想要收燕雲,必將成爲泡影,而爲了此次北伐,大漢付出代價,必然成爲一顆苦果,嚴重些,引起國家的動盪也不是不可能。

正因爲深悉其嚴重的後果,對於南口的戰事,劉承祐是憂心忡忡,坐立難安。冷靜下來,思及遼軍此次的大舉反擊,劉承祐不得不承認,自己似乎輕敵了,對居庸關方向的用兵,顯得託大了。不知覺間的得意忘形,竟然引發瞭如此險惡局面。

心中過於擔憂,急欲傾吐,劉承祐把負責宿衛的安守忠叫來談話,問他:“你父親在南口,受數倍於己的敵軍圍攻,形勢危如累卵,有覆滅之憂,可想領兵,北上支援?”

得知南口的軍情,安守忠心中豈能無憂。但是,侍候在皇帝身邊已經很多年了,對其脾性也有所瞭解,劉承祐一張口,安守忠就明白了,天子這是心憂前方險情,想動身北上。

對此,安守忠鄭重一禮,沉聲道:“老父遇險,爲人子者,豈能無憂。然而,末將的職責,乃是保護陛下週全,除此之外,別無想法!”

看着安守忠,見他那副嚴肅的表情,劉承祐不由一嘆,也沒把自己親赴前線的想法說出來。

望向北邊,雙目之中,憂色不斷閃動。這樣的情況下,他能做的,只能寄希望於南口的漢軍能夠堅持抵抗,兩路援軍能夠及時感到,將士能夠保持鬥志。

不過,略加考慮,劉承祐遣郭侗,前去檀州,察問攻城情況,也帶給慕容延釗一道命令,讓他視情況而定,分兵西進,支援南口。

即便心中不斷的堅定信心,但南口的危局,始終讓劉承祐放不下。終於,在幽州城,苦等了兩個時辰,在傍晚時分,劉承祐再也坐不住了,不顧文武的反對,帶領大內軍北上,前往南口。

什麼兇險,他也顧不上了,只有一個想法,天子親自領軍前來,希望能起到激勵軍心的作用。

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17章 潑冷水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336章 怪圈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38章 濮州案(1)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87章 瑣屑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50章 聽政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67章 劉煦娶親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41章 納降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311章 李沆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92章 萬歲殿宴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52章 幽燕變故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84章 夏州降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33章 豪強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118章 蒲陰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91章 “從諫如流”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32章 潞州震動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56章 彌月之喜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216章 馬政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67章 請辭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68章 婚宴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1章 西巡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93章 班師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73章 解決第153章 楊業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