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下詔北伐

乾祐十一年七月朔,崇元正殿,一場規模宏大的冊封典禮得以落實,在後妃、宗室、皇親、貴族、內外大臣的見證之下,漢帝劉承祐正式冊封二皇子劉暘爲太子。

在一系列莊重而嚴肅的典儀過後,在場文武,齊齊整整地向劉暘行禮。十歲的劉暘,冠冕齊備,一身龍袍黃燦燦的,被裝飾得漂漂亮亮的。站在丹墀上,望着滿殿的公卿文武,匍匐在自己腳下,一時間,並不那麼得適應。

忍不住回頭看了眼爹孃,卻見皇帝老子滿臉威嚴,高凌之勢不似凡間人物,令人生畏。反倒是孃親大符,雖然也保持着威儀氣度,但目光之中滿是鼓勵與期許。

畢竟識文習武多年,也跟着劉承祐出巡過,有些見識,也經歷過大陣仗,深吸了一口氣,穩住身心的緊張,按照事前的教導,宣恩大臣。

劉承祐正居御座,渾身透着一股威壓衆生的氣派,目光平靜,觀察着劉暘的表現,規矩按制,還算不錯。若是連這種陣仗,都經受不住,那這個太子,也就太讓人失望了。

事實上,劉承祐平日裡也時不時地親自教導劉暘,對其資質,如果當真不堪,即便是嫡長子,劉承祐也不會立他。當然,太子雖立,卻也代表着一場長期的嚴格考察,正式開啓。

太子的位置能否坐穩,就得看劉暘自身的福運與能力了。

大殿之中,當然有一些心思別樣的人,比如貴妃高氏,惠妃符氏。高貴妃見到這副場面,看了看高高在上的劉皇帝,距離他最近的是太后與符後,心中充滿着苦澀與無力感。而見着自家兒子劉晞,沒心沒肺地對劉暘行臣禮,更有種怒其不爭的憤懣感。

而符惠妃,則是小女人的情緒更重一些,目光有些幽怨,畢竟她也生了兒子。折娘子則目光則要平和些,看得很開。

劉承祐也觀察着其他幾個兒子的表現,都規規矩矩的,長子劉煦仍保持着一貫以來,幾乎印入骨子裡的溫雅,帶着笑意。老三劉晞一臉淡淡然的表情,只是目光顯得有些散漫。老四劉昉倒是聚精會神地看着二哥,帶着少許的好奇。至於老五劉昀、魏王劉旻,則是打醬油的了。

禮成之後,劉承祐又讓太子劉暘乘御輦,在數百名大內衛士的護衛下,出宮巡遊天街,接受東京百姓的歡呼擁戴,也是向天下正式彰告此事。

入夜,崇元殿御宴,乃是應有之事,朝賀獻禮。同時,經過與符後的商量,劉承祐也給劉暘配備東宮屬官及衛士,一切規制,皆從他當年做太子時。

從劉承祐的表現來看,對於太子劉暘,他確實是抱有一定的期許的,該有的地位與待遇,絕不短缺。畢竟是太子,帝國未來的接班人,不是兒戲,劉承祐的態度擺得很端正,很重視。

“今天累了吧!”坤明殿內,看着還穿着一身明燦燦禮服的劉暘,大符溫柔地說道。

劉暘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然後又點了點頭。見其這副模樣,大符將他召至身邊,摸着他腦袋,道:“從今之後,你就是大漢的太子了,也要開始學會體諒你爹爹的辛勞與苦心。你今日之乏累,比他十年如一日的勤勉相比,卻是微不足道,你要明白此事。在朝爲君臣,下朝是父子,要對你爹爹保持恭敬......”

對於大符的話,劉暘並不能完全明白,但他是個聽話的孩子,只是點頭稱是。不過,稚嫩的臉上,又不禁露出少許的遲疑。

大符問他,劉暘說道:“娘,我見公卿、長輩還有兄弟們給我行禮,不知爲何,感覺很是緊張,以前從未有過!”

對此,大符露出點淺笑,輕嘆道:“這便是儲君責任之重啊!”

......

太子的名分定下之後,劉承祐全部的心思都放到北伐的籌備事宜上來,在他的鞭策之下,整個朝廷都緊密地運轉起來。

三司大發府庫,採買一切軍需所用,從被服、鞋襪、手套、雨具、帳篷、載具,只要軍隊用得上的,都是大肆採購,一時間,使得東京城內外的手工業者們,狠狠地賺了一筆。

武庫大開,積極外運,而各類軍器,更是擴大生產規模,全力開工,大量的原料輸入作坊,在數千的工匠的手中,打造成一個個收割性命的戰爭兇器。按照兵部的彙報,僅各類弓弩箭矢,前期便要準備300萬支。

糧草先行,到中秋之前,經京畿轉運北上的糧食已達二十萬石,而作爲北伐前進基地的永清軍,屯糧更是超過四十萬石,這還是在朝廷沒有完全動員開的情況下。編在北伐序列的禁軍,也在樞密院的調度下,分批北上。

就如事前所預料的一般,大漢的軍事準備與調動,不可能完全迷惑住敵人,但因朝廷的一系列惑敵策略,使得目標被發覺的時間,大大拖延了。

在這個過程中,最緊張的,乃是金陵朝廷。因爲冊立太子的緣故,劉承祐下詔李璟入朝觀禮,以李璟的脾性,當然不樂意,更加不敢去東京了。不敢直接拒絕,推脫說疾病未痊,再兼道路甚遠,時間不夠,怕趕不上,爲免失禮,就不去了。不過,還是命唐臣攜重禮北上,敬獻漢太子。

這當然不會讓劉皇帝“滿意”,其後,李谷便開始在揚州搞事情了,揚州水師出動,閱兵於江山,使得江陰沿岸的南唐軍民是風聲鶴唳。

再加上中原涌動的洪流,有所察覺的金陵朝廷更是驚恐不已,雖有林仁肇等將力主對抗,李璟還是畏懼難安,再派使節,二度攜禮北上,想要求得一個平安。

南唐如是,塞北契丹人又豈會毫無所覺。事實上,不管大漢兵馬調動爲何,他們都已經在做戰爭準備。雁門之戰後,大漢保持着僅有的使節往來,也有迷惑漢廷的意思。

從耶律璟北還上京之後,遼國的在籍士卒,尤其是其主要兵力的諸部部族軍,都加緊了操練,並選拔精卒悍將,準備南掠。

同時,耶律璟也廣派使,分遣歸附遼國的北方諸族,提前溝通好,做好了徵召其衆南下的準備。對付大漢,怎麼能沒有僕從炮灰呢。

就這樣,前期是雙方各懷鬼胎,各自籌備,耶律璟原本只是在加強遼國的軍事訓練與建設,並準備按照耶律撻烈的建議,先行殺掠,疲弱大漢國力。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察覺到不妙了,大漢那大舉動員,咄咄逼人的態勢,太令人心悸了,那是要吃人啊。得知大漢的異動,遼國君臣,也加快了備戰步伐,許多本欲緩行的規劃,也不得不加速。

進入8月過後,兩國之間,基本已經是擺明了刀槍,爭鋒相對,準備大戰一場。遼國是在等秋高馬肥,大漢則是前期充足準備,兵馬調度,同時等候秋收,民力充沛。

中秋過後,在兩國加緊兵馬陳邊的過程中,雙方的騎兵,已經在邊境交鋒廝殺起來了,以幽燕的交鋒,最爲激烈,遼騎所至,最南已至涿州。並且這一回,不是燕騎的單獨對抗,河北邊軍所轄馬軍,悉數北調參戰。

到8月20日,過完了中秋,漢帝正式下詔,北伐契丹,天下矚目。到此時,在河北地區,大漢已集中大兵二十萬衆。

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3章 取士不公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18章 棉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187章 瑣屑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43章 “梳理”、“優化”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淺談兩點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239章 進退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3章 東京聲色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38章 濮州案(1)半島史話·奇葩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07章 還京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39章 進退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78章 南北併發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317章 修法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半島史話·奇葩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90章 交趾收復第38章 濮州案(1)第33章 豪強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56章 彌月之喜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47章 應對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053章 終章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133章 面聖第152章 聽政3第152章 聽政3第327章 派系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6章 軍中俊才第33章 真正目的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416章 面試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76章 去鄴都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76章 視察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章 柩前繼位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2章 荊南既定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