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王樸卸任

五六月的淮河,正值汛期,水流湍急,尤以盱眙至淮陰之間的百里長淮,最爲兇險,官商船隻往來其上,每歲總有覆沒的情況。

當年淮東大案之時,轉運司的貪官污吏們,就以水道險峻,謊報官船的覆沒損失,背地裡卻連船帶貨,一併私吞處置。

下游淮河道的疏浚暢通,還是在當年漢師南征,爲保證糧械、軍隊轉運,而徵集百姓開拓了一部分水段。

不過,隨着兩年前,龜山運河的開通,使得官商民船,得以避過的下淮險道,順利通過,而少傾覆之憂。而這兩年來,龜山運河也漸有黃金水道的氣象,畢竟安全,是各類船隊尤其是民船的首選通道。

淮東布政使王樸在任已經整整六年,在這六年中,安治淮東諸州,他辦了不少事,而在工程方面,最大的兩個建樹,一是洪澤湖,二便是龜山運河。

自乾祐七年起,在洪澤落成之後,在王樸的指導下,發楚泗之民壯,歷時兩載,前後動用民夫逾八萬人次,硬生生在淮南大地上開鑿出了這條長達百里的龜山運河。

從時間以及動用民壯的規模來看,在使用民力方面,王樸是很謹慎小心的,沒有急功近利。談及運河,隋煬帝是永遠避不開的話題,正是以彼爲鑑,王樸在此事上,常常敦告下屬官員,不能役民過甚,要與其喘息之機。

並且,在開鑿的過程中,前後三次巡視運河工程,親自接見民夫,查看其狀況,聽取下情。有王樸的表率,下邊的官員,自然都十分警醒,沒有敢爲了政績而過度使用民力者。

是故,到龜山運河開通,前後也就死了35名民夫。包括此前洪澤湖的開闢,死亡的百姓也不超過100人,這是十分難得的。當然,幹工程的,從古到今,就沒有不死人的。

而對於傷亡的民夫,布政使司當然是專門撥款撫卹,同時,王樸還曾親自去祭拜,並探訪其家人,以作安撫。

自古以來,凡動大工程,在操作施行的過程中,都難免產生民怨,而王樸做到了此點。一直到龜山運河開鑿結束,成功通航,楚泗百姓,幾無怨言,並對王樸感恩戴德。

而王樸,在淮東的這六年,正是通過這些親力親爲,以身作則,幫助大漢實現對淮東統治的鞏固,並迅速恢復元氣,成爲如今大漢真正的財稅重地,給東京供血頗多。

哪怕普通小民都知道,王使君公正無私,對官吏嚴厲,黎庶寬厚。在乾祐11年的當下,再問淮東百姓,是否懷念江南的唐國,誇張點地描述,大抵會被吐一口唾沫,然後再大罵一通。

當然,在淮東賺得偌大一片美譽,不是沒有負面作用的,那邊是常年飽受王樸鞭策及約束的淮東官吏,不論舊吏還是新官,都對他又敬又畏,以致怨氣滋生。

同時東京朝廷內部,也對他非議頗多,前前後後,因擅權、越權、威下等問題遭到彈劾,幾乎沒斷過,再加上隨着時間漸久,異議更多。若不是因爲皇帝劉承祐護着,王樸早被積毀銷骨了。

要知道,淮南兩道,淮西的竇貞固早就調到河北去主政,換成了劉溫叟。他王樸在任上,一待就是六年,屁股坐得穩穩的,仍舊說一不二。而大漢諸道中,淮東可是個肥差,上下眼饞的人可是不少。

4月份的時候,又有御史上報,說王樸在淮東有邀買人心之嫌,連淮東百姓只知王樸不知天子的話都說出來。

有的時候,劉承祐也是好奇,王樸就這麼惹人嫌棄?不過這一回,劉承祐終於決定,讓王樸挪挪位置,將他調離淮東布政使的位置。王樸在任多年,一是看他過於勤懇辛苦,勞神傷體,心中不忍;二則是,非議滿朝,即便他保持信任,繼續讓他做下去,對王樸本人也不是一件好事,因爲劉承祐自己也不確定,這份信任還能堅持多久。

一直到進入5月,李谷離京之前,劉承祐終於下詔,以王樸治淮東多年,勞苦功高,調入東京聽用。此詔一下,朝廷中有資格的官員們,心思立刻就活泛起來,揚州可是個好地方,爲了淮東布政使之職而活動奔走的人,可是不少。

劉承祐當然沒有讓那些人如願,而是直接降下諭示,以轉運使王溥接任,一下子讓那些人斷了念想。

一詔一制,自東京飛傳揚州,宣讀與二王,王樸是詔至即行。而在王樸離開揚州當日,聞訊自發相聚給他送行,依依惜別,有老叟奉上一碗清水,一把泥土,一袋鹹鹽。比起萬民傘作秀,那份感情要真摯得多。甫一離別,素來以剛嚴示人的王使君,卻也不禁老淚縱橫。

自揚州出發,王樸只帶着家眷及幾名僕侍,乘官船,沿着運河北上。行程不快,一路走走停停,顧看民情,離任之途,也是習慣性地做最後一次巡視。

而得知是王樸離任北還,沿岸百姓,有不少主動給他拉縴的人,以此相送。不過,自揚州至泗州,也就那點距離,花了六日多的時間,便進入盱眙境內。

龜山鎮,原本只是龜山腳下的一座小村落,不過在龜山運河開通之後,逐漸興盛起來。畢竟處在龜*部位,優良的地理條件,給它飛速的發展提供了便利。不過一年多的時間,便聚民2000有餘,人煙稠密,百業發達。在乾祐10年的時候,泗州上報朝廷,正式設置龜山鎮。

而此時,登上龜山,俯視着腳下繁庶的小鎮,北流的運河,王樸十分地感慨。運河之上,視線之中,始終有航行的船隻,自鎮中傳來的人聲彷彿是對他的讚歌。縱目眺去,隱約還能望見北面的洪澤湖,那眼波盪漾的景象早已長記其心中。

“當初我力主修復洪澤,開鑿運河之時,上下多有反對,以治安不固,怕勞民傷財!”王樸說道:“然而,只需愛惜民力,御以仁道,再惠及百姓,焉生民怨!”

站在王樸身旁的,乃是新任的布政使王溥,他此番是隨着王樸一路北上,既爲巡視,也爲送行,順便還能交接、議政。

聽其言,王溥指着運河、大澤,輕笑道:“而今淮泗之民,都在享受文伯公的恩澤啊!”

“這些都是陛下的恩澤,我只代爲佈施罷了!洪澤之命,都是陛下所取,若無陛下當年的鼎立支持,豈有今日這肥水沃土!”

從王樸的話裡可以知道,雖然性情有些剛烈,但政治覺悟,可一點都不低......

“過了盱眙,就該轉入汴水了,齊物這一路相送,此番情誼,我感激不盡,就在此地告別吧!”感慨了一番,王樸似乎釋去心頭最後一點悵惘,認真地看着王溥,拱手道:“淮東諸事,就拜託你了!”

見狀,王溥自然不敢託大,連忙回禮:“文伯公放心!陛下所委,公之叮囑,溥豈敢懈怠!”

看着王溥,見其威儀正派,氣度英偉,王樸心中又不禁生出一番感慨。他們二人,同爲乾祐元年進士及第,如今王溥正風華正茂,仕途順利,一路向上,而他卻已垂垂老矣了。

王樸如今也就五十出頭,但是,常年的夙興夜寐,勞神費心,使他蒼老得十分快。

大概是感受到了王樸的遲暮心態,王溥不由笑道:“文伯公坐鎮揚州六載,於國於民,功勳卓著,此番進京,當進拜相位了!”

對於這一點,王樸倒也有幾分自信,看着王溥,卻笑道:“我老矣,齊物深受陛下看重,今爲封疆大吏,他日亦爲朝廷棟樑啊!”

事實上,皇帝對於王溥的欣賞,是衆人皆知的,只要不犯錯,將來位及宰相,是順理成章的事。比起那些苦心鑽營的人,王溥實在過於幸運,別人孜孜以求而不得的名聲與地位,他得之卻是毫不費力,晉升之途,一路暢通,早已被安排好了一般。

當然,除了運道之外,前提也得有被看重的資本。就像此番接替王樸爲淮東布政使,除了受皇帝鐘意的因素外,王溥本身的履歷政績也很出衆,從知濠州,到轉運使,一應事務,都是辦得從容不迫,井井有條,成績斐然。

一艘官船在龜山鎮的埠頭停靠,吸引了王樸的注意,停住了登船的腳步。甲士護衛,軍將隨行,這等架勢,顯然來頭不小,並且很快打聽出來了,是南下揚州赴任的使相李谷。

李谷此次到揚州,劉承祐給李谷改了個臨時差遣——江淮巡閱使,持節全權負責對江南的軍務,江淮之水陸兵馬,都有調動的權力。關心其身體,劉承祐還特意給他次子李拱加官,令其隨行侍奉。並且,以殿直趙延進做他的隨行武官,趙延進可是已故陝國公趙暉的兒子,常年侍駕的武臣。

聞之,王樸與王溥二人,立刻前去拜訪,對此巧遇,李谷也無任何託大拿捏,不顧舟船的勞頓,親自會面。

在乾祐前期的數年中,大漢一南一北,有兩名最受皇帝信重的大臣,李谷在河北,王樸在淮東。李谷能知人,王樸能薦才,以此並稱。

此前一直未有謀面,如今,在這龜山鎮巧遇,兩個名臣頭一次會面,場面雖然不大,但卻有種風雲際會的恢弘壯麗。

“李使相!”王樸肅容,拱手拜道。

“王使君!”李谷含笑,躬身回禮。

兩個年歲相仿,名氣相當,功績相稱的時代人物,會面之後,竟如老友一般,坐而論道,相談甚歡,竟少生疏。

第4章 中原易主第36章 盡伏東北第340章 定論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204章 解決第82章 瓦橋關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85章 家務事第328章 默認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416章 面試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452章 皇孫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755章 良平島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52章 面聖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173章 日常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376章 對策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33章 豪強第401章 老郭威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417章 輕狂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5章 治安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19章 難審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201章 捐資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6章 異見第1751章 結束了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75章 按*不動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46章 黃羊平第81章 兩日而克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321章 矛盾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1章 大典日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66章 商業互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