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

“議了這麼久,諸卿想來也都乏了,李卿暫留,其他人都還衙!”殿外天色越顯冷淡,劉承祐臉上也露出少許疲態,環視一圈吩咐着。

“臣等告退!”

李濤沒動身子,待其他人退出殿後,方纔拱手向劉承祐,疑惑說:“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景範回鄉奔喪後,開封府職空缺,事務無人主持,聽憑下吏爲之,終有懈怠。李卿分管着吏部,心中可有人選?”劉承祐沉吟幾許,問道。

開封府尹景範,今歲以來,身體便有有所不適,據其言疾病纏身,但仍舊悉心盡責,克己奉公。有鑑於此,劉承祐又是贈醫送藥,又多給其假,但始終難已痊癒。

景範素來執法剛嚴,在洛陽時就得罪了很多人,至開封后用法仍舊從嚴,更得罪了一批權貴。因爲他久病難治,還引起了一場風波,有職吏在官署當衆以此談樂,取笑景範是天怒人怨,德行不足,遇疾不治,連天子的恩德都難以衝去他身上的晦煞之氣。還與人打賭,景範什麼時候病死在府衙。

這樣的言論,傳到劉承祐的耳中,自然是憤慨不已,即令將那大膽之人,奪職投入開封府獄,而參與打賭的人,一律杖責二十,其中不乏權貴子弟,誰求情都沒用,已故燕國公馮道其中一子,也在其中。

更讓劉承祐氣憤的,竟然還有御史進言,勸劉承祐不要因言問罪,結果被劉承祐劈頭蓋臉一頓痛罵。那等言論,已經構成嬉鬧衙署,詆譭大臣,蔑視皇帝,治他個死罪都不足惜。

劉承祐當場把那御史貶到西北,並命他把《漢邢統》抄十遍,同時,還將左都御史趙礪召來訓斥了一頓,質問他是怎麼選的下屬。在此事上,劉承祐算是給景範出了口氣,也讓朝堂之上針對他的流言與非議戛然一空。也讓所有人知道,天子對景範的器重。

也是受疾病與流言的影響,入夏之後,景範曾上表請辭開封府尹,直接被劉承祐拒絕,讓他暫時告假居家,就是不准他辭去開封府的職位,並囑咐他好生養病。但景範這個人,在其位則謀其政,即便身體不爽,精力不濟,仍舊不廢政務。

後來,以其老父患疾,景範再度請求去職還鄉,侍奉湯藥。對此,劉承祐稍微作猶豫,還是沒有同意,而是傳令地方官府抽調醫療資源救治其父。

一直到八月,傳來消息,景範之父亡了。這一回,劉承祐再也無法強留了,讓他辭官暫離朝闕,回鄉處理老父的後事。

其後,開封府的位置,一直虛懸於此。

當然,朝廷那麼多人才,選個開封府尹,並不難,難的是能堪其任,難的是能讓劉承祐放心。此前,一直捨不得放景範,也是覺得,除了他想要選個更適合的人麻煩,再加上當時景範的病看起來也不甚嚴重。

此時,聞皇帝問起開封府的問題,李濤面露恍然,應道:“不瞞陛下,臣近來,對此事也有考慮!”

“說說你心中的人選!”劉承祐眼神都沒閃一下,伸手示意。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中書舍人申文炳,累職諸部,世務練達,陛下以爲如何?”李濤說道。

聞之,劉承祐幾乎不加考慮,回道:“申文炳執性舒緩,只怕不適合!”

見劉承祐這般乾脆,李濤沉吟幾許,又說:“刑部侍郎王敏謹厚慎重,治事嚴正,如何?”

“王敏朕另有委派!”劉承祐又直接道。

這下,李濤反應過來了,擡頭瞟了眼劉承祐,心下了然,估計皇帝心中已有人選了。不加遲疑,識趣地請示道:“陛下識人之明,用人之智,向來爲臣僚們所欽佩,敢問陛下屬意何人?”

看着李濤,劉承祐悠悠然地說道:“河北轉運使李谷,卿以爲如何?”

聽皇帝提出這個人選,李濤的眉頭當即皺了下,臉色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但顯然有所遲疑。他心中也盤算着,李谷其人,也是當代名臣,才幹能力是滿朝盡知的,更重要的是這也是皇帝的舊人。

欒城之戰後,被徵辟入帳下,委以庶務,協助善後事宜,並且迅速取得了劉承祐的認可。等劉承祐自河北還京之時,已判成德四州政事。

其後,歷任河北,多掌要職,並配合着朝廷削藩集權,一直到成爲整個河北的大管家。同樣是轉運使,因爲北面數萬戍軍的緣故,李谷把控其輜需命脈,使得其權力更重。

當然,劉承祐沒有忌憚的意思,畢竟不掌兵,對其工作還很滿意。這些年在朝中,劉承祐屢屢在大臣面前誇獎李谷,表示欣賞,並說李谷有宰相之才,將他長年留於河北,委屈他了。

而此番,劉承祐顯然是要做補償了。對此,李濤心存顧忌,李谷不比他人,回京起步便是開封府尹,以他這多年積攢的功勞與皇帝的信任,拜相也是遲早的事。一旦牽扯到政事堂,牽扯到相位,那便是權力的變動,涉及到自身利益,不得不多考慮考慮。

當然,大漢的那麼多道州大吏中,也只有李谷與王樸,能讓李濤感到忌憚。一旦調入京,必是搶班奪權的局面,畢竟中樞的權力就那麼多,多一個人,就多一份競爭。

劉承祐有些好奇地打量着李濤,幾乎看着他臉上陰晴變化,神思不定。輕咳了聲,讓李濤從利弊權衡中裡回過神來,劉承祐看着他,笑問道:“李卿有什麼顧慮嗎?還是覺得李谷難堪開封府之任?”

聞問,李濤露出一道謙和的笑容,應道:“李惟珍之才德,人所共知,開封府縱使事務繁重,責任重大,也足以理之。只是,三年以來,李惟珍不只理河北兩道財政,還擔着北面諸軍的供饋之責,若突然調離之,只恐誤事,若出了差錯,以致邊軍不穩......”

顯然,從李濤本心來講,並不願李谷調任進京。

“難道離了李谷,河北財政、軍需就無法正常運轉了嗎?沒李谷調度,北面諸軍就要作亂了嗎?”劉承祐臉上仍帶着笑容。

但那抹笑意,只讓李濤覺得心中發寒,趕忙說道:“陛下言重了,臣並非此意!臣以爲,或可定好接任人選,待其交接妥當,再讓李惟珍還京就職。另外,如今河北既分兩道,轉運之司職,也當分爲兩司!”

聽李濤這麼說,劉承祐臉上的笑意方纔隱去,也讓李濤心安幾分。考慮幾許,劉承祐說:“河北情況特殊,面臨的軍事壓力大,軍需之轉運供給,還是統籌調度,暫不分離。至於李谷調任後,就由王敏繼任吧,他出身河北,在兵部也熟悉輜需後勤事務!”

說着,還瞟了李濤一眼,讓王敏繼任,也有對其安撫的意思。畢竟接連的提議都被無情否決,劉承祐也能感受到他心裡的少許鬱悶。

果然,感受到天子傳達的安撫之意,李濤神情微鬆,恭聲道:“是!”

“關於開封府任,你回衙後,可與諸卿通報並商議,若無其他不妥,就頒制吧!”劉承祐說。

“遵命!”李濤再拜。

心中苦笑,先通報,再商議,皇帝的態度都如此明顯了,還談什麼商議,並且此事還得由自己去落實。

輕靠在御案上,劉承祐打量着李濤的背影,眼神逐漸深邃。良久,心中嘆息,哪裡會有一心爲公的純臣,劉承祐能夠明顯感覺到,李濤的權欲與私心,比起幾年前明顯加重了,或許,是“首相”當久了的緣故吧。

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375章 少林寺第421章 樑孝王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60章 皇后進言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85章 安心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76章 玉如意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99章 御帳議戰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27章 皇城司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769章 影響力第130章 喪國之約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76章 太子還京第52章 聯姻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59章 亂情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62章 奸宦昏主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33章 納了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396章 天花板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93章 噩耗連連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15章 瀛州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8章 權謀手段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64章 孺魏王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342章 殺肥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58章 朝官實用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14章 大朝會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57章 劉老四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0章 契丹亂政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40章 兩個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