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王公勤勉

善言安撫一番,讓他老漢退去。王著在旁,也下意識地鬆了口氣,他可一直傾聽着王樸二人的問對,生怕這鄉里小民庸愚,胡亂說話。

王樸臉上笑容斂,恢復了平靜,偏頭看向王著,平和道:“成象,你這知州,做得不錯啊!初履任,便逢大災,兢兢業業,克己奉公,這兩個月來,辛苦了!”

“下官只是盡其責,不敢懈怠罷了!”王著露出了點笑容,拱手道:“與王公之辛勞相比,又何言‘辛苦’二字!”

王著的話,雖然有恭維之嫌,卻也有幾分真切。在淮東這兩年,安民理政,改制揚法,使新佔之地,鞏固於漢統之下,王樸是嘔心瀝血、躬親操勞、廢寢忘食。其鬢髮之間,增添的那諸多銀絲,便是證明,要知道,他還不到五十歲,人已衰老得厲害。

對於淮東的官吏們來說,王樸絕不是個好上司,嚴厲強勢,甚至有些不近人情,這兩年間,被他親自處置的各州官吏,便有數十人。

其中,除了留用的南唐官員外,還有朝廷選派的援淮南職吏,就因此故,朝裡朝外,王樸實則得罪了不少人。

但是,對於黎民百姓,王樸有恩,對於天子朝廷,王樸有功。淮東諸州,能快速自戰禍中恢復過來,王樸功德巨大。

“陛下以淮東佈政付我,不得不殫精竭慮,有所作爲啊!”王樸則嘆了口氣,起身,對王著道:“泗州當淮河要衝,時下觀來,民心漸附,收效甚加,成象還需再接再厲啊!”

“是!”王著鄭重應道。

“走,我們到龜山去,我已召楚知州前來議事!”王樸說道,當先往外走去。

王著跟上,略作思索,問道:“是否因修復白水塘之事?”

對其機敏,王樸有些讚歎,頷首道:“朝廷已然同意了,陛下親自命名,曰洪澤湖。此湖斜跨泗、楚,需兩州併力發掘!”

龜山,比鄰淮河,在盱眙城東北三十里外,西南絕壁,下有重淵。登臨山頭,迎風佇立,以觀山淵。王著書讀得多,指着山腳,說道:“傳聞,大禹治水,以鐵鎖鎖淮渦水神無支奇於龜山之足,說得就是此處啊!”

王樸微微頷首,看了眼淮河,認真地考慮了一會兒,說:“自盱眙至淮陰水段,素來險惡,百里風濤,致使傾覆無數。爲便民通航,我欲另開運河,以避長淮之險。就自龜山起鑿,取淮爲源,亙五十里!”

聽王樸這麼一說,身旁一名身材高大的中年官員,眉頭緊鎖,忍不住道:“使君,將開洪澤,又欲建新河,如此,只怕勞民傷財啊!”

這名官員,乃是楚州知州張彥卿,原爲南唐海州防禦使,在北漢南征的過程中,除郭廷渭之外,又一表現突出的唐臣。

南唐媾和之後,也投誠於大漢。王樸當政之後,選用良才,以其頗具實幹之才,也當過楚州防禦使,熟悉州內民情,上書舉薦他知楚州。是留用南唐舊臣之中,少數幾個得到漢廷信任,委以要職的人。

作爲舉主,王樸對張彥卿是有大恩的。不過此時,仍舊直言,提出異議,對王樸道:“如使君言,雖僅五十里,不算長,但開鑿運河之事,是否先緩一緩?”

聽其勸,王樸下意識地皺起了眉頭,偏頭看着張彥卿,只見其一副穩重的神情。張了張嘴,又看向王著,問:“你覺得呢?”

王著也認真地考慮了會兒,拱手道:“洪澤工程,哪怕集兩州之力,也是耗時靡財,實無餘力,兩面並舉。若強行爲之,只恐過度徭役,滋生民怨!”

見二者,秉持相同的意見,王樸一時沒有接話,而是自我反思,喃喃道:“莫非,當真是我急躁了?”

再作思忖,王樸舒了一口氣,說:“罷了,此事容後再議!”

“但洪澤湖,朝廷既已應允,入冬之前,當遣派幹員,調配錢糧,徵召徭役,啓動工程!我期以三年,使大澤功成!”王樸語氣堅決道:“供給之事,不足之處,上報揚州,我自揚州協調!”

“是!”

王樸這麼一說,感受到其意志,兩名知州的神經下意識地繃緊了些。

王樸問:“州內,可集中多少民力?”

“初步估計,泗州轄下,當可抽調民夫一萬人!”王著盤算了一會兒,估摸一個保守的數字。

張彥卿則道:“楚州可發民夫,一萬五千人!”

已然不少了,王樸滿意地點了點頭,轉頭看着張彥卿,稍微斟酌了下言辭,以一種告誡的語氣,說道:“洪澤湖,基本在楚州境內。此番工程,大興力役,洪澤之外,將佔大批民田。對於這些百姓,州府當善加撫卹,安置妥當,另闢田土以與之,助其重建家園。

另外,但嚴防職吏因緣侵擾,掠奪民衆,滋生民怨。此事尤爲重要,切切!”

聞王樸叮囑,表情肅重,拱手道:“是!下官自不敢怠慢,必定嚴加約束!”

“泗州也一樣!”王樸又向王著補了一句。

......

自楚州山陽返回揚州,王樸於沿路巡視縣鎮,親詢百姓,細察民情,不免遇有疏漏之事,責處之,高郵縣有不法之吏三人,悉爲其所執,解送揚州按察審斷。

如今的淮東官吏,最忌怕的,就是王樸下州縣巡檢,基本每一次,都會處置一些人。民心所悅,但卻有些“官不聊生”了,尤其對於南唐舊吏們而言,當初他們哪裡受過此等嚴厲約束,就如頭懸寶劍,惴惴難安......

逾半月,而歸揚州。

揚州城,在王樸的治理下,已然徹底恢復了往日的富庶,甚至比起南唐治下,猶有過之。畢竟,大漢政策下,廢除了太多秕政雜捐,“公平性”得到一定的張揚。

有王樸這尊冷麪神在,穩定良好的秩序之下,以揚州城的底蘊,迅速爆發出巨大的能量,災情之下時,也絲毫不影響其繁榮。

回到布政使衙門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上下僚屬,聽政斷事,他不在揚州的這段時間,又積壓了不少公事。

二堂之內,王樸正色而察事,諸僚廣坐其間,恭敬匯稟,無敢觸其鋒者。當然,任是王樸剛直正義,這些人對他的態度,還是畏過於敬。

從午後,一直到傍晚,衙堂上,方纔再度冷清下來,而堂案上,也堆疊起了一系列的道州事務。

而王樸,猶不歇息,日落晦暗,僕人掌燈。當老僕端着膳食,輕步入內,所見到的,仍舊是王樸燈盞之下,伏案閱牘的身影。

“使君,算是白日理事,你已連續坐案四個時辰了,還是先歇息片刻,用膳進食!”老僕勸道。

王樸擡了下頭,示意了下:“先放着吧,待我看完這份公文!”

說完,又低下頭,他所察閱的,是道府官員處置的一些公文,想要看看是否有不當、疏漏之處......

看得認真,卻聞嗚咽之聲。擡眼,見老僕,已然擺好的碗筷,正提袖逝淚。王樸愣了:“你這是幹什麼,何故抽泣?”

“使君如此勤勉,不愛惜身體,小人實在不忍啊!”老僕說:“公務永遠也理不盡,使君再這般下去,身體將累壞了......”

見狀,王樸不由輕笑道:“也就這兩三年了!我可向朝廷保證過,淮東五年大治,熬過這幾年,有的是空閒歇息!”

不過聽其勸,王樸倒是放下公務,拿起碗筷進食了。一遍吃,一邊問道:“三郎、四郎呢?他們有沒有進食?”

“二位小郎君,已然用過了。”

“你通知他們去書房,晚點我要考校他們學業,看我不在的這段時間,是否有懈怠!”往嘴裡扒拉着米飯,王樸吩咐道。

“是!”

王樸膝下有四個兒子,長子、二子皆已成年,在軍中任職。三子、四子年幼,被他帶在身邊,親自調教。

不及片刻,王樸便用完晚食,伸了個懶腰,一解困頓,再度翻開公文......

老僕收拾着餐具,見了忍不住嘆道:“使君這般操勞於公事,可是你知道,旁人是如何非議你的嗎?小人,實在爲你感到不值啊!”

“多嘴!”聽其言,王樸擡頭,輕斥了一句。

頓了一下,王樸幽幽一嘆,輕笑道:“我所爲者,是爲黎民百姓,爲淮東治安,爲陛下大略。不是爲了這些官員們的榮辱,也給不了他們安逸。縱使他們非我、惡我,皆不足爲道......”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85章 趙礪案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33章 真正目的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413章 分食第24章 人事調整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327章 派系第22章 “鄭州站”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240章 城塌了第75章 恩威齊下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41章 卷甲入城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08 狀元第6章 告一段落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68章 撤了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408章 蠢兒子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372章 封王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39章 濮州案(2)第345章 剝削者第27章 西京風波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54章 繼續忽悠完結感言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201章 捐資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91章 作別西行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53章 兵制改革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47章 戰略所向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45章 中秋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82章 瓦橋關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3章 田畔問對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85章 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