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

一場家宴,劉承祐席半而走,他除了是一家之主,還是一國之君,國事在他心裡的份量,還是要重於家事的。

約莫以傍晚時分,劉承祐向太后告罪,徑往崇政殿而去。月薄星繁,夜幕之下,宮廷巍峨,時隔四個多月,再度走在熟悉的宮室之間,劉承祐又是別有一番感觸。

“大臣們呢?”劉承祐問。

作爲內侍之首,張德鈞回宮之後,也是忙得不可開交,此時方罷,前來候命。聞問,趕忙道:“諸公正在東殿等候陛下召見!”

應了聲,劉承祐加快腳步,走向崇政殿。殿內,東京朝堂上,權勢最重的幾名大臣,正安靜地候着,待天子快步入內,俱起身恭拜。劉承祐正坐於御案,是等彼朝拜之後,方纔示意其免禮落座。

四個多月未見,看誰都有種眼生的感覺,而於殿中的大臣們而言,攜拓地之功,大勝還朝的天子,威勢愈盛,令人不敢側目。

環視一圈,目光落在馮道身上,劉承祐說道:“朕不在東京,有勞衆卿,坐鎮後方,秉執軍政,操勞國事,調理陰陽。諸公辛苦了!馮卿,這鬢角,又添幾分斑白,可見糜乏,朕心不忍啊!”

“多謝陛下關懷!”馮道當即起身,恭敬應道:“臣等深受陛下信賴,以國事委任,自感任重道遠,不敢怠慢失責!而今陛下得勝還朝,臣等空懸之心,方得安矣!”

聽其言,劉承祐稍微勾動了一下嘴角,輕籲一口,朗聲道:“此番南征,前後動用軍民三十萬,靡費億萬,所幸將士用命,羣臣籌謀,得以盡取淮南,江東臣服,可謂戰果輝煌啊!”

“此皆陛下運籌之略,統帥之明,用人之智!”郭威在下,以一個平穩的姿態,說着恭維的話。

輕笑一聲,劉承祐說道:“籌謀制遠,用兵制勝,破國奪城,佔地取民,乃有此勝。這豈是朕一人之功,文臣之謀,將士之勇,缺一不可!”

劉承祐從來不是自矜其功的人,也沒那麼,更沒有那個必要去與臣下爭功,面容和善,朝衆臣說道:“此番,朕親征於淮南,得以盡心于軍事,而無米糧、軍械、役夫之憂,後顧之慮,皆乃衆卿坐鎮之功!”

聽皇帝這般說,殿中臣僚還能如何,皆起身拜倒,一副感動的模樣,大讚劉承祐英明。

簡單地溝通完君臣感情,劉承祐形容微斂,殿中氣氛眼瞧着嚴肅起來,就如平日裡劉承祐聽政一般。

戰爭結束未久,朝廷治事,雖則已從戰時調整過來,並逐漸恢復正軌,但猶以兵事爲先。郭威率先起身,稟道:“從徵禁軍,已然歸營,匯同諸軍上報,再加後續查驗,此戰南征禁軍將士這損歿詳細已出,臣具表以奏!”

郭威掏出一份奏書,雙手捧上,嘴裡敘述着:“前後野戰、城攻,大小凡四十三起,禁軍戰亡四千三百七十五人,走失二百六十七人,重傷一千三百六十人,輕傷五千一百二十四人!所傷亡者,隊長以上軍官,三百二十六人!”

聞報,劉承祐難免再生“一將功成萬骨枯”之感嘆,說道:“南唐將士之孱弱,朕已知也,即便如此,鏖戰數月,我漢軍精銳,猶傷亡逾萬,不可謂不大!”

當然,郭威所報,只是禁軍官兵的損傷,此戰所徵召的淮北、淮南役夫,其傷亡,則倍之。畢竟乾的,都是髒活、苦活、累活。

劉承祐直接吩咐着。

“遵命!”郭威與魏仁浦,同時應道:“陛下愛兵之心,臣等敬佩!”

“南征諸軍將士功勞,兵部已然審定結束,營指揮以上,凡一百六十五人,悉已整理完畢,詳記其事,請陛下審閱,策勳授賞之事,還需陛下與廷臣共議!營指揮以下,另備明細,按例因功敘賞,待覈定之後,即可降賜!”魏仁浦也拿出一封奏章,呈上。

劉承祐掂量了幾下,甚是厚實,能由他親自過目的,都是禁軍中上級軍校將帥之功。稍微翻看了兩眼,劉承祐衝着一臉操勞狀的魏仁浦說道:“魏卿辛苦了,待朕閱後,再作批覆!”

“是!”

掂量着手中奏冊,劉承祐看着衆臣說道:“厚厚一本功勞簿,盡是將士廝殺作戰,破軍占城之功。如朕前言,諸卿坐鎮籌措,理政撫民,亦是大功,另有諸節度及各州配合作戰調度之職吏,亦不能忽視其勞!”

“也當登記成冊,上報覈實,由朝廷酌情施以褒賞!”劉承祐衝馮道吩咐着:“此事,就交由馮卿處置!”

“是!臣替內外職吏,拜謝陛下天恩!”馮道說道,言語間帶着喜色。

作爲執宰者,定功勞,分果子,劉承祐當然不會厚此薄彼。他也是想向天下人宣示一件事,只要對國家與朝廷有功用者,他都不會忘記。

不過,這麼一來,朝廷又要額外多支出一部分廩資了,看三司副使薛居正那緊鎖的愁眉,便可知其性情如何了。但對於此事,還不能開口反對,若是張口,必然犯衆怒。

大漢立國以來,一直在和惡劣的財政作鬥爭,劉承祐即位以來,情況更甚,雖然開源節流,休養生息,但實在經不住天子劉承祐的折騰。大有爲之主,一舉一動,無不牽動天下,帶來的不一定是千秋太平,萬世功業......

“陛下,南征之後,鐵騎、龍捷、龍棲、小底、護聖、奉國諸馬步軍,損傷且衆,再加陛下留駐於兩淮各部。東京禁軍數量銳減,已不足以拱衛兩京及滑、澶諸關鎮,倘有戰事,亦不足發。”郭威又拿出一份奏章,呈上,說道: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經臣等商討,建議以兩萬兵額,自各節度、防禦、團練麾下,選拔精壯,充入東京!其中河東諸州,選拔五千,魏博三千,成德兩千,餘者自其他州鎮,酌情依制遴選。請陛下御審!”

接過,劉承祐仔細地審閱了一遍,問道:“如此,是否會影響邊備?”

樞密院的奏策,當然很合劉承祐之意,一石二鳥,強幹弱枝,欲削方鎮,先收其兵。但是,北漢朝立國近六載,發展到如今,中央的權威已然確立,且日益穩固,地方節度對於朝廷的威脅,已沒有想象般的大,尤其在劉承祐這又取得一大功業的情況下。

他雖有意繼續強化集權,收節度之兵,卻不急於此,其他地方還好,但是邊州節度,他不得不警醒。若是使得地方軍隊過於孱弱,豈不是給異族可趁之機。

郭威則道:“經樞密詳細籌算,當無大礙。陛下還朝,以漢遼劉兩國如今的情勢,北部邊防,已能滿足需要,且可適當削減,調整更戍。關右多出悍士,以孟蜀之故,可壓後徵調。定難軍李氏,可詔其進獻勇士,充入馬軍。

河東十州,雖龍興之地,立國以來,未逢戰事,不需諸多兵馬。除選拔入京之外,還當酌減,放軍爲民,加固忻、代、府、麟之防,餘者保證基本駐防即可......”

“既然經過樞密院羣策討論,料想無虞,就照此執行吧!”聽其解釋,略作沉吟,劉承祐說道:“不過,當謹記,此事當宜緩,不宜暴急,所選之卒,必須精良,不許有濫竽充數者,先頒詔吧!”

“是!”

定議的同時,劉承祐也不由多瞥了郭威幾眼。

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40章 封王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00章 梁山濼第10章 如此處置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89章 談話第85章 異心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40章 開拓之志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196章 楊邠案(4)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1811章 歸來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311章 舊識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7章 新政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93章 升遷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364章 沉默第3章 臺懷之事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5章 東歸第100章 梁山濼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713章 機遇第263章 縱論天下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241章 “戲言”第251章 壽國公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3章 兵臨刪丹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78章 滄州府第126章 問罪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74章 根由在朝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7章 風波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69章 禍事了第154章 河東風雲(1)完結感言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18章 蒲陰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6章 異見第148章 教誨第138章 回宮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40章 殺心大起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376章 降臣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