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和議達成

隨着劉承祐一封詔令,漢軍如約停止了對唐軍的攻伐,讓長江沿岸苦苦支撐戍防唐軍終於喘了一口氣,開春一個多月,江北烽火,頭一次告息。

而金陵這邊,李德明匆匆而帶歸和書,大抵也知此封和書的份量,李德明第一時間便進宮,面呈唐主。對於這喪國三條,李璟看起來,倒也沒有過於激動的樣子。

畢竟,江北十四州都可盡獻,其他的,也不算什麼了。只是,李璟這邊,心頭極不是滋味,有些感傷道:“皇考帝業肇基,難道就朕而終了嗎?”

“陛下!”李德明不禁寬慰道:“天無二日,如欲稱臣於漢,豈與並稱,降尊號也是不得已之事。此乃非常之舉,待兩國和議達成,漢軍北撤,外患消除,陛下仍可照用天子鸞儀。”

“如此,不是自欺欺人嗎?”李璟自嘲道。

李德明有那麼一絲尷尬,繼續忽悠着:“古有越王勾踐,忍辱負重二十載,得以復仇滅吳。臣觀漢帝,年少氣盛,實好大喜功之流,此番得勝,必然驕狂難抑,遲早自取其禍,自亂其國。陛下只需含羞吞恥,勵精圖治,異日必有還復河山之日!”

“只能如此了,冀望先帝,能夠原宥我這個不孝臣子!”李璟長嘆一聲。

又盯着和書內容審閱一遍,李璟又道:“歲貢之資,是否過多了,能否削減一些?”

聞言,李德明心頭暗道,若是少了,北漢那邊,如何交代得過去。不假思索,李德明小心地回道:“陛下,北漢貪慾之盛,遠超想象,這已是臣,據理力爭,方纔談下的數目!”

“哎......”李璟默然一嘆:“讓朕再想想!”

見狀,李德明只是小聲地提醒了一句:“陛下,初擬此議,漢軍已然暫止攻伐。若拖得太久,待漢軍休整完畢,再度動兵,只怕更加難擋。臣南歸之時,偶然聞之,漢帝已下令,讓淮水之北漢水師,盡數南調,欲入大江......”

聽李德明這麼說,李璟神情果然變了變。

告退出宮後,李德明馬不停蹄地,開始於金陵朝野串連起來,拜訪其親友、同僚、門生以及各路議和派,欲聯合起來,推動和議達成。

李德明也不傻,知道此議,必然再度引起南唐朝堂風波,僅靠他一個人,可謂勢單力薄,容易再受李徵古那等匹夫的羞辱。

而不出意料,當和約的具體內容傳開之後,又是一場激烈風波。金陵朝野,針對這份和議,基本分爲兩派,互相駁斥、謾罵、攻訐,使得南唐朝廷竟成一派烏煙瘴氣。

不過比起之前,此番有異議的,反而是和約的具體內容,大部分人,覺得北漢貪慾過甚。縱使淮南失陷,劃江而治,不可避免,稱臣也只是丟了面子,但歲貢之利,太過沉重了。

以南唐如今的情況,孫兵折將,失淮南半壁之後,再每年承擔如此大一筆歲貢,對於南唐而言,將是一筆極其沉重的財政負擔。

然而,就在這場波瀾之中,李璟反而徹底堅定了和議之心。只是就一些細節問題,再遣李德明渡江,面見漢帝,進行了一番補充。

對此,劉承祐這邊自無不可,好好磋商即是。

南唐提出,被俘的唐軍將士百姓,希望漢軍能夠放還。對此,劉承祐怎麼可能輕易同意,前前後後,淮南各州,被漢軍所俘之軍民,有近十萬,這可是十萬青壯。人口重要性,劉承祐豈能不知,尤其是能上得了戰場的青壯,那更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綜合考慮了一番,劉承祐同意把江南籍貫的俘虜放回,但俘虜之中,有數千唐軍將校投誠於大漢,已編在漢軍作戰序列,那些將士的父母妻小,得由南唐送到淮南。

李璟得悉,也沒有阻攔的必要,同意了。又向劉承祐提出,每歲請易淮鹽二十萬石,要知道,此前南唐的食鹽供應,基本都來自於淮南。對此,劉承祐也沒設置障礙的意思,只要拿得出等價的錢貨交易即可。

其後,兩方又約定罷戰之後,沿江駐兵數量,這些都是可以談的。

如此這般,兩方之間,來回交往近五日,終於達成和約。

北漢乾祐五年二月十二,唐國主李璟,率後宮、宗室及公卿大臣,告罪於宗廟,泣淚而告“漢唐和約”。

其後,以宰臣馮延巳等人北渡,將最終和約面呈漢帝,隨着劉承祐的首肯,雙方之約,算是正式締結。當夜,劉承祐設御宴,招待馮延巳一干唐臣。

席間,對於馮延巳,劉承祐可謂另眼相看,態度和善。總得來說,馮延巳在北漢徵淮大略中,前後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屬“功臣”。

只是,在漢帝那怪異而玩味的目光下,馮延巳頗不自在,訕訕而應。吃佳釀如飲苦水,面色沉重,竟有悲態。

馮延巳在南唐朝廷,更似弄權奸臣,卻也不似李德明那般,存賣國之心。雖然也同意和議,但南唐當真簽下這麼一份禍國殃民、屈辱至極的媾和條約之時,仍舊不免心生哀慟。

而消息傳到金陵之後,朝野之間,哀鴻一片。不管之前是何等態度,但和議達成之時,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悲痛與屈辱感。

至於唐主李璟,則直接病倒了,幾不能理事,再度以皇太弟李景遂監國,讓文武輔弼,同北漢進行和議後的善後交接事宜。

和州境內,當塗對岸,梁山軍寨,一片淒冷春風中,“唐”、“林”字旗飄揚。軍寨周邊,仍舊殘留不少攻防的戰火痕跡。

寨內,三千餘唐卒,收拾好糧食、軍甲,在一片肅重的氣氛中,登船,準備撤往南岸的當塗。

而在寨外,兩千餘漢軍入駐此寨,有序接收寨防。張永德親自來了,只因爲此寨,便是唐將林仁肇的駐敵。對於這個給自己履歷上,添了一筆敗績的南唐將領,張永德還是很有興趣的。

登上寨樓,臨高而望,望着駛向江南的唐軍,張永德不由感嘆道:“那林仁肇,也算一名將了,這梁山寨,被其打造得如此牢固,我軍連攻三日,竟不得下,足見其能。只可惜啊,有其才,不得其時,不遇其主,焉能不敗!”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而在逐漸遠去的唐軍戰船之上,林仁肇站在後舷,同樣遠眺着梁山寨,其間人影幢幢,望着那高高豎起,迎風飄揚的漢旗,林仁肇哈哈大笑了幾聲。

笑聲中,帶着很明顯的嘲弄:“將士浴血而守,敵不能下,朝廷一紙詔令,便將江防拱手相讓......”

類似梁山寨的情況,在沿江地區上演了很多,長江北岸,數十座大小城邑、堡寨,唐軍悉數撤出,退往南岸,將江北徹底放棄,交給漢軍。然後,除了少部分城寨,大部分北御壁壘,全部被毀。

當然,大部分唐軍的態度,還是比較慶幸的。沿岸戍防唐軍之中,這段時間下來,基本也都被漢軍打怕了,這般“體面”地結束戰爭,退回江南,已算不錯的。

像林仁肇那般憤慨不平者,也不是沒有,只是在唐軍之中,終究是少數。可以說,不到半年的攻防之中,北漢大軍已將南唐軍隊的脊樑給打斷了。

第194章 減稅難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337章 特權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97章 財計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88章 童謠第204章 解決第297章 怪圈第71章 北齊鎮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56章 彌月之喜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96章 缺人了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108 狀元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04章 平息第97章 擴*整頓第66章 陷河陽第317章 修法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95章 大洗牌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94章 減稅難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8章 楊蘇還京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41章 “戲言”第3章 田畔問對第63章 朝廷應對世宗篇終 駕崩第84章 夏州降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5章 漸不自知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82章 殺俘第43章 東京聲色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316章 不裝了第15章 襄陽第313章 晉王第1713章 機遇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61章 北使南歸第73章 西北隱患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720章 靜默第59章 明貶實升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77章 間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