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壽春城內

隨着連日的陰雨,再加北方一陣嚴重的寒潮來襲,宣告着淮南最寒冷的時節到來,淮水流域諸多河段,開始結冰,雖則冰層大多淺薄,但也嚴重地影響了北漢大軍糧秣轉運及軍事調動。自秋末以來,淮水之上,舟船往來不絕的盛況,終於告止。

因氣候之故,劉承祐乾脆下了詔令,着徵淮各軍,各守其寨,各據其城,鞏固戰果,休養士卒,積蓄力量,以便天氣轉好,再興攻伐。

所幸,在寒潮來襲之前,淮南行營乃至諸軍營前,北漢已經囤積了海量的軍需用品,糧食、被服、兵仗、甲械,可供征戰淮大軍半載之用。代價便是,淮北所蓄錢糧,消耗一空,東京及近畿國庫所屯,轉運泰半。

可以說,徵淮大業進展到這個程度,北漢已然施展全力,戰車之發,沒有停下來的理由,也沒有失敗的道理。而就戰況的發展來看,前景還算可觀。

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劉承祐不用似原歷史周世宗,需要長達數年的三度攻伐。

劉承祐對於徵淮的準備,實在太過充分了,用苦心孤詣都不足形容。不提前番幾度縱橫惑敵之策略,禁軍的整飭,水軍的編練,江淮軍備的刺探,地理交通的調查,糧秣軍需的籌措,再加一次大規模滅佛,讓北漢朝廷再添一筆雄厚的戰爭軍費。

而開戰以來的戰局發展,則更是順風順水,不說其他大小戰事,下蔡、渦口兩次大捷,給南唐軍事實力造成重創。而更具戰略意義,奠定勝局面,將北漢的優勢轉變爲勝勢的則是,濠、楚二州的拿下,一舉打破南唐的淮水防線。

原歷史,郭榮徵淮,同樣兵圍困壽春,但以劉仁贍治兵有方,固守壽春,並且濠、泗之淮防要地一直被唐軍掌控在手,唐軍舟船馳騁,周軍又無水軍,側翼始終不得安寧。

壽春難下,周軍始終不敢放開手腳,攻略其他州縣。直到改變戰法,圍點打援,周軍於淮南腹地縱橫馳騁,取得了不少戰果,並且直接成全了趙匡胤的威名。

並且,一旦周軍力竭,北撤休整,唐軍便趁勢收復失地,使得周軍的戰果,長期難以得到鞏固。一直到郭榮在汴梁打造了一支堪用的水師,再加紫金山之戰後,圍城一載的壽州告破,周軍方纔得以如秋風掃葉一般,真正席捲淮南,南唐州縣望風披靡,降者無數。

而前後三載的拉鋸鏖戰,導致淮南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士民苦於兵燹,再加周軍“因糧於敵”的暴力政策,再催生民亂,更損民氣。

事實上,郭榮之侵淮南,之所以遷延日久,也未嘗沒有周軍作惡太多的緣故在其中,至少在中前期,周卒之掠殺,兼淮南民夫之大舉徵發,可謂暴戾。當然,戰爭期間,無分黑白對錯,只看利益成敗。

即便如此,戰爭結束,後周仍舊拓地千里,佔得百萬戶民,稍作消化,國力激增,國勢大漲。

而於劉承祐來說,他已經規避了後周伐唐大部分的不足,充足的準備彌補了各個缺陷。並且淮水防線的拿下,使得壽州的戰略地位直線下降,糧道已斷的情況下,除了點政治意義,何敬洙等人堅守壽春的軍事意義已然不大。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在這樣的情況下,守軍即便想撤,也無通途,只能死守待援。至於能守多久,就看唐軍將帥對南唐朝廷的忠誠以及城中軍心士氣。然而,孤城一座,敗兵盈城,壽春的防禦又能撐多久。

是故,此時的壽春城,並不難下。

至於屯於合肥的許文稹軍,談不上近在咫尺,勉強算在臥榻之側,遙相威脅。彼不動,可暫置於不顧,其若動,劉承祐歡迎他來。

以天氣之故,淮陰一線州郡,漢、唐交兵一線,漢軍刀未收鞘,箭未回囊,但暫時停下了進攻的腳步,士卒得以休息。畢竟漢軍勞師遠征,北進折而南下,又在異鄉水土,再加連番的作戰,轉移,到再圍壽春,不說強弩之末,也是師老兵疲,確實需要休整。

於壽春的守軍而言,也同樣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雖然自開戰以來,並沒有經歷過於激烈的城防交戰,但如今漢軍的戰法,就是給人一種脖子被扼住,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壽春城高三丈有餘,凜冽寒風,嗚嗚作響,猛烈肆虐,唐旗飄搖不定,不少的唐卒,瑟縮於翁城間。沒有做好冬季作戰的充分準備,也沒料到漢軍圍城之心這般堅決,再加收攏了大量潰敗之卒,使得壽春城內,作戰物資奇缺,尤其是禦寒物資。

戍城的士卒稍微好些,物資優先供應,尚得暖衣,但飽受風寒之侵襲,卻也難熬。而城廂、營房之內的唐軍,近半的士卒,只能捱餓凍。也就是城中軍糧尚足支撐,否則軍心早就渙散了。

爲應對過冬,何敬洙在壽春城內,已然採取的果斷措施,從城中士民家中,徵集物資,以補軍需,城內林木,能伐者盡伐之,用以生火取暖,林盡則要拆房了……

總之,一切以供應守軍將士爲先,極其擾民,大傷民心。到這個地步,這何老將軍已然顧不上那許多了。在壽州父母官的身份之前,何敬洙首先是名將軍,將軍只考慮打仗,守城。

而作爲一個經歷過唐末三代戰亂的老將,一個武夫,最基本的素質,便是心硬起來的時候,足夠狠。

節度衙門前,何敬洙巡視城防歸來,看着站在階下的數十人,吵吵嚷嚷。這羣人成分很複雜,有下層官吏,望族士人,有商賈富戶及百工之人。這些人基能代表壽春各階級士民,聚集在這兒,是爲了向何敬洙請命。

“城危之際,爾等不安居家中,以避禍亂,何以聚於節度衙前,喧囂生事?”走上前去,何敬洙就是一番疾言厲色的質問。

站出來迴應的,是一名老者,臉上溝壑很深,看年紀不比何敬洙差多少。只見其仰頭直視何敬洙,反問道:“災禍已臨門,使君讓我士民,何處容存?”

“危言聳聽,誇大其辭!”何敬洙斥道:“敵兵寇城,壽春危如累卵,闔城軍民,當戮力同心,以拒仇敵。軍需不足,所以徵用,爾等若因將令,而心生不滿,聚衆生事,休怪本帥軍法無情。”

聽其言,那老者銀鬚一抖,激動道:“北漢入寇,兵圍壽春,城中士民踊躍出前,出糧,出人,以助使君禦敵。使君曾言,抵禦漢軍,是爲衛護鄉梓,而今漢軍尚未破城,使君軍令已侵害百姓,使君言行不一,軍政令惡,有何顏面,面對壽春生民?”

“大膽老兒,竟敢對節帥無禮,不知死乎?”何敬洙還沒反應,他的牙將站了出來,滿臉怒容,甚至忍不住拔出了一截刀。

何敬洙臉上雖則也直泛冷,但擡手止住牙將,朝老者拱了拱手,蒼老的聲音透着堅決,道:“我知爲抵禦漢軍,諸位賢達犧牲許多,心有怨氣,也可理解。但是,在下奉朝廷之令,守備壽州,一切當以軍爭爲先。而國難之至,事關危亡,如若城破,只怕雞犬難留,冀望諸位能夠與將士共度時艱,克服危難,在下於此拜謝了!”

何敬洙這番說辭,當然無法服衆,但他已無意再聽其聒噪,好言好語後,即厲色道:“爾等違背本帥禁令,于帥府之前,聚衆生事,狂言造次,此次暫且赦過。但如有下次,就莫怪本帥無情了!”

何敬洙這滿口威脅之言,頓時惹了衆怒,欲與之爭辯,但言語再是犀利,豈能敵得過刀兵之尖銳。何敬洙即命人將之驅散,強硬無比。

待一干人衆,被“勸退”之後,矗立在寒風中,何敬洙的表情,就如這冬風一般陰冷。

“今日負責禁街的軍校是誰?”何敬洙先問了句,然後果斷道:“立刻拿他,梟首示衆!”

“還有,方纔那幾名官府職吏,下獄問罪。在其位,不謀其政,反參與之惑亂人心之事,其罪當誅!”

“另外,再傳本帥令,徵集軍需,不是燒殺搶掠,再有犯紀者,絕不輕饒,唯有執行軍法一途,萬望三軍謹之!”

“是!”跟在何敬洙身邊的將吏見他這殺氣騰騰的樣子,不敢怠慢,趕忙應命而去。

一連三令,都是殺氣凜然。

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80章 過鄴都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311章 舊識第1811章 歸來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4章 中原易主第14章 大論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71章 叛軍勢蹙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這纔是感言第56章 彌月之喜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完結感言第70章 衛公辭世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6章 告一段落第107章 殿試第80章 京觀第177章 耶律妃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41章 高麗國王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50章 喜訊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675章 血戰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450章 落幕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2章 河東之患第40章 濮州案(3)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73章 紙上談兵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93章 班師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324章 交代第3章 取士不公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367章 禮遇隆重半島史話·奇葩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30章 “寬刑簡政”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67章 請辭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676章 慘重第1809章 餞行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4章 武夫軍閥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76章 王峻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