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

北渡之後,御駕轉道東北向,順着永濟渠南段,朝鄴都所在的大名府行進,直到入境,駐停內黃縣。

內黃地處冀兗交界處,在大名府西南,從地圖上看,有點虛懸於外的感覺。縱其歷史沿革,有點“多災多難”的意思,屢遭廢置,所屬也在魏、相二州之間輪轉,還是所處位置不那麼“清晰”。

不過一直以來的是,內黃都是一片豐沃之土,全境平原,農業發達。

在前幾年的戰亂中,內黃各方面也遭到的極大的破壞,杜重威被平滅之後,高行周受朝廷命,重建秩序,在劉承祐繼位的這近兩年的時間內,也逐漸恢復,流民還家,匪盜禁絕。

不過這兩年河北災害不斷,波及甚廣,內黃也免不了受其影響,劉承祐雖有蠲減的政策降下,但落到地方,落到基層的黎庶身上,也只是揚湯止沸,即便主一方軍政者是高行周。

得知御駕過境,內黃這邊,縣令及屬吏是早早地便做好了迎駕事宜。劉承祐仍然記得,去年西巡洛陽之時,一路所過,地方官員將吏,大多我行我素,不怎麼把他這個皇帝放在心上,逼得劉承祐下狠手,處置了一大批官員。與之相比,此番就是最大的區別,不管如今的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度有多薄弱,但威嚴明顯在加強中。

讓隨行的宰相楊邠前去應付內黃的職吏,劉承祐自脫離大隊,在高懷德與趙延進領軍護衛下,直撲內黃鄉里。

“陛下如欲察問民生,喚些農民前來問話便是,何必躬身而往。這終究在方鎮,不是畿內,陛下身系天下,當社稷之重,如此脫離大軍,御前護衛力量薄弱,還是太危險了。倘有惡逆之人,心懷叵測......”策馬緊隨劉承祐之側,趙延進忍不住多嘴朝他進諫道。

隨行護衛的,僅有三百騎,雖則裝備精良,戰力強悍,但僅以人數而觀,確是薄弱了。

劉承祐還未表態,旁邊的高懷德聽到了,頓時面露不快。在魏博的地界,縱有居心叵測之徒,能聚兵而攻,對劉承祐的安危造成威脅的,只有駐守鄴都的高行周有那個能力與實力了。

高懷德想到這層,趙延進或是無心之言,於他而言,卻是有些刺耳。

哪怕平日關係不錯,高懷德語氣也格外發衝,表情嚴肅,針對着趙延進說道:“王土之內,若有賊子膽敢犯上謀亂,臣必拼死衛護!”

高懷德的怒氣讓趙延進微微發愣,不明所以,劉承祐注意到大舅子那張冷臉,目光一閃,以他愈加剔透的心思,只轉念一想,便明白過來。

“朕繼位以來,致力於太平天下,寬刑簡政,剿匪擊盜,制暴戡亂。自認對河北子民,雖加恩未厚,但也多有德澤。若還有人生不臣之心,興逆亂之舉,那麼不是彼輩不可救藥,便是朕所作所爲仍有不足之處,需自省以圖善改......”劉承祐又開始日常的冠冕堂皇。

話一出,頓時引得高、趙二人恭維歎服,雖然從表情上看,並不是特別感動就是了。倒是隨侍在側的折小娘,望着劉承祐那散發着自信神采的側頰,兩眼稍彎,淺笑道:“官家有此胸襟,是天下之福。”

劉承祐瞥了大舅哥一眼,指着以嚴密護衛陣勢,圍繞在四周的禁軍,滿臉輕鬆,將聲音刻意提高:“殿前軍乃禁軍精銳選拔,鐵騎軍乃殿前司骨幹,而隨駕衆軍則是鐵騎軍中的菁英壯士。在朕眼中,天下精銳莫過於此,以一當五不是問題,有此虎賁相護,有良將相隨,難道還護不住朕嗎?”

這一回,周遭聞其言的將士都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劉承祐歷來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展示風采,邀買人心的機會。且越來越順暢,越來越自然,想當初,他偶爾還會面熱,還會回憶思量自己說法是否有不當之處。

現在,則不需要了,一則他的功夫慢慢練得登堂入室了,二則身份的加持權威的提升足以讓別人忽略一些細節。

就在內黃近郊,隨機選了個村莊,大片的農田,平鋪在原野上,顯然是經過官府重新釐定劃分的。冬季的田畝,一片蕭索,田面彷彿凝了一層輕霜,未經過規整的土壤只剩下一片狼藉,田埂各處,尚且殘留着少許幾乎腐爛的秸稈。

騎士輕馳而來,打破的村莊的寧靜,在莊民驚懼的目光中,高懷德安排人把住各處道口,嚴禁出入,又親自帶人,將外圍一所村舍包圍,請出主人家,將裡外檢查一番,確認無異狀之後,劉承祐方姍姍來遲。

爲策安全,該擾民,還是得擾。

黃土壘就的土牆內,竹木屋舍四五間,籬笆之側種着幾排菘菜,長連的雞籠裡三兩隻土雞碎碎地叫着,拴在院角的守戶犬不停地朝闖入農戶的禁軍衛士咆哮着,還是在一名年歲不大的農家少女安撫下,方纔嗚咽地止住吠聲。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河北農家,八口之家,三代俱在。主人是個老漢,看不出年齡,身形消瘦,皮膚粗糙。

劉承祐前一次這般深入鄉野,察問民情,還是當年在恆州的時候。

在劉承祐踏入農家小院之時,一家子埋頭跪地,瑟縮在一起,顫抖的身體盡顯驚懼之情,話都不敢說。

隨意地擺出兩個馬紮,與折小娘坐定之後,劉承祐看着穿着簡陋的一家子農戶,伸手:“平身!”

老農聞言,一臉茫然,不知所措。

張德鈞注意到了,立刻發聲,有點客氣地提醒道:“陛下讓你們站起來回話。”

面面相覷,仍舊不敢動彈,見狀,劉承祐示意了下,張德鈞親自上前將之扶起。老農舉動盡顯侷促,再沒有見識,也能感受到坐在面前男女身上的貴氣,而況有那麼多“兇惡”的大兵護衛,腿肚子都在打顫,不敢擡頭。

“老丈年歲幾何?”劉承祐語氣溫和地問。

老農支支吾吾,經過張德鈞的翻譯之後,才明白眼前的貴人是在問自己的年紀。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這纔給了一個很明確的回答,不知道自己年歲,更不知自己生於何年。

劉承祐又問其是否當地人,說是從相州那邊遷來的。

直接對話,劉承祐改不了文縐縐的範兒,老農又一口鄉音,溝通着實有些費勁。不過磕磕絆絆的,還是將老農一家子的情況瞭解清楚了。

也不是相州人,具體也不知多少年前從河東逃難至相州湯陰,從其模糊的描述,劉承祐猜測大概是石敬瑭起兵期間。

有四個兒子,大兒子早年參軍,其後杳無音信,估計是不知道死在哪裡,哪場戰事,留。二兒子當年被抓爲壯丁,有幸活命,瘸腿而歸,娶了個農婦。三兒子成婚數年,目前在當兵。小兒子纔剛長成,在家種地,很勤快,世道漸安,正準備攢錢糧討個媳婦。

有兩個孫子,一個孫女,年紀都還不大,卻也能幫忙農活。

契丹軍北撤之時過相州,燒殺**,舉家逃奔山林,大漢建立後,招撫流民,隨波逐流至內黃。

官府分了五十畝地,就此安家,又自墾荒幾十畝,以災害之故,收成不是很好。稅收也不輕,田裡爲數不多的產出,大都被官府徵收了,所剩餘糧,精打細算,過冬都難,若再準備冬種春耕,就更難了......

這,就是一家,生活貧苦,地地道道的愚民。

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無題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71章 兵臨壽春第50章 喜訊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97章 怪圈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154章 滅門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70章 衛公辭世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64章 監國第311章 李沆第364章 沉默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79章 父子問對第31章 邊公在任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1章 黃袍加身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8章 皇子戍邊第200章 禦敵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465章 “教匪”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33章 納了第98章 山道第428章 用心第177章 耶律妃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71章 叛軍勢蹙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470章 分封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53章 交代後事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41章 卷甲入城第53章 兵臨刪丹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773章 質問第93章 噩耗連連第98章 軍心可用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407章 麻煩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273 王晏鎮洛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18章 走私第376章 對策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77章 耶律妃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1章 請教第33章 西巡結束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