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

此次御前會議,參與的人數並不算多,僅楊邠、王章、馮道、郭威、王峻、魏仁浦、範質、王樸,再加上回朝的陶谷與王溥。

共計十個人,從這十臣的姓名便可知,此次殿議規格很高,不論官職大小,地位尊卑,這些人都是在劉承祐眼中有資格接觸到大漢核心戰略的大臣,能在南征事務上建言獻策,率先垂範的人。

哪怕如今的劉承祐對楊邠已經不滿到心如止水的地步,仍舊沒有刻意將之忽略,不管怎麼樣,至少表面上,楊邠仍舊就是大漢的首輔。君臣之儀,上下尊卑這種東西,正是劉承祐想要重新塑立的。

另外,直接統兵的將領,沒有一人得以在座,包括殿前司與侍衛司的頭頭尚洪遷與白文珂。南征江北,還屬大漢的機密,在此事務上,禁軍的將領們,只需做好他們統兵的本職工作,並且在天子的意志下做些南征作戰的準備。

待劉承祐攜陶、王二臣至,免衆臣禮,落座,崇政殿的大門被內侍們合力推動着緩緩合上,化殿議爲密議,爲此次御前會議憑添幾分神秘感。

陶谷畢竟爲正使,不管如何,都應由他稟報,只見他起身,作態端正地施禮一圈,道:“陛下,諸公!”

“臣等此番南下,盤桓金陵近兩月,奉王命,細細見聞其國事。以臣所觀,僞唐實爲國朝大敵,萬不可以其偏處東南,民弱兵孱,而有所小視。”

在劉承祐與一干朝堂大佬的注視下,陶谷感覺精神尤其振奮,鬍鬚微顫,娓娓道來:“南唐肇基三十餘載,傳於今主李璟,根基已固,人心歸附......”

陶谷剛說完一句話,殿中一人便毫不留情地打斷他:“若我沒有記錯的話,唐先主李昪建立僞唐之時,乃前晉天福二年(937年),至今不過十三載,何來的三十餘年?”

王峻挺身直腰,正坐於殿中,表情生硬,心情似乎不佳,緣由,大概可以從其座位次序看出,座位優先於他的人太多了。

以陶谷的心胸,面對樞密副使如此不給面子的質問,心情也不妙,但考慮到王峻的權力地位,暫時得罪不起,沒有多說什麼。

不過,陶谷面上倒是平靜得很,心中甚至有所鄙視。在陶谷看來,而今佔據大漢朝堂高位的似楊邠、王章、郭威、王峻這樣的人,多見識短淺,目光鄙陋。

甚至對這種“愚蠢”的問題,有所預料。朝王峻一笑,陶谷淡定道:“王樞密所言不錯,然,世人多隻看到僞唐立國十三載,卻少有注意到,在南國以徐代楊,以齊替吳之前,自徐溫起,其父子兩代,耗費了二十載的時間,攫得楊吳權力,懷柔舊臣,培植黨羽,邀買民心,方纔有李昪順水推舟一般變家爲國,而上下安之如飴。”

“是故,南唐雖得國於天福二年,然其肇業之基,卻是在徐溫與父子兩代相吳之時,萬不可以其王朝之日短,而疏忽大意!”

陶谷嘴裡,一會兒李昪,一會兒徐溫,一會兒齊國,一會兒楊吳,又是父子,又是僞唐......很有種賣弄的嫌疑,王峻對於南唐的歷史,也是粗曉罷了,大概也聽懂了,一時間有些懵,無力反駁。

看了面上苦大仇深的王峻一眼,劉承祐示意陶谷:“陶卿繼續。”

“是!”恭敬地朝劉承祐一禮,陶谷繼續悠悠道來:

“臣並非恭維,僞唐先主李昪,實屬一時豪傑。其前後秉執江淮軍政二十餘載,苦心經營,行息兵安民之政,輕徭薄賦,勸課農桑,鼓勵商賈,和睦友鄰。興科舉,廣建書院,育化子民,大力招徠士人,使文道大興於江南。中原衣冠南渡,無不往投而效順。”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如此耕耘,方使得僞唐國力,冠絕南方割據諸國。江南物產豐富,其糧、鹽、製茶、綢布、造紙,百工興旺,民食有其糧,耕有其地,居有其屋......”

“李璟儼然不如其父,然其繼位以來,政隨其父,四年前發兵滅閔,得其泰半之地,並得以三面包圍其宿敵吳越。如今僞唐據有淮南、江東、江左、閔地計三十五州,得其民,五百餘萬,不下於大漢,得軍十數萬,或更勝於中原。”

“故,僞唐於大漢,實乃大敵,不可不察也!”

陶谷言罷,殿中靜了好一會兒,在場諸公,皆若有所思。等了一會兒,不見劉承祐發話,楊邠眼神微瞟,語氣不可捉摸地說道:“陶舍人去一趟金陵的收穫,不會就是對僞唐一通吹捧讚譽吧!思之,實令老夫齒冷!”

王峻陶谷都不願得罪,面對楊邠譏諷,陶谷更不敢輕易招惹了,還是在御前。

心中雖然重重地冷哼着,陶谷面上卻向劉承祐拜道,言辭鄭重:“臣只是將僞唐的國情直言相告於陛下,以備陛下施策用略,免於考慮不周,準備不足罷了。”

言罷,陶谷一副還有下文的樣子,望着劉承祐。

“朕雖眼饞僞唐之富庶,然對其國力,卻是從來沒有小瞧過!”劉承祐一揚手,算是爲陶谷背書了,不過視線從陶谷的目光挪開,轉向安穩落於末座的王溥,說:“凡是自有其優劣高下,陶卿既言其強盛,不知王卿有何感想?”

劉承祐這顯然是給王溥表現的機會了,陶谷見了,心中嫉妒狂涌。他心裡清楚,前番所說,都是次要的,後邊的話,纔是重點。有心言語,但張了張嘴,化爲無奈。在鑽營逢迎方面,陶谷很小心,很聰明,並不敢隨便插嘴,尤其在這等場合。

緊閉大門的殿內,黯淡的光線將氣氛往“陰謀”上帶。

在劉承祐的目光注視下,王溥起身,面上不悲不喜,不慌不忙地,先對陶谷的發言,表示一定的贊同和肯定:“陛下,陶公所言,皆屬實也!僞唐的之盛,確乃天下之冠。所謂揚一益二,當今天下,論國家之富庶,除受孟昶經營十數年的西蜀外,華夏再無任何勢力可與之相匹。”

“然......”

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35章 楊村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6章 告一段落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99章 還債第194章 減稅難第340章 定論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97章 財計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7章 恩賞問題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052章 回京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9章 鳳翔戰況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59章 亂情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22章 睡仙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41章 西域戰況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43章 接見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58章 回師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82章 矛盾第459章 挫折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39章 長沙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8章 詔議國策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72章 太子妃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102章 絕境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32章 進宮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133章 面聖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77章 安陽之殤第80章 一意孤行第459章 挫折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章 田畔問對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76章 雍王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27章 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