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定難軍事

時至傍晚,天黑得尤其快,無邊的暮色就像一頭巨獸,張開血盆大口,將天地間本就不怎麼明亮的光線吞噬個乾淨。

明顯冷了幾分的寒意,讓人頗感不適,殿中伺候的內侍有序地添置着炭火。

劉承祐有些受不了渾濁凝滯的空氣,命人打開門窗透氣,自外邊洶涌而入的寒風,立刻將殿內剛攀升而起的溫度給壓制下去了。

站在窗口,稍微吹了吹涼風,張德鈞很是殷勤地取過一件裘袍:“官家,天寒,切勿着涼了。”

劉承祐並不逞強,接過披在身上,只駐腳了幾個呼吸的功夫,便迴轉至殿內,烤着火,隨口問候在陛前的王溥:“齊物,對定難軍,你有何看法?折公對這股党項勢力,可是忌憚得很吶!”

王溥此前,一直侍候在邊上,雖沒有發言,但二人的對話也都聽在耳中。此時聞問,揖手道來:“對定難軍,臣知之不詳,不敢妄加評論。不過,折公所言,想來也不是危言聳聽!”

對於王溥這種嚴謹的態度,劉承祐很滿意,也難怪其人有史才。王溥前番被在史館修史的賈緯看上來,近來常常被叫去輔助編修《高祖實錄》,對於這等展示其能才的事,劉承祐並未阻攔,反而鼓勵。

“陛下,如折公之言,定難軍自李思恭始,數十年以來,實力不斷增強,據河套之地,佔夏綏數州,擁兵數萬。尤其是拓跋李氏一族,對党項諸部族的掌控也在加強。”

在劉承祐的目光下,王溥還是簡單地說了說他的看法:“以臣之見,定難軍的壯大,自是不利於大漢西北邊陲的穩定。但是,以我朝如今的情況,對於定難軍實無鉗制約束之法。定難節度李彝殷已掌夏綏十四載,彼輩若也野望難抑,隨時可扯旗作亂,脫離大漢的統治。”

“朕,也正是大患於此。夏州,終究非大漢治下其他藩鎮啊。朕平河中之時,李彝殷便引夏州之兵蠢蠢欲動!”劉承祐的手仍架在炭火上,火光將他的手映得通紅,熱意根本驅不散他的憂慮:“彼時若非朕速平河中,震懾羣小,關右恐怕佗生劇變!”

聞言,王溥有些詫異:“據臣所聞,當時不是定難軍與延州軍起了衝突嗎?”

劉承祐直接給王溥一個飽含深意的眼神:“以王卿之靈光眼界,會看不透這浮面表象?”

王溥不由露出一抹謙恭的笑容。

笑意微斂,王溥小心地掃了眼劉承祐的側臉,略作猶豫,沉聲道:“陛下,以夏州的實力,與大漢相比,自是不值一提,然倘若其真反,朝廷也無力制之。大漢如今更重要的,是弭兵罷戰,致政養民。即便國家度過此段艱難,朝廷的重心也當放在對抗契丹與削平諸國上......”

觀察着皇帝的表情,見他仍作傾聽狀,只是不動神色,沉沉地吸一口氣,以一種勸諫的口吻道:“陛下目光深徹,高瞻遠矚,然定難之慮,實乃遠憂,非當下緊要之事啊!”

“你是怕朕分不清主次嗎?”劉承祐問。

“臣非此意。”王溥趕緊道。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劉承祐朝他揚了揚手,說:“也就是接見折公,話題趕上了。既定之戰略國策,朕又豈會輕言更張。”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陛下英明。”

“以卿之見,對這定難軍,朕當如何應對?”劉承祐回坐到御案,悠悠然地問:“朕清楚地記得,當初回鶻進貢,彼輩還奪了貢馬!對大漢朝廷,彼輩又何曾放在眼裡?”

“陛下當悉加安撫,加其官,進其爵,以保西陲安寧!”王溥肅聲道,說出這番話,表情似乎格外凝重。

劉承祐道:“這些都是朕已經做了的!”

王溥聲音放得極低:“陛下,若得必要,李彝殷尚未封王......”

平靜的目光瞬息之間變得銳利起來,劉承祐盯着王溥:“你的提議倒是大得很吶!”

王溥也是很鄭重地稟道:“臣只是覺得,若得西北平穩,些許虛名,不足吝惜!”

劉承祐卻很嚴肅地說道:“就怕他化虛爲實!”

看劉承祐這樣子就知道,對於封王之事,他顯得有些敏感。當然,也僅僅如是罷了,真到要緊之時,莫說一王位,將整個河套乃至河西走廊暫時封給李彝殷,他都做得出來。

說起來,人人都在罵石敬瑭兒皇帝,割地賣國。然而,倘若他能在後續的作爲中,穩固江山,北擊契丹,收復燕雲,恐怕那又是一個傳唱千古的“臥薪嚐膽”的勵志故事了。只是,石敬瑭失敗了,且留下一個禍根,註定要遺臭萬年。

“高允權與夏州嫌隙益重,幾動刀兵,朝廷支持延州,與其相抗,用以鉗制党項人,如何?”劉承祐心血來潮,向王溥諮詢道。

劉承祐眼神的意動之色幾乎化爲實質,見狀,王溥不假思索,很嚴肅地答道:“陛下,朝廷若過多動作,只恐反惹得夏州生疑,與朝廷離心。倘若其受契丹拉攏,偏向北虜,兩面爲禍......”

“說來說去,朕就得受其威脅?”劉承祐微怒。說到底,劉承祐打心底,還是想法多。

王溥默然。沉吟一會兒,還是謹然而應:“以臣之見,對於西北邊況,聽之觀之即可。”

“放任自流?”劉承祐問。

“若夏州與延州衝突加劇,以致兵端,朝廷還當出面調解!”王溥說。

“不提了!”劉承祐甩了下袖子。

面對天子有異於平日,意氣滿面,王溥難免有些意外。正自琢磨着,如何勸解一下這少年天子,便聞劉承祐沉默了一小會兒後,又忍不住出言:“倘若能引夏州與契丹交惡,借其力應付契丹,朕或可安心!”

提及此,王溥也是兩眼微亮,君臣兩個頓時就此方面進入深入的探討,不過,沒能議出個所以然。說到底,大漢國力不足,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籌碼。

天愈晚,劉承祐爲示君恩,留下王溥一道用晚食,之後,方纔放其告退,順帶着給了王溥一個新任務。

把陳摶老道給的《指玄八十一章》交與王溥,讓他給翻譯翻譯。

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64章 郭威支持穩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50章 蜀亡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50章 下定決心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404章 冬夜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740章 農民苦第77章 嚇人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694章 鹽州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95章 大洗牌第196章 橐駝兒第347章 割韭菜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無題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76章 王峻用兵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08 狀元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334章 交待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314章 還京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35章 唐將空談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12章 整風第134章 回府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51章 聽政2第98章 山道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79章 長教訓第6章 遺奏十條第121章 道士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3章 考校第70章 大禮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410章 剋制第124章 辭表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45章 策勳御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