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關右節度

中秋節前幾日的時間裡,劉承祐顯然更加忙碌了。畢竟破城平叛之前,基本只需要操心如何克敵制勝。城既下,賊既滅,善後事宜牽扯了劉承祐態度的精力,

安民,犒軍,處置叛逆不法,嚴肅軍紀,整治佛寺,敦促秋收,甚至東京的奏章也來得勤了多了......

一系列的軍政之務,讓劉承祐有些應接不暇,身心俱疲。當然,他也已習慣了,有很長時間,他沒有放鬆過了。

十四上午,接見河中地方鄉老豪望,以示“親民”。下午,對應詔而來的河中、解、絳、華、同治下州縣官進行了一次勸農組織動員演講,第一次正式提出朝廷“寬刑簡政”的施政方針。並且,逮了幾名在地方惡行昭彰的縣官、鎮將,即刑處置以懾之。

傍晚時分,河中府衙中,劉承祐設一小宴,爲奔行數百里,匆匆應詔而來的關右諸節度。

此前,城破之後,劉承祐遣使飛騎召諸節度與會,欲同度中秋,時間很緊,但天子近在河中,挾平叛滅賊之勢,弗敢拒。

事實上,在河中關右節度已有一大半,京兆、陝、華、同、耀、邠,再加個王晏。劉承祐真正相召的,是鳳翔王峻、涇原史匡懿、鄜州張彥超以及延州高允權,這四名未參與此次平叛的方鎮。

遠近相差雖有異,幾百裡的距離,也足夠彼輩趕到了。但是,最遠的高允權都從延州日夜兼程,緊趕至河中,鳳翔的王峻,卻姍姍未至。

堂間,燈火通明,君臣在列。席間,觥籌交錯,交杯換盞,氣氛在一片祥和之中。

“勞諸卿不辭辛苦,逾數百里山水來覲,卻是朕的過失。謹以此杯,向三位賠罪。”劉承祐面部肌肉難得地柔和了些,語氣中帶着點歉意,對史匡懿、張彥超以及高允權道。

“陛下登極繼業,臣等未及進京謁見,已是分外遺憾。此番覲見,得以御前叩拜,面睹聖顏,一解臣心中敬幕之情......”彰義節度史匡懿很給劉承祐面子,出言答道。

雖然知道史匡懿是在恭維自己,但劉承祐這心裡,還是感到十分舒暢。自立國之始,史匡懿便對劉家抱有極大的“好感”,送款獻誠勸進,不管最初究竟是抱有什麼樣的想法,隨着大漢問鼎中原,並且慢慢地坐住了江山,史匡懿這國家功忠之臣的名頭也越發坐實了,對朝廷也一向恭順。進貢不曾少,奉詔出兵也不拖延。

故,哪怕這是劉承祐第一次見史匡懿,就衝着前事,極具好感。方鎮之中有此類者,劉承祐不可能不重視褒勉。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山西不寧久矣,敵國異族窺伺在側。關山路遠,諸卿擔御邊護民之重責,輕易不得脫離職守之地,也是可以理解的。”劉承祐說了句場面話。

在史匡懿身邊,是一名面像清癯的老者,臉色沉凝,似乎隱含着些許陰騭之意,一副不好惹的樣子。淺酌一口酒,露出一道並不怎麼熱情的笑容:“陛下大度寬懷,如此體諒臣下,實令臣等感佩不已。”

說話的,正是鄜州保大節度使張彥超。簡單地介紹下此人的情況,後唐的開國將校,後唐明宗李嗣源的養子,曾以騎校事莊宗李存勖。早年與石敬瑭不合,後晉建立後,直接投降了契丹,被拜爲雲州節度使。

契丹南下滅晉之時,帥部下從徵,禍亂河北,頗有“功績”。耶律德光入汴,後被授晉昌軍(如今的永興軍)節度使,劉知遠進取中原時,見契丹勢不妙,飛表輸誠,後被移鎮鄜州,一直至此。

這個人平素比較陰沉,待下刻薄寡恩,粗有勇力,能才普通......

從其履歷,劉承祐心中當然看不上這個人,甚至有些厭惡,因爲他從這張彥超身上,似乎看到了點自己的“影子”。

對其所說,劉承祐的耳朵直接過濾掉,恭維都還擺譜端着點架子。不過面上,還得做出一副大方的樣子,勉慰幾句。

目光自張彥超身上挪開,注視着延州節度高允權。高允權正當壯年,年富力強,眉目粗獷,行爲粗野,酒大口喝,肉大塊吃,不過那雙眼睛中,卻時不時地閃過精明之色。

與其他人不同,高允權在延州,屬於地頭蛇,州內豪強。其祖父在樑、唐之際,就當過延州的節度使。後雖中落,但高氏在延州素有些名氣。而高允權,也是在契丹滅晉之時,趁勢而起。

當時延州節度爲周密,表面上的情況是,州兵亂,攻周密,不下,亂兵無帥,也無敢爲帥者,然後有人喊了句“取高家西宅郎君爲帥可也”。然後稀裡糊塗受衆擁戴,與周密相抗,拉鋸數日,恰逢劉知遠稱帝,使者西來招撫河西,高允權反應賊快,立刻遣延州支使奉表太原,不待中原大局定,那周密便棄城逃了,高氏遂據有延州。

延州去年發生的變故,當然不可能如表面上那麼簡單、意外,背後的故事,想來也很精彩。但縱觀其前後來看,這個高允權,顯然不簡單,心機手段眼光都不差,若誰以他那粗鄙的行爲表現而小瞧他,絕對會吃虧。

感受到劉承祐的目光,高允權放下喝乾了的酒,很不顧形象地用袖袍抹了把嘴上的油,呵呵說道:“陛下聖明。酒好喝,肉好吃!”

饒有意味地看了高允權兩眼,劉承祐似乎也喜其曠達,說道:“這些酒肉,可都是自河中府庫中取出的,諸卿可盡情享用......”

一場接風宴,耗費了一個多時辰,並不算太久,主要是劉承祐與三節度間,聯絡一下感情,順便顯示一下他天子的威嚴與存在感。

同樣,一場酒宴下來,也基本確定了劉承祐對三節度的態度。史匡懿自不用說,只需如常安撫恩賞即可。張彥超,此人對完全談不上順服,更甭說忠誠,屬於需要打壓的那種。

至於高允權,這個人有點意思,不同於其他節度,在延州根基很深,哪怕已自成一體,輕易也動他不得。

對延州,劉承祐很重視,不說其他,就衝着其境內的猛火油,劉承祐就得上心。另外一方面,據報,高允權與夏州的李彝殷不協,兩方勢力之間,齟齬不斷,屢有衝突。

去歲的時候,還差點打起來了,還是劉知遠遣使調合。這一次,劉承祐平叛河中,高允權也派人上報,言李彝殷有異動,請劉承祐增援錢糧,願爲朝廷擋住党項人......

考慮到這一層關係,高允權在延州,還是有一些作用的,至少在防遏夏州方面。党項人在西北,已安慰發展了幾十年了,勢力不斷壯大,名義上臣服中原,實則早已自成一體,是爲一方割據勢力。

如不處置,日後必爲大患,這都不用靠推演什麼的,只要想想正史上北宋與西夏交鋒的辛酸血淚史,便明白了。在劉承祐的目標計劃中,西北的党項人,也是消滅的目標。

當然,延州如此要地,是不可能任由高氏把持太久的。只是,需要徐徐圖之,在短時間內,劉承祐的重心不會放在這邊,反而要盡力保證西北的穩定。

主次矛盾,孰輕孰重,劉承祐心中始終是有數的。

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364章 過韓府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291章 和議達成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41章 探監第77章 嚇人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25章 冬至宴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5章 名單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67章 劉煦娶親第2章 王、鄭二公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3章 相敬如賓第60章 狠狠敲打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85章 浮雕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247章 視察第65章 選擇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46章 黃羊平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204章 解決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33章 納了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492章 事發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15章 冬月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72章 磁州賊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328章 默認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68章 忠奸難辨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46章 糧與錢第1815章 波斯見聞278章 軍務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