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

完顏石魯,當前完顏女真部長,第一代松漠都督完顏跋海之孫,爲人剛毅質直,有威嚴,族部謂之賢人。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由於漢帝國的大舉開拓經營,東北社會狀態發生了劇烈變遷,而對這種變遷,感觸最深的毫無疑問是作爲東北大地“原住民”的女真、室韋部族了。

尤其是鴨子河以北的生女真部落,再沒有比他們更具話語權的,語言、文字、習慣、風俗、信仰都受到了嚴重衝擊,而部落組織管理結構,乃至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則是根本上的改變。

最初的完顏部,在鴨子河流域的生、熟女真部族中,並不是多麼突出,靠着大漢開寶北伐、進軍東北,進行了一場投機式的擴張。

但顯然未遇其時,在漢遼這樣龐然大物的夾縫之中,就是統一的女真諸部也未必能有所作爲,就更別提區區一個完顏部了。

結果則是,完顏部非但沒有從契丹在東北的軀體上啃下一塊肥肉,汲取什麼營養,反而在耶律休哥等遼軍將士的反撲下,損兵折將,實力大損。

等大漢盡取東北,不只渴求萬分的黃龍府土地被毀了諾,成爲了如今的遼東道邊境重鎮,就鴨子河流域的族地,都被安東都督府佔據,後來還不得不進一步給綏化王城的發展騰空間。

當然,付出了那麼多,完顏部也不是一無所得,至少松漠都督這個頭銜一直保留着,雖是虛名,卻也同其餘女真部族拉開了差距。同時,靠着此前的表現,也比其他部更得安東的信任,在秦王劉煦整合東北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少實惠。

當完顏部還在完顏跋海、完顏綏可父子統治時期,實則一直處在恢復實力的狀態下,當然了,以秦王劉煦對安東蠻部的整合法,是不可能看着這些部落默默積累的。

因此,包括完顏部在內的女真諸部,在恢復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着強大的內外部壓力,伴隨着相當激烈的對抗。各部由來已久的傳統與習慣,在安東這個軍政強權的衝擊下,變得支離破碎,這自然會觸犯那些保守派的利益,引發劇烈反彈。

對蠻夷進行移風易俗、編戶齊民、漢法規治,這個過程也絕不可能風平浪靜,因此,在劉煦統治安東的那二十年間,內部的治安戰是此起彼伏,同化部族中的反覆情況更是比比皆是。

在那個過程中,安東軍隊出兵平亂倒是有記錄,但因此死了多少人,誰也不清楚,總之流的血足以將鴨子河染紅。以至於,在劉文淵繼位之初,安東又發生過一次蠻部保守勢力的反彈,引發了他更加強硬血腥的鎮壓。

也是從劉文淵統治時期起,東北的蠻部、少民們,才真正開始遺忘舊有的非王化的風俗習慣,擁抱漢統,即便另有想法,也得在漢化的基礎上。

而在漢化的進程中,完顏部也是走得最快,最徹底的,這也就導致完顏部的實力,漸漸與其他女真族拉開差距,成爲當之無愧的第一。

至於這個第一,也正是在完顏石魯成爲族長之後,過去的二十年,是完顏部文明之火旺盛燃燒的時期,也是完顏部脫胎換骨的一個過程。

完顏石魯從少年時起,就給其父綏可送到綏化城,做質子的同時,也在安東官學中學習漢家文化、禮儀、制度,一直到完顏綏可死,完顏石魯方纔回到部族,擔任起族長的重擔。

因此,完顏石魯族裔雖屬女真,但從思想上,卻是一個深受漢學教育影響的“漢人”,在成爲完顏部之長後,他也將其所學,盡數施展在部族的發展與改造上。

需要提一點,在正史上,完顏石魯因爲對部落進行教條治理改革,得罪大量保守勢力,差點連命都丟掉,過程十分艱難。但這一世,保守勢力都在安東的鐵拳下被擊碎了,困難的事情也有安東官府幫忙做了,而完顏石魯則因爲“善治”得到了更多的名聲與威望。

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便使本部老營大治,甚至建立起了一座“完顏城”。不過,看起來欣欣向榮的完顏部,也面臨着諸多問題,生存上的問題,隨着黑麥的引進以及漁牧業的發展,解決了至少一半,但“生存質量”的問題,卻越來越嚴重。

而這些問題,都源於完顏部獲得進一步發展而必須克服的一個障礙:安東國。

雖然深受漢學影響,但完顏石魯始終有一顆“女真心”,他在努力將完顏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在試圖擺脫安東國的影響,對於這些女真部族而言,來自安東王廷方方面面的干預實在太深重了。從完顏石魯心裡,則時刻存有一顆嚮往獨立自主的心。

完顏石魯對安東國統治的不滿,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其一是安東對完顏部剝削過重,完顏部民一年辛苦勞作,十之五六最終都會通過各種方式落到安東官府手中,剩下的顯然不足以維持部民一個溫飽的生計。

秦王劉煦在世時,還算點到即止,各方面政策都知道適時調整,等劉文淵上位,就基本不留餘地了。財稅之外,還包括人丁徭役,從完顏部分出去的人口、徵募的兵丁,都是在往部族脊樑上動刀子。安東王視女真部族爲奴隸,當豬狗一般役用,這種苛刻的做法,也實在很難讓人心悅臣服。

另一方面則在於,安東國在現行的漢化同化政策,已經越來越不考慮原本部族頭領們的利益了,秦王曾經答允的優待已經沒有保障,編戶齊民的進程與力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快,顯然安東官府已經想着徹底打破部落組織形式,越過他們這些部落的上層階級,直接統治部民。

而這種利益的受損,不管是日漸式微的老舊酋長,還是接受過漢化洗禮的女真新貴,都很難接受,反對乃至反抗,也屬尋常。

因此,在最近十年間,就可以明顯發現,發生在安東治下的部族騷亂,比起以往更加頻繁,並且一個顯着的李特點就是,領頭的乃是一些部族老酋。

相比之下,反是一般的部民,對此依舊麻木,畢竟,就算沒有安東的掊斂,他們的日子也好過不到哪兒去。同時,若是能被選拔進安東軍隊,那可就是徹底翻身了。

安東軍隊的待遇,至少在東北地區,都是按照最高標準來的,這對許多底層的意族部民而言,極具誘惑,安東軍隊漢夷雜子,但忠誠度卻很高,戰鬥力也始終保持得不錯,這種趨勢也是最讓部族酋長、頭人們日益憂慮。

比起旁人,完顏石魯算是見識不俗了,他也一直堅持並推動部落的深入漢化、改制,但他希望這種改變朝有利於他們統治的方向,而非最終被安東官府吃幹抹淨,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當然,比起那些莽撞作亂抗爭的人,完顏石魯要堅忍得多,在安東國強大的實力壓制下,任何直接對抗,都是自尋死路。

可作依靠的,只有大漢帝國朝廷,但是,“疏不間親”的道理,完顏石魯也是學習過的,以他的身份去挑撥大漢朝廷與安東國的關係,也是下策。

因此,在很長時間內,完顏石魯都很苦惱,只能在勉力維持部族局面,應付着來自安東國各方面役使的同時,默默等待時機。

轉機來自於康宗朝時期,安東國這邊日益壯大,與朝廷的關係肉眼可見地走遠,等到劉文濟登基,氣氛則更加緊張。在安東與遼東道邊境發生的摩擦、衝突與犯罪,完顏石魯可就近觀察着。

等曾會調任遼東,進行的那一系列針對安東軍商民的政策舉措,給安東造成嚴重影響的同時,也讓完顏石魯徹底意識到,原來安東與朝廷之間的關係並不是那麼緊密,原來朝廷對安東同樣存有忌憚與防備......

既是這樣,那餘地就大了。完顏石魯深刻地認識到,想要掀翻安東的統治,擺脫安東的奴役,僅靠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足的,必須得依靠大漢帝國中央的力量。

當然了,思路如此,道理也是這樣,但如何落實,卻沒那麼容易了。若是其祖父完顏跋海,或許在朝廷還能叫喚兩句,到完顏石魯,在安東強勢而強力的同化作用下,完顏部也就對安東王廷能有些瞭解與影響力。

於是,在一種相當憋屈與壓抑的氛圍中,完顏石魯又苦苦等待了七八年,等到安東王劉文淵頭髮都白了,等到自己也不再年輕了,終於窺探到了這一絲可以利用的機會。

起初,當收到安東王密令,要求他派遣部卒,南下擾邊抄掠之時,完顏石魯既迷惑又惶恐,這種事情,他可不“擅長”,更不敢。

但第一反應過後,深藏於心底的一股聲音擡頭了,這不正是他苦苦追求而不可得的機會嗎?安東王,這是明目張膽要與朝廷對抗啊,這樣的舉措,豈不比他絞盡腦汁去考慮如何借朝廷之力擺脫安東,要輕鬆得多?

不過,忍耐多年的完顏石魯依舊不敢妄動,他還需要觀察、審度、確認,然後再做決定。但在此之前,他依舊按照過去幾十年間的慣性,派遣部衆,南下抄掠。

當然,臨出發前,他對部下進行了堪稱嚴厲的交待,搶東西、鬧動靜可以,但一不準殺漢民,二不許犯城鎮,總之,意思意思得了。

再之後,完顏石魯收到了來自大漢方面的消息,皇帝劉文濟已經踏上北巡之旅,有五萬禁軍隨駕。於此同時,他又收到了來自安東方面的“暗示”,要求完顏部與其餘女真一道,進攻黃龍府。

這可是造反的事情,完顏石魯如何肯幹?最爲重要的是,自認拿到了安東王造反鐵證的完顏石魯,終於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向朝廷舉報,揭發劉文淵。

綜合既得之消息,在完顏石魯分析看來,不管是皇帝劉文濟那邊,還是安東王劉文淵這裡,雙方之間的對抗已經擺到檯面上了,是不好輕易收場的。

而他這一道奏章,就像是火裡澆油,讓局面更加火熱。唯一讓完顏石魯憂慮的是,在執安東密使去幽州的過程中出了岔子,爲其所覺,未能制住,自殺了......

第480章 “新對策”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71章 北齊鎮第1768章 崩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497章 重拾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3章 田畔問對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06章 誘惑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7章 恩賞問題第384章 反響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0章 屯務廢改第47章 戰略所向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77章 耶律妃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2章 河東之患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216章 初夏第77章 嚇人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06章 敲打第428章 用心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12章 兄弟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90章 安東國王?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364章 過韓府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2章 方略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99章 御帳議戰第29章 獨眠孤館第37章 覆滅在即第118章 查抄第1811章 歸來第33章 東京城內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84章 虛了第27章 出兵爭論第31章 送行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1674章 爆發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740章 農民苦第417章 輕狂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