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

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

對老皇帝來說,開寶二十九年剩下爲數不多的日子裡,唯一值得高興的,大概得是雍王世子劉淳的歸來。自從劉昀、劉淳、郭良平等人率軍南下,正式武力攻伐南洋,已經過去快兩年的時間了。

數萬漢軍,跨越數千裡海域遠征,註定要在中國戰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也當年爲奪良平島而發動對三佛齊國的戰爭不同,不只是戰爭規模,更爲重要的是戰爭目標,就是奔着滅諸夷邦國,正式在廣大南洋地區建立漢統。

這是老皇帝推動下,中國對南洋地區宣示主權的一次行動,傳統就從此根本性地建立起來,讓後人有充分的自信與底氣去宣揚“自古以來.”。

雖在數千裡之外,老皇帝卻時不時地會過問起南洋戰事,他一個兒子可就折在南下途中,何況南洋攻略已經成爲他的一個心結,也可以說是他對大漢帝國這幅藍圖最後一筆勾勒。

空間上的遙遠距離嚴重阻滯了信息的傳遞,過去兩年,基本要三個月才能收到南洋前線的彙報,而根據戰報來看,進展迅速。

就南洋那些個土著邦國,正面對敵,基本不可能是漢軍的對手,戰局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早在一年前,那些南洋國家基本都已經崩潰了,其脆弱的政權組織根本抗不住來自大漢海陸軍隊的強大壓力。

作爲地方小強的三佛齊國,其對南北金洲的統治被徹底摧毀,連發家之地的舊港,也被郭良平端了,南洋遠征軍前營部署所在地。

南北金洲,指的是蘇門答臘與馬來半島,因爲多產金礦,前往兩地淘金的漢民日益增多,漸漸地被淘金者稱呼爲金洲。

三佛齊國的崩潰是可以想見的,畢竟是被大漢以大欺小、以強凌弱,過去二十年,唯一一次反抗也被打了個割地求和。

與其一同被攻滅的,還有東爪哇國,爪哇島上長期處於分裂的狀態,其政權組織比之三佛齊國還要原始、落後,最近幾十年倒是出了一個勉強可以稱之爲“英雄”的人物穆羅茶。

在穆羅茶的帶領下,東爪哇國發展的不錯,尤其是乘上了大漢海外拓殖的風,從漢商手中獲得了大量精良鐵器、布匹等物資,早在三年前,就已經快完成對爪哇島的統一。

原本,郭良平還打算搞一些花裡胡哨的動作,挑動三佛齊與東爪哇兩國的紛爭,然後隔岸觀火、坐收漁利。沒想到的是,穆羅茶竟然不吃這一套,相反,還有聯合共抗大漢侵略的趨勢。

於是到了後邊,郭良平不得不放棄想當然,靠硬實力推平。先消滅三佛齊苦心經營的那點海軍,再奪取北金洲,然後開啓度海戰役,郭良平攻南金洲,劉淳略爪哇島,齊王劉昀則坐鎮良平島,爲大軍後勤總調度。

到如今,夷國俱滅,漢軍的戰旗已然地插遍了三島之主要城鎮。然而,可以想見的是,僅僅靠幾萬遠征軍,要完全控制三島,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

因此,對於南洋遠征軍來說,攻滅三佛齊、東爪哇兩國,只是一個開始。更爲困難的,還是如何在當地建立起一個政權組織,哪怕是最基礎的。

到目前爲止,三島主要城鎮、港口仍處於遠征軍軍事管制之下,南洋的大漢商民也緊隨王師,成爲粗糙軍管體系下從屬於遠征軍的基層治理組織,幾十年大漢商民在南洋的開拓成果也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落於實際。畢竟漢商漢民在南洋地區的地位,僅靠商品、貨物是建立不起來的,最終還得靠大漢的艦船與將士的刀槍。

老皇帝巡幸至廣州,又跟着廣南艦隊到海上跑了一圈,自然再度想起了南洋戰事,甚至於產生了一種疑慮,廣州府那場動亂,對南洋戰場會不會有不利影響,畢竟即便隔着幾千裡遠,廣州仍然是遠征大軍最重要的後勤基地。

劉昌言的回答倒是稍安老皇帝之心,用他的話說,影響多少是會有的,但不大。遠征軍軍需供饋轉運,終究是一個獨立運作的系統,不是大食人如何如何能影響到的。相反,從大食人手中收繳的財產,還能彌補一部分廣南東道財政,當然比起廣州府在亂事中的重大損失,只是一筆短利.

而於老皇帝來說,得知對遠征軍影響不大,就是聖心大悅了,如此便好。至於劉淳的歸來,對南洋戰事述職倒是其次,主要目的是爲雍王劉承勳奔喪!

距離雍王薨逝,已經快五個多月過去了,喪報傳至南洋時,劉淳還在率軍清剿爪哇國殘餘勢力。噩耗一至,也顧不得那些餘孽了,交託手中軍政事務後,即行返航歸國。

這麼一番奔波下來,等重歸大陸之時,也已在深冬的尾巴。劉淳一行趕到青山港時,老皇帝仍在那裡,等待着隨駕人員從廣州府趕來。

伯侄二人經年重逢,自有一番悲喜交集宣泄,關於雍王劉承勳的話題也足夠二人盡情傾吐哀傷。

在老皇帝這邊,看到劉淳腦子裡便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劉承勳的音容相貌,埋藏在心底的喪弟之痛也再次被翻出來。那等悲傷,近乎歇斯底里,還是陪同在側的劉文渙、劉文濟兄弟倆見勢不妙,連同劉淳一道勸說,方纔使老皇帝慢慢平復下來。

有一說一,在對雍王劉承勳的感情上,老皇帝要比劉淳這個親兒子都深厚得多。

劉淳時年三十六歲,但走過的人生有超過二十年的時間都不在劉承勳身邊,空間上的距離難免對父子感情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劉承勳之薨,劉淳固然哀傷難已,但更多是來自傳統孝道大義的道德約束。

雖然老皇帝近些年不斷暴露着他普通人性的一面,但終究還是個政治生物,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在幾人勸慰下,迅速從對兄弟的追懷中擺脫出來,恢復了他平日的深沉嚴肅,過問起南洋遠征事宜。

劉淳也幹練地將過去兩年南洋戰事情況彙報起來,很多東西在此前的戰報中都有提到,不過講得詳細了許多,還着重描述了一番南洋目前的形勢,以及遠征軍的管理問題。

老皇帝聽得很認真,表現得也很有耐心,一直到劉淳將打好的腹稿講完,方纔伸手示意他喝杯熱茶,緊跟着發出一道深沉的感慨:“數千裡遠渡重洋,攻伐異域,這兩年你們不易啊!”

劉淳聞言,當即道:“陛下,的確不易!然而,於遠征上下將士而言,卻是莫大的榮耀!試想,自三皇五帝以來,歷朝歷代,可有如我大漢這般,遠渡數千裡,征討不臣,散播我大漢榮光。

南洋遠征,於私有錢貨之利,於公則爲千秋之功,軍中將士上下,皆踊躍從徵,銳意進取.”

劉淳這番話當然有恭維的嫌疑,老皇帝也是這般想的,然而注意到劉淳眉宇間流露出的興奮神采,卻也忍不住相信他是發乎於真心,怎麼也有一半吧

“在不少臣民的眼中,朕發動南洋遠征,只是爲一己之私慾,好大喜功罷了!”老皇帝哂笑一陣,然後看着劉淳,輕嘆着問道:“兩年遠征,難見家書,軍中士氣如何?”

聞問,劉淳沉吟少許,拱手應道:“自是不如兩年前,主要在於曠日持久,騷亂難已,時有土著餘孽襲擾,使得將士不勝其煩。

所幸,輜需供給從無短缺,都部署又採取輪換駐守、抓大放小、分段進剿之策略,方有所緩解!”

“遠征以來,傷亡如何了?”

“臣返回之時,亡於南洋之將士,已有4972人,總傷亡約在9000上下”劉淳沉吟着應道。

聽到這個數據,老皇帝面色還算平靜,但還是悠悠然地嘆了口氣:“又是五千忠魂,埋骨他鄉啊!”

劉淳的語氣也不免沉重,緊跟着向老皇帝拜道:“稟陛下,臣此番歸國,還攜帶着犧牲將士之骨灰、遺物以及戰獲犒賞、撫卹,懇請陛下降詔褒獎,將撫卹金髮放家屬!”“這是應有之義,朕稍後便下詔!”老皇帝肯定地點點頭。

“臣代遠征將士,拜謝陛下!”劉淳拜謝道,面露少許的猶豫後又道:“陛下,這些將士都是爲國死難,他們的撫卹必須完整、周全地交給父母妻兒!”

說完,劉淳便低下了頭,老皇帝則有些愣神,但很快便淡定而堅決地表示道:“你的顧慮朕明白,倘若有人敢在此事上伸手,朕不只會砍來了他的手,還要滅了他的族!”

“多謝陛下!”劉淳再拜。

衝他擺擺手,老皇帝又道:“你雖然言辭輕鬆,但朕聽得出來,遠征殊爲不易,還有什麼需要朝廷支持的,儘管說!”

見老皇帝如此表態,劉淳也不客氣,立刻請求道:“陛下,遠征軍當下,最困難的還是兵力不足,南北金洲與爪哇島實在廣袤,在控制上實在有些力不從心.”

“增兵不可行!”劉淳一張嘴,老皇帝就知道他的意圖了,果斷否決,不留一點餘地,道:“當年劉旻也曾向朕討要兵馬,增強安西實力,朕同樣予以否決。

遠征南洋,是朕一力推動,朝中異議本就很大,雖然嘴上不敢過分,但心裡怨朕勞民傷財、虛耗國力者不在少數。

事實上,就眼前來看,弊大於利,錢糧耗費無數,還影響了海外貿易收入。

南洋遠征軍規模雖不如西征一半,然所費錢糧,卻是一點少於安西所費。

繼續增兵,朝廷必然是羣起反應,朕不在京內,有些人可是跳得歡樂。朕固然可以強行推動,但事情還得下面大臣去做,雖然朕打心裡不願服老,但也清楚,拂衆意而爲之,已經不是朕這樣的老人家所能爲之事了.”

不知覺間,老皇帝又將他那遲暮的心態表現出來了,看着若有所思的劉淳,老皇帝收斂着情緒,道:“兵力不足的問題,還得遠征軍自己想辦法,從南洋本地挖掘潛力!”

說着,老皇帝便給劉淳支招:“你們正在南洋執行的政策,可以更大膽些,不論是從南洋商民中徵召,還是編練臣服之土著僕從,都是不錯的辦法,也是立足當地必爲之事。

如三佛齊、爪哇國者,難道他們對當地就建立了強勢有效之統治?只怕不盡然,否則也不會如此輕易就爲王師擊破,短期之內,他們的治理辦法,還是可以借用,何況,我們還有幾十萬南洋商民可以依仗。

海外畢竟不比國內,貪大求全實不可取,建立漢統、推行漢制,纔是長久之計!”

“陛下所言甚是,南洋之事,也唯有如此來!”對老皇帝之言,劉淳表示認可的同時,又小心地提出:“只是,南洋將士,多離家日久,思親者甚,雖聽令堅持,但士氣依舊難免滑落。

臣想,增兵如不可取,是否可效仿安西之故事,逐步對遠征軍將士進行調換,從國內另外遣兵馬。”

聽到這個建議,老皇帝琢磨了下,微微頷首,道:“此議尚可,不過,具體如何調換,等你回洛陽弔祭你父之後,向太子提出來吧.”

劉淳心中微訝,但見老皇帝那平靜的表情,雖有疑慮,還是拱手道:“是!”

“還有其他請求嗎?”老皇帝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又問道。

出乎其意料,劉淳搖了搖頭。

老皇帝不禁訝然:“如此遠征,軍需物資,後勤補充,難道就沒有問題?”

劉淳侃侃而談:“距離雖則遙遠,但海路暢通,海軍對南洋海域又擁有絕對掌控。

何況,跨海遠征,糧秣物資,儘可就地籌集,當地物產實在豐沛,將士們是餓不着的。

真正稀缺的,只有兵器、火藥、布匹、藥材等當地稀缺之物資,這些供給目前還是很有保證。

在攻滅二國的過程中,也有不少繳獲,得到大量金銀器物,大大彌補軍費”

聽其言,老皇帝笑了:“看來,遠征軍將士,還是賺到了啊!”

劉淳立即表示道:“此番隨臣回國,有十船戰獲先期隨行,準備覲獻給陛下!”

“朕就不要了,上繳國庫吧!”老皇帝大方地擺擺手,道:“正好堵住一些人的嘴!”

“遵命!”

短暫的沉吟後,老皇深吸一口氣,扭頭仔細打量着劉淳,表情頗爲嚴肅地問道:“當初朕就有分封南洋之意,只是因爲各種阻力,不得不擱置,讓你們攻伐南洋,也是做預備分封。

如今你自南洋歸,對那邊的情況可比朝中那些高坐空談之輩要深,以你之見,南洋分封,是否正當其時?”

 

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483章 南巡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15章 冬月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89章 威壓王帥第342章 殺肥第1707章第339章 那一腳第141章 雌威第264章 孺魏王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418章 洗禮第150章 聽政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64章蜀臣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492章 事發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740章 農民苦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69章 禍事了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88章 天子金令第470章 分封第284章 虛了第30章 湖湘之治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270章 立場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65章 決議南征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707章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60章 平定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1736章 試炮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33章 東京城內第1章 乾祐滅佛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329章 遊市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88章 童謠第45章 治安第125章 邢州事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7章 恩賞問題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395章 大商人第66章 兄弟之國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2章 父母兄弟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15章 西北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