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一縷嘆息

洛陽,東宮,弘德殿。

щшш▲тt kǎn▲c○

天尚亮,太子劉暘則難得出現在寢宮之內。老皇帝出巡的這半年,劉暘幾乎以廣政殿政事堂爲家,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履行着一個監國太子的職責。

秉政多年,但不得不說,這還是劉暘第一次真正大權在握,完全按照他地想法與方式來治理國家、處置朝政,過去,只要老皇帝在,就難免掣肘,畢竟誰都有那個意識,關鍵時刻、關鍵事情,拍板做主的還是老皇帝。

當然了,即便大權在握,劉暘也沒有表現出“便把令來行”的猖狂,反而更加謹慎,事事與留守大臣們商量,從不任意自決,這種謙懷謹慎的態度,自然更受大漢“正臣賢良”的擁戴。

當然了,劉暘的目的可不是收買人心,獲取大臣們的好感,他只是打心底秉持一點:行百里者半九十。對如今的劉暘而言,已然走到這個地步,怎麼可能有點絲毫鬆懈。

兩個皇孫都隨駕南巡了,東宮之中都顯得“冷清”,紛爭少了許多。一切外在表現,都有內在原因,而過去出現在東宮中的種種紛爭,其根本矛盾還是在皇孫們身上……

食案邊,劉暘左手環抱着一名小童,肉嘟嘟的小臉粉粉嫩嫩的,睜着靈動的眼睛,巴巴地望着劉暘,或者說他手中的調羹,眼瞧着劉暘喂到面前,立刻張嘴吞食。

小童自是劉暘幼子,劉文澎,雖然如今還只是個不滿五歲的童稚,但依禮制,他就是大漢最名正言順的繼承者。原因無他,他是太子的嫡子,代表着大漢朝廷的正統。

事實上,就在這數年間,朝裡朝外已經有無數目光投向這個逐漸長大地皇孫了,便是劉暘自己,看向劉文澎的目光也時而帶有觀察與審視,哪怕這只是個四五歲的稚子,這是身爲天家嫡子必需承受的事情,當年他劉暘也是這麼一步步走到如今的……

“好吃嗎?”劉暘拿起一張絲帕,輕輕地擦拭着劉文澎嘴角,柔和地問道道。

劉文澎點點同樣,聲音清脆:“好吃!”

“記住,這個叫肉糜,‘何不食肉糜’的肉糜!”劉暘擡手,輕撫着劉文澎的頭,劉暘微笑道。

“嗯!”劉文澎當然不理解父親言語間暗含的情緒與智慧,但還是乖巧地點點頭。

“再來一勺……”

隔着不遠處,慕容太子妃也端莊地坐在一張食案後,案上的食物很少動,一雙眸子注視着父子倆,感受着這溫馨的氛圍,一臉雍容間盡是抑制不住地笑意。

心中則不禁想,若是隻有他們這一家三口,該有多好,緊跟着,眉頭便蹙了下,顯然想到了什麼不高興的事……

正自用膳間,內侍王約匆匆忙忙地趕來,注意到他凝重的表情,劉暘額間也是微凝,但並未表示什麼,只是頭稍稍朝外偏了偏。

王約見狀,趨步上前,佝下身體,衝劉暘耳語一番。隨着王約的彙報,劉暘臉色徹底沉了下來,停下了手中動作,殿中的氛圍肉眼可見地壓抑了起來。

沉吟少許,劉暘擡頭向太子妃吩咐道:“你帶文澎退下吧?”

目光在王約以及太子身上打了個轉,雖然好奇發生了什麼,但行動上還是很順從,親自起身把懵懵懂懂的劉文澎牽着,行禮離開。

緊跟着,劉暘又面帶悵然地衝王約吩咐道:“去把符國舅請來!”

“是!”王約低聲應道。

劉暘所指的符國舅,如今有且只有一個了,符氏如今的掌門人,符昭願。早些年,符昭願被劉暘派到安東去掌軍,等安東正式封國,大量文武選擇離開安東返回朝廷,符昭願也在其中,回京之後,被任命爲殿中監。

估摸着有半個多時辰的時間,符昭願匆匆奉召而來,面帶疑惑,當看到劉暘那副沉重的表情,則更添忐忑。雖然輩分上要高劉暘一輩,但符昭願從來沒有把他當做外甥看待,也不敢,而謹慎守臣節,始終牢記這是大漢太子,是半君。

此時殿中,看着這個年紀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舅舅,劉暘臉色則露出了少見的爲難,一番猶豫之後,拿出一份信箋,命王約遞給他:“江陵密信,你看看!”

符昭願心中納罕,但實在不敢怠慢,結果一覽,當內容呈現於眼簾,原本還算沉穩的面容立時繃不住:“怎會如此!何至於此啊!”

信中內容,自無其他,乃是湖北水師走私案,以及符昭壽被牽連誅殺的情況。這則消息,於符昭願而言,毫無疑問是個噩耗。

“他怎能如此糊塗!”

看着悲傷難已,卻又極力剋制着情緒的符昭願,劉暘在少許沉默之後,方纔開口道:“陛下在江陵即刑處置,三舅之死,我也去鞭長莫及,連挽救的機會都沒有……”

劉暘的語氣中,隱隱流露出一絲愧疚之情,符昭願感受到了,擦了擦眼角,拜道:“是他庸劣不堪,行爲不矩,招致禍端,罪有應得!”

注視着符昭願的反應,劉暘擡手撫摸了撫額,沉聲道:“話雖如此,但終究是血親……”

劉暘一副不是滋味的模樣,深吸一口氣,吩咐道:“給你批假,你親自前往江陵,給三舅料理後事,還鄉安葬吧!”

聽劉暘這麼說,符昭願先是一愣,想了想,忍住悲傷伏拜道:“多謝殿下!只是,事發江陵,臣貿然前去,是否不妥?”

符昭願這麼一說,劉暘眼睛頓時一眯,仔細地審量了他一眼,方纔淡淡然地道:“無妨!陛下在江陵殺人,殺得正大光明,本爲明昭天下!”

“臣明白了!”符昭願稍作思量,即再拜而去。

等符昭願離開,劉暘依舊端坐着,思吟良久,方纔悠悠長嘆一聲。他既在嘆息符昭壽之死,也在感慨符昭願的變化,這個曾經看起來並不那麼聰明的人國舅,如今心思也變得深沉乃至機狡了,至少他適才的疑慮就表現得意味深長。

同時,劉暘也不禁思量,倘若是他在江陵,面對同樣的情形,又當作何抉擇,殺不殺?

()

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120章 折家第89章 破財贖罪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42章 難得積極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78章 會獵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40章 郭黨俊傑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720章 靜默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77章 嚇人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0章 契丹亂政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47章 戰略所向第82章 不手軟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32章 潞州震動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207章 還京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45章 靖江軍第117章 機會第384章 反響第90章 安東國王?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33章 西巡結束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268章 機遇第121章 道士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45章 剝削者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224章 鄴都文武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57章 提親第97章 擴*整頓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82章 矛盾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227章 延州事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