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

油燈燃燒釋放出的光芒,依舊不知死活地往劉皇帝臉上湊,陰影中的劉皇帝,氣息都粗重了許多,聽得一旁的喦脫心肝直顫。

觀察了好一陣,方纔試探着說道:“還請官家息怒,保重御體!似這等忘恩亂法之徒,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即可,實不值爲之介懷……”

嵒脫的勸慰似乎起了些效果,劉皇帝偏頭看了他一眼,沉吟幾許,方纔道:“你說,如康保貞事者,天下還有多少?”

“小的不知。”嵒脫已經被劉皇帝訓出陰影了,因此哪怕直接面對詢問,也不多嘴。

“是不知,還是不說?”

“小的不敢!”嵒脫猶豫了下,眼瞧着老皇帝面色深沉加重,還是糾結着道:“以小的之見,如康保貞者,或許只是獨此一例。畢竟,捨得耗費十萬貫,又如康家如此鉅富之家,直接影響到天官侍郎爲之張羅,能夠做到這些的人,全天下也沒有幾個……”

嵒脫心知,他這番話劉皇帝若是聽進去了,那康氏父子的下場或許會更加悽慘,乃至於整個康氏家族,都未必能有個好結果,畢竟前些日子才死了一個合川伯。

果然,劉皇帝語氣森然道:“一個小小的商賈,仗着點臭錢,膽敢把手伸到朝廷內部,干預朝廷官吏升遷選拔,這等人,豈能容之?”

嵒脫不敢接這話了,御桉邊安靜了一會兒,劉皇帝又輕聲呢喃道“以錢謀私,終究是有侷限的,然而那些以權謀私的呢?”

顯然,對這起桉子,劉皇帝關注的點絕不只表面上呈現的這點問題,他是很會聯想的。不過,以權謀私這種事情,是很普遍的,劉皇帝也早已習慣,只不過藉着個由頭,再搞一場整飭運動也是他下意識的行爲。

而劉皇帝思考得比較深的地方,則在於現行的官吏考覈標準及升遷途徑,除了康保貞這檔子事,劉皇帝總是難免往制度本身上去想。

一直以來,在用人標準方面,劉皇帝提倡的總是唯纔是舉,爲此不斷地加補丁,修辦法,完善朝廷對軍政人才的選拔制度。

如果說早期的時候,是懷着一定的理想與胸懷而踐行此道,那麼隨着在皇帝位置上坐久了,隨着對這個世界認知的加深,隨着對當下社會運行規則構建的深度參與乃至主導,劉皇帝的目標也在不斷變化,初衷早已背離,底線與下限也在不斷降低。

早在二十多年前,劉皇帝的所作所爲,便已不是爲了兼顧公平,一切的措施,根本目的是爲了鞏固皇權,維護統治,在官吏選拔任用、考覈升遷各項制度上的完善只是手段,限制一個過於集中的政治勢力、固化的階級派別則是想要達到的效果。

然而,事情往往是事與願違,治國尤是如此,不是新矛盾代替舊問題,便是好經念歪,這一點在劉皇帝幾十年的施政生涯中已有充分體現,基本可以說,他所施行的任何一項政策都不是完全按照他的預想發展運行的,也沒有任何一道政令能取得一個盡善盡美的結果。

康保貞桉,深層次地來講,又是對劉皇帝政策的一記打臉,也是一種提醒,具體體現在官吏選拔升遷的途徑上。

在這方面,劉皇帝一向是踐行選拔途徑多樣化、升遷考覈公平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大漢在官吏的選拔與升遷上,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體系。這套體系構建的初衷是爲了儘可能避免階級固化,在滿足上層權貴階級利益的同時,儘可能給予下層普通士民上升需求與空間。

早些年的時候,效果很不錯,大漢朝廷內部賢士雲集,衆正盈朝,其中有諸多普通庶族乃至平民出身的能才幹吏。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情況逐漸變了,大漢上層階層,包括流動性不弱的官僚階層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固化。

普通人再想爲官,那難度是呈現量級提升,競爭壓力也是空前增加。如今思來,當初的人才噴涌,那麼多喜人的“鯉魚跳龍門”實例,更主要的還是大環境的原因,早期的時候,朝廷裡外是整體缺乏人才,但凡有一技之長,都能在體制之內找到位置,獲取任用,但人才飢渴症一旦得到解決,屬於大漢的官僚階級體系完善,普通人再想往裡鑽,更多面臨的就是被拒之門外了。

眼下在大漢朝,想要當官,難度可遠遠高於前世公考,公考競爭激烈、比拼困難,但至少還有努力的可能,還有基本的公平,而在大漢更大的可能,卻是努力到最後,發現已然沒了攀爬的梯級。

別的不提,僅科考題目中佔比越來越重的一項實務,就能擋住天下九成的讀書人。畢竟,一般的讀書人,根本沒有實務實踐的機會,那些關於吏能經驗,對大部分讀書人而言只有一片空白。

早些年的時候,讀書人還能通過邊讀書、邊在地方官府爲吏充實經驗、鍛鍊吏能,那時候,對於一些清高的人而言,簡直是爲了大志折腰下作。

但如今,就連爲吏都不是想去就去的,天下太平了,社會穩定了,教育也恢復了,讀書人才在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後早已形成井噴之態。這樣的情況下,即便對地方官府而言,也不缺做刀筆吏的人才,甚至於,爲吏都得搶着來才行,而這也逐漸發展成爲一個普通人邁入仕途最高的一道門檻。

過去,因爲劉皇帝提倡重實務這一條,引起來諸多非議,對於很多傳統士人而言,這樣的變革幾乎是無法接受的。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維護這一條了,理由還是拿着劉皇帝那套實幹理論。

在這層表象之下,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既得利益者們發現,實務考試簡直是爲了他們這些人量身打造的,對於權貴而言,不論在學識還是經驗上,他們的子弟絕對是碾壓普通學子的,也只有考實務,官僚的兒子繼續成爲官僚的可能才更大......

正因爲在後續的觀測中,劉皇帝發現了這個苗頭,纔在後續的升遷條例中,給了普通吏員直升命官的機會,每年吏部的升遷名單中,都有一項指標。

然而,這同樣有個前提,你得是吏,還得有出衆的能力,過硬的成績,否則一切還是空談。而康保貞走的正是吏轉官這一條路,倘若他們能做得更細膩些,更耐心些,吃相不要太難看,就算是皇城、武德,也是難以輕易察覺的。

劉皇帝一個“理想化”的考慮,使得大漢誕生了一套新型“九品中正制”,並且這一套,比唯出身論要高明得多,畢竟,“唯纔是舉”難道還不正確,還不公平嗎?這個道理,放在哪裡都說得過去,都能振振有詞。

對這些,劉皇帝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一方面不願自打其臉,另一方面也沒有糾正的理由。相比於已經出現的階級固化,他更不希望出現一些只會奉聖人之言爲圭臬的書呆子,那於國無利,做學問他不管,當官還得真抓實幹。

對於當下的士林而言,他們的日子,一定程度上甚至比三代亂世還要難過,那個時候還能期待聖主誕世、撥亂反正,如今,隨着劉皇帝越當越久,他們那些人對國家的影響力也在不斷下降。

對於有產的士紳而言,進入朝廷比起普通人而言沒有那麼地難,但首先得端正思想,得做出妥協,這也是許多人最終的選擇,妥協之後,嚐到甜頭了,便是死命的維護......

同時,劉皇帝也有種破罐破摔的心理在裡邊,要固化,就當固個徹底,最好保證他劉氏的皇位能長長久久地傳承下去。

而這一點,劉皇帝有時候還是信心十足的,至少在他看來,只要大漢當前的體制能夠長久維繫下去,大漢的江山便能得到更多的延續。

畢竟,在“實幹優先”的認知不斷被強化推廣之後,大漢的官僚們,不論是貴族官僚還是庶族官僚,不管有多少根深蒂固的毛病,至少在剝削黎民黔首上,都會更加聰明、更有手段也更長久......

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95章 效果已顯第73章 道府之爭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33章 西征!第72章 磁州賊第108章 井陘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73章 解決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31章 邊公在任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0章 湖湘之治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78章 祭拜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328章 默認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11章 請教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62章 難得遲疑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63章 朝廷應對第79章 勢孤危第130章 陳橋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30章 陳橋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324章 交代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34章 回府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62章 難得遲疑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97章 隰州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452章 皇孫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353章 信使第339章 那一腳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56章 是非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67章 劉煦娶親第75章 按*不動第159章 還朝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35章 楊村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720章 靜默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63章 武德奏事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63章 武德奏事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