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難

一場漫天大雪後,洛陽明顯更冷了,北風呼嘯,寒潮涌動,幾乎把人的思想都凍結。潘美行走在宮道間,步伐穩健地朝垂拱殿而去,飄飛的白鬚與周遭的積雪相襯,身姿依舊挺拔,只是表情有些嚴肅,去見劉皇帝容不得絲毫的輕佻大意,還沒到殿,已然調整好了情緒。

外面冰天雪地,殿中卻還是溫暖如春的,自隆冬以後,劉皇帝就基本宅在這暖室之中了,如非必要,很少外出,連殿門都不願意多踏出,他對那酷寒天氣,是越發忌憚了。

至殿前,請求覲見,經過通報,很快便得到劉皇帝召見的迴應。殿內,劉皇帝正在研究地圖,皇輿全圖,不只是大漢,周邊諸國部族,包括南洋、天竺、大食等海外國家勢力,都有標記。

雍王一行出使還是很有意義的,更加全面、系統地提高了大漢對異域邦國的探索認知,如今,經過彙總整理,又有少府的製圖能工巧施妙手,最終呈現在這張輿圖上。

不論何時,劉皇帝身邊掛着的,永遠是大漢最權威、最全面、最詳細的地圖。此時,劉皇帝的注意力基本在兩片區域,一南洋,二中亞,一個是盤中餐,一個則是直接衝突的對象。

以劉皇帝的眼光來看,這張地圖仍舊很粗糙,比如南洋那些大島的勾畫,就有些抽象。但以當下製圖技術與條件來說,這已經是這個時代製圖巔峰了。

細節上或許有諸多錯漏,但至少把當下主要的國家及勢力都給探明裡了。而在這張圖上,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如今的大漢究竟是怎樣一個龐然大物,影響力又是何其廣泛深遠,這是一個足以讓國人自豪,讓人心潮澎湃的成就,劉皇帝也不例外。

然而,每觀此圖,短暫的激動過後,剩下的便只有茫然與疑慮了。前者在於,拔劍四顧,全無敵手,安西雖然戰起,但劉皇帝還真沒怎麼將對方放在眼裡。

後者則因爲一個困擾了劉皇帝很多年的問題,國家是不是越大越好?這個問題,早在開寶北伐之後,劉皇帝便已經有所醒悟了。考慮到當下朝廷組織力與執行力,以及艱難的交通、落後的通訊條件,又堅持着集權,如此維繫這龐大帝國,隨着時間的流逝,也是越發感到困難了。

那是一種抵達天花板,逼近極限的感覺,若欲強求,不是碰個頭破血流,便是崩潰自亂。當初開寶北伐後,劉皇帝暫息擴張之心,停罷開邊之志,想要修養生息,進行收縮戰略,那也是無奈之舉。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漢獲得了差不多十年的和平發展時間,外無大戰,內少亂事,那也是所謂“開寶盛世”最平靜的一段時間。

然而近幾年,情況顯然又有所變化,或主動,或被動,紛亂不斷,折騰不已。榆林叛亂,海外開拓,黑汗戰爭,諸邊騷亂,十年休養生息的成果,不說被消耗一空,也差不多了。

若非自海外的無限掠奪中回了不少血,朝廷面臨的問題就更嚴重了。而對海外的開拓,也不是毫無成本的,海軍的建設,艦船建造、武器開發、人員俸祿、訓練遠航,小規模的衝突戰爭,等等,都是支出大頭。

時至如今,帝國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馬車,走在一條既熟悉又陌生的道路上,前人的足跡早已被覆蓋,而前途如何、道路盡頭是怎樣的風景,誰也不知道。

有些時候,想起這些,劉皇帝甚至是惶恐的。政策調整,劉皇帝一直在做,但往往做得不徹底,船大難調頭,而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便又回到原來的軌道上,就彷彿有什麼意志在左右一般。

這一年中,吏治清理,風波鬧得那般大,決心那般堅定,一副要殺盡天下貪官的樣子,但一看勢頭不對,還不是果斷改弦更張,也是劉皇帝那該死的危機感。

不動,只會眼瞧着弊症加劇、矛盾叢生,動又不能太狠,過剛則易折,大漢雖然強盛,但真不是能隨便折騰的。當然,這也只是有爲之君才能感受到的苦惱了。

“陛下!”入殿,見到微駝背,仰頭望着輿圖的劉皇帝,潘美恭敬地行禮。

聞聲,劉皇帝再度從凝思之中回過神來,大概是太入迷了,表情一時沒恢復過來。冷淡地看了潘美一眼,衝他擺了擺手,面容僵硬地對他道:“來得正好,卿也來看看這皇輿全圖!”

“是!”潘美聞言,躡步近前,仔細地觀望了好一會兒,方纔感慨道:“氣派!如此遼闊版圖,壯麗江山,自古而今,也唯有我大漢能做到了!”

對於潘美的感慨,劉皇帝沒有太多欣喜的反應,想了想,道:“地大物博,人口殷實,固然值得欣喜,然而如何守住它?”

餘光瞟了眼劉皇帝,潘美搞不懂劉皇帝的心思,更添幾分謹慎,想了想,中規中矩地道:“回陛下,還需以賢臣良將以守之。”

“如此就夠了嗎?如此可以長治久安?”劉皇帝低聲呢喃道,表情嚴峻,眉帶憂思,眼神猶如哲人一般深邃......

若是換個文臣,聽劉皇帝這麼說,恐怕就又要引經據典,高談聖人之道,闊論安邦之策。但潘美,沒有貿然開言,對於他自己都想不明白的事,可不會亂說。

劉皇帝沒有繼續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很快收拾心情,臉色恢復正常,對着潘美笑道:“何事勞你這個樞相親自來報?”

聞問,潘美立刻親自呈上一道奏章,解釋道:“陛下,安西來報,ysl賊軍大部已然西撤,碎葉城平安無事,戰事暫時平息!安西都督府,正在清理滲入腹心的賊軍小股殘寇,休整積蓄,以應對來戰事!”

“碎葉水一戰,終是把那些賊軍打痛了吧!”聞言,劉皇帝輕笑道。

潘美沉默了下,道:“我軍損失也不輕,碎葉水一戰還是太冒險了,稍有不慎便是滿盤皆輸,既要禦敵,又要保境,魏王殿下兩者求全......”

潘美話只說一般,但劉皇帝已經聽明白他的意思,顯然對於兩個多月前發生的碎葉水之戰,潘美這個老帥是另有看法的。

當然,也就事後這麼稍微表達一下見解罷了。不過,劉皇帝卻多少能夠理解劉旻的考慮,若是換作他,或許也會選擇冒險,畢竟,劉旻如此舉措的背後,顯然是把安西當作他自己的地盤去經營了。

否則,守住一個碎葉城,以安西的實力,能有多大困難,只待朝廷援軍趕到,抓住機會便能反推回去,甚至獲取更大的戰果。

“援軍到何處了?”劉皇帝問道。

潘美答道:“高昌道已遣三千軍入安西,樞密院自河西、秦隴地區抽調兵卒一萬兩千兵馬,已入高昌境界,若欲支援安西參戰,還需等來年開春,天氣回暖之後!”

劉皇帝點了點頭,終是忍不住嘆道:“還是太遠了!調兵遣將,時間都是以數月計,來回甚至以年計,這樣的戰爭,耗費太大,得不償失啊......”

對此,潘美也是默然,要打是劉皇帝的決定,如今又在心疼成本,那他們這些執行的臣僚,可就難受了。

“以你的經驗判斷,靠安西目前的實力,能夠守住碎葉嗎?”劉皇帝突然道。

潘美聞言稍愣,迅速盤算了下,拱手地道:“若敵軍僅是目前表現出來的實力,以安西目前的軍力,即便難以全面兼顧,穩守拒敵,是沒有問題的!”

感受到潘美肯定的語氣,劉皇帝沉吟幾許,道:“暫時停止西北各道大規模動員,安西那邊,告訴劉旻,朕不管他怎麼打仗,但戰略上先以防守爲主。樞密院此後的調度安排,也以此爲基礎!”

“是!”潘美有些意外,但還是迅速應道。他聽出來了,劉皇帝這是不打算在安西大打出手了,如此也好,要是徵發個十萬軍西征,那也實在難抗......

潘美退下後,劉皇帝又望着輿圖出神,每每這個時候,宰割天下、行分封事的念頭便不斷上腦,剪不斷,掐不滅。

分封的利弊已無需多說了,即便有足夠沉重的歷史教訓擺在面前,但輪到劉皇帝的時候,仍舊不可遏制地動了此念。

自然不是爲了給兒子們一個基業,這種想法太可笑,真正的考慮,還是如何保障帝國基業能夠更加長久地傳承下去,以宗室皇子分戍四方,給朝廷構建一條牢固可靠的防護線,便成爲了一個可行的辦法。

至於可能造成的後患,那便是將來的事情了。不需隱晦地說,作爲一個幾十年的專制皇帝,早已不把天下視爲天下人的天下了,家天下就是家天下,這不爲靈魂認知所左右,只關乎人性。

對劉皇帝而言,自己的兒子兄弟,總要比那些官僚要更可靠吧。不過,考慮到分封大概率帶來的禍患,劉皇帝又始終猶豫着,像西晉那樣濫封是不可能,思來想去,目光又落到大漢周圍的那些邊邊角角上了……

()

.

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174章 帝崩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31章 議治湖湘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81章 兩日而克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89章 安南冬歸人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53章 兵臨刪丹第75章 敖萊小城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380章 投漢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80章 賞功第16章 軍中俊才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385 禮賓館第487章 “驚喜”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257章 龍舟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196章 楊邠案(4)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353章 信使第1769章 影響力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98章 虞美人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69章 愛將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7章 附議第5章 春闈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25章 邢州事第139章 韓常案第97章 擴*整頓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9章 武夫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118章 蒲陰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73章 道府之爭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773章 質問第127章 不允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2章 王、鄭二公第313章 晉王第103章 郭王會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41章 納降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25章 邢州事第1772章 處置第1章 揚州的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