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座談會”

仁明殿,太后寢宮,有二十四名內侍伺候,這已然佔整個皇宮宮人人數的十分之一了,漢宮人煙稀少,可見一斑。這還是在入汴之後,劉知遠陸陸續續招了一些人進宮伺候。

李氏爲人慈和大方,平日裡的時候,待下溫善,故侍候着的宮人都比較輕鬆。

“官家到!”不過伴着一聲高唱,仁明殿內外原本有些放鬆的宮娥內宦們立刻緊張了起來,劉承祐還是周王之事,那張嚴刻的臉已經能震懾住所有人了,更遑論如今成了皇帝,更加怠慢不得。

越過一衆行禮的宮人,劉承祐快步直接跨入殿中。

殿中,李氏正與大符、高氏、耿氏三人聊天。三個女人,大符爲皇后,又是名門出身,家族強大;高氏雖也出於將門,但以再嫁故,總歸要矮上一頭;耿氏跟着劉承祐的時間最長,且有孕在身,肚皮已然圓滾滾的......

不過對三個兒媳,李氏顯得很公正,並未有因心中偏好而在言語中表現出任何偏向,再加上有長公主永寧公主在旁潤滑,氣氛,看起來倒是很融洽。不過倒是苦了在一旁的劉承勳,百無聊賴,不過卻安靜了許多,喪父之傷還沒緩過來,不似以往那般跳脫了。

聽到通報之時,一干人便齊齊起身相迎,劉承祐只掃了一圈,揮手讓衆人免禮,隨即恭恭敬敬地先拜見李氏。

已近晌午時分,李氏在殿中舉行一次小型家宴,邀劉承祐而來,算是將他自繁重的軍政要務中短暫地解脫出來了。

“阿姊也在?”

“官家。”永寧公主持禮地應了聲。

長公主很漂亮,已經爲人妻人母,渾身上下散發着一股少婦風韻,宋延渥很有福......姐弟倆之間,實則僅止於血緣關係,平日裡並沒有什麼深入交流。

“國喪期間,如此魚肉,是否不妥?”不過,望着那一桌“全魚宴”,劉承祐微蹙眉,看着李氏。

“你這些日子操勞國事,眼見着消瘦了許多,正可給你補一補。”李氏則指着劉承祐輪廓越發鮮明的面龐,溫聲說道:“外廷若有人非議,讓他來尋我!你父若怪,百年之後,我親自向他賠罪。”

李氏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劉承祐也不端着了,一齊入宴。魚是這個季節新上市的鱖魚,肉質鮮嫩,味道鮮美,刺少而肉多,喝魚湯、吃魚肉。別看劉承祐嘴裡矜持着,身體卻很誠實,吃得很香。

爲做表率,這段時間以來,他還真就過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嚼着魚肉的時候,劉承祐瞥着親自給劉承勳舀湯的李氏,嘴角泛着的慈愛,讓他心頭有所觸動,估摸着,這桌“全魚宴”,是專門爲他而準備的。

“東京城中,不知有多少百姓,能嘗一嘗鱖魚之味美......”停下筷子,劉承祐感慨了一句。

此言落,在旁邊的起居郎,立刻提筆記錄。這,可是皇帝用膳尚不忘憂心百姓的表現,乃明君之嘆......

“二郎。”

宴畢,李氏單獨將劉承祐喚至內殿,表情難得有些嚴肅。

“孃親有何教誨?”劉承祐看着李氏,有些疑惑。

“清晨楊邠進宮向我問安。”李氏說道。

眉頭蹙了蹙,劉承祐問:“他說了什麼?”

李氏鳳眉也是微微蹙起,道:“他有意辭官致仕。”

聞言,劉承祐眼睛一眯,心思微轉,卻是微哂。這個楊樞相啊,如欲辭官致仕,直接向他請告便是,進宮告與李氏這算是怎麼回事。要知道,劉承祐雖爲幼主,這大漢天下可不是太后監國。

見劉承祐在那兒凝思,李氏輕輕地嘆了口氣,說道:“二郎,外廷之事,本不該我過問。你與楊相之間,雖有些矛盾,但並非不可調和。國事坎坷,荊棘遍地,你初嗣位,上下尚未信服,當此之時,當以穩固朝局爲要。楊相跟隨你父多年,大漢的創立他也付出了不少心血,他倘有秕過,你還當多包容,君臣一心,共度時艱......”

李氏這,已經有點干政的意思了,不過見她臉上眼中滿是對自己的擔憂,劉承祐心裡也難對此生出多少不快。想了想,朝他一禮:“孃親教誨,兒子知道了!”

知道劉承祐素有主見,更何況如今已經是皇帝了,更不需他耳提面命。看劉承祐不動聲色的表現,李氏心中默嘆,卻也知道,自己不好再多說些什麼了。

“朕忙於朝政,無暇顧看仁明殿,在太后面前侍奉,你平日裡,多到仁明殿,陪陪太后,替朕盡孝!”離開仁明殿後,劉承祐朝皇后符氏吩咐着。

大符聞言微愣,略感奇怪,但還是很溫柔地應下,樂意之至。所有人都知道,劉承祐侍母極孝,讓她替他陪伴盡孝,顯然是寵愛她的舉動。

回到垂拱殿的時候,劉承祐的表情,實則是陰着到。

不敢或者不欲對太后李氏不滿,那心裡的不快,只有轉移到楊邠身上了。繼位以來,時間雖然短暫,但劉承祐這邊是暫且放下了對楊邠的動作,想要安穩過渡。

就登基前後,原以爲楊邠已經被完全壓制住了,但是沒想到,深受打壓之下,此人竟然又起了心思,居然不安分地想把太后牽扯進來。也就是李氏明理大義,否則太后若干政,於劉承祐而言,絕對是件麻煩事。

牽扯到孝道,牽扯到人設問題,最重要的還是牽扯到朝堂的穩定......

食指敲在腿下,劉承祐鎖眉沉思,他在猶豫,要不要,召見王景崇。

“官家,禁軍將領們都到了!”思慮間,內侍前來稟報。

聞報,劉承祐只得暫且壓下心思,緩了緩精神,吩咐着:“宣!”

禁軍的高級將帥們,在繼位當日,劉承祐便接見過了。此番,卻是針對侍衛司下各軍都指揮、虞侯、廂指一級的高級軍官,他們纔是十三萬東京禁軍的一線統軍。

幾十名禁軍將領,使得垂拱殿都有些擁擠,劉承祐則是嚴肅而不失坦誠,一個一個地叫過名字。

在場之人,有原河東的將領,有孫立、韓通這樣的天子親將,當然原“晉軍”將校。基本上,每個人,劉承祐都能叫得出名字。

“都坐吧!”

“點名”之後,劉承祐帶頭,走出殿中,席地而坐。殿外,日頭正好,春光明媚,比起殿中的拘束與壓抑,要舒適得多。這番自然親近的表現,讓衆將感新奇的同時,也難免爲其氣度所染。

同時,命人給每人奉上茶,然後,大漢皇帝與禁軍高級將領們的第一次“座談會”,正式召開。

“朕初登宸極,諸事纏身,到如今才召見諸將......”

基本上都是劉承祐在講,在將軍們面前,他的話難得地多了些,回憶創業辛苦,感慨時局艱難,勉勵衆將職守,展望大漢未來......基本上就是這一套。面對天子垂訓,一干宿將聽得很認真,完全沒有打瞌睡的。

然後是一番暢談,由其各抒己見,發表想法,提出一些建議。衆將對此,初時還有些不適應,尤其是見到有專門的官員在旁記錄之時,大老粗們都識趣地閉上嘴,光聽不說,以免出醜。

最後,這場“座談會”,還是演變成對關中抗蜀之戰的討論。對此,衆人的興趣明顯要濃厚一些。

自午後,一直持續到晡時,方纔結束,衆將退去。對於這些將校,劉承祐暫且並不奢求其忠誠,那實在是不現實,但是,暫且拉近一下關係,加深一下劉承祐這個皇帝在他們腦中的印象,還是可以的。

而在這些將領中,還是有不少人才的,或智或勇或烈。除劉詞、王殷、杜漢徽之外,尚有王全斌、王彥超、史彥超等人。

這個時代,名爲“彥超”的人,還真的不少,鄆州有個慕容彥超,鄜州還有個張彥超......

另外,還有個名爲趙弘殷的將領。

第365章 看衰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274章 厚葬之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387章 就國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241章 “戲言”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304章 楚州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675章 血戰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2章 “鄭州站”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339章 那一腳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16章 初夏第49章 求援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357章 國滅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23章 夜宴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695章 袁家莊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112章 兄弟第417章 輕狂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297章 新山陽第140章 封王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68章 湖南亂第39章 長沙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330章 小市民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51章 凋零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