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

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

立冬這一日,劉皇帝出宮私訪,遊覽西京,想要就此換換心情。對劉皇帝而言,十一年未見,洛陽多了不少陌生感,比繁華俗麗,開封確實要勝過洛陽不少,然而論格局與氣勢,卻不是開封城所能比擬的了,畢竟千年古都的底蘊擺在那兒。

而長久沉浸在東京浮華的劉皇帝,再見洛陽,也產生了一種耳目一新之感,時隔多年,他彷彿重新找回了當年執意遷都的憂國情懷。

冬季,本是萬物休養,生民享受收穫的季節,然而大概是國喪的原因,洛陽城整體顯得格外安靜,市井間的喧鬧都好似夢囈低語,士民臉上也少見笑顏。

劉皇帝想要沾染一下民間生氣的目的,終歸沒能達到,他也無法真正做到像過去那般體察民情,連詢問民生情況都顯得有些敷衍,心中的陰霾隨着冬日的到來反而加重了幾分。

因此,回宮之際,劉皇帝臉色生冷,眼神漠然,然隨身伺候的喦脫心驚肉跳的。不過,隨着東平王趙匡讚的辭爵奏章呈上,他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雖然很微弱,但終究是笑了。

垂拱殿內,燈火闌珊,微冷的風不斷侵入,劉皇帝的面色卻柔和了許多。審閱完趙匡讚的奏章,劉皇帝將之傳示劉暘、趙匡義、王著以及呂端。

在李昉、王祐未及入京之前,朝廷中的主要事務,基本都由這四人處置,當然,近來劉皇帝對國事的關注直線上升,隔三差五就要在垂拱殿聽政,遇事也多與四人商議。

劉暘幾人依次閱覽,對於內容,反應不一,不過,一時都不敢貿然作話。他們不說,劉皇帝卻主動問道:“對於東平王所請,你們有什麼看法?”

這個問題有些難回答,難就難在,摸不清劉皇帝的想法,因而,殿中的沉默持續着。

見狀,劉皇帝也不惱,將喦脫收回的奏章隨手丟在御案上,又道:“都不作話?那朕換個問法,你們說,趙匡贊此請的目的是什麼?無緣無故,連朕賜的王爵都不要了,內中必有隱情!趙卿素來敏捷,你說說看!”

被劉皇帝點到,趙匡義略感爲難,心中暗思,其中有什麼隱情,陛下難道不知?左右不過,引退自保罷了。

當然,內心真實想法是不好道出的,劉皇帝的注視下,趙匡義也不敢多想,稍加思索,便從容道來:“臣以爲,東平王此奏,必有緣由,陛下不若召之垂詢,一探究竟?”

趙匡義似乎也深諳廢話文學,這話說了跟沒說一般。劉皇帝聞之,嘴角咧了下,道:“朕現在是在問伱!你就拿此話來敷衍朕?”

“臣不敢!”趙匡義心頭一凜,趕忙道。

心驚之下,腦生急智,趙匡義道:“臣以爲,東平王怕是遇到了難言之事,方有此辭章!”

“哦?”劉皇帝一副來了興趣的樣子,問道:“什麼難言之事啊?”

趙匡義垂下頭,應道:“臣不知!”

還是廢話!

不過,劉皇帝也沒再爲難趙匡義,他自己心裡也清楚,這樣的事情,他們這些勳貴大臣,也是不好貿然開言的,一切全憑他意志。

大漢的功爵,賞賜抑或收回,主動權永遠掌握在劉皇帝手裡。不過,在此事上,劉皇帝雖然對趙匡讚的用意有所猜想,但並不是太關心,他更重視的,還是這些功臣勳貴們是什麼態度與感想。

稍作沉吟,劉皇帝環視一圈,再問道:“換個問題,你們再說說,東平王所請,朕是準與不準?呂端,你說說看?”

呂端自拜相之後,依舊保持着過去持重的風格,訥於言而敏於行,在劉皇帝面前,尤其如此。此時,被劉皇帝問道,老眉也不禁高高蹙起,一副很爲難的樣子。

思慮幾許,呂端沉聲道:“臣以爲,陛下當準?”

“爲何?”見他說得堅定,劉皇帝追問。

呂端答道:“東平王勞苦功高,陛下恩深遇厚,準其所請,聽其所願,亦屬恩澤!”

聽呂端這麼說,劉皇帝稍微詫異地瞥了他一眼,這個一臉老實的呂尚書,竟也能說出如此厚顏無恥的話來。不過,倒是動聽。

沒有再就此事詢問宰臣們意見了,劉皇帝要乾綱獨斷了,暗自思吟片刻,擡眼便吩咐道:“傳詔,封趙匡贊爲盧國公!”

就這麼簡簡單單一句話,也沒有任何多餘的解釋,但在場衆人都是心中凜然,一個開國郡王爵位,就如此輕易地被剝奪了。

而可以想見的是,趙匡贊做出了表率,其他幾位異姓王,又當如何自處?符、錢二王暫且不提,至少襄陽王安守忠,恐怕是坐不住的,畢他纔是最先提出辭去王爵的,只是當初劉皇帝沒有同意罷了。如今,趙匡贊再請,卻不加猶豫地同意了,甚至絲毫不注意吃相,劉皇帝心思之深沉,也越發難以揣摩了。

“太子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吧!”

“是!”

自當日那番談話後,王著還是沒有多少改變,也越來越像個透明人,此番,未發一言,便同趙、呂二相離開。

待三人退下,劉皇帝看着仍舊面露思索的劉暘,淡淡一笑:“你覺得此事處置得怎麼樣?”

劉暘看了劉皇帝一眼,凝眉道:“雖是趙匡贊主動請辭,但難免爲人非議!”

“朕被人非議的事情多得是,也不差這一樁!”劉皇帝語氣平淡,悠悠道:“與之相比,朕更感慨的是,這些個功臣勳貴,似乎是越來越會揣摩朕的心思了。這趙匡贊居家養病多年,卻好像把朕的心思看透了一般.”

“不過,如此也好!”劉皇帝表情很快變得冷峻,語氣也越發漠然:“趙匡贊還是個聰明人啊,不論是經商自污,還是請辭王爵,都顯其恭順!他想求個心安,朕就給他!”

從劉皇帝的話裡不難看出,他確實對早年封的那幾名異姓王有想法。而劉暘聽了,沉吟片刻,有些猶豫地問道:“不知符、錢、安三王,陛下將如何對待?”

“你覺得呢?”劉皇帝反問了句,然後輕聲道:“既然趙匡贊做了表率,就看他們是否如他一般聰明瞭”

“大漢,也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了!”劉皇帝又說了句,聲音很輕,但卻極其抓耳,劉暘聽得真真的。

想了想,劉暘似在提醒劉皇帝一般:“符昭願尚在安東!”

“一封詔書的事情,又何需在意他人在哪裡?”劉皇帝當即道,不過注意到劉暘的表情,還是多說了句:“朕知道你與符家的感情,如何做,自己斟酌”

第1803章 運動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41章 雌威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348章 老皇帝第39章 濮州案(2)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69章 東出太行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06章 調任第152章 聽政3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84章 示警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40章 潞州三傑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40章 荒唐太子第92章 定州事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59章 亂情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27章 出兵爭論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59章 還朝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30章 湖湘之治第364章 過韓府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34章 崇元殿中第67章 宿州一線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80章 京觀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455章 見聞第85章 異心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172章 太子妃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78章 會獵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7章 父子座談第21章 西巡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497章 重拾第59章 病榻陳情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66章 陷河陽第160章 平定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483章 南巡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5章 王樸走了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715章 力所能及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