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2章 契丹政變

第1762章 契丹政變

和東京城中相似,漢宮之中也是喜悅一片,各處張燈結綵,顯得隆重無比,顯然,今年中秋,是要好好慶祝一番,劉皇帝也打算與民同樂。

崇政殿的情況也是一樣,完全融入在宮廷內外的氛圍之中。殿內,劉皇帝盤腿坐在御案後,天氣漸涼了,身上穿着一件看起來未加任何修飾的袍服,精神看起來很好,臉上帶着笑意。

御前侍候着幾人,太子劉暘,武德使李崇矩,皇城使王繼恩以及理藩使蕭思溫。

自從榆林叛亂平定後,在關內坐鎮半年多的李崇矩,也終於回到東京,覆命述職。在關內的那段時間,李崇矩實際上幹着坐鎮後方的差事,爲榆林平叛保駕護航,當然,過程中殺得是人頭滾滾,也讓很多人,見識到了老郡公的狠辣,事實上,當武德使的,又豈有真正的善人。

李崇矩在關內,究竟抓了多少人,又殺了多少人,有罪者幾人,冤屈者又有幾人,恐怕連武德司自己都難清楚,非常之時,大局爲重,也顧不得那許多。

當然,李崇矩本質上並不是那種純粹的鷹犬式人物,事照做,人照殺,但完之後,難免道德負擔沉重,而過去的一年歲月,也實在辛苦,因此老郡公給人的感覺,也越發蒼老遲暮了,不復當初的矍鑠。

“差事辦得不錯,漠北如今的狀況,纔像樣嘛,甚合我意!”高高在上,劉皇帝放下手中的奏報,看着蕭思溫,笑眯眯地道。

見劉皇帝心情不錯,在場衆人也覺輕鬆不少,被點到的蕭思溫,更是顧不得年邁,老腰躬下九十度,謙虛道:“陛下,臣實不敢居功,漠北之變,終究是武德、皇城兩司探事能吏的辛苦功勞,臣實不敢僭領!”

“哎!蕭卿謙虛了!”聽其言,劉皇帝頓時擺擺手,道:“若無你居中協調,豈有如此效果!你的幾封書信,或許比下邊人奔波數月還有用!”

“陛下謬讚了!”蕭思溫還是低調着,不敢與人爭功的樣子。

“二司探事,此番也頗盡力,有功之人,厚賞之!”劉皇帝又朝李崇矩以及王繼恩道。

“謝陛下!”二人齊齊應道。

前不久,在大漢有司的多方串連挑動下,充分發揮了攪屎棍一般的作用,在漠北契丹內部的的掀起了一起政變。這是一場以契丹宗室、貴族爲主,發起的對漢族掌權大臣的反攻倒算,當然,主要就是針對以二韓爲主的兩大家族,事實上,這就是一場奪權行動。

在發動政變的那些契丹貴族來說,這是撥亂反正,還政於君,同時,他們也不怕引起國家的動亂危亡,畢竟得到了大漢的許諾與支持。

雖然不滿韓德讓等漢臣掌權,但他們對韓德讓的一些政策,尤其是緩和與大漢關係的想法還是比較認同的,至少就過去十多年的發展情況來看,背靠大漢,他們這些貴族才能活得更滋潤。如今不比當年了,一味地沉浸在過去,也於國於民都非好事。

“耶律末只,耶律普寧,這二者,都是契丹宗室吧!”劉皇帝問道。

李崇矩操着一口蒼老的聲音,答道:“回陛下,正是,耶律末只爲樞密副使,有幹才,平叛撫民有功,協助耶律休哥主持漠北軍事。

耶律普寧爲宣徽使,此前從討室韋,功勞甚大,頗受親重.契丹此番政變,若無這二者出力,未必能成!”

“那耶律休哥呢?就沒有鎮壓?”劉皇帝有些好奇道。

李崇矩搖搖頭,應道:“從始至終,耶律休哥都穩居其庭,寸步未移,任其變動,不聞不問!”

“想來,耶律休哥也是知道民意不可違的道理,韓氏家族雖然可用,但比起宗室貴族的利益,就不足爲道了!即便他耶律休哥功高望重,也難以彈壓整個宗室貴族的反噬!”劉皇帝淡淡道。

“陛下英明!”

“二韓家族都被夷滅了?”劉皇帝又問。

王繼恩插嘴道:“回官家,二韓家族數百口,除少數人走脫,逃亡天涯之外,餘者盡數被誅殺,王庭韓氏族人扈從,無一活口!”

“可惜了!”聞言,劉皇帝不鹹不淡地說道:“這就是數祖忘典者的下場,不離不棄,遠赴漠北,同甘共苦,但人家可不把你當自己人,屠刀舉起來之時,可不見絲毫留情!”

“陛下所言甚是,二韓家族,也不過咎由自取罷了!”王繼恩答道。

當初,在遼國強盛時期,有幾大漢臣家族,其中最有名的,末過於二韓。玉田韓知古家族,幽州韓延徽家族,二家族是契丹漢化成果的象徵,鼎盛之時二家幾乎分掌遼國漢臣民大權力。

而韓氏家族中,也確實是人才輩出,過去的幾十年,完全呈現出一種井噴的狀態,韓德讓能在漠北掌權,可不只他一人的能力,他的那些兄弟叔侄們,同樣是鼎力之基礎。

只是,時移世易,曾經的輝煌不再,到如今,甚至淪落到身死族滅的地步。

劉皇帝對二韓家族,多少是有些瞭解的,對其下場,要說感到大快人心,則沒到那個地步,要說可惜,也僅僅是嘴上說說而已。至少,二韓家族的滅亡,也有大漢在裡邊推動。

事實上,他讓人往漠北傳達罷黜韓德讓的意思之後,就已經預想到可能會有這樣的結果,權力的鬥爭,豈能是溫情脈脈的,尤其對遊牧政權來講,不殺個血流成河,如何能夠確保勝利果實。

“陛下,如今契丹主再度遣使南下,意圖與大漢修和!”劉暘也開口了,彙報他了解的消息。

“哦?”劉皇帝微笑道:“此一回,何人爲使?”

劉暘道:“據報,乃是皮室軍將領,蕭排押!”

“蕭排押?”劉皇帝目光頓時轉向蕭思溫,問道:“蕭卿,此人當與伱是同族吧!”

蕭思溫稟道:“回陛下,契丹蕭氏,基本爲國舅部人,與臣確屬同宗。這蕭排押,臣有耳聞,乃是蕭撻凜長子!”

聞言,劉皇帝也反應過來,扭頭看向劉暘:“韓德讓及蕭撻凜,還在京中吧!”

“仍在,未得詔旨,不敢放行!”劉暘答道。

嘴角上揚,劉皇帝道:“如今,漠北韓氏滅亡了,不知這韓德讓又當何去何從?”

劉暘聞聲色動,他可知道劉皇帝對韓德讓的看重,想了想,道:“陛下,韓德讓家族覆滅,現在就有如孤魂野鬼,無處安身,且與契丹有家族血仇,此時招攬,可放心使用,大漢得一干臣啊!”

“放心?以韓德讓的才智,看不出漠北變亂背後的手腳?”劉皇帝聞言,冷冷一笑,想了想,悠悠然道:“殺了韓德讓,如何?”

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207章 還京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29章 勸諫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1章 大典日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6章 異見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345章 剝削者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53章 兵臨刪丹第265章 楊無敵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6章 遺奏十條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34章 東路軍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052章 回京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84章 示警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357章 國滅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772章 處置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24章 巡遊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8章 侯益第9章 新官上任第236章 母、妻、子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452章 皇孫第196章 橐駝兒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36章 趙都帥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章 乾祐滅佛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49章 降表第106章 倒趙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無題第4章 中原易主第17章 附議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75章 西北邊報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96章 反響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30章 滿堂春宴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