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8章 格局

第1708章 格局

崇政殿中,劉皇帝正在同劉廷翰等幾名軍政大臣,商量調兵遣將的事務。說是商量,其實就是劉皇帝接受彙報。

根據樞密院的計劃,針對榆林之亂,朝廷要重拳出擊,堅決打擊,徹底消滅,與此前的小打小鬧不同,動則如雷霆,以絕對碾壓地力量壓上去,碾碎所有叛逆,哪怕把榆林徹底打爛,都在所不惜。

即便在樞密院的初步計劃中,也要調集十萬大軍,遠赴西北剿賊,若加上榆林當地的軍隊,就有近十三萬大軍,而這些軍隊,大部分都是朝廷在編的職業軍隊,即便是團練卒,也是久經訓練,從有戍邊履歷中的隊伍選拔。

經過長達十年的裁改整頓,大漢在籍職業士兵,數量銳減,以鄉兵團練填補,從軍隊素質而言,比起十年前,不可避免地產生下滑,但朝廷養兵的消耗也確實下降的。

當然,這絕不意味着,漢軍的實力就變弱了,剩下的漢軍,尤其是那些職業士兵,素質則更高,要求也更高,戰力自然更強。

楊業、潘美、石守信這些功勳將帥,這些年不在朝中,所受任務,都變成了代天巡狩,遍訪天下諸軍,對兵制改革以及改革後國防設置、軍隊訓練做督導,爲兵制改革保駕護航。

而經過長達十年改造的大漢軍隊,除了在西域血戰一場,真正檢驗了一番成果外,還沒有遇到大的挑戰。對三佛齊國的戰事,還不夠格,對手太弱,贏得太輕鬆。

相比之下,榆林這邊的叛亂,倒可當作一塊試刀石,用實戰磨一磨漢軍的氣質。再加上,漢軍的發展,除了對個人素質的提升之外,也越來越依賴對器械的使用。

這幾十年間,大漢的軍事技術與軍備技術,都是顯著提升,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過去最仰仗的是強弩、利刃、堅鎧,而隨着火藥技術的研發應用,大量以火藥爲基的武器開始出現在大漢軍隊之中,各種各樣的新式武器,在軍器坊重賞之下,被那些聰明的工匠研製出來。

冷兵器仍是這個時代的戰爭主流,但在大漢這三十多年的變革中,悄無聲息中,也增添了不少“熱”的屬性。畢竟,連火炮都已經被研製出來了。

而牽頭造出了火炮的“八級工”孫永平,直接被劉皇帝賜與侯爵,即便是個三等侯,但也是能世襲的,同此前對棉紡技術改良的犒賞一般。

當然,到目前爲止,火炮仍在實驗之中,對黑汗作戰,就調撥了一批,想看看在戰場上的實際效果。只不過,還沒投入運用,黑汗已經被打得潰敗,龜茲攻克,席捲天山以南。

西域戰事的勝利,屬於漢軍傳統式的勝利,而對新武器的試驗,如今把目光放在了榆林叛亂上,爲此,兵部已然調撥了五十門火炮,把殿前司直屬的仍處訓練研究中的炮兵給派遣出去。

新武器的誕生,往往帶來新軍事、戰術思想的變革,當初火箭的誕生,都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傳統大黃弩這等利器的作用,何況被格外受劉皇帝鍾愛的火炮呢。

而在一些軍官的研究中,倘若火炮的威力,能夠達到預期效果,那麼未來這門利器將徹底替代過去在漢軍攻無不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霹靂炮。

那傢伙,威力確實不俗,猛火油恰如其名,能夠製造出一片戰爭煉獄。但是,笨重,難操作,操作人員需求較多,一臺霹靂炮,少則十幾人,多則數十人。在配重式拋車研究出來之前,一臺霹靂炮,甚至需要上百人牽拉發射。

相比之下,火炮要“輕盈”得多,簡練得多,威力也更大,火藥畢竟是能開山破石、驚天動地的。

不只是傳統的陸軍,海軍對火炮也格外上心,甚至都不是爲了逢迎聖意,畢竟,爲了增加海軍艦隊的打擊能力,都把霹靂炮搬到戰船上去了,而新式火炮,似乎更加契合戰船。

當然,此時劉皇帝不是爲了和臣子們討論火炮的威力以及對大漢軍事革新的作用,還是在考慮榆林平叛的策略問題。

平叛大軍,顯然以西北地方軍爲主,另從臨近的河東、山陽也各遣一路,若是加上漢人義勇、臨時徵召的番兵,那輕鬆之間剿賊兵力就可攀至二十萬人。

不疾不徐,把整個榆林圍起來,趙普的困敵之策,還是有些道理的,劉皇帝也稱之爲囚籠政策,把所有榆林党項都圈起來,慢慢炮製,逐一消滅。

對當地的漢民,乃至雜胡,都可以加以區分,區別對待,但對党項人,大可不必,劉皇帝已經對党項人徹底喪失耐心與信任,或者說,從來沒有所謂的信任。

哪怕對契丹人,劉皇帝的感官都要更好一些.

在原史上,李繼遷叛亂之初,宋廷在西北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李繼遷也只能在地斤澤小打小鬧。只不過,宋廷自己表現太爛,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個統一的、堅決的剿賊策略。

先軍事打擊,軍事打擊不行,再政治分化,還不行,又搞經濟圍困,一步步做下來,看起來,按部就班,穩紮穩打,實則是變化不定。

作爲皇帝趙匡義,也是瞻前顧後,一面要消滅叛軍,一面又不斷尋求妥協,用人上面,更是乏善可陳。

不論是田重進還是田仁朗,都是沙場宿將,尤其田仁朗,更一度把李繼遷逼到絕境,呈困獸之勢。但趙匡義在東京又坐不住,急不可耐,要下令催促,最終乾脆撤了田仁朗,換上王侁。

而王侁其人才幹如何,在大漢已經經過充分證明了。更可笑的是,居然放李繼捧回夏州,意圖招撫李繼遷,結果被那倆堂兄弟玩二人轉,忽悠得淪爲蠢類。

當然,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客觀條件,便是宋廷在北面有一個強大的大敵遼國,一直承受着巨大的軍事壓力,也給了李繼遷在宋遼之間左右逢源的機會。

北宋爲何一直被詬病,甚至不被人認爲是大一統的王朝,除了那些讓人惱火的政策之外,燕雲缺一塊,西北缺一塊,好好的金甌破得四處漏風,怎能不被鄙棄。

不過,在大漢,遼國已然作古,李繼捧全族更是早早地被族滅,趙匡義能犯的失誤,在劉皇帝這裡是完全能避免的。

此前不算太重視,如今,真正要發力,那就是全方位的打擊。趙匡義會顧忌幾十萬党項人反叛的影響與壓力,劉皇帝想的,則是把幾十萬党項人斬盡殺絕,哪怕不考慮現實條件的懸殊,這兩者之間的差距也是顯著的。

“西北平叛,與以往作戰有些區別,這一回,面對的是一個民族,作戰方式,與作戰目標,都要有所變化!”劉皇帝做着最後的指示:“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戰場上的勝利是根本,是一切,而行軍打丈,打得還是兵馬錢糧,在榆林,後勤的重要性,則更加重要!這一點,朝廷這邊,要做好充足準備,全力支持!”

見劉皇帝把目光投向自己,韓通立刻表態:“陛下放心,老臣已敦促下屬,按照樞密院軍令,調撥軍需,此事若出了問題,老臣提頭來見!”

聞言,劉皇帝笑了笑,又衝被召來旁聽的戶部尚書沈義倫道:“沈卿,剿賊軍費,就勞你盡心了!”

“是!”已經年逾古稀的沈義倫,很是淡定,恭敬道。老臣也清楚,等榆林亂事平定,大概就是他告老歸養的時機了,因此,他的心態很平和。

沈義倫的仕途,可以說是隨着大漢的建立正式開始的,最初爲白文珂幕僚,後歷任澠池令、陝州刺史、河中知府,等進入朝廷,就一直在財政系統打轉,雖然從沒有擔任過財政主官,但一直是著名的理才能手。

這章沒寫完,不過據報日本落後了,得去點評一下

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79章 長教訓第117章 機會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5章 名單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49章 降表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694章 鹽州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769章 影響力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213章 紆尊降貴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283章 降將第12章 如此安慰第428章 用心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487章 “驚喜”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86章 籠絡人心第90章 關右節度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53章 兵臨刪丹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57章 國滅第344章 打個賭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768章 崩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43章 事畢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66章 商業互吹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148章 教誨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357章 國滅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311章 李沆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321章 瑤女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67章 遺表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71章 六合堤上第47章 戰略所向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121章 道士第3章 臺懷之事第8章 巡視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84章 教訓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