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

東宮,嶽樺院內,太子劉暘靜靜地躺下軟椅上,享受着藥浴,盆深近膝,空氣中瀰漫着少許的藥味,不是太難聞,卻引人昏昏欲睡。

蕭綽則蹲踞在前,親手侍奉,按按捏捏,就如她爲人一般,分寸把握得極好,不讓太子感受到絲毫不適。

劉暘顯是疲憊了,一臉乏態,不知覺間,劉暘臉上也多了些微的皺紋。恍惚之間,聽到蕭綽輕柔的呼喚:“殿下!”

睜開雙眼,正面對一臉溫柔的蕭綽:“水涼了,添點熱水吧!”

劉暘朝外望了望,冬夜寂靜,這宮苑之中,也多了幾分凝沉,房間內,燭光暗淡,籠罩在二人身上,增添了少許朦朧的氛圍。

“什麼時辰了?”劉暘輕聲問道。

“已入酉時!”蕭綽答道。

“罷了,不泡了!”劉暘揉了揉依舊有些發酸的眼睛,兩腳擱到盆沿,吩咐道。

“是!”蕭綽立刻取過毛巾,端起劉暘的腳,用心地擦拭着。

平日裡,像擦腳這種活,劉暘也是不假手於人的,不過,近來實在乏累難堪,也不免偷懶,讓人伺候着。

收拾既定,劉暘把蕭綽拉到身邊坐下,看着這張並不算傾城絕色,卻討他歡喜的臉蛋,問道:“聽說你父親今日過來了。”

“是!”聞問,蕭綽點點頭。

“既至宮中,也不來見我!”劉暘道。

蕭綽低下頭,輕聲道:“殿下國事繁忙,不便打擾!”

“這話可就見外了!”劉暘笑了笑。

事實上,對於蕭家的安分守己,劉暘一向是很滿意的。相較之下,趙妃那邊,雖然身出名門,教養很好,但難免與外朝牽扯太深,不可避免地生出些麻煩。

而蕭思溫又升官了,如今職居理藩使,主掌理藩院,雖然在朝廷諸部司中排名很靠後,但也是實權部門。最重要的,這意味着他們蕭氏進一步融入大漢朝廷中了,當然,又有些受針對了。不過,和蕭綽在東宮的作風一般,蕭思溫在朝廷內,也日常保持低調。

“殿下近來消瘦許多,還需保重身體,勿要過於操勞啊!”閒聊兩句,見劉暘面上又涌現疲憊,一副困頓的模樣,蕭綽關心道。

劉暘靠在軟椅上,閉着眼,擡手敲了敲額頭,嘆道:“國事如此,我豈得閒暇。今歲中原道州田土歉收,財稅大減,各地糧價上漲,若非官倉出糧,平抑糧價,只怕又多紛擾了。

西北收成,同樣不佳,自官府到民間,波折不斷,屢生動盪。榆林道那裡,王侁剿賊不力,李逆實力孱弱,然屢撲屢起,就是難以根除。

党項人更是蠢蠢欲動,離心離德,實令人擔憂,我也有些寢食難安啊”

劉暘倒苦水一般說起這些煩心事,蕭綽默默地聽着,額頭稍蹙,思吟幾許,問道:“那李繼遷,竟如此難纏?”

劉暘沒有睜眼,只是搖頭道:“不是此人難鬥,而是局勢使然。賊衆不多,實力不強,若與官軍正面相抗,只有覆滅一途。

此前數次進剿,早已證明了這一點,對官府而言,流寇是最麻煩的,而李逆如今,正是堅持流寇作戰,東進西出,忽隱忽現,讓王侁有些疲於奔命。

而榆林的環境,也給了其來去縱橫的餘地。事實上,持續了這一年的亂事,朝廷早已看清楚了,李繼遷不足慮,麻煩的還是那些党項人啊。”

“既然看出問題所在,爲何不對症下藥?”蕭綽疑惑道。

“如何沒有,已經讓榆林各州官府,加強對境內党項部民的限制,隔斷其與李逆的聯繫,然而,效果了了。

爲剿滅叛匪,彈壓地方,榆林已增兵至三萬,但既要進剿,又要維穩,如今仍顯不足,榆林党項,可有數十萬衆.”劉暘有些頭疼道。

聽完,蕭綽不由想起了當日與劉暘談論此事的情況,顯然,形勢非但沒有改觀,反而有惡化的趨勢。

蕭綽保持着謹慎,輕易不願意對這些政事發表見解,但看劉暘這副煩惱的模樣,心思又不免活泛起來。

遲疑片刻,蕭綽輕聲道:“既然殿下早已看清,榆林之亂,亂在党項,爲何不從着這方面着手.”

劉暘終於睜開了眼,打量着她,目光很平靜,但看得蕭綽心神微震,垂下腦袋,道:“殿下恕罪,我多嘴了!”

劉暘擺擺手,又軟了下去,沉默了好一會兒,方纔低聲說道:“你所指,我明白,爹此前更是表明對党項人的態度。或許是我婦人之仁了吧,但眼下的西北,維持當下之局勢,已然勉強,實在難以痛下決心。近來,爹的耐心,已經越發不足了”

劉暘沒有說下去,但以蕭綽的聰明,自然領會個中之意,一雙眸子也閃爍幾下,她也肯定,以劉皇帝這樣的雄主,一怒之下,伏屍百萬,流血千里,是一點不誇張的。更何況,榆林的党項人,遠不足百萬。

想了想,蕭綽又道:“即便不至那一步,時下榆林剿匪不力,進展遲滯,都證明當前的剿賊策略有問題,或可進行相應調整!”

聽蕭綽這麼說,劉暘若有所思,擡指道:“爲此事,政事堂、樞密院包括榆林道那邊都有所爭論。夏州兵馬指揮使孟玄喆此前上了一道奏章,對王侁的剿賊策略多有指摘,這將帥之間,也有矛盾了!我看吶,這調整,恐怕要從用人上展開了!”

聞言,蕭綽欲言又止。劉暘自然注意到了,笑了笑,道:“話已至此,眼下就你我二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吧,不需拘束!”

劉暘這種態度,蕭綽仍舊略顯矜持,不過嘴角還是微微揚起一點弧度,意有所指地道:“兗國公出身名門,領兵多年,又坐鎮榆林已久,即便情況複雜,也不至於被區區李繼遷,迫至如此地步吧!”

“王侁啊!”劉暘眼神此時也稍顯迷離,悠悠道:“這一年,他可是譭譽參半,非議頗多啊!前不久,還有人提到,王兗公去世之前,曾留遺言,王侁不可大用,已經將之比作馬謖了。爹不只對榆林的情況無法忍耐了,對王侁,也是如此啊”

第1694章 鹽州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38章 殿議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474章 補漏匠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693章 安西王第413章 分食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41章 劉信遭貶第41章 卷甲入城第62章 禍福之間第83章 惠妃母子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176章 雍王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97章 隰州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章 登聞鼓響第195章 楊邠案(3)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0章 契丹亂政第76章 視察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2章 如此安慰第30章 滿堂春宴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713章 機遇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38章 賞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35章 楊村第195章 遼帝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13章 日常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361章 安東國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80章 過鄴都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752章 放手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39章 長沙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