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文盲將軍

清漣的湖水在秋風的作用下盪漾不已,冷冽的湖光映照在劉皇帝滄桑的面龐上,那雙泛着些許疲憊的眼睛望着遠處停泊着艦船,思緒似乎也隨着大漢海軍的開拓飄到九州之外去了。

跟隨在劉皇帝身邊的,除了喦脫之外,還有一名身材魁梧、面貌冷峻的中年,時任龍棲軍都將的永安伯高瓊。

近些年來,隨着大漢兵制改革的展開,楊業也被劉皇帝派往諸邊,負責各地邊陲戍防的調整安排,殿帥這個“大漢第一帥”的職位便空了出來。

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劉皇帝沒有再挑人補上,而是任其空置,不只是殿帥,侍帥也一樣,田重進、劉廷翰先後卸任。

發展到如今,殿前司、侍衛司這兩大在大漢中前期歷史上地位崇高、赫赫有名的禁軍統帥機構,逐漸失去了其統轄權,副都指揮使、馬、步軍都指揮使、都虞侯等高級軍職,也漸漸淪爲虛銜。

與此同時,原本集中在兩司的統兵權,則繼續下放,由下屬諸軍的都將直接負責,原屬兩司的職吏也分散於樞密院、兵部及諸軍。

當然,殿前、侍衛二衙,並未徹底裁撤,機構仍舊保留着,也留了一部分職吏維持運轉,只是失去了大部分的職能,這兩司也逐漸成爲下屬禁軍的編制劃分名義。

至於三衙之一的巡檢司,同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這個機構非但沒有被縮減裁撤,反而進行了充實完善,當然這也代表着其職能的變化,逐漸名副其實,成爲巡檢衙門,重心放到治安事務上了。

不過,巡檢司也成爲了官僚將領們熱衷的部門,巡檢使也是中樞部司中最矚目的實權部門之一。如今的巡檢使,乃是陽邑侯張永德。

對禁軍的這些調整,顯然又是加強朝廷對禁軍控制的一種舉措,樞密院本就負責全國軍政事務,其中禁軍的調動權力,更是牢牢把控在手中,從這之後,樞密院在軍事調動安排上,也再不用受那三衙制約,可以直接對下屬的馬步軍發佈命令,實現垂直管理。

但同樣的,樞密院的權力也由此大大加強了,考慮到這方面,劉皇帝對樞密院同樣啓動變革,或者說談不上變革,只是對其職能、權責的劃分進一步細化,在樞密使外,增設四名樞密副使,分管禁軍、北面、南面及海軍事務。

一切,仍舊以制衡爲主,前樞密使曹彬也在任職八年之後卸下職務,改由劉廷翰接任。而上層的變動,對於下屬諸番號軍而言,影響並不大,只有接受軍令少了一箇中間環節罷了。

或許,最大的影響,就在龍棲軍了,作爲劉皇帝起家的軍隊,始終是大漢第一強軍,而如今作爲龍棲軍都將的高瓊,自然也成爲了諸將之首。

“高卿,朕沒記錯的話,你家大郎繼勳正在金明池水師中受訓吧!”劉皇帝擡手一指,輕聲問道。

“回陛下,正是!”高瓊恭敬地答道。

微微一笑,語氣中帶着少許的好奇:“你這個擅長騎射的陸將,子嗣卻要往海軍發展,這是要水陸並進,均衡發展啊!”

見劉皇帝心情不錯,高瓊板着的臉也露出點笑容:“犬子年少輕狂,前者見郭良平因功獲封致遠伯,也放言,要參加海軍,出海建功!臣見其志甚堅,並非一時衝動,因而,也就沒有阻止,不論在禁軍、邊軍還是海軍,都是爲大漢效力,爲陛下盡忠......”

“很好!將門虎子啊!我看繼勳,未來是有大出息的!”劉皇帝輕笑道。

見皇帝都誇獎自家兒子,高瓊怎能不心喜,不過嘴裡仍舊習慣性地謙虛道:“陛下誇獎,犬子若知,定然會飽受激勵,不爲大漢建功,恐怕都無顏回京了!”

“打三佛齊國,就可以讓他去試試嘛!海軍的戰船雖然龐大犀利,但終究開不到岸上去,要教訓那些不服王化的蠻夷土着,還得靠大漢的強弓硬弩、精兵勐士!”劉皇帝道,海軍針對三佛齊的作戰計劃,自然得到了劉皇帝的首肯。

“陛下令下,敢不從命!”高瓊嚴肅道。

看了看高瓊,劉皇帝雙手環抱胸前,手中的竹節輕輕拍打在腿上,問道:“高卿近來書念得如何?”

一聽此言,高瓊那冷峻的面龐間少有地露出了點尷尬的色彩,過去,在大漢的高級將領中,不識字、不知書的人,不在少數,但如今,最出名的,大概只剩下高瓊了。

稍稍低頭,掩飾着自己的尷尬,高瓊低聲答道:“回陛下,臣現如今,已經能正常閱看軍令公文了,至於書寫還需僚屬幫助,若是讓臣做詩寫文章,那就力不能及了!”

見他有些緊張,劉皇帝輕輕地笑了笑:“有進步便好!過去高卿目不識丁,尚且治兵又方,如今能看公文了,有你統領着龍棲軍,朕就更加放心了!”

“多謝陛下信任!”高瓊稍微鬆了口氣。

“不過!”劉皇帝話鋒一轉,稍顯鄭重地道:“你若只想爲一將,率一兩萬卒,如此足以。若是有更高的追求,就略顯不足了,你試想,朕若是讓你去管理樞密院,如何能服衆啊!”

聽劉皇帝這麼說,高瓊頓時嚴肅起來,眼神中也浮現出少許的激動,不是爲樞密院的高官職位,而爲劉皇帝如此的看重。

雙手重重抱拳,高瓊鄭重道:“陛下待臣如此,臣豈敢懈怠!”

探手拍了拍高瓊肩膀,劉皇帝道:“不必如此,朕今日效孫權勸呂蒙,將來傳出去,也算一段佳話。但願有一日,你高瓊也能像呂蒙一樣,讓人刮目相看!武臣,從來不是隻有勇武就行了的,你過去雖然目不識丁,但領兵作戰,馭兵之法,可都是智慧與學識,不要輕看了!”

“是!”見劉皇帝如此諄諄告戒,高瓊當即應道,誠懇地說:“臣必定不負陛下期許!”

當然,孫權勸呂蒙讀書的典故,高瓊還真是不清楚,好像在哪裡聽過,但具體是何人,他就不知道了,應付劉皇帝的同時,心中已然暗暗打算,回衙之後定要找幕左討教一二。

在劉皇帝他們談話的遠處,還有一道身影,正輕馳快馬,在金明池畔的草地上肆意奔跑,聽到越來越近的動靜,聞聲而視,老臉上露出些慈愛的笑容。

那是皇孫劉文海,晉王劉晞的長子,由高貴妃撫養多年了,如今已然十二歲了。望着那馬上馳騁的英姿,劉皇帝彷彿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心情也不由愉快了些。當然,劉皇帝這個年紀的時候是什麼模樣,他自己都不知道。

伸手遙指,劉皇帝笑問道:“高卿,你看朕這孫兒如何?”

“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啊!”高瓊不知從哪裡聽來的詞,順口就答。

“哈哈!”不過,劉皇帝倒也沒那麼在意,反而取笑道:“誰說朕的高大將軍胸無點墨,朕該抽他嘴巴,這不就出口成章了嘛!”

說着,劉皇帝有些悵然地滴咕一句:“朕依稀記得,《高祖實錄》中有記載,當年還在太原,起兵之前,高祖問起蘇逢吉,蘇逢吉也是這麼評價朕與大哥的......”

第104章 平息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8章 楊蘇還京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455章 見聞第327章 派系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492章 事發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42章 嶺南在望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80章 賞功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1章 請教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77章 安陽之殤第383章 敞開談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93章 噩耗連連第38章 賞第39章 濮州案(2)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376章 對策第330章 小市民第118章 蒲陰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36章 迎奉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347章 談話第1707章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164章 監國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37章 回鶻使者第50章 下定決心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298章 事泄了第152章 聽政3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