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太子的作用

廣政殿內,劉暘站在撐起的窗櫺前,仰頭眺望着殿外的風景,雖處冬時,但天藍風清,然劉暘的面龐上,卻是一片悵惘,略帶憂慮。

時間悄然流逝,不知覺間,劉暘如今也已跨過而立之年了,比起幾年前,樣貌氣度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他早就已經成熟了。

也就是鬍鬚,又濃郁了幾分,同時,整個人多了些煩惱與憂慮。不只是因爲東宮內部的矛盾,也爲江山社稷。

這幾年,劉皇帝對他的信任始終如一,再度對他進行放權了,最大的標誌就在於,把刑殺以及五品以下官員的任命權力也放手了。

這份信任,既讓劉暘感動,也帶給他莫大的壓力,從近兩年來看,他手中的權力已經無限接近於皇帝了,是以往任何一位太子都難以比擬的。

當然,這父與子、黃帝與儲君之間的關係,也是難得,如果能夠有始有終,那也是皇權傳承的一段佳話。

而劉暘的壓力,也大抵來源於此,既有對這種近乎無保留信任的感懷,也有一份憂國憂民的情懷。

劉暘從小就與機敏無關,甚至有些遲緩,過去,在面對劉皇帝時,他經常會隨身攜帶一本小冊子,用以記錄劉皇帝的指導與訓示,以免遺忘或者在轉達的過程中出現疏漏。

這是一個好習慣,既然表現出他的認真,也表現出他對劉皇帝的敬重。到了如今,這個習慣已經改了,畢竟他不能永遠只當個三好學生,永遠只做劉皇帝面前的應聲蟲,需要有自己的威嚴威望。再加上,這麼多年,他對信息的接受與處理能力,也早就歷練出來了。

但實際上,這份好習慣,他是長留心間的,對劉皇帝的各種訓示與語錄,也是時常溫習,以應證自省。

劉暘顯然是個聰明人,更是個聰明的太子,因此,並沒有因爲這些年劉皇帝的信任放權,便恃寵生驕,倚權獨斷,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

和劉皇帝的影響有關,劉暘也是個愛讀史的人,也常常以史爲鑑,他心裡也太清楚,劉皇帝的這份信任來之不易,極其難得。

但作爲太子,他如果失了初心,自矜自傲,那麼危險也就不遠了。誠然,一個二十多年的太子,在朝廷已然積累了一股堪稱強大的政治力量,說一個犯忌的可能,如果有一日劉皇帝突然駕崩了,劉暘可以十分順利地在羣臣推戴下,登基即位,接受政權,執掌大漢帝國。

但是,在劉皇帝面前,那些所謂的實力與底蘊,又顯得微不足道了。劉暘心裡真切地清楚,他如今的一切,都是來源於劉皇帝,來源於“簡在帝心”這四個字,如果哪一天失了這一點,那一切都將成爲虛妄。

因此,哪怕作爲有史以來最具實權的太子,劉暘也始終不敢張揚恣意,始終保持着謙卑,保持着對劉皇帝的尊敬與忠誠。

有一說一,大漢帝國如今朝政穩定,帝室“和諧”,太子劉暘的作用與付出,要遠大於劉皇帝。

沒有劉暘這樣一個太子,僅靠劉皇帝那剛愎強勢的性格作風,這內部,還不知道會呈現出怎樣一種局面。

從這個角度而言,劉皇帝是幸運的,後宮有一個賢明比長孫的符皇后,朝廷有一個勤懇溫良的太子,政事堂還有一個治國能手趙普。

有這三者相助,在大漢走向開寶盛世的這近二十年間,方纔能夠穩如泰山,破浪前行。玩權術、搞鬥爭,劉皇帝是一個好手,但這建立在他皇帝的身份上,在他手握的皇權上,沒有這兩樣東西,他也不可能“無往而不利”。

在劉皇帝三十多年的皇帝生涯中,包括還在河東王府時,可能找出無數例子來證明,劉皇帝並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

早年的時候,或許還能壓抑本性,在面對自己信任、看重的人,還能保持着虛僞的謙遜,釋放出溫和與善意,裝模作樣地當一個聖主明君。

但是,皇帝當久了,國家太平了,天下安定了,習慣了高高在上,習慣了乾綱獨攬,過去的那份謙懷正在不斷遠去。

對於劉皇帝而言,任何人任何事,都需要一個信任的基礎,但如今,能夠獲得他信任的人,實際上是越來越少了。

連魏仁溥都能猜忌,那還有誰能讓他掏心掏肺呢?過去,劉皇帝與魏仁溥、與王樸、與慕容延釗、與柴榮這些文武大臣之間的關係,堪稱佳話,是君臣一體、和衷共濟的典範。

但是這些人,都陸續故去了,同時,這些人,對劉皇帝,又是毫無保留的敬重與忠誠嗎?劉皇帝自己都不信,關鍵在於,劉皇帝處在那個位置上,而這些人,需要依靠劉皇帝,實現人生價值與理想抱負,這是個互惠互利的關係。

哪怕是楊業,他對劉皇帝,也屬於一種忠誠與敬畏兼具的狀態。過去暫且不提,但如今,如果採訪楊業的內心世界,那他對劉皇帝的感情,敬畏也佔據絕大部分。

這就是劉皇帝,一個逐漸走向獨夫,走向孤家寡人的帝王,一個被權力同化得極其徹底的政治生物。

可以想見,沒有符皇后,沒有太子,劉皇帝的晚年,怕是難以看到什麼光彩,陪伴他的,或許只有孤獨與陰冷。

就是這些年始終得寵的小周宜妃,在那你儂我儂背後,也從未走進過劉皇帝的內心,再得寵,她也只是劉皇帝的一個妃嬪罷了,如果一朝失寵,與周淑妃的結局或許也不會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對劉皇帝而言,劉暘的作用已經很特殊了,與朝廷大局而言,就更加重要了。就拿已經在朝中持續了數年之久的趙盧黨爭來說,劉皇帝很少親自下場,但爲了朝廷的和諧穩定,劉暘這個太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少爲人知了。

雖然不喜盧多遜,但在朝堂上,劉暘還是竭力維持着一個平衡的局面,協調關係,趙盧之間的“官司”,也往往由劉暘擺平。

拿趙普來說,他這個宰相,已經當了十五六年了,這在劉皇帝當國的情況下,實在有些令人咋舌,不提其他,看看乾祐年代大漢的宰相們是怎麼走過來的就知道了。

但趙普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劉皇帝如此信任,願意也敢把他放在首相的位置上這麼久?僅僅是因爲他出衆的治國能力,因爲他會迎合劉皇帝?

顯然是不可能的,天下不會因爲缺了一個趙普就無法運轉了,朝廷也不缺宰相之才。劉暘這個能夠擔當大任的太子,也是劉皇帝的一個保障。

在劉皇帝眼中,有劉暘在,就不怕趙普掌握的相權威脅到他的皇權,有趙普在,同樣也不怕劉暘這個太子逾越,這也是一種制衡。

當然,會造成這樣的局面,也因爲劉皇帝是越來越傾向於穩定與安全,如非必要,也不願意輕易改變。

但是,無法否認的一點,就是太子劉暘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二十年間,大漢穩定向前發展的同時,上層已經開始固化,形成固定的階級與利益集團,其根源,或許也來源於劉皇帝本身思想的固化。

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5章 堂議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46章 目標八寨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416章 面試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02章 絕境第296章 反響第336章 怪圈第68章 撤了第1811章 歸來第120章 折家第46章 郭榮奏事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37章 回鶻使者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9章 寫得不錯!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91章 王峻驕狂第66章 兄弟之國第60章 都安心了第26章 名將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208章 獄吏之貴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376章 拷問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85章 善後爭議第73章 紙上談兵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399章 還債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56章 彌月之喜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41章 祭關公第470章 分封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7章 小張探花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68章 撤了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98章 轉折點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69章 禍事了第68章 二次北巡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180章 博弈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371章 殺,不殺?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52章 聽政3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