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盡伏東北

對室韋軍隊的擊破,顯然只是個開端,如何把他新擴張的千里江山真正化爲漢土,纔是更困難的事情。

事實上,朝廷發動這場對室韋的討伐戰爭,目的很純粹,就是爲了消滅這支拒絕臣服,對東北安定造成重大破壞的政權。

至於土地上的訴求,並沒有太多的慾望,畢竟,如今的大漢帝國已經足夠龐大了,十年前劉皇帝就因爲過於龐大的領土導致的大量行政靡費而感到頭疼了。

因此,這新佔的千里疆域,也並不能讓朝廷感到有多少欣喜,這只是討伐室韋附帶的收穫罷了。

而這千里疆域,更沒有多少能夠引得朝廷動心的價值,太偏,太遠,太窮了,其間的資源,在大漢廣袤的國土上,有太多可以替代,也更易開發的地方了。

但對於遼東將士而言,就不是這麼想的了,比起實際上的利益,開疆拓土,封侯賜爵,恰恰是他們致力追求的。

然也僅止於此,於劉煦而言,則又添一分考量了,朝廷不願意花費大力氣做的事,他要做,在這片陌生寒冷的土地上,建立起大漢的統治,將新佔土地消化,納入朝廷的治理體系之下,這顯然也是一個挑戰,一份功績。

於是,在那河之戰結束,室韋人政權崩潰之後,劉煦便開始考慮起,如何進行治理,這實在令他傷神,想要在這片土地上建立有效的統治,確實有些難。

事實上,哪怕到開寶十三年,朝廷中樞對於東北的發展,仍舊沒有一個清晰的結論。東北的資源顯然是豐富的,土地,礦產,動植物資源,但是,實在不具備大規模開發的基礎,比起其他地方,開發成本也同樣高昂。

僅僅一個惡劣的氣候環境,便能讓人望而卻步。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人口的缺乏,沒有人,縱據寶山,也是徒然。而朝廷諸邊,就沒有哪一個地方不缺人的,尤其是漢人。

到目前爲止,朝廷真正下定決心,予以支持的,也僅在遼東這片有基礎、有底蘊的地區,但與偌大的東北相比,遼東也顯得有些小。

並且,在遼東都還沒發展起來之時,朝廷又豈有閒餘的精力,去顧及整個東北地域。而深入進兵東北,其目的也僅在於討滅不臣,出於軍事戍防,出於遼東戰略安全的考量。

那河之戰以後,朝廷內部,就已經有人提出,不臣的室韋人既然已經覆滅了,那朝廷就沒有必要繼續勞民傷財,大加擴張了,只要東北諸夷,向朝廷表示臣服便好。

毫無疑問,這也是最省事的辦法,朝廷也能得面子,大漢那龐大的輿圖上也能將這些土地標記爲漢土。

而一旦要進行深徹的佔領,那必然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增加大量行政、軍事支出,其中的艱難,在大漢西南、西北,已經證實過的。僅僅一個民族問題,就能足夠讓人頭疼了。

不過,對於朝中的那些顧慮與擔憂,劉皇帝並沒有聽取,在攻滅室韋之後,還是同意了劉煦與馬仁瑀聯名上表的繼續挺進東北的請求。

劉皇帝的考慮也很簡單,其他的暫且不提,先把東北清掃一遍,把名義做實,至於之後,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頭疼也放到後面去,總不能因爲建立統治有困難,就不去做了,那樣也只會把禍患遺留到未來。

於是,在開寶十三年夏,經過休整後的漢軍,開始調轉兵鋒,向東進軍,深入渤海故地。這一個進程,比起討伐室韋,要更爲輕鬆。

動用的兵力也不多,只有一萬漢軍步騎以及三千僕從軍,路線則沿着鴨子河流域向東挺進,以整個過程來說,比武裝遊行困難不了多少。

一路向東,沿着鴨子河流域的越裡吉、盆努裡、越裡篤、奧裡米等等部族城國勢力,紛紛請降,選擇抗擊的不是沒有,但接觸之後,便匆匆遁逃,遠離漢軍,根本沒得打。

而每至一地,馬仁瑀便留兵駐守,給漢軍造成困難與損失的,更多的還是惡劣交通與氣候環境帶來的各種意外損傷。

至於馬仁瑀這個主帥,主要任務也放在了接見當地的部族、首領,代表朝廷接受他們的臣服,宣示朝廷對這廣袤土地的主權。

到五月下旬,由馬仁瑀親自統帥的這支東征軍,已然進兵一千三百餘里,挺進至剖阿里部(伯力),一場烈度極低的戰役過後,成功佔領,到此,方纔停止進兵。

劉皇帝之所以調田欽祚任海東巡檢使,也是在此基礎上,讓其清剿沿線叛賊,戡亂靖安。就是在馬仁瑀進軍的過程中,沿着其進兵路線與鴨子河流域,也有大量的土着蠻夷,時不時地滋擾,衝擊留駐的漢軍,劫掠漢軍補給。

顯然,進兵是容易的,建立名義上的統治也不困難,難的是伴隨着此次進兵帶來的各種麻煩。

在馬仁瑀領軍沿着鴨子河挺進時,在南線,侯仁矩同樣統領了一支偏師,他的進兵還要順利些,除了同蒲盧毛朵女真發生了兩次衝突後,並沒有遭打太多抵抗,最終成功佔領率賓府,直面大海。

至此,大漢這次挺進東北的軍事行動,告一段落。

而隨着這次漢軍的進兵的展開,大漢對於廣大東北地區的統治也翻開一個新的篇章,東北的局勢也步入一個新的階段。至於是利是弊,還需留待歷史的驗證,但大漢,再度拓地兩千裡,不管實際情況如何,但表面上,看起來很漂亮。

......

廣政殿作爲政事堂所在,也有太子劉暘固定的一方公桉,經過通報,宰相趙普邁着穩健的步伐入內。

“殿下!”

“趙相免禮!請坐!”對趙普,劉暘給予了足夠的尊重,親自起身,招呼內侍奉茶。

兩年的時間過去,趙普還是一如當初,臉上並沒有增添多少老態,權力大概是最好的美顏了。

劉暘與兩年前相比,最大的變化,或許就是鬍鬚越發稠密了,人也變得更加內斂,一舉一動,自信從容,而威嚴日盛。

寒暄幾句,趙普親自呈上一份奏章,解釋道:“政事堂收到秦王殿下上書,奏章上言,而今東北初定,上下未安,需要採取措施,推行製法,以致治安......”

劉暘眉頭稍微皺了下,接過翻閱。劉煦的這份奏章並不長,但意思表達得很清楚,態度也很明確,顯然,身在東北,劉煦是希望朝廷能夠徹底消化土地,歸化部族,推行漢制,在當地建立牢固而有效統治。

並且,劉煦提出了一套治理方桉,核心思想在剿撫並用,具體的措施則在於東北各地要害地區,建立城鎮,設置治區,招撫土着部民,編戶齊民,實行徹底的王化......

目標清晰,藍圖宏大,前景美妙,具體辦法也提出了,就是施行的難度太大。劉暘想了想,扭頭看着一臉雲澹風輕的趙普:“不知趙相對此,有何意見?”

聞問,趙普也不藏着掖着,澹定地說道:“秦王殿下的建議是可行的,只是,推行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

這新增數千裡之土,道路艱難,交通不暢,蠻夷雜聚,想要由朝廷建立有效的統治,將滿民盡數歸化,實非易事。

到目前爲止,僅在各地設立的諸多戍堡,投入便頗多,若是再建立城鎮,那所需人財物力,將更多。

建成之後,要維護安寧,保持其運轉,更需大量職吏、官兵進行戍防,這絕非設立戍堡、安排守捉能夠相比的。

即便如此,對蠻夷的招撫歸化,同樣不容易。蠻夷之所以爲蠻,在於其野蠻,不知禮儀,不曉規矩,對他們推行漢法,只會事倍功辦。

況且,眼下王師橫掃東北,諸部族臣服,一懾於大漢兵威,二則朝廷仍保有其首領、貴族的基本治權。

即便如此,針對大漢戍堡、據點的襲擾,也未曾斷絕過。若依照秦王殿下的想法推行,恐怕會掀起更大動亂。

東北新下,畢竟不如西北、漠南......”

事實上,即便是西北、中北沿邊,在這兩年推行的“消滅部落,民族同化”的過程中,也是反抗頗多,逃亡難計,更何況東北了。

“依趙相之意,是不認同此策了?”劉暘問。

對此,趙普沉默了下,而後道:“東北情況複雜,秦王殿下謀劃太大太全,老臣以爲,還當緩圖,急躁不得!”

當然,在趙普心中,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能夠給朝廷帶來多少好處?顯然,就眼下的情況來看,別說好處了,如果依劉煦之策進行,只會給朝廷增加負擔。

東北,開發一個遼東,對朝廷而言就已經足夠了......

聽其言,劉暘也不由陷入了思索,隱露猶豫,沉吟良久,道:“政事堂諸公都看過了吧,有何看法?”

趙普:“爭論不休,尚無統一意見!”

想了想,劉暘道:“那就召集臣僚,針對此事,再議一議!”

“是!”

劉暘又輕輕呢喃一句:“陛下常說,東北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足以讓國家享用不盡,只是未待開發罷了......”

聞之,趙普也說道:“若要完善利用,朝廷所需投入,也是巨大的......”

趙普的意思,劉暘哪裡聽不明白,搖了搖頭,道:“先議一議吧!”

“殿下,還有一事,或許您會感興趣!”趙普又道。

“趙相請講!”趙普一開口,劉暘就已經表現出了興趣。

趙普:“樞密院收到遼東軍報,扶風郡公馬懷遇,率領五百將士,沿着鴨子河北上,已然佔領努爾干城,兵臨北海,勒石而還!”

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47章 應對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127章 皇城司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44章 箇中弊端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1752章 放手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487章 “驚喜”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31章 進軍令278章 軍務第76章 大才蒙塵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80章 博弈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78章 會獵第67章 宿州一線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195章 楊邠案(3)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98章 軍心可用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3章 市井之聲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053章 終章第60章 都安心了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482章 李氏第327章 派系第399章 還債第1章 柩前繼位第64章 邊事不寧第87章 秋後算賬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00章 城戰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2章 父母兄弟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39章 進退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78章 火油彈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88章 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