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

劉皇帝這番歡迎遠人來歸的發言,倒也不純是客套話,如今的大漢在歸化融合上在唐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號稱萬族共榮,治下族羣部落沒有萬族那麼誇張,百族總歸是有的。

而契丹族,自是其中一大族,人口不算多,將近十萬,但有契丹之名,就不敢讓人忽視。這些臣服大漢的契丹人中,有歷次交戰的俘虜,也有北伐收取漠南過程中那些未及北撤的,當然,佔主體的是那些因爲各種原因率部南投的。

對劉皇帝的這番話,蕭思溫自然不會全信,不過仍舊適地恭聲道:“陛下,臣有一議,不知陛下能否準允!”

“講!”見蕭思溫還有話說,劉皇帝大方地一擺手,道。

蕭思溫神情恭敬依舊,從容說來:“回陛下,臣南歸大漢這兩年間,不斷潛使人北上聯絡契丹貴族、故舊,欲引之來朝,如今,已然初見成效。近來,已經陸續得到回覆,有率衆南附的意願,臣以爲,只要朝廷主動接納,配合接應,臣想會有大漢將迎來更多的契丹臣民!”

聽此奏,劉皇帝立時來勁兒了,看着蕭思溫,面帶喜色:“哦?看來蕭卿這兩年的工作,當真是卓有成效啊!過去,武德司不是沒有嘗試過拉攏,但效果總是差強人意,此事若成,蕭卿又立一大功啊!”

這個任務,還是當初蕭思溫南來之後,劉皇帝交給他的,這麼長時間了,一直未見顯著成效,劉皇帝都快遺忘了,如今偶聞,卻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蕭思溫表示道:“此皆仰賴陛下之威德,實非老臣之功。欲成此事,招徠其衆,還需陛下與朝廷支持!”

“這自然不成問題!”劉皇帝也表態,斟酌了下,道:“此事,人是蕭卿引來的,就有蕭卿負責此事吧,朕讓王寅武全力輔助於你。朝廷這邊需要配合的事項,可求助於趙相公!”

“謝陛下!”蕭思溫竟然有種受寵若驚之感。

南來這麼長時間了,始終被束之高閣,不受重用也就罷了,還要遭受各種白眼與蔑視,這可是蕭思溫所不能容忍了,如今,總算得到一個可以發揮自己才幹與影響力的機會了,實在難得。

趙普默然在旁,聽劉皇帝提到自己,也拱手稱是,只是那嚴肅的表情顯示他對此事有保留態度。

劉皇帝則繼續說着:“刀兵不可輕動,但析其部衆,離其人心,同樣可以瓦解其勢力,不戰而屈人之兵,上策!”

“陛下英明!”蕭思溫應道。

“如今的契丹,還有多少部衆丁口?能經得住多久這樣的手段?”劉皇帝笑吟吟的,好像找到了制勝手段一般。

當然,人口也確實是契丹最大的一環弱項,也是永遠無法戰勝中原的一項,如今遷到了漠北,在那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今後只會越發艱難。

蕭思溫答道:“經過多年的戰爭,臣南來之前,契丹所屬諸軍部族加起來,只百餘萬口,若是算上前兩年持續的紛亂及逃衆,如今整個漠北,恐怕早已不足百萬,甚至更少!”

“這恐怕還不到契丹全勝時期之五一吧!甚至不如我大漢一道之人口!”劉皇帝嘖嘖感慨着,似乎很同情契丹的境況,玩笑道:“契丹衰弱至斯,朕還要窮追猛打,是否顯得不夠大度,不夠厚道了?”

雖然知道劉皇帝這是在開玩笑,蕭思溫也反應迅速地表示這都是契丹自己的選擇,咎由自取......

見劉皇帝高興,又繼續稟道:“陛下,臣以爲,契丹內部的紛亂,絕對不會就此告終,反而會因爲耶律罨撒葛之死,愈演愈烈。

宗室之中,還有越王耶律必攝,他是太宗耶律德光僅存子嗣,過去曾執掌國政,人望很高。當年繼位之爭,既有爲衆情所逼的緣故,也有主動退卻顧全大局的原因,否則哪怕掌握的軍隊,哪怕有耶律賢適、耶律斜軫等人的支持,契丹主也不會那般順利繼位。

然其繼位以來,竟將契丹帶入如今的衰弱境地,且日漸式微,臣料想耶律必攝心中恐怕也會爲當初的決定而後悔!”

“就算是當年是這耶律必攝奪位,就能避免今日之結局了嗎?”劉皇帝淡淡道。

“大漢天威,難以匹敵,結局已然註定,自然難逃!”蕭思溫趕忙道。

“不過,這個耶律必攝,會反抗耶律賢嗎?你也說了,當年都能顧全大局,主動退卻,如今,豈能給契丹雪上加霜?”劉皇帝有些不信任。

蕭思溫道:“縱然耶律必攝無心,難保他人有意,再者,契丹主難免不會對他起猜忌之心......”

說這話時,蕭思溫帶上了幾分謹慎,聲音都低了許多。劉皇帝看了他一眼,輕聲道:“蕭卿對君心,倒是看得透徹!”

蕭思溫不敢接這話,劉皇帝也沒有就此展開,而是說道:“即便如此,等耶律賢把這耶律必攝解決了,那還有誰能挑戰他的地位?契丹內鬥,或爲其掣肘,但若想僅靠其內耗致其崩潰,恐怕還是不易,眼下的契丹,還是有能人啊!”

見劉皇帝感慨,蕭思溫道:“契丹繼嗣之爭,已然綿延數十年,契丹主繼位之初,曾與諸王公貴族盟誓,確立嫡長子繼承,用以明確傳承。

然而,契丹主並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完善加固,大漢已然開啓北伐。另契丹主到今年初才得一子,而就臣所知,契丹主因當年火神澱之亂,從下便落下病根,身體有虧,久治難痊。

當年北伐,爲御大漢兵鋒,勞神傷體,至於帥師南下,親歷軍旅,更加重其疾。臣觀契丹主,非長壽之君,但有差池,契丹形勢將會走向何處,猶未可知。”

“倘若如此,這確實可做期待!”劉皇帝臉上露出了點笑意,眼神中也流露出一抹思索。

蕭思溫的話給他提了個醒,那些早已被埋藏在腦海深處的記憶,雖然已經模糊,但受其點撥,多少找到了一些熟悉感。

似乎,原本的耶律賢就沒有在位太長時間,最終留下孤兒寡母守國,也成就了一代蕭太后的傳奇。

總得來說,蕭思溫此番東來開封,確實帶給了劉皇帝一定的驚喜,此人對大漢的價值,正在逐漸展現出來。

趙普此來,也是有事要奏,念蕭思溫趕路辛苦,特命他退下休息,趙普則獨留,與劉皇帝進行密談。

“趙卿以爲,這蕭思溫爲人如何?”劉皇帝的注意力還在蕭思溫上。

聞問,趙普稍微醞釀了下,方纔答道:“臣以爲,此人對陛下過於恭順,對朝廷過於忠誠了......”

第311章 舊識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459章 挫折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48章 耿崇美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27章 冬至宴3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26章 冬至宴2第22章 “鄭州站”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3章 楊業述職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772章 處置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40章 濮州案(3)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461章 癲狂?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48章 還京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88章 後續第115章 冬月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94章 楊邠案(2)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98章 秋獵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260章 論婿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28章 下獄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412章 二王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178章 祭拜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18章 查抄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