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鄴都城下

鄴都並不是古鄴縣(今臨漳),與兩漢、魏晉以來的鄴城不是一個地方,經過時代的變遷,已經不足以都一地。只是自漢末,曹操封魏王,都鄴之後,長期以來,魏與鄴同,屬同地異名。

這個時期的鄴都,城名元城,原屬魏州,今屬廣晉府。後唐同光年初,改魏州爲興唐府,建號東京,後又改鄴都。石晉時期,改興唐府爲廣晉府,仍稱鄴都。

秋日寂寥,此時的鄴都,已成愁城,籠罩在一片蕭索冷淡之中,寂然無聲,氣氛格外地壓抑,畢竟,圍城已有兩月。困城鏖兵,總歸是被圍的一方,壓力更大。尤其在這種孤城一座,內乏糧料,外絕援兵的情況下。

城外,是連綿的漢軍營壘,將元城死死地鎖住,扼得鄴兵動彈不得。

南城這邊,交戰的痕跡很重,此前的進攻,應該是漢軍的主攻方向。城垣後,爲數不多的鄴兵瑟縮着,蜷曲着身體,但涼風仍舊不住透過甲袍往身體裡鑽。

城上這些鄴兵,是安排在城牆上防備的,更多的人則躲在甕城之內。不過,看起來明顯不怎麼上心,自上次漢軍強攻被打退之後,又有十來日沒有動靜了。再加上,所有的城門都讓杜重威派人徹底堵死,鐵了心龜縮在城中。

圍城至今,鄴都的城池仍舊堅固,但是城內軍民的士氣已然低微到了極點。杜重威並不受軍隊愛戴,更別說民心了,再加兩次陸家店的損失,更受打擊。

能夠抗到如今,杜重威也是使盡了手段。一者,派人在城中宣揚,漢軍破城後欲屠城,恫嚇軍民吏員;二者,他組織了幾支督戰隊,輪番不捨晝夜巡察監督,以厲法約束;三者,城中尚有一支戰力強悍燕軍,爲其效力,甚至於,比那些鄴兵更受杜重威倚重;其四,便是大肆壓榨城中士民,搜掠其糧貨以供軍需,但是,他自己府宅之中屯有大量的錢糧,卻吝於周賞士卒......

敵情如此,沒能攻下,基本是漢軍本身的問題。當然,不只是將帥不合的問題,城下的漢軍,包括那些禁軍在內,都是大漢次一等的軍隊,戰力強不到那個份兒上,再加高行周的保守打法。

事實上,從圍城開始,除了前一次猛攻外,雙方並沒進行多少次交鋒,這場城池攻防戰,場面上看起來,並沒有那麼殘酷。

但戰爭的殘酷,並不僅止於戰場的直接體現。民事的破壞,纔是最嚴重的,城中除了僅剩的三萬餘鄴兵外,尚有超過十萬的百姓,這些人,成了杜重威盤剝的對象,且隨着戰局日蹙,已經視之爲累贅。

而魏博境內百姓的境遇,尤其是廣晉府內,也是一言難盡。前番,朝廷下詔,鄴都行營漢軍,因糧於州內。受令,漢軍也是這麼做的,趁着秋收,不斷派兵聯同地方官府下鄉徵糧。

名義上是徵借,實際上迅速地便演變爲搶,最開始只是搶糧食,後來幾乎是連人帶糧一起搶。前線的漢軍壘壁,可不能多浪費朝廷將士的體力去築造。到如今,鄴都城下,已聚集了平叛大軍十餘萬人,半數多都是就近徵調來的青壯。

結果便是,南城這邊,隨着時間的推移,高行周所搭設寨壘是穩步移築至城下,很近,只有兩箭不到的距離,基本上,只要漢軍出營,跑幾步,便能直接進入衝城階段......對於這等威脅,杜重威也沒有太大的反應,幾乎是眼睜睜地看着朝廷兵馬的戰刀抵到他鼻子上。

城東南的一處山岡,原本是茂林一片,此時也只餘光禿禿一片,其間的樹木,都與砂石、泥土一道,化作城下的那一座座營寨。

鄴都之內寒寂壓抑,城外的漢軍實則也好不到哪兒,在兩軍相持的情況下,治軍尤其殘酷,這些日子以來,已經有不少士卒,因爲觸犯軍法,被斬殺。其中有些人,便是因爲無故喧譁而丟了性命。

所幸,比起城中的守軍,朝廷將士的日子要好過些,至少輜需基本沒有短缺過。吃或許談不上好,但足飽腹。天氣寒涼,朝廷又補充了許多秋冬被服,再加高行周拖着老軀,不斷巡視,安撫軍心。

相較之下,被擄召至軍前效力的那數萬百姓,則要悽慘得多,雖然沒有刻意去虐待,但在軍前幹苦力活,那日子,卻是人不如狗。

這段時間下來,倒在鄴都城下丁壯,前前後後有近兩千人了。累死的,病死的,爲軍法處置的,還有被守軍殺的。前段時間,突然降溫,一夜下來,足有四百餘人直接被凍死......

南大營中,寨壘後方,一片空地上,秋風卷地,枯草紛飛,徵集的工匠正集中打造攻城器械。都是些大傢伙,巢車雲梯、木幔臨衝,周遭來來往往是搬卸物料的民夫,敲敲打打的聲音響個不停,配合附近悽切的寒蟬鳴叫,顯得格外憂傷。

郭榮帶着一隊人,巡視而過,住腳觀察了一番,召來負責的器監,問了問進度。涼風颳在臉上,已有些疼意,郭榮苦着一張臉,四下瞧了瞧,叮囑一番,帶人往北邊去了。

南營寨前,一營的民夫,在軍監的指揮下,對最前沿的砦壘進行着加固修繕,態度強硬,見有偷懶者,便毫不留情地賞一鞭子。郭榮到時,就見着這副場面,並沒有正義感爆棚,上去說些什麼體面話,以表心中仁慈。

參與這次平叛戰爭,郭榮纔是真正地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慈不掌兵。相較於此前在欒城破契丹,那時何等豪情踊躍,殺他個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也不覺得什麼,反而大感快意。

然而面對這種內戰,大漢軍民殘酷廝殺,這讓郭榮更加觸動。如前言,雙方在攻防兩端上的血腥程度沒有太高,但是這城內外二十多萬人的鏖戰,影響之大,波及之廣,所帶來的後果之嚴重,更讓他倍感壓抑。

郭榮是知道民間疾苦的,也知道魏博乃至黃河南北的百姓爲這場平叛都付出了什麼。而他作爲朝廷的將軍,縱使心有不忍,卻不得不爲了戰爭的勝利,去勞役庶民。

郭榮注意到了修繕寨壘的那些民夫的眼神,麻木冷漠,看向監督軍士,目光中甚至帶着仇恨。

攀上營前的一座哨樓,郭榮朝元城望去,目光幾乎凝實,良久,方纔嘆了口氣,隨後冷硬的表情變得更加堅定:無論如何,這場戰事,必須得儘快結束!

“郭將軍!”一名傳令兵急匆匆地找到郭榮。

“何事?”

“天子御駕將至,都帥召您還中軍,準備迎接!”

第87章 兄弟第174章 帝崩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03章 送菜來了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26章 名將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8章 巡視第1765章 三郡公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36章 母、妻、子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58章 善後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2052章 回京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50章 聽政第121章 大朝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41章 西域戰況第58章 回師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40章 潞州三傑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84章 虛了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97章 擴*整頓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半島史話·桓王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58章 回師第60章 皇后進言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48章 教誨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779章 四王畢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8章 楊蘇還京第22章 荊南既定第135章 趙家父子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66章 陷河陽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239章 進退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9章 王峻歸來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380章 投漢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48章 教誨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77章 嚇人第145章 中秋第328章 默認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22章 稱帝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1章 邊公在任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53章 遁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