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開寶十年

爆竹聲中,大漢步伐穩健告別了多事的開寶九年,西京上下,喜迎開寶十年(972年),劉皇帝也迎來了他坐朝當國的第二十五年。

正月旦,劉皇帝再度升殿乾元,接受王公、外使、內外大臣朝拜, 發表新年賀詞。開寶九年的紛擾,終結於當年,開年新春的慶典,自然也少了幾分陰霾,多了幾分歡喜,宮廷內外,都籠罩在一片熱鬧與喜慶的氛圍中。

爲示魚水之歡, 如以往一般, 劉皇帝親登皇城城闕, 接受西京萬民歡呼,並且,與內外臣民欣賞了一整場的煙火盛宴。

乾元夜宴上,推杯換盞,觥籌交錯,歌舞昇平,禮樂長鳴,一派祥和壯麗之景,大漢似乎又回到了河清海晏、天下安康的正軌上,所有人仍舊享受着這百年難遇的承平時代。

開寶九年冬的那場風波,正快速第遠去,縱然仍有餘波,卻顯得微不足道,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好像變了些什麼, 又好像一切都沒有改變。

比起上一年開年時的忙碌, 進入正月以後,不論貴族、官僚、軍隊還是商賈平民, 都能安安心心地過個好年了。

朝廷官府諸部司的臣工們,大多獲得了休假,並且享受着去年沒有享受到的假期。根據大漢既定的休沐制度,一般的官員,每年可獲節假日在九十天左右,長假則集中在正月。

在大漢爲官工作強度並不高的情況下,這樣的假期數,是很舒服的。當然,得太平無事,換作多事之秋,那也是不得歇的。

當然,這只是針對一般官員的,而在朝廷體制內,那些身居高位、職掌重要衙司以及佔公門大多數的下層官員與吏員們,還是很辛苦的,畢竟承擔着朝廷主要的辦事角色。

也得幸於開寶十年,國家沒有再發生什麼影響轟動的大事, 因此, 在西京內外沉浸在節日的喧囂與繁華中時,朝廷內部卻顯得很“安靜”,一切都有條不紊、秩序井然的。

比起官員們的閒適,大部分的底層士民,終究是難以享受那等安逸的,大部分人,都迅速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爲生計而奔波,這一點,不論天下如何太平,都未曾改變過。

春風依舊賣力地送着春寒,洛陽那四通八達的道路間,也不可避免地塞滿了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城池內外,節日的氛圍依舊濃厚,火樹銀花,遍佈京城邑,在這樣的情況下,出巡已兩月有餘的太子劉暘,終於返京。

儀駕大大方方地行駛在官道上,展現着儲君的威儀,行旅都自覺地讓開,駐足恭拜,甚至不乏伏地朝拜的小民。

車駕之內,劉暘與晉王劉晞在座,慕容德豐也得以同乘,以一個端正的坐姿,恭敬地向二人彙報着離京期間朝廷內外發生的一些大事。

當然,滑州桉及其後續是避不開的一點,甚至着重介紹,畢竟事發於太子的出巡。

“果如傳聞,洛陽這兩月間,確實風起雲涌,精彩紛呈,熱鬧非凡呀!可惜我們不在,錯過了!”劉晞嘿嘿一笑。

“也就是三弟你有此心情,朝廷發生瞭如此大事,出現瞭如此駭人聽聞的大桉、羣桉,這是能看的熱鬧嗎?你是皇子,是晉王,不是市井小民,圍觀朝廷的笑話......”劉暘不禁搖了搖頭,衝劉晞道,隱隱帶有少許的不滿與怨氣。

見狀,劉晞則一副無求所謂的樣子,坦然笑應道:“再大的事,再嚴重的問題,不都已經解決了嗎?該殺者殺,該流者流,罪者服其刑,惡者受其罰,順便還敲打了勳貴與官吏,出臺了那一系列受益無窮的條文政策。

有爹坐鎮京中,這朝廷,這天下,還能亂嗎?我自知曉二哥憂國憂民,不過,且安心吧,的如今正值新春,何不暫且放下那些煩惱的俗務?”

“你呀!”劉暘聽劉晞這番話,有些不認同,然而但觀其神色,終是無奈地付以苦笑:“若論此心態,我卻是不如三弟啊!”

“不過,你的話也並非沒有道理,爹他聖明,經歷的風浪也多,居天下之中則天下皆安,相比之下,我卻失之急躁啊!”劉暘長嘆一聲,當然,話裡滿是對劉皇帝敬重與恭維。

當然,也不僅止於恭維,對劉皇帝應對此事的前後手段,劉暘很是佩服,那等威勢,箇中分寸,換他是絕對把握不住的。

“不過,雖然錯過了,卻也不是沒一點好處!”劉晞又道:“若是也在西苑宴上,只怕以我歷來懶散的表現,怕逃不過一番訓斥!”

看劉晞那一副慶幸的模樣,劉暘微微一笑,隨意地理了下袖子,目光如炬,含笑道:“以我看來,三弟不論學問、見識還是爲人、理事,都堪稱上才,爹也素來看中你,怎會責難於你,你又何必如此自晦?”

驀然聽太子這麼一番話,對視的目光閃過少許的意外,很快就隱藏住了,劉晞好像從愣神中反應過來一般,摸了摸自己的短鬚,應道:“是嘛?我有如此優秀嗎?”

“哈哈!”劉暘笑了笑。

見狀,劉晞也回之一笑,兄弟倆此刻,有種心照不宣的感覺。

“經此一事,朝廷人員會有大變動,這並不出奇,甚至理所應當!”劉暘又以探討的口吻說道:“不過趙匡義卸任西京府尹,卻令人意外了,他在職可還不滿一年,任上建樹也多,政績斐然,雖外放荊湖道,卻也無異於貶謫。

還有,灤國公卸工部之職,或因河工桉,或念其年老,然這工部職司,爲何不讓三弟你兼領?”

聽太子這番考量,劉晞一臉澹然地說道:“爹的心思,可不是我們能夠揣度的,與其無端猜測,不若安然視之。至於工部職司,潘佑是個幹吏,若是讓我去當坐堂主官,又何來的閒適?”

對劉晞的話,內心並不當真,觀人察政可是當年劉皇帝給他佈置的一項重要任務,這麼多年可一直保持着,當然也包括對皇子們的觀察。

在他看來,晉陽劉晞絕對是個城府極深的人,雖然一直韜晦,卻瞞不過他這個劉皇帝悉心培養的太子。

“你說得對,聖心難測,這無端揣摩,實無必要!”劉暘嘴裡這麼說,腦海中卻恍過四個字:帝王心術。

“日新,你說說,西京可還發生了什麼逸聞?”劉晞問慕容德豐。

慕容德豐猶豫了下,拱手道:“有一事,不知是否堪爲逸聞!”

“說說看!”他這麼說,劉晞反而更加感興趣了,臉上眉飛色舞的。

慕容德豐道:“張進伏刑後,其母三品誥命淑人王氏也自縊於家中,豫國公一脈徹底斷絕,王淑人人品名聲不錯,爲子所累,下場淒涼,京中人士,多有憐之......”

聽到這麼一番話,劉晞臉上的笑容收斂了些,沒有貿然發表評述,倒是劉暘,輕嘆一聲:“王淑人值得敬重,但張進死有餘辜,罪不容誅。朝廷若以一家之哀情,而有所寬縱,那麼,將來京城百姓要憐惜的,可就是數以百萬計的受災難民了!”

“好!二哥說得好!”聽其斬釘截鐵之言,劉晞不由撫掌,道:“義正辭嚴,足以羞臊那些無知無謂的狹隘輿情!”

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56章 腹心之談第264章 孺魏王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404章 冬夜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21章 黃袍加身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52章 面聖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60章 論婿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03章 郭王會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84章 夏州降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98章 轉折點第314章 還京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79章 長教訓第470章 分封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26章 問罪世宗篇47 封禪第16章 軍中俊才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80章 春夜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75章 敖萊小城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46章 糧與錢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6章 異見第257章 龍舟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71章 叛軍勢蹙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74章 萬歲呼聲第35章 東歸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154章 滅門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21章 西巡第75章 西北邊報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304章 楚州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48章 教誨第98章 山道第349章 邊情第2章 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