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

漫步在御苑之中,受到涼風一激,劉皇帝不由打了個哆嗦,喦脫見狀,趕忙上前,體貼地把一件錦裘幫他披上。

不可控制地打了個噴嚏,接過絲帕,將鼻間的涕液擦拭一番,收入袖袍中,扭頭對楊業道:“你看,這如今是,扛不住熱,受不得涼。過去朕理政,可以夙興夜寐,甚至不分日夜,如今,稍微專注一些事務,便感精力不濟,老眼昏花了......”

聞言,楊業老臉上流露出的,似乎是一種感動,道:“陛下勵精圖治,富國強兵,數十年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倘非如此,怎有今日大漢之強盛。”

“雖仍有奉承之嫌,但朕應承着,坦然接受!”劉皇帝笑了笑,毫不自謙。早在十年前,劉皇帝便有自矜伐能旳言行了,如今,更不會故作謙虛,否認自己的豐功偉績,否認自己對大漢崛起強大的作用,沒有那個必要。

“不過,常常在朕耳邊唸叨的是你們這些文武臣僚,你們爲朝廷當着差,是朕的股肱,君臣一體,自然會向着朕說話!”劉皇帝意味深長地道:“只是不知這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們,是作何想法......”

楊業顯示着他鍛煉出的開闊視野與靈敏思維,當即應道:“臣在衙中,也聽聞近來京城內外百姓,聚衆影從,爭相上告,請求陛下東赴泰山封禪。百姓們如此興奮踊躍,熱情高漲,足見他們對陛下的崇敬!”

近來,不論朝野,都在討論封禪事宜,百官爭相上奏,京諸衙署更不約而同地聯名上奏,連地方官僚們也積極上奏,百姓們也跟着湊熱鬧,這是多年來最爲轟動,聲勢最大的一次了。

大漢臣民的熱情,幾乎能感天動地,一副劉皇帝不答應,就不罷休的樣子。在千人一辭的風潮中,劉皇帝看到的當然不是萬衆一心,反而感受到一種異樣。

上奏的官員中,恐怕也是各懷心思,或許有的人確實從國家考慮,朝廷需要用封禪來凝聚人心,提升民氣,劉皇帝也足具資格往泰山一行,但更多的,怕還是順勢而爲,討好劉皇帝。

或許劉皇帝不會記住所有激切請命陳情的人,但不積極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免顯眼了,這也容易成爲別人攻訐指責的地方。一句話,莫非你質疑陛下的文治武功,不認可大漢的繁榮富強?這足以成爲被人利用的藉口,影響仕途的事情,都不得不慎重。

至於那些請命上萬民書的百姓,劉皇帝都更不當真,這些平民百姓懂得什麼,過去,劉皇帝也是玩弄民意的高手。

當年,朝廷平南之前,有嶺南百姓進京請求朝廷發兵,東京百姓也積極表達支持朝廷出兵勘平江南,這些背後可都有官方的引導。

劉皇帝素來維持着愛民、親民的人設,然而對於黔首們真正的態度,呵呵。

“百姓懂得什麼,人云亦云,跟風從衆罷了!”嘴角微微翹起,劉皇帝淡淡道:“爲此事,鬧得滿城風雨,人心騷動,讓朕爲難,聽說有些人,心思都不放在差事上了......”

“這有何爲難?”楊業頓時道:“萬衆請命,足顯人心向背,盛情難卻,陛下只需從諫如流,事情定下,臣民自然心安!”

“此事,猶待商榷,不着急,不着急!”劉皇帝搖了搖頭,臉上卻是一副矜持得有些虛僞的表情,擺手道:“如今已是秋末,急也急不在這一時!”

皇帝態度如何,實則上下早已是心知肚明,之所以有這些風波動靜,只不過是上上下下自動帶入角色,演一場大戲罷了。

甚至於,這齣戲距離高潮還有些距離,比如各地祥瑞啊,福兆啊,那些順天應命的吉兆,也需要出現表示存在,彰顯神聖。

這些東西,劉皇帝是不信的,甚至於朝中的當政大臣們也不信,但是需要那些被統治者們去相信,去崇拜。

封禪自然是見神聖的事,政治意義重大,但若只是劉皇帝爲代表的這些統治階層參與其中,那豈不是剝削階級自娛自樂?

總還是需要營造一些氛圍的,人心民意,既重要,也不重要,但在封禪事上,還是重要的,至少通過此舉,強化大漢帝國的正統性,凝聚百姓們對於劉家天下的認同感,這對於延續國祚,顯然是有好處的。

當百姓對於大漢帝國的認同感上升到一定程度時,那劉家的天下也就能坐得更穩,延續得更長,也更經得起震盪。

“這還是隻是暮秋,若是等入冬了,朕這雙腿啊,怕是又要遭罪了!”說着,劉皇帝又轉移話題,指着雙腿,苦笑道:“朕還記得,當年李谷領兵平江南時,是帶病上陣,當時又是冬季,他的風痹很嚴重,據說路不能行。

當初朕只覺其不惜身體,感念其忠誠,近兩年,朕也體驗到了,方纔感同身受,箇中折磨,着實難熬,也更覺李谷之可貴啊!”

劉皇帝說這話時,語調還是很輕鬆的,他寒腿雖難根治,但是有醫術最精湛的御醫,也享受着最周全的療養,總歸是有好轉的,如今並不像他嘴上說的那麼嚴重。

楊業自然不知,只是恭敬地道:“陛下還當保重龍體啊!”

“你們都勸朕保重身體,朕又豈會不愛惜己身?”劉皇帝說道:“只是,這老了就是老了,朕這兩年,也是日感遲暮,就如這風中落葉蕭瑟,終有飄零入土的一幕......”

聽此言,楊業甚至不做勸慰,而是強調劉皇帝的天命神聖。至於劉皇帝嘴裡所謂的老了,他也不敢當真。

楊業在戰場上是獵人,也遇到過猛虎熊羆,猛虎雖老,但終究是猛虎,即便爪牙不再如過去那般鋒利,那也是能傷人噬人的。

而劉皇帝,可是一條真龍,能夠呼風喚雨的,打個噴嚏都能淹死人的存在,作爲臣下的又豈敢順着話感慨老了、遲暮了這類的......

這種話,誰當真,甚至認可,那麼誰就準備着仕途的終結吧。哪怕他是楊業,也例外。

劉皇帝這般惺惺作態,或許也只是爲了把自己的獠牙收斂,讓自己冷酷的一面隱藏起來,儘量顯得和善些,順便,也試探一下這些軍政大臣們的態度。

顯然,能被劉皇帝試探的,都是聰明的,也能夠應付得了這些試探。到了楊業這種層級,還能居中樞,掌重職,誰身上沒有個類似“老狐狸”的標籤呢。

“朕今日召你侍駕,有件事交給你去辦!”劉皇帝又道。

聞言,楊業下意識地鬆了口氣,在如今的大漢朝廷,估計有很多文武,寧願跪着聽候聖訓,然後辦差,也不怎麼願意同劉皇帝做一些哪怕看起來悠閒親切的交談。

這在過去,是沒有這回事的,只能說,隨着劉皇帝年歲上來,他的威勢也越強,也越讓人畏懼,不敢親近。

就像內侍行首喦脫,若是給診斷一番,絕對會發現,他有很嚴重的心理疾病,不只因爲他是無根的宦官,更是被劉皇帝給嚇的。

在旁人面前,喦脫好權,好奢華,喜歡享受旁人羨慕敬畏的目光,甚至可能表現出一副奸宦的嘴臉,但在劉皇帝面前,總是很自然地進入忠僕怒臣的角色,不敢有任何異樣心思,彷彿伺候好劉皇帝就是他此生最大的價值了。

“請陛下吩咐!”

“朕近來反覆思量權衡,還是決定,建立一座軍官學院!”劉皇帝說道。

楊業微愣,談及正事,臉色變得認真起來:“軍官學院?”

劉皇帝頷首:“領軍作戰,不是讀基本兵書兵法就行的,朕過去,也一直堅持將帥必發於行伍,這是生死磨礪出的道理,是靠實戰打出來的經驗。

這種堅持,時至如今,朕也認爲是正確。不過,這仍只是一種上升的制度,朝廷提拔官兵的態度。

在此基礎上,挑選有天賦的年輕兒郎,進行鍼對性的、正規的、全面的軍事技能教學訓練,爲大漢培養基層的軍官,爲軍隊輸送指揮人才,這同樣是可以展開的,並且與朝廷的用人制度不相沖突。

過去,朕建立奉宸營,便有此意,即便後來更置,從中也走出了不少有能力的軍官,在戍邊以及北伐中都活躍着他們的身影。

原本,朕開武舉,也是欲提拔青俊,爲大漢軍隊培養後繼人才,以免我們這一代人老去,軍中青黃不接。

但是,仔細思量,仍有不足,針對面較爲狹窄,選材不夠廣泛。朕前者,已讓專人,根據大漢軍隊的發展,以及你們這些百戰將帥領軍帶兵的經驗,加以總結成冊,作爲教案。

建立軍官學院,就是要將這些經驗技能傳承下去,讓後輩們更全面高效地學習成長,爲大漢提供遠遠不斷的軍事人才!

這些軍官學院培養出的官兵,將成爲大漢軍隊的根基力量。如此,大漢軍隊,方可長盛不衰,始終保持着旺盛的活力!

此事,朕交給你去籌辦!”

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36章 迎奉第10章 契丹亂政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76章 雍王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5章 王樸走了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91章 酬功第54章 病虎獠牙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4章 腹黑之謀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5章 堂議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132章 做媒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2章 方略第148章 教誨第379章 蕭思溫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0章 屯務廢改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33章 豪強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51章 聽政2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52章 聽政3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15章 瀛州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416章 尾聲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98章 軍心可用第159章 亂情第264章 孺魏王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12章 整風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492章 事發第268章 西縣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91章 “從諫如流”世宗篇終 駕崩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