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

“完顏部的事情,就暫時如此答覆處置!馬仁瑀不是有三事上奏嗎?第三件事是什麼,一併說了吧!”劉皇帝又瞧向曹彬,語氣凝沉了幾分,似乎心理有所波動。

這讓在座的大漢公卿們難免詫異,不就區區完顏女真嘛,何以至此?當然, 皇帝的心思,也最好別去亂猜,即便有所揣測,也不要流露出來。

曹彬則面色如常,仍舊一板一眼地稟來:“馬仁瑀上奏,時下東北紛亂,諸部族勢力競立, 如欲保靖遼東安寧, 還需王師作爲。他希望朝廷同意,繼續進兵,夷滅不服,討平不臣,徹底消除東北亂象!”

“看來我們的馬大將軍,戰意猶酣啊!黃龍府外,已是他兵鋒所向,可想而知,怎能願意將黃龍府拱手讓與女真人,這便是前線將士的態度了!”劉皇帝又變了臉色,彷彿適才的凝沉不存在一般,微笑着感慨道,還不忘看了眼王溥。

王溥感受到這目光, 老臉輕輕抽搐了下, 顯然,這也是劉皇帝真正的態度,看來自己的想法, 還是與皇帝相悖了。即便是爲了陛下的顏面着想, 也誤會聖意了,就是不知是否會讓劉皇帝對自己產生什麼其他看法,王溥面上平靜,但心臟卻不由得狠狠抽動幾下。

而對馬仁瑀所請,劉皇帝並沒有做太多的考慮,便看着曹彬,直接表態道:“回覆馬仁瑀,深入東北,還需慎重,繼續進兵,暫且放下,黃龍府打了兩個多月,將士們也辛苦了,讓他們好生休整,暫時做好黃龍府及其周邊的治安與肅清。

東北諸族,亂任其亂,只要不冒犯大漢,就暫不管他。關於東北之事,朝廷將有政策,遼東軍政,只當配合朝廷中樞意志行事即可。

告訴馬仁瑀,他現在主持着遼東乃至整個東北的軍務,遼東的安定是他該首先考慮的。朝廷爲取遼東,已然付出了巨大代價,接下來也以恢復發展爲主,他要爲遼東布政使司治政保駕護航!”

“是!”曹彬應道。

劉皇帝又朝潘美吩咐着:“此戰將士功勞,儘快覈定,而後讓財政司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犒賞!”

對於黃龍府之戰的結果,劉皇帝很滿意,對於有功之臣,對於愉悅軍心的事情,自然就顯得大方了,當然,一直以來,除了在乾祐早期國家困難之時,在這方面劉皇帝從不吝嗇。

議事間,御膳已然準備好了,劉皇帝點頭之下,內侍們麻利而又不失謹慎地將一份份烹飪好的食物擺上席案。垂拱殿內原本嚴肅的氣氛,很快就被美食的芬芳給打破,四溢的酒香也開始瀰漫在空氣中。

“此酒,就爲賀喜遼東捷報,也祝大漢愈加繁榮昌盛,諸卿,請!”劉皇帝酒杯端在胸前,環視一圈,目光中帶着霸道,語氣中透着自信。

“陛下請!”

美酒與珍饈,總是讓人心情愉悅的,作爲大漢最上層的公卿們,也不缺此類享受,但能與劉皇帝同席,也往往證明着,他們仍受皇帝信任,仍舊在朝廷權力中心,這一點很重要。

“趙卿,那蕭思溫進京了吧!”劉皇帝埋頭御案,慢條斯理地給一塊魚肉挑着刺,隨口問道。

聞問,趙普放下手中筷子,看向劉皇帝,嘴角稍微勾了下,回道:“回陛下,蕭思溫一行,十日前便已抵京,目前安置在禮賓院。此人此來,可是舉家而來,隨行除了護衛隨從,更有大量傢俬財產,其子女悉在。

另外,據探,遼主給其派使節護衛,入境之前全部消失了,盡數換成了蕭部部卒,可以猜測,遼主的人,在途中盡爲所害!”

“呵呵!這可就有意思了!”劉皇帝輕笑兩聲,表情也變得有趣,調侃道:“看來諸位遼國大臣,契丹貴族,是打算在大漢安家了啊!”

“據聞,蕭思溫在京期間,確實已派家人在西京坊裡尋覓,欲購置宅院,毫不掩飾行爲!”趙普也笑了笑。

“哦?”劉皇帝眉毛微挑,興致愈濃:“蕭思溫這似乎是在向朝廷表示心跡啊!”

“臣也略作思忖,認爲,蕭思溫有投漢之心!”趙普道。

“這是好事呀!”劉皇帝看向趙普,笑吟吟道:“若果然如此,那朕朝廷可得大加歡迎纔是,這樣的貴賓來客,可不容易。他們是遠客,對京不熟悉,禮賓院職吏,該幫襯幫襯!”

“臣會對禮賓院傳達諭示!”趙普頷首,旋即語氣中帶着些玩味,道:“不過,臣與太子、秦王殿下與蕭思溫進行過一次商談,此人卻並未表示歸附之意,只欲商談漢遼和議!”

“談得如何?”劉皇帝問。

趙普:“蕭思溫代呈遼主之意,旨在兩國罷兵,重歸於好。遼國提出,兩國以當下雙方所據之地爲界,互不侵犯,遼國願每年向大漢提供馬兩千匹,牛五千頭,羊一萬頭,同時開放疆界,供大漢商旅往來,不作限制!”

“呵呵!”劉皇帝評價道:“不得不說,耶律賢是個明白人,也很明智,認得清現實,條件清楚直接,沒有什麼過分奢望與要求,貢品雖然不多,但足表誠意!”

“若得陛下稍降恩典,哪怕付出更大的代價,遼主也會同意的!”趙普說道。

“以遼國如今的狀況,就算朕心慈手軟,網開一面,同意和議,就上述所說牛羊馬匹,他能夠提供?”劉皇帝一臉唏噓狀,說道:“這還是當初的大遼契丹嗎?這種小手筆,也能拿得出手?”

“若無大漢從外部相逼,遼主自可將精力集中到內部的平叛與安治上,與此相比,其他不足爲道。契丹已然落魄至如今的狀況,危如累卵,又豈會在乎些許顏面問題,從遼主遣使南來的決策觀之,就已然決議向朝廷低頭了!”趙普說道。

“可惜啊!”劉皇帝搖了搖頭,道:“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朕還是明白的。契丹餘低頭蟄伏,朕卻不欲給他這個機會!”

簡簡單單一句話,劉皇帝對於和議的態度明明白白地表現出來,那就是不允,不受這善意。事實上,如今的遼國,已然喪失了與大漢坐在同一張談判桌的資格,劉皇帝示意接待商談,也只不過是看在其過去的地位上。

但是,不管遼國想要如何忍辱負重,如何曲意逢迎,劉皇帝痛打落水狗的意志不容動搖。一口將挑完刺的魚肉夾入口中,細嚼慢嚥,劉皇帝當場指示道:“談?沒什麼好談的,相比之下,還是那蕭思溫,更能提起朕一些興趣。

大漢對遼政策不改,諸邊對草原的各項政策與行動,當一如此前,不得放鬆,反需加強!朕要坐看遼國徹底崩潰之日,屆時,或許朕還能給契丹人一個生存的機會。”

“是!”感受到劉皇帝這強烈的意志,趙普當即應道。

在場的大臣們對此,都沒有什麼意外,沒有誰提出異議,哪怕逐漸趨於保守的王溥也沒意見。至少當下大漢保持的態勢,還在承受範圍之內,只要不大動干戈,他也不會反對劉皇帝的政策意見,大漢的操作空間太大了。

“蕭思溫大抵就等着朕回京,才肯徹底表露心跡吧!朕給這個機會,明日安排他進宮,朕要見見他,看他能有何話說!”劉皇帝又道。

“是!”

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75章 按*不動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34章 東路軍第110章 坦白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5章 名單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45章 中秋第158章 善後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396章 天花板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41章 “戲言”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750章 《桃蘭賦》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6章 潘美守城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84章 虛了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261章 大捷第38章 濮州案(1)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1703章 如釋重負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80章 進攻第69章 夫妻密談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38章 回宮第381章 功臣閣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186章 賜死第164章蜀臣第180章 過鄴都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265章 楊無敵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121章 大朝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41章 祭關公第170章 御宴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5章 春闈第167章 請辭第108章 井陘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265章 楊無敵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1779章 四王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