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權宜之計

聽其所述,劉皇帝只是點了點頭,沒有作話,略作沉吟,方纔問劉暘道:“此番,我廣邀羣夷入京做客,是何原因,其用意何在,你應當清楚吧,不至真以爲,是爲了同這些內外蠻夷共商國是吧!”

聞言,劉暘露出了一點笑意,輕搖頭,道:“兒雖愚鈍,難以全然明悉聖意,但經過這半年多的研討、觀習,多少有所猜測。

共商國是之說,不說兒,就是滿朝臣工,也不會有多少人會當真。爹與趙相爲政,此前也反覆提及過,大漢如今需要的是安穩,需要養育百姓,恢復國力,從各條戰線,採取收縮,鞏固根本。

這些年,大漢擴張過速,恢復開拓之土以數千裡計,雖戰果輝煌,所費錢糧,損折兵馬,代價巨大,導致根基不穩,已至大漢難以承受的地步,因而亟欲停下腳步休整,以鞏固勝果。

時下,高麗已然達成和議,西域局勢隨着輪臺、北廷收復也漸趨於平穩,只要朝廷釋放善意,在短時間內,可以保持一段時間的和平。

如此,除北方契丹之外,大漢已基本做到了弭兵休戰。唯有西北、西南這些地區,地理民情風俗,紛繁複雜,極難料理,這些年衝突不斷,以致邊鄙不寧,雖爲疥癬之疾,卻也牽扯了朝廷不菲的精力與財力。

並且,朝廷若不加警惕,長此以往,或將以小疾成重症。因此,若能以朝廷主導,延攬諸族,以期和平,減少朝廷的麻煩,讓大漢將更多的精力用在恢復國內,打擊遼國之事上,是個順勢而爲的抉擇......”

“看來對此事,你也確實用了些心思去琢磨!”聽完劉暘的見解,劉皇帝意態平和了些,衝他道:“那你覺得,此舉會有作用嗎?倘若會,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能否如朝廷所願?”

聞問,劉暘再度思考了一會兒,輕嘆一口氣,道:“若說完全消弭禍端,達成和平,諸族共榮,只怕難以做到,即便大漢再是強盛,也難使內外諸族心悅臣服,即便迫於威勢,也可能面誠心狡!

不過,若能通過此舉,招攬一部分親漢部族,保證諸族主要勢力,與朝廷合作,共同維護西部邊境安寧,對朝廷而言,就已然能夠減輕不小的負擔了!

至少,經過此番與會磋商,在未來十到二十年之內,可以保證西部諸邊的安定!”

劉暘說完這番話,不由地輕吐一口氣,劉皇帝聽完,也露出了點笑意,不過,卻稍顯莫名地問了句:“十多年來,對於大漢的在西北西南邊陲,戍防、拓殖、行政等各項支出,以及發生的各類地區衝突、叛亂,你可有詳細調查過?”

劉暘一愣,不過只是一剎那的功夫,便應道:“雖未有詳細調查,但多少有些瞭解,確實不菲,僅西北四道,便常年駐有戍卒逾六萬,近些年,爲北伐之事,更突破十萬大軍,僅軍費一項,每年朝廷支出,就不下七百萬貫之巨!

另有云南、黔中及諸邊州關隘戍衛,所費錢餉同樣巨大,至於其他各項行政支出,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劉皇帝點了點頭,並不在意劉暘對此有無具體細節上的瞭解,而是說道:“西北四道一以及雲黔駐軍暫且不論,這屬於特殊情況,今後終將陸續減負。

僅說其餘邊地,爲戍守治理鞏固,每年官俸、軍餉及一應行政開銷,每年固然花費不菲,需要朝廷持續投入支援,但以大漢的國力,可能支撐?”

不待劉暘答話,劉皇帝便自顧自地說道:“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倘若前番北伐,靡費過大,耗盡國庫,以朝廷的財力,這些支出,是足以支撐的!

因此,致力於地區和平,消弭中途,爲朝廷減負,並不是此番大會的主要目的!只要朝廷國力財力恢復,你所說的那些,都將不是問題!”

聽劉皇帝這麼說,劉暘臉上露出一抹納罕,旋即謙虛認真地請教道:“恭聽爹教誨!”

劉皇帝則幽幽然地說道:“此番召諸勢力進京,說得好聽點,是爲和平共處,造福邊地百姓安康,但實際上,就是大漢的一種妥協與退讓,這一點,你心裡要有個數!”

聞言,劉暘的表情陡然嚴肅起來,似乎有些難以接受,低聲道:“是!”

“自乾祐北伐之後,我已經強勢了十多年了,大漢對於周遭國家勢力,也同樣強勢了這麼久!”劉皇帝長嘆道:“但至如今,卻是不得不有所退讓了!你適才所言,確實有道理,也直指當下大漢的一些困難與窘境,但你知道,大漢真正的問題,在於何處嗎?”

面對劉皇帝這一番問話,本就有些遲緩的劉暘,一時也有些反應不過來,只是表情肉眼可見地嚴肅起來,眉頭緊鎖,似乎在絞盡腦汁思考着自己疏忽抑或沒能體察到的聖意。

劉皇帝也沒有等他徹底想清楚,便道:“此番朝廷相召,可謂一呼百應,諸夷影從,原因爲何?那是大漢國力強盛,武德充沛,他們不敢不從,邊地或有齟齬衝突,但讓他們正面對抗朝廷,與大漢爲敵,他們同樣不敢。”

“他們對大漢,如今是畏服,先有畏懼,而後臣服,胡人畏威而不懷德,這乃是自古以來顛撲不破的真理!

此番,大漢欲與之共襄和平,最重要的前提,便是自身強大,強大到他們畏懼,不敢側目,難纓兵鋒,否則,我們的善意,對於這些蠻夷而言,就是軟懦,是示弱!”

“因此,只要大漢保持強盛,那麼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都將在朝廷的掌控之中。但是!”

說到這兒,劉皇帝停頓了一下,表情也變得異常嚴肅:“大漢如今的強盛,能夠保持到何時?倘有一日,大漢國力衰退了呢?國家的人財物力,難以支撐眼下對諸邊的戍守呢?

即便是當下,朝廷對於邊鄙之地的控制與影響,仍舊是薄弱的,倘若有那麼一天,大漢不再有當下之威勢,又將是怎樣的結果?

屆時,眼前的疥癬之疾,就可能化作惡疾重症!”

聽着劉皇帝說出這些話,劉暘臉色不由得發白,那是一種緊張的表現,雖然有些難以接受,但劉暘也不由自主地往那方面想,並且也不得不真正重視起來,兩眼一種,也浮現出少許的憂慮。

“我可以告訴你,此番朝廷的退步,只是權宜之計!似你所言,保十到二十年安定和平,那二十年之後呢?想要真正的安定,根本還在於大漢己身,那麼,你覺得,大漢能夠永遠保持強盛嗎?”

第362章 權宜之計

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750章 《桃蘭賦》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284章 虛了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5章 馬楚內亂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59章 不知死第29章 太后的病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76章 王峻用兵第41章 小風波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311章 李沆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49章 醫政第73章 道府之爭第353章 信使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416章 面試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14章 武夫軍閥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章 柩前繼位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86章 賜死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33章 面聖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26章 冬至宴2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41章 納降第27章 父子座談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47章 誘其北上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761章 新問題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7章 西京風波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07章 巡幸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