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論

在這春夜,長橋之上,劉承祐的話匣子徹底打開了,彷彿要將穿越以來憋在心頭的話一次性說個夠。高冷的面容間多了幾分活躍的色彩,侃侃而談,滔滔不絕。見着二子指點江山的模樣,劉知遠靜靜地當着傾聽者。

“白日下午,堂議之後,我特地邀王秀峰將軍至院宅,諮之以中原、契丹事,所獲匪淺!”講到了興頭上,劉承祐手上不禁添上了小動作,在空中晃悠了幾下:“王將軍斷定,契丹人並沒有想象中那樣難對付,契丹人必定守不住中原,遲早北撤!”

“說說看!”劉知遠臉上仍舊興趣盎然。

劉承祐的興致顯然也來了,直接站起身,在父兄面前踱了幾步,說:“父親最爲忌憚的,便是耶律德光與契丹那三十萬大軍。三十萬之衆,那是何等強大的一股力量,然而細細剖析,卻也沒那麼可怕!”

“契丹人號稱三十萬,然戰兵所佔幾何,精銳又有多少?南來,滹沱河之戰以前,並非坦途,一路廝殺,兵卒減員,早不復滿額。冀趙之地廣大,所過州縣,亦留兵馬,控制地方,堅城要塞似鎮州者,更駐重兵,以保退路。”

“入汴梁後,又分遣兵馬四處劫掠,關中、河陽之地,亦派兵馬。數十萬人馬,分散各州,卻專事搶掠,享受着中原的花花世界,士氣必然有所消沮。”

“然而,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契丹人的暴政虐行,必遭中原士民反覆,這是毋庸置疑的!耶律德光此時,坐於烈火之上,猶不自知。其以三十萬胡兵兵強,卻不知中原人民憤怒的力量,爆發出來,足以讓其粉身碎骨。”

“晉軍降卒十萬,飽受苛待猜疑,還時受性命威脅,心懷怒憤,早有怨言。雖有杜重威、李守貞之流彈壓,但那二人德行早爲人所不齒,聽王將軍說,降卒多厭其不戰而降,爲虎作倀。那十萬之卒,非但不是契丹人掌控中原的助力,事到如今,已然成了其榻邊致命的威脅!”

“大肆括錢,使原本依附的大晉遺臣,亦漸離心。覲見臣服的諸節度,或死或辱,餘者亦多爲禁足於汴梁,不復還鎮。在汴節帥,似高行周、符彥卿這些資歷、能力、威望出衆者,深爲耶律德光所忌,他們對降服契丹,恐怕也是心存悔意。失了諸節度之心,那地方就別再想安定了。”

“而各地地方節度,手上仍舊握有一定實力,只要有人帶頭反抗契丹,必然羣起響應。”

“父親起兵河東,或可只發兵數萬,但相輔者,卻是中原、河北數百萬軍民。”

“且如今冰雪已消,天氣回暖,契丹軍卒,多千里遠征,難免有水土不服者。一旦中原士民羣起而相抗,不約而同攻,耶律德光又豈能長久逗留?”

“......”

一番大論,劉承祐將自己都說得有些心潮澎湃,長舒一口氣,緩緩平息有些起伏的心緒後,再度坐到父兄邊上。

劉知遠與劉承訓兩個,都注視着漸漸恢復自閉態的劉承祐,神色都有些複雜。消化了一番劉承祐所說,劉知遠輕聲嘆了句:“這些,不都是王秀峰教你說的吧......”

“兒子且妄言,若有疏漏不當之處,還請您見諒!”劉承祐微垂頭,做出了一個謙虛的姿態。

盯着劉承祐看了許久,劉知遠忽然捋過他的鬍鬚,感慨說:“不曾想,我兒竟有此見識,我心甚慰啊!”嘆息間,餘光卻忍不住掃了眼身邊的長子。

擡眼看了看周遭,中城橋上更靜了,手撐着地面,徑欲起身。這個時候,劉承訓立刻湊了上去,將劉知遠扶起。

“時辰晚了,都回府休息吧!”撂下一句話,卻沒再多說什麼,在衛士的護衛下,劉知遠慢步先行。

劉承祐與劉承訓也是相伴而下橋的,劉承祐繼續自閉,劉承訓卻也沒再似以往那般主動找話說。在踏上車駕時,劉承訓還是忍不住往二弟的方向望了望,表情尤爲複雜......

劉承訓所不知道的是,在他所張望的車駕內,隔着車簾的縫隙,劉承祐也瞄着他的身影。所不同的是,劉承祐臉上,沒有所謂複雜的表情,只是漠然。

......

自那日堂議之後,晉陽城中,那股名爲“勸進”的暗流越發洶涌了。在此事上,河東文武很難得地上下一心,共同發力,欲將劉知遠擡上帝位。

只是劉知遠的態度,依舊讓人捉摸不定,既不答應,也不拒絕,就是冷着一張臉不作迴應。其後,更是將軍政要務盡數交付於諸僚屬,不再視事,自己則深居北平王府,陪伴夫人李氏,並親自調教起劉家三郎劉承勳。

劉知遠能夠穩坐釣魚臺,底下的文武官員們卻是一點也沒有停下動作,積極聚會串聯,一時間,晉陽城中,竟然顯得亂糟糟的。

河東文武之中,並不乏聰明人,似楊邠、王章、郭威這些追隨已久的老人,隨着局勢的發展,大概也猜到了劉知遠觀望待機的心思,不似底下人那般莽撞生聚,反而盡力安撫。

似王峻這樣的後來者,亟欲建功,則找了些文人,奔走於市井,大肆宣告他出使一路的所見所聞,將契丹的暴行公諸於衆,更極力宣揚“契丹威脅論”,說契丹大軍隨時可能發兵河東。

當然,最核心的是,天下需要一個驅滅胡虜、收拾江山、再造乾坤的英雄,而這個英雄,自然非太原劉公莫屬!

王峻的做法,很聰明,就像劉承祐當日對面交談所說,王秀峰將軍是個聰明人。至少,在未功成名就,性格缺陷未暴露出來之前,王峻確實是個十分聰明的人。造勢這一套,玩得很溜。

王峻使汴歸來沒兩日,同樣南去覲拜的北京副留守白文珂也歸來了,比起王峻,他來回的速度可要快得多,同樣,也顯得更狼狽。

年逾古稀的老將軍,身子骨看起來還是很硬朗,顧不得鞍馬勞頓,帶着一身風塵,直接謁見劉知遠,向其稟覆出使情況。

劉知遠呢,正於書房中秘密聽取劉崇、劉信、史宏肇、郭威等人彙報軍中情況,劉承祐弟兄倆也在列,他也將龍棲軍的情況講述了一番。

命左右攙着白文珂坐下,劉知遠問道:“德溫公,汴梁之行如何?”

白文珂先是道了聲謝,方纔晃着腦袋,溝壑縱橫的老臉上帶着些感慨:“契丹政亂,恐怕不能久待於中國!契丹主登基大典我全程觀禮,一片沉容,毫無新朝建立的興盛之氣。”

“與王峻所得相類啊!”劉知遠感慨一句。

白文珂繼續說:“離汴之時,契丹主使我給您帶句話!”

“那孤倒要聽聽!”劉知遠顯得很輕鬆。

“契丹主說,大王既不事南朝,又不事北朝,究竟在等待什麼,究竟有什麼打算?”白文珂道。

“呵呵......”劉知遠聞言笑笑,瞥向在場的軍官們:“看來,這契丹主對孤與河東,已經沒有多少耐心了!”

“大王,此等質問,足表其猜忌,如今已是後退無路!”又是郭威,反應極快地請道:“據王秀峰與白公之言,契丹貪殘,必不能久有中國,請您不要再猶豫了!”

劉知遠,仍舊沒有迴應。

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185章 賜宴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50章 喜訊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316章 不裝了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261章 大捷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82章 矛盾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5章 王樸走了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16章 初夏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53章 兵制改革第64章 邊事不寧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768章 崩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84章 教訓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6章 異見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690章 拼圖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57章 龍舟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53章 交代後事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39章 銀州叛亂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342章 殺肥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46章 驕將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85章 趙礪案第13章 楊業述職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46章 黃羊平第311章 李沆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236章 母、妻、子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09章 在長安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9章 公府密議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51章 凋零第321章 瑤女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