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請立太子

馬車緩緩地行駛在坊裡間,幾乎佔據了大半個道,開封城中的路況,十分不佳,擁擠、狹窄,多數不能容兩輛駢馬車駕同行。

車廂內,劉承祐盤腿而坐,微閉目,腦中念頭不斷閃動。從今日殿中問話來看,劉知遠顯然沒有徹底打壓他的意思。

食指點在膝蓋上,劉承祐不禁考慮,接下來,自己的工作重心該放在哪方面。大哥劉承訓在安撫流民上做得不錯,那他呢?

事實上,他頭腦中的想法很多,他有太多看着不滿想要改變的地方,軍、政、官、民,大到國家戰略,小到熟母耕織,有太多弊病需要革除,亟待改正。

但是,眼下還輪不到他來對這個天下指手畫腳,此前薛懷讓之事,已經給他敲響了警鐘。事情,急不得。

有的時候,知道得太多,也不見得是好事。劉承訓的染病,讓劉承祐有些患得患失,心裡清楚,哪怕自己什麼事都不做,只要再熬個半載,什麼都是他的了。他也是打算這麼做的,然而,內心那種難以名狀的躁動,近來實在讓他不堪其累,遠沒有臉上表現出的那麼平靜。

掀開簾幕,看向車外,望着開封的街巷裡弄,眼神漸漸一亮,但旋即一暗。眼下開封府尹之職還空缺着,而開封到如今,仍處半軍管期間,若是得治開封,倒也能有一番作爲,比當個樞密副使,也許更有意義。

只是,劉承祐若以皇子之尊求之,估計會很難。

“殿下,到了。”李崇矩在車外,恭聲稟道。

掀開車簾,踩着親兵備好的矮凳,劉承祐邁着大步,朝府門走去。腳步略急,在跨過門檻時,不由絆了一下,身形一晃,差點摔了一跤。

李崇矩趕緊上前扶着,問道:“殿下,您沒事吧?”

擺脫攙扶,劉承祐蹙着眉頭看了看腳下的門檻,嘴裡喚道:“門房何在?”

“小人在!”聞劉承祐喚,在旁惴惴不安的門子立刻湊了上來,緊張地跪下,聲音都有些顫。

“我家門檻,不該這麼高。找人,改了!”劉承祐直接吩咐着。

“是!”能給劉承祐看門的,也是在晉陽用熟了的老人,很清楚劉承祐的脾性,鬆了口氣,果斷應道。至於改變門檻的高度,會不會破壞原本大門的設計格局,那就不是他這種小人物去考慮的了。

“魏先生在哪兒?”進府之後,劉承祐尋來一名管事問道。

“回殿下,在東園。”

得知魏仁浦在東京,單人獨居,身邊只一名僕人陪伴,劉承祐乾脆讓他入府居住,左右,他這府宅甚大,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方便劉承祐隨時與他商討議事。不說其他,就劉承祐這“禮賢下士”的舉動,便十分收心。

給魏仁浦準備的,是東苑中的一棟獨立宅院,佈置地十分用心,環境清幽宜居。劉承祐晃悠而至時,魏仁浦正在品茗讀書。

“先生好生悠閒。”劉承祐輕聲道。

起身作了個禮,魏仁浦泰然道:“以書娛情罷了。”

“接下來,先生恐怕難得此閒情了。”一齊落座,劉承祐說。

魏仁浦有點意外,問:“殿下此話怎講。”

劉承祐直接將舉薦他入樞密院的事同他講了,在魏仁浦思索間,劉承祐說:“郭樞密的美意,我擅做主張,先替先生應下來,先生不會見怪吧。”

魏仁浦則抱拳向劉承祐,面上掛着些感激的情緒說:“還要多謝殿下提拔之恩。”

經過這麼久的相處,對魏仁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此君身上在能力、品質方面有着一串的閃光點,在爲人處世上幾乎是個“完美”的人。但他也從不掩飾對功名顯達,對事業有成的追求。

劉承祐擺了擺手,沉吟了一會兒,說:“今日垂拱殿中,父親讓我入樞密院理事了。”

“整軍之事,有結果了?”魏仁浦猜測道。

“是啊。”劉承祐不禁感慨:“好好的一個龍棲軍,被拆分得七零八落,我這心裡,卻也不是滋味。”

“根據此前的消息,也不止是龍棲軍,武節、興捷等軍,同樣有所變動。殿下心情卻也不必太過鬱塞,京城禁軍,前朝、與外兵數量極重,如此打亂重組,卻是利於朝廷的掌控。”魏仁浦勸道。

“若是僅針對我龍棲軍,拼着受罰,我也得去鬧一鬧!”劉承祐小開了個玩笑,以他的性格,再怎麼樣都不會去做什麼無用的撒潑舉動。

說着,劉承祐不由放低了聲音,沉着臉說:“大哥,趁機往禁軍中安插了些人,聽說,還與史宏肇有所交往。”

“有此舉動,也是可以想見的。”魏仁浦有心勸解。

卻見劉承祐一下子又變了臉,十分輕鬆地說道:“看來,是我這大哥,感受到壓力了......”

與魏仁浦又談論了一番天下大事,盡歡而散。晚點的時候,郭榮上門求見了,與劉承祐講了講去澶州的事,取得了他的支持。

某些“盡在不言中”的事,兩人都很有默契,一起探討了一番杜重威與鄴都的局勢。

對禁軍的整編,很快便進入落實階段,前期籌備地很充分,由史宏肇、郭威二人主持,樞密、三司等衙署配合,自上而下,對開封的十幾萬軍隊進行了一次從頭到腳的調整。

當然,這幾乎只是對全軍的一次系統性混編,以實現消化外兵的目的,減少軍中冗事冗物。但是,這也是一次不徹底整訓,沒有裁汰老弱,沒有去劣存優而致良莠混雜。重新整編過後的漢禁軍,在磨合成功之前,戰鬥力是大幅度下降,這是顯而易見的,且磨合的時間要多久,效果如何,也是未知數......

當然,對軍隊的整編絕對是有積極意義的,此前亂象一掃而空,舊兵體系被徹底打亂揉碎,朝廷對禁軍的掌控力度也空前提升。

不過,總有人對此事表示不滿,表示不適應,包括原本的河東軍,包括龍棲軍......

條案上擺着白紙,劉承祐提筆,一板一眼地書寫着,字練了這麼久,總歸有點效果。雖然還算不得漂亮,且毫無靈氣可言,但劉承祐已然滿足了。他相信,日後只要蓋上了他的印章,必然“靈氣”涌動,躍然紙上。

“不在軍中帶兵,刮訓士卒,來我府上做什麼?”餘光瞥着坐在邊上,持杯牛飲茶水的孫立,放下筆,慢慢地走到孫立旁邊,給他的茶杯添滿水,淡淡地問道:“糟踐我的好茶?”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劉承祐面前,這孫指揮使規矩了許多,不過以往的脾性仍舊沒有多大改善,大大咧咧說:“殿下喜歡喝茶,末將回去給您蒐羅一些,保證是上品。”

“把心思,都給孤用在帶兵上!”劉承祐坐了下來,注視着孫立:“說吧,找我做什麼?”

“也不知朝廷什麼意思,好好的龍棲軍給拆散了,將我們分開,忒憋屈......”孫立報怨道。

“怎麼,還有人敢給你孫都指揮使氣受?”從其語氣中聽出了點苗頭,劉承祐問。

“弟兄們散了,把我們分到小底軍也就罷了,憑什麼讓那史弘朗當都虞侯,壓在我們頭上,末將不服!”孫立直接道:“我看,是那史弘肇因私廢公,把他弟弟放到高位!”

聞言,劉承祐表情冷了幾分,注視着孫立,平淡的目光讓他臉上的激動之色立時隱去幾分。

“那你孫都指揮使想怎麼樣,讓你和史弘朗,對調一下?”劉承祐輕飄飄地說道。

小底軍,是從各軍中精選少壯將士萬二千人而成軍,龍棲軍中便有不少人被選入其間,是朝廷十分重視的一支新軍。孫立呢,因爲其是跟隨劉知遠的老人,資歷夠,再加在河北也混了不少戰功,被調爲小底軍左廂都指揮使,算是又往上升了一大級。

原武節右廂都指揮使周暉爲小底軍都指揮使,史弘肇的弟弟史弘朗,被任爲小底軍都虞侯,而這史弘朗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然後這孫立不服氣了。

再神經大條,也能察覺到劉承祐語氣不善,思及以往在龍棲軍被劉承祐統制的情景,孫立一下子氣勢一下子便萎了些,小聲地說:“那倒不用,龍棲軍從組建起,末將便在。殿下您能不能替末將說說話,把握調回龍棲軍,別待在小底軍,受那無能之輩的鳥氣......”

“砰”,劉承祐一下子拍在了小案上,冷冷地盯着孫立,氣勢一下子爆發了出來:“軍隊是給你孫立講條件的地方嗎?朝廷整軍,還要經過你孫立的同意嗎?你也是跟隨官家的老將了,不知軍令如山,令行禁止?怎麼有膽子,到孤府上,還能大言不慚地說出這等話?”

“我......”孫立一下子被劉承祐震住了,屁股被燙了一般,跳站了起來,站在那兒,諾諾不得語。

盯着他,劉承祐深吸了一口氣,這個孫立,自欒城之戰後,對他的感觀有所改變。但有些驕矜的武夫脾性,估計是一輩子都改不了的了。

起身,劉承祐豎起手指,在他胸前,一邊點着,一邊嚴肅地說道:“孤告訴你,不管你上邊是史弘朗,還是周暉,哪怕是他史弘肇,給孤老實地當着你的指揮使。少說話,好好帶兵!”

“是,是......”孫立不敢放肆了。

揹着手,在孫立面前晃悠了幾圈,見他那副模樣,劉承祐舒出一口氣,拉近身爲,壓低聲音,叮囑道:“孤不管其他,小底左廂那五六千軍隊,好好給孤帶着!明白嗎?”

聞言,孫立有些愣,迷惑地與劉承祐對了下眼神,後知後覺地說:“明白。”

也不知他是否真明白,朝他擺了擺手,劉承祐又補充道:“還有,以後不要這麼大搖大擺地,到孤府上。”

甭管頭腦是否迷糊,應承着便完事了:“是。”

“聽說你的傷有復發的跡象?”面色慢慢地緩和下來,看孫立有點憋屈的表情,劉承祐問道。

感受到語氣變化,孫立露出了笑容:“落下了病根,沒什麼大礙,天氣漸冷,隱隱生疼罷了,算不得什麼,末將忍得住......”

......

一大早,距離天亮還早得很,周遭尚籠罩在一片烏蒙之中,劉承祐便自榻上起,在耿氏與婢女的侍候下,悉數着衣。碧冠紫服,拾掇完畢,簡單地吃了點乾巴巴的餅,在朦朧物色籠罩下,劉承祐往皇城而去。

今日,劉知遠於崇元殿大朝。

在京官員,夠資格的,基本都到位,大量的後晉遺臣,大殿填充地很滿。自入東京後,劉知遠是很少視大朝的,基本上都是在垂拱殿中,與軍政宰臣們商量着把事處理了。

這種嚴肅的場合,劉承祐竟然十分地適應,以皇子之尊,站在前首,聽着君臣奏議,沒有一絲地不耐,反而饒有興趣地觀察着、傾聽着。

“啓稟陛下,宿州報,境內餓死民五百餘人。”

“罷宿州刺史、防禦使,令揀幹臣善後民事,詔宿州今歲秋稅減三成!”

......

“陛下,契丹已去,餘毒未清,京畿各州官民器坊,仍有造契丹樣鞍轡、器械、服裝者。”

“詔禁造!”

......

聽着羣臣依次奏事解決,劉承祐聊有心得,雖則枯躁,但那種秩序、肅穆的景象,他感覺很舒服。

劉承祐與劉承訓站在一起,時間一久,他發現,劉承訓臉色有些紅,有些怪,是種憋得很難受的感覺。悄悄觀察了一會兒,劉承祐心中猜測,他那是想打噴嚏?

心思轉動間,劉知遠威嚴的聲音又響在耳邊:“......以太祖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爲不祧之廟。”

卻是權太常卿張昭進言,請追尊六廟。除了頭上四代先祖之外,便是追尊漢太祖劉邦與漢世祖劉秀了,這大概是兩漢之後,所有“劉漢”王朝的基本操作。

回過神,卻見殿中安靜了下來,大概是發現了劉承訓狀態不對,目光在他身上停了一下,劉知遠吩咐人給劉承訓搬上一張椅子,讓他坐着議政。

“謝陛下!”藉着道謝,劉承訓微微釋放了一下那種“憋屈”感,同時,留父親的疼愛,有些感動。

早朝持續了一個多時辰了,天早已大亮,大概是說得口渴了,劉知遠喝了口水,問:“還有何事?”

靜了一會兒後,一名官員動了,高聲道:“啓稟陛下,國家初定,然東宮空虛,爲固國本,請陛下早立太子!”

此言一落,殿中的氣氛頓時跑偏了。

PS:說說書名的問題,爲什麼叫漢世祖,因爲作者喜歡。至於劉秀怎麼辦,非要個合理解釋的話,變更就是了。

第1695章 袁家莊第47章 戰略所向第429章 向南!第71章 北齊鎮第153章 削藩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40章 開拓之志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772章 處置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703章 如釋重負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96章 缺人了第36章 奉宸營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714章 百姓苦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91章 作別西行第49章 醫政第66章 請辭?不許!第61章 南北之爭第399章 還債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59章 亂情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2章 父母兄弟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751章 結束了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80章 京觀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433章 聖訓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16章 初夏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77章 嚇人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00章 梁山濼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176章 去鄴都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70章 大禮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398章 虞美人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41章 高麗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