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西域風雲

雖然下定了南涉流沙,突襲遼軍餘孽的決定,但真正落實起來,也未見匆忙,當然,想急也急不起來。就一個路途遠近,消息交通,就是最大的問題。

因此,雙方約定了一個相對寬鬆的時間,以一月爲期,南北對進,合擊盤踞在西域的遼軍殘寇。

遠征軍這邊,感受到了希望,明確了目標,效率與熱情也空前高漲,在楊業的指揮下,南渡備戰,進行地有條不紊,穩步推進。

最重要的,就是探測進軍路線以及準備足夠的軍糧物資。進兵路線,在王審琦前後長達一月的探索之下,幾度碰壁失道,終於靠着當地土著,找到了一條相對安全的通道。

至於軍需糧草,則更少顧忌,抄掠周邊,刮地三尺,甚至不惜竭澤而漁,以求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物資,以支撐進軍及作戰消耗。

前者雖遭挫折,但楊業其志猶在,不願苟且,寧肯再搏一把,因此,也表現出了一股豁出一切的決心與氣勢,上下將士皆感而效之。

遠征軍將士們,也收拾軍容,抖擻精神,再備征程。戰刀在打磨,戰甲在修繕,戰技在恢復,而戰心,也在楊業的鼓舞下,昂然攀升。

楊業也沒有用多少累贅言語去蠱惑將士,只是宣佈,距離回家,只差一道狹窄的沙漠,兩座矮舊蕭條的城邑,數千無所依從的弱敵。

再沒有比“回家”二字,更能打動將士之心,鼓舞遊子志氣的了!

大漢開寶九年二月十七日,春風漸暖,簡陋的旗幟依舊昂揚,遠征軍將士空營而出,整d裝齊備,列陣於翼只河畔的灘塗間。比起當初那支人高馬大、兵精糧足的漢雄師,在裝備與形象上要差不少,但經過一個月的武裝修備,那股睥睨天下的豪情與氣質,卻再度顯現於遠征軍將士身上。

楊業與王彥升、王審琦三人,挺身高坐,正對將士,做着出擊前最後的檢閱。對這軍容氣勢,楊業也是十分滿意,同時不乏感慨,他似乎又見到了那支當初誓師北上,隨他們義無反顧出擊漠北的大漢鐵騎。

王彥升病容不減,但仍舊固執地單乘一騎,不願脫離將士,也不願臥於擔架,固執到,就像要走完最後一段軍旅征程一般。此人固然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但他這種始終不曾減弱的堅韌與豪情,很受敬仰,尤其對軍中將士而言,更是值得以性命寄託的人格魅力。

這麼多年了,有聽過王彥升桀驁不馴,有聽過他仗勢欺人,有聽過他恣意妄爲,但從沒傳出他不得軍心,治軍無方的情況。

楊延昭也在軍中,王彥升曾建議讓他也隨劉昉兄弟回去,被楊業拒絕了。但是對此,楊延昭沒有任何的怨言,就像個忠誠的戰士,牢牢地堅守着。早已是能夠單獨統率指揮數千乃至上萬軍隊的大將,如今卻只能帶領區區五百卒。

即便如此,也是楊業、王彥升、王審琦之下的第一戰將,不是父輩蔭庇,而是一人一馬、一刀一劍闖出來的,甚至被楊業故意地壓制着。

父子倆只是對視了一眼,楊延昭鄭重肅穆,楊業則古井無波,眼神交錯而過,再度掃視一圈,楊業也沒有發表什麼長篇大論,只是振臂,朗聲道:“回家!”

言罷,全軍將士,一起高呼“回家”,兩千人硬是喊出了兩萬人的氣勢,驚得河中游魚、林中鳥獸一片悸然。

隨着楊業一聲令下,遠征漢騎,策馬驅駝,踏水而過,橫渡翼只河,其後,在斥候與嚮導的引領下,朝南面的沙漠戈壁而去,目標,則直指數百里外的北廷城。

而與此同時,隨着漢軍開春之後的大舉西進,本就紛爭再起,局勢緊張的西域心思,就如燃燒的熱柴上再添了一盆油。

原本河隴大軍遠涉而來,需要休整,郭進也是選擇不急不緩、從容穩妥地進行備戰,然而來自遠征軍的消息,不得不讓他改變計劃,這一改,就是侵略如火,迫不及待了。

在聯絡事宜夾擊事宜上,王寅武表現得很賣力,也不敢不賣力,且不提能不能得罪起楊業與王彥升,就親自盯着此事的劉昉二皇子,就不敢貽誤怠慢。

劉昉還好,成熟明理,而還是少年的魏王劉旻,可就沒那麼好伺候,連隨王寅武先行返回河西,都是劉昉以兄長的威嚴壓迫。

而劉昉兄弟,被楊業趕走,心有鬱結,釋放的辦法,便是努力促使西域漢軍,北上作戰。雖然他們對西域軍隊沒有任何的指揮權,但這兩個皇子親臨軍中,就沒有多少將帥能真正擺脫這種影響,又有盧多遜、王寅武這樣的河西大佬支持,也不得不盡心盡力。

相邀作戰,符合軍事規則,並非臆測冒險,而北邊,那是漠北遠征軍,是楊業,是王彥升,哪怕衝着這些人,郭進都不會坐視遷延。

劉昉兄弟與王寅武一行,花了足足二十日時,兜轉繞行一千四百餘里,方纔返回瓜州境內,然後馬不停蹄,將消息軍情通傳。

於是,從二月上旬末尾開始,整個西域漢軍都隨之動了起來,廣大西北軍政官員將吏,也都應命效力,配合大軍征伐,十分盡心。

這大概就是從劉昉兄弟開始,施加下去的壓力,當然,源頭或許還得追溯到劉皇帝那裡去。而楊業之所以讓劉昉回河西,未必不是想以此督促河西及西域軍政的效率。

當然,如果將那兩兄弟留在軍中,一起南下,效果也不會差,甚至會更好,但是,楊業實在不願意也不敢再讓兩位殿下隨他們去冒險了。他可以帶上自己的兒子,哪怕父子倆一同殉國,都不值得畏懼。

從收到消息算起,制定作戰計劃,整裝籌備,調兵遣將,緊鑼密鼓到出兵,郭進一共只花了五日的時間。

在二月十五日的時候,郭進便留師一萬五千與漢將崔翰,以其監視焉耆方向的黑汗軍,而自與拓跋思忠,率領漢軍步騎及回鶻僕從共計兩萬七千餘軍,自高昌北上,兵鋒直指輪臺。這比約定進兵日期,還要早兩日。而僵持平靜了近半年的西域,戰火也由此再起,並且一爆發,就是轟轟烈烈,三方糾葛。

面對漢軍之來襲,遼軍自然也早有準備,然實力有缺,條件有限,即便有準備,應對起也是措手不及的。

過去,他們之所以能夠憑區區數千殘兵,苦苦堅持,除了黑汗軍的牽制外,就是靠着天山天險,自高昌通往輪臺的道路間,一座白水要塞,擁有得天獨厚的防禦優勢,當年耶律斜軫西征,都沒敢硬碰硬。

郭進也曾幾度遣師旅,想要拿下白水塞,都以失敗告終。今番復來,從一開始就爆發出所有力量,全力進攻,所有能用的適合攻城的利器都拿出來了,並且不惜僕從軍的傷亡。

而守軍那邊,則是此消彼長的一種情況,以當前輪臺、北廷兩地之人物力,供養數千遼軍,實在勉強,薄弱的統治始終處於動搖狀態,孤軍作戰,無所依靠,正面戰場慘敗的消息傳來,更嚴重打擊了遼軍餘衆的士氣。一個酷烈的寒冬,更消減其戰力與意志。

自古以來,無不克之關隘,白水塞亦然,幾個月過去,遼軍情況已然孤危,再面對漢軍毫無保留的兇悍進攻時,也沒能抵擋得住。

兩日時間,就短短兩日的時間,白水塞便陷落了,甚至於沒能堅持到輪臺援軍的到來,漢軍主帥郭進便以勝利的姿態,踏進白水塞,將這座阻了他半年的要塞給踩在腳底下。

守備的遼軍,也只傷亡了三百多人,餘者盡數歸降,甚至於,一頓飽飯,就讓其倒戈,積極地通報西域遼軍的內情,以及爲漢軍引路。

白水塞既下,通往輪臺地區再無要塞險隘可守,可以說是一片坦途了,而郭進乘勢進兵,打了一場遭遇戰,親自領軍來援的遼安平王耶律敵烈再度敗於漢軍之手,差點被生擒,最終狼狽逃回輪臺城。

十九日,白水塞陷落;二十日,耶律敵烈敗走;到二十二日,漢軍已兵圍輪臺城,這是自郭進西征以來,第一次兵臨此地,也是數百年後,再度有屬於漢人的旗幟飄揚於這歷史淵源深厚的古輪臺。

這一次,遼軍沒有反應過來,黑汗軍隊也沒有反應過來!

遼軍是無處可逃,無地可避,無力可抗,黑汗人則是完全沒想到一個冬季過去,當然讓他們屢屢吃虧的遼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了。

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769章 影響力第134章 回府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790章 憂勞第132章 進宮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68章 機遇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55章 拉開序幕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49章 醫政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94章 善後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66章 陷河陽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22章 睡仙第44章 聽政湖湘第60章 “暴斃”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92章 定州事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29章 叔父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380章 饒樂國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41章 小風波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761章 新問題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361章 “龍宮”第459章 挫折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362章 分封?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64章蜀臣第18章 侯益第380章 開寶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78章 火油彈第121章 道士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2章 登聞鼓響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99章 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