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

“陛下,宋相乃中樞輔政,舉足輕重,他若去職,只恐耽誤國政,眼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要務急務繁雜......”趙普終於開口了,就好像在提醒劉皇帝一般。

若按他的想法,自然希望,劉皇帝能將宋琪之權,收歸與他,但趙普也清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另外一邊,李業也來了興致,有點眼巴巴地望着劉皇帝,他堂堂國舅,宰輔之尊,常年屈就於外臣之下也就罷了,連次相都排不上,就有些過分了。

可惜,對此劉皇帝顯然也早有想法,指示道:“調東京王溥來京,接任宋琪!他也是宰輔之才,自西遷以來,一直替朕照看着中原政事,他還是該居中樞,以正其位!”

王溥,這也不是個好相與的人啊!趙普心中暗談,甚至於,比起宋琪還要難纏些,畢竟,宋琪是出身藩屬,王溥可是根苗正紅的天子心腹,追隨劉皇帝二十三年,能力、資歷、名望都是足夠的。

在東京時,王溥就名列宰臣,又有這幾年留臺東京的履歷,可爲根深蒂固,他若是入朝,同自己作對的話,威脅可比宋琪大多了,定然對自己的權勢地位造成衝擊。

就在這一瞬間,趙普心思已然兜轉好幾圈,利益得失,快速衡量。但很快便平靜下來,不管換何人,都不會是小角色,並且,在宰相人員的任命上,趙普的發言權並不大。考慮到這些,趙普也就心定了,而倘若沒有這層覺悟,哪怕劉皇帝再欣賞他的才幹,在宰相位置上也幹不長久。

不過,趙普心思機敏,眼珠子一轉,又有了想法,作揖道:“陛下,王齊物才望兼具,宰相之尊,正副其實。不過,對東京留臺,朝廷是否可多做些考慮了!”

“你有什麼想法?”劉皇帝饒有興趣地注視着趙普。

趙普一臉平靜,從容道來:“陛下,當初朝廷西遷,留臺東京,總理中原三道州事,這本爲權宜之法,爲撫定人心,以免遷都動盪。而今,朝廷都洛陽已久,內外已定,人心已安,再與東京以重權,便有些不合時宜了!

因此,臣以爲,東京權力,當收歸中樞,河南、淮東、淮西三道,也當同天下諸道一般,直轄於朝廷,以求政令統一通達!”

趙普的意見,表達得算直白了。東京的問題,也是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了,是當年西遷之時的妥協辦法。兩京並重,初時也確實起到了穩定人心的效果,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矛盾也就逐漸顯露出來了。

作爲一個高度集權的帝國,留臺東京,分管道州,本就與國情、國制相互衝突,像趙普這樣的宰輔,更不願中樞之外,有能與朝廷相抗衡的權力機構出現,這畢竟有損於中樞的權威。

而隨着趙普權勢地位日益鞏固,就更見不得東京那邊,有個小朝廷存在,分中樞的權,掣肘朝廷對中原三道的治理了。雖然遠不至國中之國的程度,但終究有些負面影響的,並且,東京留臺那一套班子,即便官吏配置並不多,在趙普看來,也是冗官冗員。

此前,趙普也旁敲側擊地向劉皇帝提過,鍼砭利弊,細述要情。劉皇帝當然也不是不明白,只不過,他對東京也有一定的感情,再加並沒有覺得有多嚴重,東京的那點自主權,在他眼裡完全不值一提。

不過,像此番這般直陳其事,趙普還是第一次。忍不住瞥了趙普一眼,而趙普也收起了他一貫恭順的表情,態度透着一股子堅持。

略加思吟,劉皇帝不由笑了笑,這個趙普啊,真是逮着機會,就要進言,實現自己的政治意圖。並且,通過這兩年的相處下來,劉皇帝發現,在趙普眼中,大漢似乎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整改......

此番,藉着王溥調動,趙普再提東京問題,劉皇帝也不由得沉下心來,多加思量。良久,劉皇帝擡首,彷彿妥協一般,擺手道:“既然已經不合時宜了,該撤就撤了!”

“陛下英明!”幾乎就等着劉皇帝這句話,趙普當即道。而一旁,宋琪、李業也隨之附和,在此事上,他們倒是態度一致,步調協同。

“不過,對於東京職吏,也當善加安排,不宜大動,以免引得人心浮動!”劉皇帝瞥着趙普,悠悠道:“要是引發什麼動盪,有人把狀告到朕面前,朕可拿你是問!”

“是!”事情定下了,趙普自然不會在這等小節有什麼意見,答允得很快。

“陛下,王相公若西來,東京事務,仍需重臣料理!”趙普道。

“不是有李谷嗎?”劉皇帝說道。

“稟陛下,汝國公身體不虞,開封府事,已難以主持了!”趙普道。

“嗯?”劉皇帝頓時關心道:“怎麼不早說,病情如何?”

“陛下放心,只是舊疾復發!”趙普道。

“喦脫!”聞言,劉皇帝立刻喚道。

“官家有何吩咐?”喦脫屁顛屁顛上前,佝身候命。

“派太醫去東京,給汝國公看看,太子從遼東帶回的那支人蔘,也一併帶去!”劉皇帝一副大方的表現。

“是!”

“王溥入朝,李谷有疾......”回過神來,劉皇帝琢磨了下,再度吩咐道:“擬製,調兩浙布政使呂胤爲東京留守、開封府尹!”

“是!”這又是天子舊臣了。

“另外,再調李昉入朝,擔任洛陽府尹!”劉皇帝又道,既然要換,動靜就大些,也給朝廷添些新面孔。

而隨着這番調動,顯然,又將引起大漢政壇上一陣大變動,所涉官員,可都是道府大吏。

“至於兩浙、湖南兩道主官人選,政事堂再議一議,拿出個條陳來!”劉皇帝又道。

“政事堂協同兵部,儘快將北伐立功授賞名單擬出來,仍由太子先審閱!”離開前,劉皇帝擡指又交待一番:“新年已至,這內外上下的將士們,只怕是望眼欲穿,就等着朝廷的封賞結果出臺,朝廷不能讓他們失望。元夕之前,此事要定下來,元夕當日,頒佈天下!”

“是!”劉皇帝堅定的語氣不容置疑,趙普也不敢反駁。

可以想見,朝廷接下來,又是大筆大筆支出了,足以讓管財政的沈義倫心疼的支出,若無內帑救急,只怕還真難支撐。

並且,朝廷又將有一批貴族誕生以及爵位晉升了,這也意味着,今後朝廷每年需要撥出的爵祿又要增加了。

想到這些,趙普老眉也不禁蹙起,擡眼時,劉皇帝已朝外走去了,望着他的背影,不由暗道,陛下啊陛下,您當真不覺得,國家對勳貴過於厚待了嗎?長此以往,對國家絕非益事,朝廷財政負擔也只會越來越重啊......

第176章 去鄴都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57章 劉老四第91章 王峻驕狂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90章 交趾收復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78章 南北併發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61章 晉陽來人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章 柩前繼位第4章 中原易主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86章 宗室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809章 餞行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51章 耿淑妃薨第88章 童謠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18章 棉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72章 太子妃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94章 善後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1章 請教第204章 解決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36章 怪圈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68章 湖南亂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380章 開寶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693章 安西王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6章 遺奏十條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57章 提親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60章 狠狠敲打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