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雲中之圍

深秋的北疆,已是遍地枯黃,秋風怒號,席捲長城內外,伴隨着的是迭起的烽煙。從九月中旬起,遼軍便對漢關邊防展開了進攻,一時間,長城沿線漢關,處處示警告急。

在山陽北部,沿長城一線,大漢前後一共設有二十四座大小鎮堡,分佈在諸緊要道路隘口,各屯戍卒,大堡兩百卒,小戍僅二十人。

這些戍點,對於漫長的長城沿線而言,實在起不到太多的防禦作用,最主要的功能,還在於警備。而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大漢對長城以北的控制與影響是與日俱增的,因此在戍堡的防禦建設上是有放緩的。

而此番,遼軍大舉南侵,這些堡寨自然也沒能起到太多阻遏的作用。但是,告急之時,所有戍堡,收到的命令只有一條,堅守待援,不許放棄,不許後撤。

顯然,朝廷的用意很明顯,意圖通過這些戍堡,儘量阻止、遲緩遼軍的南侵,哪怕只能提供一些綿薄之力,也要盡力。

甚至於,長城以北的那些胡漢部族、牧民,都成了牽扯遼軍的誘餌,聰明的、見機快的早早的就逃回塞南,或許躲入城池,或藏進深山。

而更多的人,則成爲了這場戰爭最初的犧牲品,那些由山陽官府主導,由胡漢百姓建設的鎮甸牧場,也確實吸引了遼軍的注意力。

遼軍西進,足足花了七日的時間,對那些反應不及的塞北百姓進行掃蕩劫掠,對於被戰爭逼得快山窮水盡的遼軍而言,不要說那些牲畜、糧食、茶鹽、鐵器,就算是帳篷、草料,都有搶掠的價值。

而這七日時間,對於漢軍的而言,也是十分珍貴的。由於局勢惡化地太厲害,即便大漢這邊在劉皇帝的指示下反應地已經足夠快了,但仍舊需要時間。

不管是命令的傳達、兵馬的調動、軍需的籌集、百姓的收容,都需要時間。像發往豐州的最遠調令,即便快馬加鞭,不眠不休,也要六七日,若再加上整備東援的時間,那就更多了。

因此,這多出來的六七日時間,仍舊不止渴。不過,對大漢的備戰而言,哪怕多出半日、一日,也都是搶到賺到的。

至少,在遼軍掃蕩漠南期間,奉義軍使田重進引五千軍還雲中,就近的寧遠、定襄、永寧援軍,也陸續趕到,九原侯李萬超也不顧老邁,緊趕慢趕抵達雲中,開始統籌山陽諸軍。

在山陽這邊,上足發條,緊鑼密鼓地展開應對,並且搞得雞飛狗跳之時,遼軍也沒有過於放鬆,耶律賢及時下令,約束劫掠的遼軍,繼續南下的征程。

這一回,耶律賢的目標十分明確,沒有任何試探,也沒有去管長城沿線的那些漢軍隘口堡壘,而是直接衝着的雲中以北約百里的焦山鎮而去。

焦山鎮,當漠南入山陽的要道,也是主道,當年耶律璟大軍自雲中北撤,就是走的這條路線。過去,大漢於此常年屯有戍卒五百,因爲北伐以及李處耘北上援救劉廷翰,抽調了大半,只剩下兩百人。

當然,耶律賢選擇從焦山鎮突破,倒不是看準了此隘的空虛,而是覺得這條路好走,作爲塞南塞北主要的軍事、商旅交通要道,山陽官府這邊是有進行修築擴寬的,如今,也算是被遼軍利用上了。

山陽這邊,由於缺少主心骨,反應沒能跟得上,還是田重進在返回雲中後,先行往焦山鎮增兵一千,但這一千,也是疲兵。

趕上了焦山防禦戰,面對的卻是數十倍的敵軍,遼軍那邊,在耶律賢的驅策下,決心很大,騎兵被當步軍用,挑揀精銳死士,下馬攻寨,且不顧傷亡。

結果,漢軍足足抵禦了三日的時間,焦山鎮被攻破,遼軍付出了三千多人的傷亡,而防守的一千多漢軍,全部戰死,鎮上剩下的幾百民衆,也沒能倖免,全部遇難。

而當時,在李萬超到任後,得知焦山鎮之危,緊急派田重進領軍三千北上增援,途方過半,就得知焦山鎮失陷的消息,無奈,折返雲中。

焦山鎮的陷落,就像堤壩開了一道口子,遼軍就如洪水一般,順着潰口涌進山陽。九月十七日,焦山鎮破,九月十八日傍晚,遼軍前鋒萬騎,就已南下叩關。

到九月二十日,遼軍近十萬衆,在遼帝耶律賢的親率下,兵臨雲中城下,將雲中城團團圍困。此時,雲中城內,連軍帶民,不足五萬,能戰之士只有一萬兩千餘人,更多援軍,或在援應途中,或還在緊急徵召武備之中。

所幸,有九原侯李萬超主持軍事防禦,老將軍威望甚高,撫兵安民,統籌調度,做得很到位。雲中城,是由宋琪當年在任時重建的,城池很是堅實,城中雖然只有一萬多戰兵,但是以幾部邊軍組成,戰力仍有保證,官倉糧庫中更囤有大量爲中路軍準備的軍需。

兵力稍弱,但糧草兵器都不缺,爲彌補防禦人手的不足,李萬超直接將城中所有的精壯都組織起來,發給武器,輔助守城。在邊境道州討生活的漢子,從來都是上佳的兵源,很多更屬於鄉兵,給把武器就是英勇的戰士,而在防禦遼軍這件事上,更是同仇敵愾,全城一心。

大概也是感受到了雲中的難啃,遼軍雖然將城池圍困得水泄不通,進攻的命令卻遲遲未下。到二十一日,休整了一天的遼軍,乾脆明確地表示放棄對雲中的進攻,而是選擇,分兵四野,進攻劫掠其他州縣。

雲中或許固若金湯,難以攻克,但山陽其他州縣城池,可就不一定了,遼軍或許沒有膽量強攻雲中,但對於那些小城、小鎮,顯然還是有要扣咬上一咬的。

於是九月的下旬,雲中以南以東的大片地區,成爲遼軍肆虐的跑馬場,超過四萬的遼軍,兵分數路,四面出擊,攻城劫掠,焚屋毀田。

雖然山陽官府堅壁清野的工作已經做在前頭,但總有不及逃亡的百姓,不及收容的財產糧食,這些都是遼軍的攻擊對象。

最張狂的遼軍,甚至越過桑乾河,進攻應州州城金城縣,不過,這畢竟是一州州城,守備官軍民的骨頭很硬,頑強抵禦,讓斗膽攻城的遼騎撞了個頭破血流。

當然,不是所有的漢城,都有那個防禦能力,比如雲中以南的懷仁城,這是當年符彥卿北伐時的駐軍之所,被一萬多遼軍圍攻,雖然拼死抵抗,結果還是城破人亡。

雲中以東的長青縣,設置的時間還不長,是雲中東部新建立的一座年輕的縣城,城小人寡,即便有些地利,仍舊沒能抵擋住遼軍的進攻。

隨着時間的推移,情況有些明朗了,遼軍此番大舉南下,甚至堅決地突破長城,進入塞南,兵寇雲中,打雲中明顯不是主要目的,趁山陽空虛,劫掠北疆,大搞破壞,纔是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有實力不足的限制,漢軍能做的,在短時間內,就顯得不那麼多了。增派援兵,都得小心翼翼地,以免援應途中爲遼軍所趁,圍城打援這種陽謀,永遠得防着,漢軍過去慣會使用,遼軍也會。

雲中的守軍實力足夠,暫時也只能縮首城中,畢竟城外仍有超過五萬的遼軍圍困着,監視着。雲中尚且如此,其餘州縣城百姓,也只能依靠自己了。

歷來防禦作戰,守方往往會陷入到這種窘境,困守一城,久守必失,這不僅考驗將領的指揮調度能力,以及軍心士氣,還需有援軍,要看得見守住的希望。

事實上,雲中面臨的情況,要好得多了,雖然被困,但自守無憂,各路援軍也在統籌調度下趕來,需要做的,只是配合之後的作戰罷了。

只是,這種被圍困,看敵軍馳騁國境、肆虐疆土、侵害鄉梓的滋味不那麼好受罷了。

第1779章 四王畢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89章 威壓王帥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483章 南巡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92章 定州事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91章 作別西行第97章 擴*整頓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80章 京觀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339章 那一腳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188章 後續第82章 不手軟第450章 落幕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790章 憂勞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5章 王樸走了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18章 商賈第76章 太子還京第26章 名將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38章 回宮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14章 大朝會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83章 遼帝之亡第291章 酬功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87章 秋後算賬第8章 瓊林宴第1790章 憂勞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30章 蒼山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