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東京亂象

拉下車簾,遮住車廂窗口,感受着顛簸,劉承祐看着李少遊,問道:“這些日子,京畿這邊,怕是很熱鬧吧。”

“何止是熱鬧,簡直是羣魔亂舞,亂象紛呈!”李少遊神情認真,感慨着說。

“怎麼個亂法?”劉承祐平靜地問。眉色間沒有太過驚訝,有些情況,他早就有所耳聞了。

“民亂、兵亂、政亂。”李少遊總結性地說了三個亂,語氣沉肅。

此時的京畿之地,已然聚集有數十萬民,原本經過契丹人的破壞性括掠,民多逃散避難,是沒有這麼多人的。只是隨着中原局勢漸定,有不少聞訊歸來。同時,整個中原地區經濟完全崩潰,各州縣生存資源缺乏,有許多饑民也向東京地區遷徙來投。

劉知遠這邊,拿下東京,名正言順,江山鼎定,實則是接下了一個巨大的包袱。入城之後,千頭萬緒,忙着邀買人心(開國元臣與前朝官員將士),論功行賞,封官加爵。

反應一慢,對蟻聚而來的難民短時間沒有在意,等發現人越聚越多之時,這才後知後覺地下詔各州將吏,收束各地百姓,務使其流動州縣,同時,還派遣官兵四出,守關設隘,以阻流民,將之擋在京畿之外,甚至有驅殺百姓的情況發生。

在漢廷的強硬措施下,那股“就食東京”的風潮總算退去,但這個過程中,會死多少人,失多少民心,卻暫時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即便如此,也有數萬百姓,拖家帶口地,逃到開封,被擋在城下。對這些人,朝廷又不能完全不管,只簡單地開設了些救濟點,發放些“糧食”,當牲口養的那種。即便如此,這些人,於新生的朝廷來講,也是額外的負擔。有人勸提議,將這些難民驅散,由其自生自滅。所幸,天子腳下,劉知遠有意保留着這一點遮羞布,沒聽。

數萬亂民在京畿,實則問題不算大,一直在可控範圍之內。真正爆發出民亂的,是在河東禁軍家屬遷入之後。

算上劉承祐統管的龍棲軍,隨劉知遠出河東打江山的兵馬約有五萬步騎,這些軍隊便是拱衛京畿的禁軍,而其留在太原的家屬,也分批遷徙而來。

前前後後,已有十餘萬人南來了。這些百姓,可是禁軍家屬,可不能像一般的流民那般粗暴對待,這是要格外重視,必須得安置妥當的。安置的地方倒是不難找,開封周邊,有的是無主土地與屋舍,即便沒有,也可以臨時搭建。

不止是原河東禁軍的家屬,新投靠的前朝禁軍將士也一樣,所幸,這些人的親屬,原本多在京畿地盤,省卻許多重新安置的功夫。

但是,幾十萬人聚在一塊兒,新來者與後來者,外地人與本地人,再加難民,形形色色,一片渾沌。矛盾基本是不可避免地產生,土地、房屋、食物、水源……甚至一場口角都會成爲一場衝突的導火索。

京畿原本的百姓,是受足了苦楚的,劉知遠進京,實則並沒有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不談自由、尊嚴什麼扯淡的東西,被搜掠的財產也不要了,衣食總得滿足吧。可惜,這最基本的都做不到。反而十數萬人遷徙而來,擠佔甚至搶佔他們的生存空間與資源。

要知道,南遷而來的河東軍家屬,基本都是屬於“有產者”的,舉家南遷來東京享福,當主人的。自上月中旬起,便時有欺、搶的惡劣情況發生,直到爆發了一次大的騷亂,針對新來河東百姓的搶掠。那些嗷嗷待哺的難民,也參與其中。

然而,那些可是河東軍的家屬,立刻引來的鎮壓,大肆逮捕處置作亂者。這下臣服的舊軍不幹了,他們也被收爲禁軍,都是朝廷的禁軍,他的家屬就好欺負?這個時代的軍隊,是敢動刀子的,差點沒直接引起一場火拼。

所幸,劉知遠對軍隊的變化是十分敏感的,對軍隊的掌控力度也還算強,眼見苗頭不對,直接派人將牽頭鬧事的幾名軍將與數十名中下級軍官全部斬殺,警懾全軍。殺戮,有的時候會刺激地讓人失去心智,但更多的時候,還是震懾效果大些。

與此同時,劉知遠派人調解,分定軍民。最後,將引起騷亂的罪責,安到了那些外來的流民身上。抓了一些作亂犯法的人殺了,並派軍隊對那些流民實行軍管,圈定在一定的區域之內,打、罰、殺隨意,有點集中營的味道……

聽到這兒的時候,劉承祐實在忍不住開口了:“怎麼會亂成這樣!朝廷在做什麼,爲何不疏導流民,分散安置?”

李少遊聳了聳肩膀,嘆了口氣:“幾十萬人,是那麼好養活的嗎?”

“夏收已過,早有夏糧入庫纔對。還有,我自河北的繳獲呢,那些駝、羊、糧貨,難道還不能有所緩解?”劉承祐問。

“入不敷出啊!要養兵、養官,還要賞賜功臣、將士,哪還有餘力去養民,能給他們一口吃的,不讓他們餓死,已經是朝廷仁慈了。”李少遊說。

“那也不至於此!”劉承祐冷聲說。他想起了此前在鎮州的情況,前前後後十幾萬流民,同樣要養軍,還要防禦契丹,他都扛不過來了。在劉承祐看來,中原的情況,或許會艱難,但再艱難也不至於到這種地步。

“必是朝廷處置失措!”盯着李少遊,劉承祐一捏拳頭:“長此以往,只怕民心盡喪!”

劉承祐的森冷的眼神,嚇了李少遊一跳,苦澀的笑容中透着一抹蒼白:“民心?我使人暗訪過,在那些難民眼中,我們這大漢朝,比契丹人都不如。”

李少遊此言,讓劉承祐的心都不禁涼了幾分,那股子幾乎衝到頭頂的熱血直接冷了下來。

“怎麼會?”劉承祐問:“朝廷,不是降了幾道惠民詔旨嗎?”

“我給你理一理。”李少遊伸出左手,掰着手指。

“詔一,天下見禁罪人,除十惡五逆外,鹹赦除之。身處囹圄者,或有冤案,但多有作奸犯科者,赦罪以收民心,那是盛世做的事。在這世道,放出這些罪人,於國何益,於那些普通百姓又有何利?且其身受羈押之苦,對朝廷官府多抱仇恨心理,放他們出去,不是自找麻煩,禍害百姓?我敢保證,這些日子,活動在各道州的山匪、盜賊,有不少都是被赦放的。”

又掰彎一根手指,李少遊繼續說:“詔二,諸州去歲殘稅並放。東、西京一百里內,夏稅盡放。一百里外及京城,今年屋稅並放一半。稅減得不少,但以此時中原的情況,能收上來的本就少,於民又究竟有多少利惠可言?”

“至於餘者,皆與此類相仿。”李少遊晃着腦袋。

仔細想想,李少遊所說,還真不是無的放矢。估計,劉知遠自己都在疑惑,他所做,與以往新朝建立,並沒有多少不通,想當初,石敬瑭那個兒皇帝入洛陽,基本也是這般做的,何以效果有如此差異。

究其緣由,也許因素複雜,但有一點很清晰,那個時期,中原百姓沒有被契丹人這麼犁地一般地禍害一遍,石敬瑭需要收拾的攤子也不似這麼爛。不過,凡事總有利弊,中原乃至整個國家被大打爛了、揉碎了,卻是有利於重塑,只是這新生的漢朝,顯然做得不到位,連自身尚且梳理不清,而況於重整山河了。

“軍隊,爲何會亂?”壓下心頭那點有些按捺不住的急躁,劉承祐問。

“河東那幹驕兵悍將的習性,你又不是不知道,之前被壓制着還好,入汴之前,在軍法面前,尚能做到秋毫無犯。自入了中原,輕易打入東京,卻是藐視一切,將校驕怠,士卒也有樣學樣,官家對他們的管束也不似過往那般嚴格......”

李少遊說着:“自入汴之後,收攏的前朝禁軍加投靠的節鎮兵馬以及募集的新兵,兵力足足翻了三倍。這新舊禁軍之間的矛盾,可是一點也不小。官家需要河東的元從禁軍彈壓一切,故一直多加放任。”

“這段時間,禁兵的軍紀是越來越差,我是看到不少人,招搖過市,橫行霸道。這戰鬥力,只怕已是急劇下降。”

劉承祐眉頭鎖得更緊,忍不住打斷他:“史弘肇作爲侍衛軍都指揮使,他治軍不是一向叢苛從嚴嗎,他這個禁軍統帥,擔的什麼責?”

“史弘肇治軍嚴酷,這是不假。”李少遊說,“譏諷”二字就差直接寫在臉上了:“那是對外人,對親近心腹之人,他是從來包庇護短。可以說,眼下東京城中最猖獗的禁軍官兵,一定是史弘肇的人!”

“就因爲史弘肇處置不公,斷罰偏私,引得內外軍士憤慨,前段時間差點鬧出械鬥來。”

劉承祐抽了口涼氣:“父親,難道就無動於衷,無所作爲嗎?”

“怎麼會,正是因爲官家大怒,處置了一批犯案軍官,方纔有所收斂。但是,只要統兵的將領還是那些人,軍中的浮絝之風,就難以消除。聽說,官家都被氣病了。最近,正在籌劃整飭禁軍,重新編練諸軍.......”

敲在膝蓋上的手指,點動的頻率極快,良久方纔停下,身體朝後,靠在車廂上,劉承祐幽幽道:“軍亂若此,這政亂,又是個什麼亂法?”

“說是政亂,實際還是臣亂!”李少遊說。

劉知遠入開封之後,雖然留用了大量的前朝晉臣,比如趙上交(原名趙遠,避諱改字爲名)、邊蔚、王景崇等人,但政事實則盡付於“二蘇”。

蘇逢吉與蘇禹珪這二人,雖各有長處,但性格上的缺陷極其明顯,且基本都是嘴炮,治一州一縣都不一定能做好,而況於秉執一國之政。有近一個月的時間,東京朝野是烏煙瘴氣,甚至不如當初李從益那個短暫“隆德朝”來得安寧。而這二蘇,還在爭寵爭權。

直到楊邠與王章自太原帶來了劉知遠原本的那套霸府班子,迅速地填補入中樞,將樞密、財計之權,重新控制在手。而劉知遠,顯然也是支持楊、王的,畢竟那麼多年了,一直是這二者秉其政事。

王章繼續苦巴巴地,掌握着新朝那乾癟的錢袋子,愁白了頭髮,要增加帑藏。說他是個實幹家,倒也不爲過,眼看京師靡費甚多,上表條陳十數條,罷不急之務,省無益之費。事實上,王章對劉承祐是心存感激的,至少從契丹人手中奪回的那些財貨,作用當真不小,否則他還會掉更多的頭髮。

但是,窮有窮的過法,富有富的過法,哪怕從外邊補得再多,還是不夠用,這大漢國庫仍舊空虛得緊,“用度克贍”這個詞,只存在於奏章的設想中。作爲朝廷的計相,仍舊得苦心孤詣地增加財富。但是,王章雖然常年管着錢袋子,但這個人於“理財”之道,卻不是特別擅長,他更擅長的是,搜斂......

至於楊邠,這個人性格強勢,有些傲,作風也強硬,不怕得罪人,眼睛裡也進不得沙子。成爲帝國宰相,秉政之後,便大力整頓朝政,釐清政務,任免官員。

上報劉知遠,罷免了數十名無能官員,並以瀆職之罪處置了好幾人。這下子,可徹底得罪了二蘇,尤其是蘇逢吉。

在他執政期間,幹了一堆爛事,其中一條,便是“賣官鬻爵”。還沒入開封,便已允出去了大小數十個官職,到了東京,一一兌現。楊邠所罷免的,大部分都是這些靠賄賂謀取職位的官員,極具針對性。

原本就因爲權力被侵佔,而不滿,這下更是惹惱了蘇逢吉。然後便開始針對楊邠的人,進行攻訐了,這個時期的官員,誰人屁股底下擦得乾淨,包括楊邠自己,以權謀私的事情,同樣幹了不少。

“這個蘇禹珪,在我印象中可是個醇厚長者!”劉承祐嘴角直抽抽。

“這個醇厚長者,如今在東京城內外,可置有不少產業。此人卻也聰明,爭不過,乾脆不爭,前兩日,還派家僕去救濟難民。”李少遊說。

瞟了劉承祐一眼,繼續道:“至於這個蘇逢吉,蘇相公,廣置田宅,不說東京,聽說在西京那裡便佔了四五座莊園,田上百頃。如今再想收買他,二郎啊,你拿十萬錢上門,只怕僅能見個面......”

聽完,李少遊的彙報,劉承祐的表情已然自閉得不行了。

“這哪裡是帝國初建的興盛氣象,分明是亡國之兆!”沉默良久,劉承祐突然壓抑着嗓子怒聲道,雙目中分明泛着殺意。

“二郎,這話可不能亂講啊!”雖然難得見劉承祐這麼激動,李少遊倒是嚇了一跳,趕緊勸道。

“在河東的時候,一干文武,還是嘲笑契丹人不習我國情,必不能久有中國。看看這幹河東英傑,又幹了什麼,比契丹人,能強到哪兒去?”劉承祐語氣中透着憤懣,他難道有這麼情緒化的時候,只是覺得自己在河北的奮戰,似乎有些不值得......

“倒也不都是這樣。”此時,李少遊有點不敢直視劉承祐的眼睛,訕訕道:“比如郭副樞密,便一直約束屬下,勤勞王事。官家賞賜,也多分發部卒,以安人心。”

聽他提起郭威,劉承祐眼睛下意識地眯了下。

李少遊則繼續說着:“最近的情況,比起之前,可要好太多了。亂,應該是亂不起來了。已經入秋,再熬一熬,等秋收結束,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但願吧!”掀開車簾,劉承祐朝外望去,看着外邊,天高雲闊。

談話間,開封城已進入眼簾。

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3章 楊業述職第474章 補漏匠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04章 事態擴大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66章 商業互吹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16章 馬政第35章 楊村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47章 視察第5章 春闈第371章 殺,不殺?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5章 東歸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51章 郭氏父子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347章 割韭菜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268章 機遇第42章 難得積極第146章 黃羊平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無題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330章 小市民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108 狀元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47章 應對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15章 瀛州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339章 那一腳第452章 皇孫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85章 安心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84章 滅佛伊始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58章 善後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59章 不知死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